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Barker, R. L. (1991) Social work dictionary. Maryland: Sliver Spring.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221.
Boyle, David (1999): 'Time is a great social healer', New Statesman, Aug 23.
House,J.S. (1981).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TimeBanks USA(2008) hattp:/www.timebanks.org/(Visted on : 2008/8)
Sophia Vinogradov,M.D. Irvin D. Yalom,M.D. (2001): Concise Guide to Group Psychotherapy.
中文:
Abraham Monk,(1996)。老人福利服務,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李開敏.王玠.王增勇.萬育維譯。
Sophia Vinogradov,M.D. Irvin D Yalon,M.D,(2001)。團體心理治療,台北,五南出版,鄭惠泉、湯華盛譯。
Karl Polanyi,(1957)。鉅變: 當代政治, 經濟的起源,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黃樹民譯。
文崇一,(1988),臺灣的工業話與社會變遷,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伊慶春、朱瑞玲,(1989)。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楊國樞、瞿海源,(1987)。變遷中的臺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國樞、瞿海源,(1987)。變遷中的臺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國樞、葉啟政,(1991)。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黃俊傑,(1995)。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書局。
黃怡瑾,(2008)。彩繪生命的藍圖:生涯規劃(二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陳肇男、徐慧娟、葉玲玲、朱僑麗、謝嫣聘,(2013)。《活耀老化:法規、政策與實務變革之臺灣經驗》,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肇男,(2015),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二十世紀末的臺灣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碩士論文:
林依瑩,(1996)。居家老人間歇照護支持性方案∼人力時間銀行,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張菊華,(1998)。建立老人居家服務志工人力時間銀行制度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黃珮嫻,(2006)。台灣公立人力時間銀行之個案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亦孜,(2007)。互惠與分享之關聯性研究-探討非營利組織之志工加入時間銀行的意願,致理技術學院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權榮,(2008)。我國推動時間銀行現況與困境之研究-創新擴散觀點,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辛玉如,(2008)。客家區域生產制度之研究---以東勢鎮換工制度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英秋,(2010)。時間銀行志工參與動機與終身學習五大支柱能力之相關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林宥妘,(2011)。臺灣地區志工時間銀行整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李薇,(2009)。從老化理論的整合觀點看老年生活歷程的轉變:以休閒活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凱鈞,(2014)。創齡:探討志工之經驗與未來圖像。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苗嘉元,(2013)。非營利組織活動、社會資本累積與成功老化關係之初探-以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碩士論文。陳藍,(2009),社會資本運用與知識分享行為關聯性研究-以國稅機關稅務人員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期刊:
鍾燕菁,(2003)。我國志願服務工作的多元發展-以「老五老基金會」推動「人力時間銀行」為例, 91學年度志願服務研討會。
吳來信,(2009)。如何促進社區志願工作 ? ,臺北縣淡水鎮公所演講稿。
陳武宗,(2007)。迎接高齡社會的省思--寫在銀髮族專刊之前,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
劉慧俐,人口老化的趨勢與對策,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
莊秀美,(2013)。預防照顧的概念及其相關課題,社區發展季刊 141 期。王銘銘,(1997 )。一個閩南村落的家族社會與國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頁90。張維安等,(2000)。台灣客家族群的社會與經濟分析,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頁182-184。
Light & Bonacich, 1988; Light et al,1994;Ports & Bach,1985;Zhou,1992)。轉引自曾嬿芬,<族群資源與社會資本:洛杉磯華人創業過程的研究>,收入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台中,東海大學東亞經濟研究中心,2001),頁264-265。
黃源協、劉素珍、莊俐昕,(2010)。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發展關聯性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34),29-75。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臺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臺北:揚智。
萬育維(1995)福利社區化的意涵與策略,內政部編印,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第四分組引言報告 臺北:內政部。
陳燕禎,(2005)。社區老人照顧支持體系及政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0 期。網路文章: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人力資源發展統計/分析圖表彙編/人口推計/ 扶養比與扶老比
http://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5AA7CAFFF61CB16D
衛生福利部網頁新聞,(2015)長照發展重大里程碑: 立法院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
http://www.mohw.gov.tw/news/531249334
醒報新聞,(2009),時間就是金錢 何妨交換時間?。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5292
福山阿龍,(2012)。換工的由來,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rlone-tw/article?mid=5069&prev=5070&next=5033
行政院衛生署,(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核定本)〉。 取自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網頁資料。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 DM2_p01.aspx?class_no=211&now_fod_list_no=6582&level_no=2&doc_no=51315
姜鹏飞,(2012)。志愿服务,撑起城市文明新高度,嘉興線上新聞網。
http://jinchu.tacocity.com.tw/ke1.htm
江慧儀,(2008)。花城裡的「花錢‧幫」。
http://www.cnjxol.com/xwzx/jxxw/szxw/content/2012-08/28/content_2141172.htm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5)。「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現況與發展」網路簡報檔http://www.slideshare.net/OpenMic1/ss-4402106
中央社新聞周永捷記者報導,(2015)。輸出女傭 印尼總統下令定時間表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215022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