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54.146.154.24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8 18: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松霖
研究生(外文):Sung-Lin Chiang
論文名稱:《地才》:蔡依林的品牌建構與符號意涵
論文名稱(外文):The Acquired Talent:A Case Study of Brand Building and Symbols.
指導教授:林富美林富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u-Me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廣播電視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蔡依林唱跳歌手明星華語流行音樂品牌建構符號象徵
外文關鍵詞:Jolin TsaiSinger-dancerCelebrity starMandopopBrand buildingSymbolic signific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4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流行音樂產業近年來受大環境不景氣之影響,導致一線歌手發片量減少,發片新人也寥寥無幾,多數出道新人皆為選秀節目下的產物,因演藝圈瞬息萬變、選秀節目的速成,導致新人難成大氣候,產生一線歌手與新人間出現斷層的問題,難以尋覓新天王天后接班人。
明星的形象建立過程,經過唱片或經紀公司的包裝打造,包括:品牌定位、風格、品牌識別元素等策略規劃來顯現蔡依林的符號意義,並且透過品牌商品圈的擴張來傳達蔡依林的核心利益。本研究以華語流行樂壇的唱跳歌手代表蔡依林為個案,探討蔡依林的品牌建構歷程,並透過個案分析、次級資料分析與深度訪談闡述蔡依林品牌背後的意義,歸納出蔡依林有別於一般華語流行歌手的品牌價值與成功要素。
蔡依林品牌各階段皆傳遞出不同的象徵符號,但一致性的核心利益即為蔡依林附著「地才」精神的歌曲結合舞蹈形式;其中主要因素為蔡依林無時無刻將自己保持在備戰狀態,總是挑戰各式高難度舞蹈、特技,顯示出她超越常人的堅持與毅力。依據蔡依林的唱片公司轉換與風格定位將蔡依林品牌週期分成五個階段:「品牌誕生時期」、「品牌停滯時期」、「品牌蛻變時期」、「品牌成長時期」、「品牌領導時期」等時期,隨著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情境意涵,最終歸納出塑造唱跳歌手的成功關鍵點。
The sluggish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taking its toll on the pop music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leading to reduced record releases by top-tier artists. Even fewer records are released by newcomers, most of whom are now products of talent shows. The fast-changing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s churning out talent shows at an even faster rate, making it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new artists to achieve stardom. Hence,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op artists and newcomer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uperstars is nowhere to be found.
Record companies or artist agencies build a star’s image through branding exercises, such as brand positioning, styling, establishing brand identifiers, etc. These strategies have been employed in bringing out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Jolin Tsai,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ed merchandise that propagate her core values. This research project studies the case of Jolin Tsai, the quintessential Mandopop singer-dancer, probing into the brand building process around her. Moreover, through case analysis, secondary data evalu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significance behind the Jolin Tsai brand is thereby illustrated, and the brand values and success factors setting Jolin Tsai apart from other Chinese pop singers are also herein summarized.
Although different symbols are employed at each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lin Tsai brand, the consistent core spirit of “acquired talent” is expressed through
her songs combined with dancing act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s that Jolin Tsai is always ready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in mastering difficult dance choreography and other stunts, showing extraordinary perseverance and stamina. The Jolin Tsai brand cy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ccording to her changes in record labels and styles: brand creation period, slowing down period, metamorphosis period, growth period, and trend-setting period. By deciphering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ti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periods, the key points in creating a successful singer-dancer can thereby be decoded.
