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十塊錢的風(2005年10月14日)。雅虎知識:請問台灣產業結構圖。2012年5月
24日,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401957
丁興蘭(2011)。韓流在台灣影響韓語學習與教學推動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方瑀紳(2006)。青少年在網咖線上遊戲自我認同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2012年3月7日)。中華民國九十九年臺閩地區兒童及少
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分析。2013年12月8日,取自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台灣電視資料庫。無線電視節目庫。2013年5月5日,取自http://tv.nccu.edu.tw/intro.htm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江佳霖(2007)。閱聽人價值觀與收視韓劇的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年11月29日)。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表。2013年12月7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4616&CtNode=3566&mp=1
李志珍(2012)。青年粉絲對韓國偶像崇拜、週邊商品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李欣穎(2006)。從浪漫韓劇中,傾聽青少年的愛情態度:以八位青少年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李姿蓉(2006)。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李敏綺(2009)。動畫與日本文化學習之探討─以《我們這一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李詩萍(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吳佳蓉(2012)。偶像崇拜歷程及其對自我發展之影響─以兩位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吳欣潔(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經驗、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周子敬(2006)。結構方程模式(SEM)─精通LISREL。臺北市:全華。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林文懿(2000)。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林淑貞(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現象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裘緒(2005)。組織認定與認同對於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社會認定理論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邱淑珠(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唐淑珊(2008)。偶像崇拜、消費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韓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原來(2011)。無形文化資產振興管理系統之建構─以臺灣布袋戲發展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翁明慧(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手機現況、在校影響與自我概念關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翁鵬翔(2012)。以自我認同為觀點探討青少年發生網路衝突的重要因素及心理衝突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孫繼宏(2010)。大學生對偶像崇拜之主要成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桃園教育現況。2013年12月7日,取自
h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us&city=
莊旻潔(2002)。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少年之偶像崇拜行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怡菁(2013)。高雄市國小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彥宏(2005)。大學生宗教意義與偶像崇拜價值定位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姵君(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勝發(2003)。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陳燕珠(2004) 。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陳韻如(2012)。高雄市國中生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智雅(1999)。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張嘉丹(2013)。高跟鞋穿著對外觀溝通之自我概念與性別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許家豪(2006)。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許清原(2010)。台灣布袋戲偶的模件體系之成形與發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站Ministry of Education(1994年)。電子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
本。2013年11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
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黃英虹(2004)。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影響之比較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婉婷(2012)。青少年自拍行為之動機、意義及其與自我認同之關係(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靖蓉(2005)。實習教師專業認同發展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溫明麗、黃乃熒、林建福、黃純敏、黃桂君、陳怡如、梁瑞芸(譯)(2005)。教育
心理學─教育的行動研究(原作者:Richard D. Parssons, Stephanie Lewis, Hinson, & Deborah Sardo-Brown)。臺北市,洪葉。
楊于嫻(2011)。以認同理論探討偶像代言線上遊戲是否影響玩家選擇遊戲之意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楊維倫(2003)。情境脈絡與台灣日劇迷的收視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葉文忠(2002)。台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緯來電視網韓劇經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銘傳大學,臺北市。葉芃宜(2013)。幼兒自我概念、生活常規與學習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葉重新(201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廖映淳(2013)。大學生完美主義、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遠東圖書公司。線上字典。2013年10月12日,取自http://dict.fareast.com.tw/onlinedict.asp
遠見雜誌。(2004年5月號,第215期)。前進的動力:內省是做人的責任。2013
年11月26日,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9734.html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臺灣。2013年12月7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C.B0.E7.90.86
潘家慶、王石番、謝瀛春(1990)。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新聞學研究,43,55-84。
劉文獻(2003)。自我概念增進課程對國小學童整體及英語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劉庭宇(2011)。以休閒觀點探究cosplay次文化意涵及自我認同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北市。蔡佳玲(2006)。韓劇風潮及韓劇文化價值觀之相關性研究:從文化接近性談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蔡易珊(2007)。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結構之檢驗與影響自我概念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鄭慶宗(1989)。青春偶像青少年次文化。教與愛,26,7-8。
鄭麗玉(2012)。教育心理學精要。臺北市,考用。
蕭淑穗(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控制信念、自我概念、偶像崇拜行為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簡妙如(2005)。同儕思考風格相似程度對互評與自我覺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關志昱(2012)。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準備度之研究─以東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羅煥榮(2006)。國內海外影視節目進入臺灣市場途徑、版權買賣及行銷策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蘇佩君(2009)。「藝術與人文」課程與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蘇珮君(2009)。韓國傳統美食觀光策略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貳、英文部分
Hair, J. F. Jr.,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