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黃斌,"建築生產技術研發理念",〈成大建築簡訊〉,成大建築系,pp.1~3,1997。
1.2吳讓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房屋工業化研究小組,〈國宅建材標準化及國宅造價合理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司,pp.213~217,1978。
1.3曾俊達,黃斌," 921震災社區重建整合課題-以建築觀點探討之",〈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十期,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pp.68~71,2000。1.4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集集地震初步勘災報告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99-031,1999。
1.5 James S.Coleman,郁方譯,《社會理論基礎》(上、下)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29,1999。
1.6黃南淵,〈營建政策白皮書〉,內政部營建署,pp.10~20,1996。
1.7黃斌,"新世代建築工程自動化推動策略",八十八年產業自動化會議,行政院科技顧問組,1999。
1.8林益厚,〈營建自動化專輯〉,內政部營建署,1999。
1.9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中華民國八十九年產業自動化會議,會議資料〉,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0。
1.10李政憲,"建築工程自動化工法於921震災復建工作中之應用",〈2000自動化週營建分組技術發表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
1.11日本住宅設備システム協會,“住宅產業における製造物責任”,社團法人能率協會,pp.3~83,pp.85~113,1979。
1.12張世宏,"因應法律風險所生之成本",〈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七期,pp.46~59,2000.07。
1.13楊逸詠," 集合住宅建築構法之應用",〈集合住宅營建自動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1993。
1.14 Mark S. Granover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弱鍵之強度”, AJS Volume 78 Number 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p.1360~1380, 1973。
1.15胡宗澤等,〈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出版社pp.267~283,2000。
2.1張俊雄,"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2001年2月20日報告文",行政院新聞局,2001。
2-2黃斌,曾俊達,陳嘉基,余振銘等,"佛寺建築構造之震害與對策",〈九二一震災地區佛寺建築損害調查與重修計畫〉,中華佛寺協會委託調查研究報告,成大建築系,pp.1~13,2001。
2.3曾俊達,"從921震害探討如何提昇佛寺建築之工程品質",〈九二一震災地區佛寺建築損害調查與重修計畫〉,中華佛寺協會委託調查研究報告,成大建築系, pp.15~20,2001。
2.4葉超雄,〈國內發展建材之問題及解決途徑之探討〉,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1983。
2.5一般建築工程施工規範〞,台北市、台灣省建築施工彙編印。
2.6營建雜誌社,〈建築技術規則〉,內政部營建署暨建築研究所編輯委員會,內政部,2001。
2.7華民國建築學會,〈籌設建築研究所調查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1984。
2.8政部建築研究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實驗設施設置計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Ⅰ~Ⅳ,1996。
2.9政部建築研究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實驗設施設置計畫,期中修正計畫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1-13,2000。
2.10廖慧燕,〈強化建築施工勘驗機制之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87~100,pp.105~119,2000。
3.1黃宗樂,〈最新六法全書〉,保成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
3.2曾俊達,黃斌,"由營建倫理與法律觀點探討建築營造施工問題",〈工程〉,第七十四卷,第二期,中國工程師學會,pp.8~14,2001。3.3曾俊達,"工程管理",〈監工實務〉,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pp.ⅩⅢ1~33,1984。
3.4曾俊達,"專業營建管理經營關係之探討",〈營建工程技術〉,第七期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系,pp.143~148,1984。
3.5 Joseph P. Frein,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80。
3.6 AIA,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AIA Document A201〉,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p.5~19, 1976。
3.7曾俊達,"工程合約相互關係之探討",〈營建工程技術〉,第七期,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系,pp.181~200,1984。
3.8 AIA,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tect's hand 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p.3~6, 1969。
3.9曾俊達,"台灣營建業經營系統之研究",〈營建工程技術〉,第六期,pp.81~96,1983。
3.10 Justin Sweet, 〈Legal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esota, 1977.
4.1吳讓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房屋工業化研究小組,“台北市國宅房屋工業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司,pp.1~13,pp.305~367,1976。
4.2 ENR, "Tall sign's engineer in spotlight", 〈Engineering News-Recor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pp.10~11, May 22, 1995。
4.3 ENR, 1995, "Erector claims design error", 〈Engineering News-Recor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p.10, April 10。
4.4柯永輝,"十建商建築師限制出境",〈聯合報〉,1999.09.25。
4.5曾至賢,"八建築師移送懲戒委員會審議",〈中國時報〉,2000.05.30。
4.6 謝素娟,"博士的家 建築師、建商十五人起訴",〈聯合晚報〉,1999.10.27。
4.7 AIA,"Insurance and Bonds of Suretyship",〈Architect's hand 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pp.3~16,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1969.