目錄
論文摘要……………………………………………………………………………I
ABSTRACT………………………………………………………………………...II
致謝…………………………………………………………………………………IV
目錄…………………………………………………………………………………V
表次………………………………………………………………………………...VI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流行音樂產業….………………………………………………………….7
一、音樂產業現況………………………………………………………..7
二、音樂產銷結構………………………………………………………..8
三、音樂展演趨勢………………………………………………………..11
第二節 明星品牌化………………………………………………………………..13
一、品牌定義與形象……………………………………………………..13
二、品牌建構……………………………………………………………..16
三、品牌識別系統………………………………………………………..18
四、品牌行銷策略………………………………………………………..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26
一、個案分析……………………………………………………………..26
二、次級資料分析………………………………………………………..39
三、深度訪談……………………………………………………………..40

第四章 蔡依林的品牌靈魂……………………………………..…………………44
第一節 蔡依林的品牌核心價值………………………………………………….44
一、不斷堅持、努力的品牌精神…………………………….…………46
二、高級、多變、質感的符號指涉………………………………….…47
三、真誠、認真、好學的個人特質…………………………………….49
第二節 蔡依林的品牌識別系統……………………………………..……...……50
一、情有獨鍾的指甲彩繪………………………………...……………..51
二、高難度的特技表演…………………………………...……………..52
三、舞曲女王的舞蹈動作……………………………………....……….54
第三節 蔡依林的品牌形象塑造…………………….…………………...……….56
一、蔡依林的十大重點歷程…………………………….……...……….56
二、蔡依林的品牌商品圈…………….……………………………...….73

第五章 結論…………………………………………………………………...…..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75
一、「地才」蔡依林的流行音樂品牌……..…………….……...……….76
二、亞洲天后的成功之道…………….……………………………...….7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79
一、研究限制…………………………………………………………….79
二、研究發現…………....…………….……………………………...….80

參考文獻…………………………………………………………………………...81
附錄………………………………………………………………………………...8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孔誠志(1998)。《形象公關》。台北市:科技圖書。
王俊雄(1997)。《非反應研究:次級資料分析與內容分析》。
方蘭生(1995)。《形象魅力》。台北:希代。
方世榮譯(2003)。《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Kotler, P.著)
成敏華(2006)。《由品牌體驗觀點探討如何建立品牌關係之研究-以連鎖咖啡店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逸平(2009)。《創意市集之品牌行銷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珍蓉(2005)。《歌手的誕生:勞動、商品與符號消費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天任、藍莘等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市:亞太圖書公司。(Roger D. & Joseph R.著)
沈雲驄、湯宗勳譯(1998)。《品牌行銷法則》。台北:商周。(Aaker,David.著)
呂春嬌(2003)。《企業識別系統CIS在我國大學院校及公共圖書館應用之探討》。台北:漢美圖書公司。
吳佳珍(2003)。《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價值鏈的轉變》。「200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新竹:交通大學。
花建(2006)。《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Yin, R.K.著)
林磐聳(1992)。企業識別系統(11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富美(2009)。〈台灣音樂 歹年冬覓出路〉。邵帄雲(編)。《2009出版年鑑》,頁213-225。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欣宜(1999)。《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遠(2012)。《張懸的意義/異議—跨國音樂集團下的獨立歌手品牌符號協商》。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昭平(1998)。《台灣唱片公司華語流行歌曲產製策略研究:滾石國際與新力音樂的個案比較》。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胡政源(2006)。《品牌管理—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台北市:新文京開發。
柯尹喬(2010)。《臺灣偶像劇品牌建構要素之初探性研究-以三立偶像劇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秋吟(2005)。《後現代主義浪潮下之解烏托邦小說〈莫斯科二O四二〉》。國立政治大學俄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李綢(1996)。《個案研究》(二版)。心理出版社,台北。
陳芸芸譯(2000)。《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韋伯文化。(Mcquail, D.著)
陳芸芸、劉慧雯譯(2010)。《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韋伯文化。(Mcquail, D.著)
翁崇軒(2009)。《品牌「妹」力:藝人、符號與品牌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智偉(2010)。《漢代緯書中的造神運動──以政治人物的神聖形像塑造為例》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登第譯(2000)。《科特勒談行銷─如何創造、贏取並主宰市場》。台北:遠流。(Kotler, P.著)
高登第譯(2002)。《品牌領導》。台北:天下遠見。(Aaker ,D. & Joachimsthaler ,E.著)
袁世珮、黃家慧(譯)(2001)。《品牌思維》。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Knapp, D. E.著)
張孟華(2004)。《台灣獨立唱片公司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研究─以風潮、金革為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顗穎(2002)。《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如慧(2010)。《搖滾本事:流行樂團品牌建構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弘智。(David W. Stewart.著)
楊宜桂、梁朝雲(2007)。〈台灣非流行音樂產業行銷管理之創新策略〉。《廣告學研究》,28:1-28。
廖珮君(2006)。《文化產業》。台北:韋伯文化。(原著:David, H.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SAGE)。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東峻、李曉青(2005)。〈折扣比例、品牌形象和產品種類對消費者知覺品質和知覺風險的影響〉。《中山管理評論》,13(1),143-176。
劉現成(2011)。〈裂變與重構:當前流行音樂產業的變貌〉。「2011文化產業與創意經濟學術論壇 論文集」。崑山科技大學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羽鈞(2012)。《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志權(2007)。《看「依」七十二變──蔡依林之國語流行音樂論述分析研究》。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aker, David .(1991).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Wiley & Sons, Inc.
Aaker, David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urnett, R .(1996). The global jukebox: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London: Routledge.
Biel, Alexander L.(1992). 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2 (11), 67.
Bhat, & Reddy, S.K.(1998). Symbolic and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brand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ung,15(1), 32.
Chaffin, J.(2008). Record labels get in on a bigger act. Retrieved February 2, 2010,from http://www.ft.com/cms/s/0/e07a166e-424f-11dd-a5e8-0000779fd2ac.html?nclick_check=1
Chan-Olmsted S. M. & Kim Y.(2001). Perceptions of branding among television station manager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Vol.45(1), 75-91.
Dobni, D., & Zinkhaml, G. M.(1990). In search of brand image: A foundation analysis. Advances of In Consumer Research,17(1), 110-119.
