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3.40.255)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16: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羅文君
研究生(外文):Wen-Jun Luo
論文名稱: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之研究
指導教授:高長高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rng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既存資料分析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照顧輔導措施生活需求生活適應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自民國87年起我國每五對新婚夫婦中至少有一對屬於我國人與外籍人士結合之婚姻中,以與大陸或港澳地區人士進行婚配者最多。幫助他們更迅速而良好的融入臺灣社會,正是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照顧輔導措施」所欲達到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九十七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訪問」統計資料作為研究工具,運用量化分析進行假設驗證。旨在透過對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我國政府所規劃之「生活照顧輔導措施」狀況進行分析,藉此瞭解參與該措施對其生活適應是否確實有所助益。
所得研究發現主要包括:(1)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之情況;(2)造成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差異之因素;(3)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與其「生活需求」間之關係;(4)臺灣地區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與其「生活適應」間之關係等四部分。並透過前述研究發現分別提出:(1)針對不同對象進行措施方案研議,設計各種措施時應尤重考慮個人處遇與需求;(2)協助建立大陸籍配偶網絡組織,並善用社團網絡宣導生活照顧輔導措施;(3)不只是「協助融入」,更要能「兼容並蓄」等對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照顧輔導措施」規劃及若干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8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1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15
第一節 生活適應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15
第二節 生活需求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20
第三節 我國外籍配偶相關福利政策措施回顧與探討 26
第四節 小結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2
第三節 資料來源 44
第四節 變項定義與樣本資料整理 48
第四章 實證分析與討論 59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描述性分析 61
第二節 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情況分析 72
第三節 大陸籍女性配偶「生活需求」情況分析 88
第四節 大陸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情況分析 101
第五節 大陸籍女性配偶「參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生活需求」、 「生活適應」情況關聯性分析 111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9
第二節 建議 14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九十七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訪問表 159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九十七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臺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9。
江亮演。〈新移民及其子女的問題與照顧輔導福利〉。收入陳榮傳主編,《新移民、新未來》。臺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2008。
吳 定(編著)。《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圖書,2009(3版)。
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書局,1996(12版)。
林震岩。《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智勝文化事業,2012(2版)。
邱琡雯。《性別與移動—日本與臺灣的亞洲新娘》。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
夏曉鵑。〈尋找光明:從「識字班」通往行政院的蜿蜒路〉。收入夏曉鵑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左岸文化,2006。
張春興。《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2。
張翰璧。《東南亞女性移民與臺灣客家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7。
許雅惠。〈外籍配偶與外偶家庭問題〉。收入徐 震、李明政、莊秀美、許雅惠主編,《社會問題》。臺北:學富文化,2005(2版)。
彭懷恩。《社會學Q&A》。臺北:風雲論壇。1992。
葉郁菁。《家庭社會學:婚姻移民人權的推動與實踐》。臺北:巨流圖書,2010。
游美貴。〈跨文化議題與社會福利〉。收入郭靜晃主編,《社會問題與適應》。臺北:揚智出版社,2007。
廖正宏。《人口遷徙》。臺北:三民書局,1985。
榮泰生。《SPSS與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圖書,2010(2版)。
羅清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臺北:威仕曼文化,2010(2版)。
本間美穗。《異國情、異域結—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朱玉玲。《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吳金鳳。《澎湖地區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措施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吳美菁。《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呂美紅。《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李玫臻。《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民雄鄉的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2002。
李書華。《論東南亞外籍新娘之輔導政策》。臺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2006。
林子婷。《外籍配偶福利服務措施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臺中市為例》。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11。
林維言。《臺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初探》。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5。
