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07.255)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4: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忠憲
研究生(外文):Xie, jason
論文名稱:政治文化、政治認同與政治行為-2008年總統大選民調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Behavior: Case Study of The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指導教授:傅恆德傅恆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u, Hung-der
口試委員:劉兆隆黃信達
口試委員(外文):Liu, clHuang, Hsin-ta
口試日期:2011-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政治文化政治參與政治行為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9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我國經濟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三十年蓬勃發展,政治運作與體制隨之轉型。在市民社會的條件上,如Seymour Lipset 指出:工業化、都市化、高識字率...等因素會使個人更能體會到他們所處的環境,並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時間及手段,來對政治做更有效的參與。因此本文將以政治文化的相關概念,視為市民社會與政治過程的中介變項,分別以社會人口學特徵的各種分類,與政治文化指標的關係,以及政治文化各指標和公民政治行為及參與之關係,進行討論。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方法………………………………………………12
 第四節 章節安排………………………………………………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23
 第一節 研究背景………………………………………………23
 第二節 政治文化………………………………………………26
 第三節 政治文化與社會化……………………………………29
 第四節 社會人口特徵與政治文化……………………………33
 第五節 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36
 第六節 政治認同與參與………………………………………38

第三章 政治文化與社會人口特徵的討論………………………43
 第一節 指標說明………………………………………………43
 第二節 政治文化與社會人口特徵的關係……………………53
 第三節 各變項的淨相關………………………………………66
 第四節 社會人口學特徵的檢驗………………………………78
 第五節 小結……………………………………………………98

第四章 政治文化、政治認同及政治參與………………………105
 第一節 指標說明………………………………………………106
 第二節 政治文化和政治參與…………………………………114
 第三節 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122
 第四節 政治參與的顯著因子…………………………………126
 第五節 小結……………………………………………………149

第五章 結論………………………………………………………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5
 第二節 後續研究方向…………………………………………173

參考書目……………………………………………………………177


表目次

表:
 表 3-1 政治文化各指標的分配……………………………47
 表 3-1-1受訪者年齡層分布…………………………………48
 表 3-1-2受訪者教育程度分布………………………………49
 表 3-1-3受訪者職業類分布…………………………………50
 表 3-1-4受訪者家庭收入分布………………………………51
 表 3-1-5各地區受訪者人數…………………………………52
 表 3-2-1性別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變異數分配……………54
 表 3-2-2年齡層差異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分配……………55
 表 3-2-3教育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變異數分配………57
 表 3-2-4職業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變異數分配………60
 表 3-2-5家庭收入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變異數分配…61
 表 3-2-6區域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變異數分配………62
 表 3-3-1性別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68
 表 3-3-2年齡條件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69
 表 3-3-3教育程度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71
 表 3-3-4職業分類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72
 表 3-3-5家庭收入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73
 表 3-3-6地理區域在政治文化各指標的淨相關……………75
 表 3-4-1選舉關心指標的解釋………………………………80
 表 3-4-1a年齡條件對選舉關心指標的變異………………81
 表 3-4-1b教育程度對選舉關心指標的變異………………81
 表 3-4-1c職業類別在選舉關心指標的變異………………82
 表 3-4-1d收入條件對選舉關心指標的變異………………82
 表 3-4-2政治效能指標的顯著因子…………………………83
 表 3-4-2a年齡條件在選舉關心指標的變異………………84
 表 3-4-2b教育程度在政治效能的變異……………………84
 表 3-4-2c收入條件在政治效能的變異……………………85
 表 3-4-2d職業分類在政治效能的變異……………………85
 表 3-4-3影響政治知識的顯著因子…………………………86
 表 3-4-3a不同教育條件的政治知識差異…………………87
 表 3-4-3b各年齡層的政治知識差異………………………87
 表 3-4-3c收入條件的政治知識差異………………………88
 表 3-4-4影響民主信仰的因子……………………………89
 表 3-4-4a各年齡之民主信仰差異……………………………90
 表 3-4-4b不同教育程度的民主信仰差異……………………90
 表 3-4-5家庭態度的差異…………………………………91
 表 3-4-5a年齡條件對家庭態度的不同反應…………………92
 表 3-4-5b教育程度對家庭態度的不同反應…………………92
 表 3-4-5c收入條件的家庭態度差異…………………………93
 表 3-4-5d不同職業的家庭態度………………………………93
 表 3-4-6社會包容的關聯因子………………………………94
 表 3-4-6a性別的社會包容差異………………………………95
 表 3-4-6b不同教育程度的社會包容…………………………95
 表 3-4-6c不同職業的社會包容差異…………………………96
 表 3-4-7經濟評估的關聯因子………………………………96
 表 3-4-7a不同教育程度的經濟評估反應……………………97
 表 3-4-7b收入條件的經濟評估反應…………………………98
 表 3-4-7c不同職業別的經濟評估反應………………………98
 表 3-5 各地區的人口差異…………………………………99
 表 4-1A不同政治文化反應的投票參與……………………107
 表 4-1B不同政治文化反應的政治行動……………………110
 表 4-1C政治參與的政黨認同差異…………………………112
 表 4-1D政治參與的統獨認同差異…………………………112
 表 4-1E政治參與的族群認同差異…………………………113
 表 4-2 政治行動與政治文化指標的相關性……………115
 表 4-2-1選舉關心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16
 表 4-2-2政治效能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18
 表 4-2-3政治知識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18
 表 4-2-4民主信仰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19
 表 4-2-5家庭態度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19
 表 4-2-6社會包容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20
 表 4-2-7經濟評估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21
 表 4-3 政治認同及參與的相關性………………………123
 表 4-3-1政黨認同與參與的百分比………………………123
 表 4-3-2統獨認同指標與政治參與的百分比……………124
 表 4-3-3族群認同指標與參與的百分比…………………125
 表 4-4-1投票與否的觀察…………………………………127
 表 4-4-2投票與否的指標差異……………………………128
 表 4-4-2a各社會人口特徵的投票率……………………129
 表 4-4-3票投民進黨之選民特徵…………………………131
表 4-4-3a票投民進黨之選民特徵………………………133
 表 4-4-4票投國民黨的選民特徵…………………………135
 表 4-4-4a票投國民黨的社會人口特徵…………………136
 表 4-4-5投票意向不明確的選民特徵……………………138
 表 4-4-6投票與否的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摘要…140
 表 4-4-7政治行動的關聯因子………………………………142
 表 4-4-8採取公開活動之受訪者的指標特徵………………143
 表 4-4-9獨自進行之受訪者的指標特徵……………………145
 表 4-4-10各社會人口學特徵的政治行動比例……………146
 表 4-4-11政治行動的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摘要…148
 表 5-1社會人口特徵與政治文化各指標的關係……………163

