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尹洁蕙(2012)。輔助國小學障生的電子白板圖示化數學教材之設計與評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王文科(主編)(2006)。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心理。
王玲(2010)。故事結構教學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王梅錦(2009)。幼托園所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數概念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嘉玲(2014)。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課程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月刊,32(3),1-16。
向建憲(2014)。國小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接受度及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江毓鈞(2012)。運用Wiimote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分數加減概念與運算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江毓鈞、楊曉玲(2012)。識字教材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學習障礙學童之教學應用。國小特殊教育,53,41-54。余欣如(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語言教學對智能障礙兒童口語表達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吳致維、吳咸慧、楊文輝(2010年10月)。多功能E化數位教室-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之探討。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韋陵、翁嘉隆、梁芯佩(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在特殊教育運用之介紹。雲嘉特教期刊,11,61-70。吳彗瑜(2013)。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部件識字教學法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吳慧聆(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5,1-30。吳靜芬、吳怡臻、于曉平(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字詞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6,14-18。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李盈臻(2012)。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讀寫困難學生讀寫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民102年9月2日)。
周碧香(2009)。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3,55-68。
周豐宜(2012)。多媒體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孟瑛如(201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臺北市:五南。
林可欣(2014)。高雄市國中小特教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意願與困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育毅、王明泉(2007)。國小階段識字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以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為例。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9,9-27。
林宜蓁(2006)。基本字帶字之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林怡蘭(2014)。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對高職特教班學生中餐烹調丙級技能檢定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林玥妤(2011)。兒歌結合基本字帶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林玥妤、劉明松(2012)。兒歌結合基本字帶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4,177-214。林芷君(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白板在彰化縣國民小學資源班的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邱珮瑜(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柯香如(2012)。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英語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柯華葳(2005)。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診斷與確認。特殊教育研究月刊,29,113-126。
洪士程、洪翊平(2014)。互動式虛擬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之教學成效研究。資訊科技國際期刊,8(1),1-9。洪儷瑜(1996)。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9)。學童「識字量評估測驗」之編製報告。測驗學刊,55,489-508。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2006)。識字量評估測驗【檢測學生識字量能力】。已出版之工具。取自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孫宛芝(2003)。基本字帶字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徐美惠(2011)。CAI搭配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民101年5月15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LawContent.aspx?id=GL00034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及重大議題(民100年4月26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587
張智傑(2013)。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適用之3D數學電子書之實作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張馨文(2013)。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教育部(2008)。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年10月28日)。國小階段各縣市身心障礙學生特教類別統計。取自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梁芯佩(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面積課程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莊淳如(2008)。字族文識字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許佩雯(2012)。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許家綺(2007)。基本字帶字教學法與一般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識字困難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郭伊黎(2008)。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協助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學習功能性數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郭佩真(2010)。字族文識字教材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威廷(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動態評量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陳谷柱(2011)。電子白板示範對國小自閉症學生生活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陳冠蓉(2008)。以繪本實施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識字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惠玲(2014)。遊戲融入國小一年級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陳逸芬(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分數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陳慧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曾郁琳、李佳穎(2012)。國小學童習得中文形音對應一致性的發展性研究。瑝代教育研究季刊,20(4),45-84。
曾鈺惠(2014)。臺南市國小特教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接受度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覃業芬(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資源班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素霞、黃書猛(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學習之成效。管理資訊計算,2(1),262-271。黃毓如(2014)。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傳統白板結合圖片褪除策略在中度智障兒童 功能詞彙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黃銘君(2013)。圖象化基本字帶字教材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識字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坤堂(1995)。學習障礙兒童。臺北市:五南。
葉靖雲(2011)。學習不利學生的科學教育困境與需求~以學習障礙生為例。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0 年度,261-281。
劉欣靄(2014)。電子白板結合心智圖寫作方案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寫作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歐垂勳(2012)。圖示表徵結合電子白板對學障學生加法和乘法文字題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蔡貞瑩(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圖片褪除策略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功能性詞彙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鄭景引(2012)。運用Wiimote電子白板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進行錢幣概念教學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賴暄頤(2010)。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與直接教學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分數 學習成效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戴汝潛(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市:山東教育。謝文錡(2014)。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特教班功能性數學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謝東閔(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錢幣使用教學成效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二、英文部分
Ball, B. (2003).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 19(1), 4-7.
Beauchamp, G., & Parkinson, J. (2005). Beyond the wow factor: developing interactivity with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Bender, W. N. (2009).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 Allyn & Bacon / Pearson Education.
Bransford, J. D., Brown, A. L., & Cocking, R. R. (2002).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 C.
Chall, J. S., & Popp, H. M. (1996). Teaching and assessing phonics: Why, what, when, how: A guide for teachers. Cambridge:Education Pub.
Chung, W. L., & Hu, C. F., (2007).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nd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20, 441-461.
Fletcher, G. H. (2006). 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THE Journal, 33(16), 6.
Geary, D. (2003). Numerical and arithmetical cogn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ocess and concept deficits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77, 236-263.
Gilbert, C. (2008). Writing improvement through whiteboard . Unpublished Manuscript. Great Falls, VA. Retrieved on July, 10, 2010.
Glover, D., & Miller, D. (2001). Running with Technology: the Pedagogic Impact of the Large-Scal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one Secondary School. J.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10(3), 257-276.
Glover, D., & Miller, D. (2003). Play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introduc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schools.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17(1), 20-23.
Goodison, T. A. (2002). Learning with ICT at primary level:pupils’ percep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3), 282-295.
Hall, I., & Higgins, S. (2005).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1(2), 102–117.
Heather, J. Smith, Steven Higgins, Kate Wall, & Jen Miller. (2005). Interactive Whiteboard: 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1(2), 91-101. Jewitt, C., Moss, G., & Cardini, A. (2007). Pace, interactivity and multimodality in teachers’ design of texts for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Learning, Media, & Technology, 32(3), 303-317
Kirk, S. A., & Gallagher, J. J. (1994).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Ku, Y. M., & Anderson, R. C. (2003). Development of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16,399-422.
Leong, C. K., & Ho, M. K. (2008). The role of lexical knowledge and related linguistic components in typical and poor language comprehenders of Chinese. Read Write, 21, 559-586.
Levy, P. (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at DIS of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00-2001.
Mechling, L. C., Gast, D. L., & Krupa, K. (2007). Impact of SMART Board Technology: An Investigation of Sight Word Reading and Observational Learning. 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7, 1869-1882.
Merrett, S., & Edwards, J.A. (2005). Enhanc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 Math, 21(3), 9-12. 109
Tawney, J. W., & Gast, D. L. (1984).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Tryon, W. W. (1982). A 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 for evaluating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5, 423-429.
Wall, K., Higgins, S., & Smith, H. (2005). The visual helps me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d things: Pupil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36(5), 85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