倪佳華。《東南亞外籍配偶之福利服務需求與使用情形之探討:以伊甸基金會之高雄縣外籍配偶0~6歲子女生活狀況調查資料檔為例》。臺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莊玉秀。《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臺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郭怡伶。《新住民社會福利服務可近性之探討:以三重地區為例》。臺北: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秀珍。《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照顧輔導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臺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美蓁。《跨文化中教養之經驗與調適歷程—一位印尼籍配偶的敘說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建華。《外籍配偶對移民教育需求之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懷峰。《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障礙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黃俊杰。《苗栗縣東南亞籍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識字學習因素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雷淑娟。《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點》。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06。
劉秀琪。《苗栗地區臺灣、外籍、大陸育齡婦女育嬰知識、育嬰態度、社會支持與嬰兒生長發育狀況之探討》。臺北:臺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秀燕。《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極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鄭淑靜。《新竹市外籍配偶對政府生活輔導措施之認知與運用情形之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8。
鄭雅雯。《南洋過臺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臺南市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蕭昭娟。《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簡孟嫻。《大陸女性配偶在台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中縣市、彰化縣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
顏錦珠。《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王永慈、彭淑華。「外籍與大陸配偶福利提供規劃之研究」(PG9403-0867)。民國94年12月。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91頁。
王麗容。「臺北市新移民生活關懷與需求意見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民國95年12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委託研究報告。227頁。
游美貴。「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處遇及權益之研究」(PG9712-0009)。民國98年9月27日。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委託研究報告。202頁。
藍佩嘉。「公民身份的日常生活實作:來台婚姻移民的社會差異與階級光譜(Ⅰ)」(PF9407-031,NSC94-2412-H002-005)。民國95年5月19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6頁(精簡報告,完整報告目前限閱中)。
李淑容。〈婚姻移民女性:現況、問題與對策〉。發表於中華救助總會主辦之「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2004年12月26日。
李瑞金。〈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發表於中華救助總會主辦之「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2004年12月26日。
謝臥龍、洪素珍、劉惠嬰、黃志中。〈國際婚姻中婚姻本質與性別權力關係的探討:以受暴的東南亞國際新娘為例〉。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主辦之「性別、暴力與權力研討會」,2003年4月25日。
王明輝。〈跨國婚姻親密關係之探討:以澎湖地區大陸媳婦的婚姻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卷1期(2006年3月):頁61-87。
丘愛鈴、何青蓉。〈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卷2期(2008年12月):頁61-94。
朱柔若、孫碧霞。〈印尼與大陸配偶在台社會排除經驗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0期(2010年6月):頁1-52。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66-89。
李萍、李瑞金。〈臺北市新移民女性社會適應之研究〉。《社教雙月刊》119期(2004年2月):頁4-20
李瑞金、張美智。〈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101-109。
邱方晞。〈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期(2003年3月):頁176-181。
邱汝娜、林維言。〈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6-21。
夏曉鵑。〈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1期(2006年3月):頁1-71。
夏曉鵑。〈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 期(2000年9月):頁45-92。
師豫玲、張美美、蕭舒云、王可欣。〈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與成效〉。《社區發展季刊》127期(2009年9月):頁18-41。
翁毓秀。〈為新住民建構社會包容的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4期(2006年6月):頁61-76。
翁慧雯。〈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經驗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93年3月):頁217-226。
張菁芬。〈臺灣地區外籍配偶適應生活之社會需求初探〉。《中華行政學報》5期(2008年6月):頁165-174。
陳定銘。〈臺灣非營利組織在新移民婦女照顧政策之研究〉。《非政府組織學刊》4期(2008年):頁35-50。
曾中明、楊筱雲、王琇誼。〈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運作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19期(民國96年12月):頁5-19。
葉郁菁、馬財專、吳樹欉。〈金融海嘯下新移民家庭福利政策探討—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分配與未來規劃〉。《社區發展季刊》127期(2009年9月):頁69-88。
葉尉鑫。〈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政策之研究〉。《研習論壇》76期(2007年4月):頁32-40。
葉肅科。〈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期(2006年8月):頁33-45。
廖元豪。〈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臺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44期3卷(2006年9月):頁81-129。
趙彥寧。〈公民身份、國族主義與親密生活:以老單身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臺灣社會學》8期(2004年12月):頁1-41。
趙彥寧。〈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臺灣社會學刊》32期(2004年6月):頁59-102。