Frith, Simon.(1981). Sound Effects: Youth, leisure and the politics of rock’n’roll. New York: Pantheon.
Frith, S.(1993). Popular music and the local state, Rock and Popular Music, 14-24.
Hull, G. P.(1998). The recording industry. Boston: Ally & Bacon.
Hills, M.(2002). Fan Cultur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Hirsch, P.(1972). Processing fads and fashion: An organizational set analysis of cultural industry syste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77, 639-659.
Hesmondhalgh, D.(1996). Flexibility, post-Fordism and the music industrie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18, 469-488.
Jones, G. K., & Davis, H. J.(2000). National culture and innovation:Implications for locating global R & 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40(1), 11-39.
Jenkins,H.(1992).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participatory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K. R. Andrews.(1951). Executive raining by the Case Method,Harvard Business Review.
Knapp, D.E.(2001). The Brand Mindset.McGraw-Hill Companies,Inc
Kotler,P.(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Kapferer , Jean-Noel.(1992).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The Free Press.
Keller, K. L.(2001). 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Marketing Management, 10(2), 15-19.
Longhurst, B.(1995).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Cambridge,U.K.: Polity Press.
Park,Jaworski,and MacInnis.(1986). 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Journal of Marketing 50(October), 135
Ryan, J. & Peterson R. A.(1982). The Product Image. Individuals in Mass Media Organizations: Creativity and Constraint. 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Seidman, I. E. (1991).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參考網站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http://www.bamid.gov.tw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今日新聞NOWnews:張佳業(2008年12月05日),〈凱莉米洛嬌嗲尋人 蔡依林受寵若驚〉
http://legacy.nownews.com/2008/12/05/340-2375890.htm
自由時報:吳志偉(2012年09月07日),〈MTV歐洲音樂獎 蔡依林力爭國際巨星〉http://tw.news.yahoo.com/mtv%E6%AD%90%E6%B4%B2%E9%9F%B3%E6%A8%82%E7%8D%8E-%E8%94%A1%E4%BE%9D%E6%9E%97%E5%8A%9B%E7%88%AD%E5%9C%8B%E9%9A%9B%E5%B7%A8%E6%98%9F-203643425.html
東方新聞:文化新聞(2007年10月15日),〈蔡依林專輯大賣50萬 得公司贊助赴美留學〉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7/20000630/class000700003/hwz89220.htm
商業周刊:李郁怡(2007年10月15日),〈蔡依林。我必須做到130分,才能讓別人扣分〉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28484
喀報:張雅雯(2007年10月28日),〈從蔡依林看當代美學現象〉 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508?issueID=23
資策會網站:http://www.find.org.tw
經濟日報:張培仁(2010年11月02日),〈創意行銷/流行經濟學 散發台灣魅力〉http://whathappened.pixnet.net/blog/post/30316673
新華網:董進(2014年01月09日),〈把樂帶回家2014首映 蔡依林吳莫愁等眾星來賀歲〉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4-01/09/c_125978192.htm
新浪網:趙佳美(2006年11月28日),〈蔡依林演唱會72小時全紀錄〉
http://magazine.sina.com/bg/chinatimesweekly/1501/2006-11-28/ba24270.html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
聯合新聞網:袁世珮、許晉榮、顏甫珉(2013年12月30日),〈唱片音樂圈內憂外患 台灣歌手夠爭氣〉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8392169.shtml
聯合新聞網:陳于嬙(2012年08月28日),〈蔡依林大藝術家 紅到挪威〉http://news.cts.com.tw/udn/entertain/201208/201208281082650.html
聯合新聞網:劉衛莉(2004年08月06日),〈Jolin變貓女 苦練30秒換裝術〉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A0031/60917/web/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蘋果日報:尤燕祺、李志展(2007年10月28日),〈羅志祥踹下Jolin首度登基 獅王吞6.1億〉 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31118/35444106/
蘋果日報:娛樂中心(2007年06月17日),〈蔡依林歌后 李玖哲歌王〉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070617/3568207
蘋果日報:吳禮強(2008年11月23日),〈Jolin世界巡演吸50萬人 瘋狂印鈔10億〉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081123/31164828
蘋果日報:朱健弘(2007年08月22日 ),〈蔡依林特務上身 狂燒5千萬〉
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070822/3749860
蘋果日報:朱健弘、李世珍(2007年10月15日),〈Jolin英倫發功 幫腔凱莉米洛〉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071015/3901978
蘋果日報:尤燕祺(2013年04月14日),〈Jolin15億巡演高雄落幕 鐵屁股鋼交170秒〉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30414/34951227
蘋果日報:葉婉如、許晉榮(2013年07月07日),〈Jolin獲年度歌曲 合體周董打情罵俏〉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707/35133092
ETtoday:《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2014年04月08日),〈蔡依林破繭而出的黑天鵝〉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08/344014.htm
RIT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網站:http://www.ifpi.org.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