圖目次

圖:
 圖 1-1 社會發展與政治發展…………………………………3
 圖 1-2 研究架構………………………………………………8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柏鴻譯,Samuel Huntington and Peter Berger主編,2002,《杭廷    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
江炳倫,2002《政治文化導論:理論與個案研究》。台北:韋伯。
李振昌,林慈淑譯,L. E. Harrison and S. P. Hungtington原編著,《為什麼文化很重要》,台北:聯經。
邱誌勇,許夢芸譯,Jeff Lewis原著,2005,《文化研究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
胡佛,1998,《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
張明澍譯,Gabriel Almond and Sidney Verba原著,1996,《公民文化》。台北:五南,頁13。
陳義彥,1979,《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臺北:嘉新文化叢書。
陳義彥主編,冷則剛、吳重禮等合著,2006,《政治學 下》。台北:五南。
傅恆德,2003,《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台北,韋伯。
黃裕美譯,Samuel Huntington原著,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
劉軍寧譯,Samuel Huntington原著,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龐建國,1993,《臺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文化。


二、期刊

王柏耀,2004,〈經濟評估與投票抉擇:以2001年立委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頁171-195。
王靖興、王德育,2007,〈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以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頁69-107。
王靖興、孫天龍,2005,〈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二卷,第三期,頁55-79。
王嵩音,2006,〈網路使用與選舉參與之研究-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三卷,第四期,頁71-102。
包正豪,2009,〈臺灣地區民眾領袖情結的世代差異〉,《選舉評論》第七期,頁45-68。
江宜樺,1998,〈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學季刊》,第二十九期,頁163-229。
林聰吉,2007,〈政治支持與民主鞏固〉,《政治科學論叢》,第三十四期,頁71-104。
林聰吉、王淑華,2007,〈台灣民眾政治知識的變遷與來源〉,《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頁93-129。
林瓊珠,2005,〈台灣民眾的政治知識:1992~2000年的變動〉,《選舉研究》,第十二卷,第一期,頁147-171。
吳重禮、譚寅寅、李世宏,2002,〈賦權理論與選民投票行為-以2001年縣市長選舉與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台灣政治學刊》,第七卷,第一期,頁91-156。
吳重禮、許文賓,2003,〈誰是政黨認同者與獨立選民?─以二○○一年台灣地區選民政黨認同的決定因素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八期,頁101-140。
胡佛,1979,「我國大學生對民主的態度-法律系學生的研究」,楊國樞等編,《當前臺灣社會問題》臺北:巨流,頁137-162。
徐火炎,2004,〈台灣結、中國結與台灣心、中國情:台灣選舉中的符號政治〉,《選舉研究》,第十一卷,第二期,頁1-41。
徐火炎,2005,〈認知動員、文化動員與台灣2004年總統大選的選民投票行為-選舉動員類型的初步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二期,第四卷,頁39-40,頁31-66。
孫秀蕙,1996,〈選民的傳播形態對政治行為的影響:以1996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第三卷,第二期,頁71-106。
莊文忠,2009,〈台灣民眾公民意識的變化:2008年政權二次輸替前後的比較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頁201-246。
盛治仁,2003 ,〈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115-169。
盛杏湲,2002,〈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年代的分析〉,《選舉研究》,第九期,第一卷,頁41-80。
盛杏湲、黃士豪,2006,〈臺灣民眾為什麼討厭立法院?〉。《臺灣民主季刊》第三卷,第三期,頁85-127。
游清鑫、蕭怡靖,2007,〈以新選民的政治態度論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三期,頁109-152。
張卿卿,2002,〈大學生的政治媒介認知、政治媒介行為與其政治效能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頁37-63。
張卿卿,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一期,頁1-39。
陳陸輝,200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選舉研究》,第七卷,第二期,頁109-141。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九期,第二卷,頁65-84。
陳陸輝、連偉廷,2008,〈知性、黨性與資訊-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的分析〉,《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三期,頁121-156。
陳陸輝、周應龍,2004,〈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頁143-186。
陳陸輝、鄭夙芬,2003,〈訪問時使用的語言與民眾政治態度間關聯性之研究〉,《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二期,頁135-158。
陳陸輝、黃信豪,2007,〈社會化媒介、在學經驗與台灣大學生的政治功效意識和政治參與〉,《東亞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一期,頁1-34。
陳陸輝、耿曙2008,〈政治效能感與政黨認同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以2002年北高市長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一期,頁87-118。
陳義彥、陳陸輝,2004,〈台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八期,頁1-39。
傅恆德,2005,〈政治知識、政治評價與投票選擇: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研究〉,《選舉研究》。第十二卷,第一期,頁39-68。
黃秀端,1996,〈政治知識之認知與性別差異〉,《東吳政治學報》,第五期,頁27-50。
彭芸,2002 ,〈2001年台灣選民的媒介行為與政治信任〉,《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頁1-36。
黃信豪,2005,〈台灣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持續與變遷:政黨輪替前後的分析〉,《選舉研究》,第十二期,第二卷,頁111-147。
黃信豪,2006,〈政治功效意識的行動效果(1998-2003)〉,《臺灣民主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頁119-158。
楊孟麗,2003,〈投票意願與經濟不景氣:台灣的情形〉,《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二期,頁159-191。
楊婉瑩,2007,〈政治參與的性別差異〉,《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二期,頁53-94。
鄭夙芬,2009,〈族群、認同與總統選舉投票抉擇〉,《選舉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頁23-49。
蔡偉銑,1999,〈小國經濟與外交:以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十期,頁133-175。