潘淑滿。〈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卷1期(2004年):頁85-131。
戴鎮州。〈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90-101。
顧燕翎、尤貽君。〈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措施〉。《社會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20-30。
李宗衡、林紹琪。「六成人盼限制外籍配偶數」。蘋果日報,2003年11月5日,頭條要聞。
洪政哲。「老榮民娶陸配 離婚率高達5成」。Upaper,2011年4月7日,3版焦點。
夏曉鵑。「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網氏/罔市 女性電子報,2004年3月1日,157期焦點話題。
翁禎霞。「外籍媽帶學童 認識他們的故鄉」。聯合報,2011年7月15日,B1版高雄屏東台東‧運動。
陳東旭。「兩岸關係機會與挑戰系列四—社會文化篇 政府關係愈好 民眾自然融洽」。聯合報,2013年1月3日,A13版兩岸。
陳東旭。「陸兩岸婚姻家庭協會 上路半年最常聽到的抱怨聲…嫁來台 陸配嘆『比登天難』」。聯合報,2013年2月17日,A12版兩岸。
陳信利。「雲林移民節 週日來看斗笠舞」。聯合報,2012年12月14日,B2版雲嘉綜合新聞。
游文寶。「親子互動 加強溝通 新移民婦女 電腦e點通」。聯合報,2013年3月24日,B1版桃園‧運動。
黃國樑。「受限多‘台灣沒把我們當自己人’」。聯合晚報,2013年3月13日,A6版焦點。
黃國樑。「拿到了身份證開戶仍遭歧視」。聯合晚報,2013年2月12日,A2版話題。
黃國樑。「等多年 陸配:為何身份證開頭是29?」。聯合晚報,2013年3月13日,A6版焦點。
楊德宜。「助新移民歸化 桃縣首創單一窗口」。聯合報,2013年1月25日,B1桃園‧運動。
劉崇如。「新住民關懷協會成立『當第二娘家』」。聯合報,2011年8月21日,B2版新北市基隆綜合新聞。
潘俊偉。「有妳真好 台東表揚新移民」。聯合報,2012年12月9日,B2版高屏東綜合新聞。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業務統計」。2012年3月15日。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116109&ctNode=29699&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專區」。2012年4月27日。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090638&ctNode=31566&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專案報告」。2013年5月27日。http://iff.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087917&ctNode=31807&mp=1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示範計畫」。2013年5月27日。http://iff.immigration.gov.tw/np.asp?ctNode=31545&CtUnit=17113&BaseDSD=7&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辦理情形」。2013年5月28日。http://iff.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1543&CtUnit=16713&BaseDSD=7&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措施沿革」。2013年5月29日。http://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1541&CtUnit=16711&BaseDSD=7&mp=1。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資料分享與成長」。2013年5月27日。http://sowf.moi.gov.tw/03new/share-connect.htm。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人口政策」。2012年4月27日。http://www.moi.gov.tw/chi/chi_ipmoi_note/ipmoi_note.aspx?type=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關懷大陸配偶專區」。2012年4月22日。http://www2.mac.gov.tw/mac/NewsView.aspx?NewsID=144。
Berk, L. E. (2000).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 London: Allyn & Bacon.
Ferraro, G. (1990).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hls, R. (1984). Survival kit for overseas living.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Oberg, K. (1960). Culture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Practical Anthropologist, 7, 177-182.
Preston, J. (1985). Cultural shock and invisible walls. International Programs Quarterly, 1(3), 28-34.
Winkelman, M. (1994). Cultural shock and adapt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3(2) , 121-13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朱玉玲。《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 謝臥龍、洪素珍、劉惠嬰、黃志中。〈國際婚姻中婚姻本質與性別權力關係的探討:以受暴的東南亞國際新娘為例〉。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主辦之「性別、暴力與權力研討會」,2003年4月25日。
3. 王明輝。〈跨國婚姻親密關係之探討:以澎湖地區大陸媳婦的婚姻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卷1期(2006年3月):頁61-87。
4. 丘愛鈴、何青蓉。〈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卷2期(2008年12月):頁61-94。
5.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66-89。
6. 李瑞金、張美智。〈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101-109。
7. 邱方晞。〈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期(2003年3月):頁176-181。
8. 邱汝娜、林維言。〈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6-21。
9. 夏曉鵑。〈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1期(2006年3月):頁1-71。
10. 夏曉鵑。〈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 期(2000年9月):頁45-92。
11. 師豫玲、張美美、蕭舒云、王可欣。〈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與成效〉。《社區發展季刊》127期(2009年9月):頁18-41。
12. 翁毓秀。〈為新住民建構社會包容的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4期(2006年6月):頁61-76。
13. 翁慧雯。〈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經驗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93年3月):頁217-226。
14. 陳定銘。〈臺灣非營利組織在新移民婦女照顧政策之研究〉。《非政府組織學刊》4期(2008年):頁35-50。
15. 曾中明、楊筱雲、王琇誼。〈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運作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19期(民國96年12月):頁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