4.8 林家群,"倒了「博士的家」建商判陪八億七千萬",〈中國時報〉,2002.01.29。
4.9徐裕鍵,"台灣建築專業角色功能及專業危機",〈華梵學報〉,第一卷第一期,1993。
4.10沙林,2000.02.04,"中國的建築師在哪裡?",〈羊城科技報〉。
4.11張世典,"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社會責任"〈建築師〉,第十三卷第十二期,1987。
4.12江宏凱,"從建築師事務所致建設公司-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創作空間",〈建築師〉,第十四卷第七期,1988。
4.13王紀鯤,〈建築師執業型態與權責劃分之研究摘要〉,台北市建築師公會,1999。
4.14安藤忠雄,"從震災復興談起",2000年5月20日,台北世貿中心國際演講,第47回新建築演講會要點,2000。
4.15曾俊達,黃斌,"建築師專業責任之探討",〈建築學報〉,第三十九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pp.25~38,2002。4.16曾俊達,〈國內建材管理制度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研究報告TAR-73002,pp.4~55,pp.147~165,1984。
4.17 Rosen H. J.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Writing”,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4.
4.18蔡榮堂,"論草率的一刀兩命式修法--修正刑法193條之迷思與建議",〈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八期,pp.38~42,2000。
4.19周勤富,〈加入WTO對國內營建業之衝擊即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5。5.1曾俊達,〈國內建材管理制度研究〉,台灣營建研究中心,1984。
5.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標準檢驗局簡介〉,經濟部,2001。
5.3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國國家標準分類目錄〉,經濟部,2000。
5.4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施檢驗商品品目表〉,經濟部,2000。
5.5標準檢驗局,〈中華民國正字標記產品及廠商目錄〉,經濟部,2000。
5.6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十週年特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四組,經濟部,2000。
5.7度量衡國家標準實驗室,〈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認可實驗室名錄一覽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四組,經濟部,1999。
5.8 Lewis, J.“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1975.
5.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民住宅主要建材、組件及設備規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1。
6.1日本建設省住宅局,“建設大臣認定優良住宅部品テ-ダブツク82”,財團法人住宅部品開發センタ-,1982。
6.2日本章國社,“建築文化設備チエツワソスト”,日本章國社,1980。
6.3三村由夫,“國際規格と建築”, 建築雜誌。
6.4駒田知彥,黃世孟譯,“建材,建築設備之標準化與制度化之研究”,內政部營署研究報告,台灣建築徵信174期,pp.31~42,1983。
6.5曾俊達、鄭文隆、林耀煌、許美惠、陳乃城,台灣營建研究中心,〈建材與建築設備之分類系統〉,內政部營建署,pp.195~201,1982。
6.6鹿島出版會,“ AM1980建材+設備カタログ”,鹿島出版會,1980。
6.7鄭文隆,曾俊達,〈建材及建築設備型錄之製訂計畫〉,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研究報告TR-7308,pp~7-18,1984。
6.8鎌田紀彥,楊逸詠譯,“建材、建築設備之分類系統與國民住宅工業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研究顧問離華專題研究報告,台灣建築徵信第174期,pp.25-30,1983。
6.9曾俊達,黃斌,"台灣建材檢驗制度之探討",〈建築學報〉,第四十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2。6.10林草英,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營建材料標準化運作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1991。
6.11林慶元〈建築防火材料審核認可業務期中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專題研究計畫,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2002。
6.12日本建築學會關東支部,“仕上け材料の選び方ど使い方”,日本建築學會關東支部,昭和50年月。
1.1黃斌,"建築生產技術研發理念",〈成大建築簡訊〉,成大建築系,pp.1~3,1997。
1.2吳讓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房屋工業化研究小組,〈國宅建材標準化及國宅造價合理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司,pp.213~217,1978。
1.3曾俊達,黃斌," 921震災社區重建整合課題-以建築觀點探討之",〈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十期,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pp.68~71,2000。1.4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集集地震初步勘災報告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99-031,1999。
1.5 James S.Coleman,郁方譯,《社會理論基礎》(上、下)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29,1999。
1.6黃南淵,〈營建政策白皮書〉,內政部營建署,pp.10~20,1996。
1.7黃斌,"新世代建築工程自動化推動策略",八十八年產業自動化會議,行政院科技顧問組,1999。