三、文件

朱雲漢,1995,《中國文化地區的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之比較研究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胡佛,1975,《我國大學生對民主與法治的態度》,國科會研究報告。
游清鑫,2008,「2005年至2008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四年期研究規劃(IV):2008年總統選舉面訪案結案報告」,(TEDS 2008P)。
陳義彥,1991,《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國科會研究報告。

四、網路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http://www.tedsnet.org。
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26132&ctNode=1310。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service/situation.aspx。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in.dgbas.gov.tw/dabas04/bc5/earning/ht456a.asp。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111816343671.xls。
  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statfile9L.asp。
《民主在美國》,第九章,
  http://www.self-learning-college.org/tocqueville/v2p1c09.htm。
新華網新聞,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1-04/15/c_121308466.htm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1104/14/t20110414
  _22362268.shtml。

貳、西文部分

(I)Books

Almond, Gabriel A, and Sidney, Verba, 1989,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Harrison, Lawrence and Samuel, Huntington, 2000, Culture Matters: 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glehart, Ronald, 1977, The Silent Revolution :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I)Internet

Huntington, Samuel, 1984, 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 http://www.cooperativeindividualism.org/huntington-samuel_democracy.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朱雲漢,1995,《中國文化地區的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之比較研究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2. 蔡偉銑,1999,〈小國經濟與外交:以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十期,頁133-175。
3. 楊婉瑩,2007,〈政治參與的性別差異〉,《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二期,頁53-94。
4. 楊孟麗,2003,〈投票意願與經濟不景氣:台灣的情形〉,《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二期,頁159-191。
5. 黃信豪,2006,〈政治功效意識的行動效果(1998-2003)〉,《臺灣民主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頁119-158。
6. 黃信豪,2005,〈台灣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持續與變遷:政黨輪替前後的分析〉,《選舉研究》,第十二期,第二卷,頁111-147。
7. 彭芸,2002 ,〈2001年台灣選民的媒介行為與政治信任〉,《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頁1-36。
8. 黃秀端,1996,〈政治知識之認知與性別差異〉,《東吳政治學報》,第五期,頁27-50。
9. 傅恆德,2005,〈政治知識、政治評價與投票選擇: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研究〉,《選舉研究》。第十二卷,第一期,頁39-68。
10. 陳義彥、陳陸輝,2004,〈台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八期,頁1-39。
11. 陳陸輝、耿曙2008,〈政治效能感與政黨認同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以2002年北高市長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一期,頁87-118。
12. 陳陸輝、黃信豪,2007,〈社會化媒介、在學經驗與台灣大學生的政治功效意識和政治參與〉,《東亞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一期,頁1-34。
13. 陳陸輝、周應龍,2004,〈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頁143-186。
14. 陳陸輝、鄭夙芬,2003,〈訪問時使用的語言與民眾政治態度間關聯性之研究〉,《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二期,頁135-158。
15. 陳陸輝、連偉廷,2008,〈知性、黨性與資訊-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的分析〉,《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三期,頁1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