一、中文部分
王俊程(2009)。受傷運動員希望感、社會支持對復健中之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王冠堯(2008)。國中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王派土(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王國浩(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敘馨(2010)。基隆市國中教師主觀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王淑女(2011)。國中教師自我復原力、教師效能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王慶田(2009)。國小教師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田欽文(2007)。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石鴻賢(200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向翠瑛(2012)。臺北市國小已婚女性教師主觀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江志軒(2011)。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2)。臺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2009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bhp.doh.gov.tw/BHPnt/Portal/Default.aspx
何佳津(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組織氣氛、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何雅婷(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何薇慧(2007)。國小校長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余雅芳(2009)。臺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吳月娟(1998)。國小資優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秀卿(2011)。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吳岱蓁(2012)。影響高雄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吳健宇(2009)。主觀幸福感量表測量恆等性議題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師憂鬱症。教育研究月刊,115,154。
吳清山、林天祐(2005)。工作滿意。教育研究月刊,136,160。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教育研究集刊,22,p377-483。
吳慧雯(2007)。科技工作人員的感激特質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社會支持和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的路徑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李育憲(2012)。國小教師宗教信仰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編(譯)(2002)。組織行為學(原著者: Stephen P. Robbins)。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原著出版年:2002)
李昱祺(2012)。基隆市國小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辛俊德(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初昌樂(2008)。女性海外自助旅遊者生活型態、 涉入程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屈寧英(2004)。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文正(2012)。國小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工作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關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秀如(2012)。護生實習經驗、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林秀琴(2007)。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珈余(2010)。臺北市高中職生身體活動量與學業表現之因果模式驗證:以心理幸福感及主觀幸福感為中介與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林敏(2011)。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之關聯性-以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縣。林雍智(2000)。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邱吟馨(2007)。新移民女性的依附風格.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邱秀玲(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施建彬(1995)。幸福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原著者: Argyle M.)。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87)
柯秀佳(2007)。日記型部落格自我揭露行為與主觀幸福感之理論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柯金助(2008)。少子化趨勢對南投縣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洪幸妙(1997)。大學生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洪婷琪(2011)。學前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洪碧伶(2007)。國民小學校長品牌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原著者: M. E. P. Seligman) 。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2)
胡小萍(2011)。農村社區居民主觀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初探—以臺南市南化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郁文娟(200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孫文凱(2009)。就業力、工作不安全感、主觀幸福感與員工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徐美雯(2011)。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徐貴裡(2009)。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涂鈺佩(2011)。休閒參與、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秦夢群 (1993)。教育理論與行政基礎。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二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秦夢群(2005)。校長轉型、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後設分析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4-2413-H-004-010-),未出版。
袁小惠(2011)。國中教師情緒勞務對幸福感之影響-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高藝玲(2012)。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以臺南佳里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淑惠(2011)。醫院員工工作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張德銳 (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4)。教育行政學,林天祐主編,臺北市:心理。
莊耀嘉、黃光國(1981)。國中學生的成敗歸因與無助感特徵。中華心理學刊,23(2),155-164。許士軍(1994)。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秋鈺(2007)。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許嘉修(2008)。不同承諾決定因子組成之大專運動績優選手在運動承諾、運動倦怠與主觀幸福感上之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許慧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郭生玉(1994)。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學報,21,93-143。
陳月滿(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立人(2007)。屏東縣國小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家長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陳妍伶(2006)。國民小學校務評鑑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陳其昌(2010)。教育環境變遷認知對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屏東縣里港視導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陳官廷(2010)。國小退休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陳玥泠(2010)。休閒參與、社會資本及主觀幸福感之關係研究:以臺中市居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柏青(2008)。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陳玲慧(2011)。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祥呈(2006)。健康焦慮特徵與情緒間的調節因素:探討健康認知評估、嚴謹性人格的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陳登隆(2011)。國民中小學教師領導對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陳蓎諼(2010)。基隆市國小教師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陳銀卿(2007)。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陸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5-2413-H037-002),未出版。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黄建峯(2008)。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傅聖坤(2007)。桃園縣國小教師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傅韶華(2009)。花蓮縣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游淑惠(2003)。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黃金印(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黃金茂(2004)。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黃柏翔(2009)。高雄地區船務代理人員內部服務品質、組織支持知覺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以職家衝突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黃惠玲(2007)。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黃琬芯(2005)。國中教師之建設性思考、人際智慧與其需求困擾及快樂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黃雅琪(2010)。桃園縣國中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黃馨慧(2010)。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網路使用功能、社交整合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楊世民(2009)。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楊宜芳、張志學、彭泗清等(譯)(1997)。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原著者: Robinson)。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7)
楊益民(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楊馥如(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溫文正(2007)。高雄縣國小資訊教師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萬礎榮(2009)。活動熱情對青少年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葉斯湖(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鄒惠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廖英瓔(2009)。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之休閒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廖淑容(2010)。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廖雅靖(2010)。屏東縣國中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效能感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劉明德等譯(1993)。管理學-競爭優勢。臺北市:桂冠。
劉家安(2010)。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概念之研究-以苗栗縣教師工作滿意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劉展維(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劉欽星(2008)。公立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劉碧雲(2008)。馬祖地區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教師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潘安堂(2002)。國民小學教師授能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蔡文靜(2008)。領導行為與組織文化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花蓮縣公立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蔡惠珠(2009)。臺中縣國小校長之轉型領導、交易領導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校長性別差異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蔡雅靜(2011)。探究影響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因果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蔡維華(2011)。淡水地區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蔣其芳(2010)。彰化縣國小教師心靈特質與情緒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鄭卜仁(2009)。國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縣。賴沛蓁(2012)。護理系學生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賴威岑(2002)。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做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戴嘉頤(2008)。青少年知覺父母共親職、母親教養方式與青少年主觀幸福感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謝佳琪(2011)。意圖性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主觀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謝孟珊(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謝忠武(1997)。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謝玫芸(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簡志明(2010)。學校分佈式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蘭惠敏(2007)。國外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綜述。教育探索,6,131-132。
二、英文部分
Abraham H. Maslow,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n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Plenum.
Argyle, M. & Crossland, J. (1987). 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s.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26, 127-137.
Diener et al.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1), 71-75.
Diener, E, Oishi, S. & Lucas, R. E. (2003). Personality,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 Annual Reviews Psychological, 54, 403-425.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95, 542-575.
Diener, E. (1994). 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1, 103-157.
Diener, E. (200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37 (1) , 11-58.
Diener, E. & Emmons, R. A. (1984).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5), 1105-1117.
Dupuy, H. (1970).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for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DHEW Publication No. HRA 74-1214). Hyattsville, MD: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Edna, M. S. & Randall, M. P.(2003).Work and disability: Issue and stragies in career and Job placement(2nd ed.). Austin, TX: PRO. ED.
Heade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 731-739.
Herzberg, F. (1966) .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ress.
Herzberg, F.(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Hoppock, R.(1935).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Houston, J. P. (1981).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Glenview IL: Scott, Freshman.
Judge,T.A.& Bono,J.E.(2001).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 p.80–92.
Maslow, A. H. (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Row.
Robbins, S. P. & Judge, T. A.(2007). Organization behavior(12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C. L.(1969). The measurement of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Spector, P. E. (1996). Job satisfaction. London: SAGE Press.
Stone, M. J. & Kozma, A. (1985).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happiness scales: a second order factorial stud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7, 19-28.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 101-160.
Vroom, V. H.(1964).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Watson, D., Clark, L. A. & Tellegen, A. (198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1063-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