1.8林益厚,〈營建自動化專輯〉,內政部營建署,1999。
1.9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中華民國八十九年產業自動化會議,會議資料〉,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0。
1.10李政憲,"建築工程自動化工法於921震災復建工作中之應用",〈2000自動化週營建分組技術發表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
1.11日本住宅設備システム協會,“住宅產業における製造物責任”,社團法人能率協會,pp.3~83,pp.85~113,1979。
1.12張世宏,"因應法律風險所生之成本",〈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七期,pp.46~59,2000.07。
1.13楊逸詠," 集合住宅建築構法之應用",〈集合住宅營建自動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1993。
1.14 Mark S. Granover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弱鍵之強度”, AJS Volume 78 Number 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p.1360~1380, 1973。
1.15胡宗澤等,〈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出版社pp.267~283,2000。
2.1張俊雄,"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2001年2月20日報告文",行政院新聞局,2001。
2-2黃斌,曾俊達,陳嘉基,余振銘等,"佛寺建築構造之震害與對策",〈九二一震災地區佛寺建築損害調查與重修計畫〉,中華佛寺協會委託調查研究報告,成大建築系,pp.1~13,2001。
2.3曾俊達,"從921震害探討如何提昇佛寺建築之工程品質",〈九二一震災地區佛寺建築損害調查與重修計畫〉,中華佛寺協會委託調查研究報告,成大建築系, pp.15~20,2001。
2.4葉超雄,〈國內發展建材之問題及解決途徑之探討〉,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1983。
2.5一般建築工程施工規範〞,台北市、台灣省建築施工彙編印。
2.6營建雜誌社,〈建築技術規則〉,內政部營建署暨建築研究所編輯委員會,內政部,2001。
2.7華民國建築學會,〈籌設建築研究所調查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1984。
2.8政部建築研究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實驗設施設置計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Ⅰ~Ⅳ,1996。
2.9政部建築研究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實驗設施設置計畫,期中修正計畫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1-13,2000。
2.10廖慧燕,〈強化建築施工勘驗機制之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pp.87~100,pp.105~119,2000。
3.1黃宗樂,〈最新六法全書〉,保成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
3.2曾俊達,黃斌,"由營建倫理與法律觀點探討建築營造施工問題",〈工程〉,第七十四卷,第二期,中國工程師學會,pp.8~14,2001。3.3曾俊達,"工程管理",〈監工實務〉,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pp.ⅩⅢ1~33,1984。
3.4曾俊達,"專業營建管理經營關係之探討",〈營建工程技術〉,第七期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系,pp.143~148,1984。
3.5 Joseph P. Frein,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80。
3.6 AIA,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AIA Document A201〉,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p.5~19, 1976。
3.7曾俊達,"工程合約相互關係之探討",〈營建工程技術〉,第七期,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系,pp.181~200,1984。
3.8 AIA,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tect's hand 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p.3~6, 1969。
3.9曾俊達,"台灣營建業經營系統之研究",〈營建工程技術〉,第六期,pp.81~96,1983。
3.10 Justin Sweet, 〈Legal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esota, 1977.
4.1吳讓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房屋工業化研究小組,“台北市國宅房屋工業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司,pp.1~13,pp.305~367,1976。
4.2 ENR, "Tall sign's engineer in spotlight", 〈Engineering News-Recor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pp.10~11, May 22, 1995。
4.3 ENR, 1995, "Erector claims design error", 〈Engineering News-Recor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p.10, April 10。
4.4柯永輝,"十建商建築師限制出境",〈聯合報〉,1999.09.25。
4.5曾至賢,"八建築師移送懲戒委員會審議",〈中國時報〉,2000.05.30。
4.6 謝素娟,"博士的家 建築師、建商十五人起訴",〈聯合晚報〉,1999.10.27。
4.7 AIA,"Insurance and Bonds of Suretyship",〈Architect's hand 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pp.3~16,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1969.
4.8 林家群,"倒了「博士的家」建商判陪八億七千萬",〈中國時報〉,2002.01.29。
4.9徐裕鍵,"台灣建築專業角色功能及專業危機",〈華梵學報〉,第一卷第一期,1993。
4.10沙林,2000.02.04,"中國的建築師在哪裡?",〈羊城科技報〉。
4.11張世典,"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社會責任"〈建築師〉,第十三卷第十二期,1987。
4.12江宏凱,"從建築師事務所致建設公司-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創作空間",〈建築師〉,第十四卷第七期,1988。
4.13王紀鯤,〈建築師執業型態與權責劃分之研究摘要〉,台北市建築師公會,1999。
4.14安藤忠雄,"從震災復興談起",2000年5月20日,台北世貿中心國際演講,第47回新建築演講會要點,2000。
4.15曾俊達,黃斌,"建築師專業責任之探討",〈建築學報〉,第三十九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pp.25~38,2002。4.16曾俊達,〈國內建材管理制度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研究報告TAR-73002,pp.4~55,pp.147~165,1984。
4.17 Rosen H. J.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Writing”,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4.
4.18蔡榮堂,"論草率的一刀兩命式修法--修正刑法193條之迷思與建議",〈建築師〉,第二十六卷第八期,pp.38~42,2000。
4.19周勤富,〈加入WTO對國內營建業之衝擊即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5。5.1曾俊達,〈國內建材管理制度研究〉,台灣營建研究中心,1984。
5.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標準檢驗局簡介〉,經濟部,2001。
5.3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國國家標準分類目錄〉,經濟部,2000。
5.4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施檢驗商品品目表〉,經濟部,2000。
5.5標準檢驗局,〈中華民國正字標記產品及廠商目錄〉,經濟部,2000。
5.6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十週年特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四組,經濟部,2000。
5.7度量衡國家標準實驗室,〈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認可實驗室名錄一覽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四組,經濟部,1999。
5.8 Lewis, J.“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1975.
5.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民住宅主要建材、組件及設備規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1。
6.1日本建設省住宅局,“建設大臣認定優良住宅部品テ-ダブツク82”,財團法人住宅部品開發センタ-,1982。
6.2日本章國社,“建築文化設備チエツワソスト”,日本章國社,1980。
6.3三村由夫,“國際規格と建築”, 建築雜誌。
6.4駒田知彥,黃世孟譯,“建材,建築設備之標準化與制度化之研究”,內政部營署研究報告,台灣建築徵信174期,pp.31~42,1983。
6.5曾俊達、鄭文隆、林耀煌、許美惠、陳乃城,台灣營建研究中心,〈建材與建築設備之分類系統〉,內政部營建署,pp.195~201,1982。
6.6鹿島出版會,“ AM1980建材+設備カタログ”,鹿島出版會,1980。
6.7鄭文隆,曾俊達,〈建材及建築設備型錄之製訂計畫〉,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研究報告TR-7308,pp~7-18,1984。
6.8鎌田紀彥,楊逸詠譯,“建材、建築設備之分類系統與國民住宅工業化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研究顧問離華專題研究報告,台灣建築徵信第174期,pp.25-30,1983。
6.9曾俊達,黃斌,"台灣建材檢驗制度之探討",〈建築學報〉,第四十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2。6.10林草英,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營建材料標準化運作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1991。
6.11林慶元〈建築防火材料審核認可業務期中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專題研究計畫,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2002。
6.12日本建築學會關東支部,“仕上け材料の選び方ど使い方”,日本建築學會關東支部,昭和50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