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日本文部科學省(民101 年12 月)。取自http://www.mext.go.jp/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2007)。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永大(1996)。工作輪調與公務員工作生活品質提昇之研究(續)。人事管理,33(2),12-18。王永龍(2011)。東部地區特教教師對全面品質管理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王阿勉(2009)。什麼是理想的特殊教育教師?--教師與家長看法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王美惠(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公務人員工作輪調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王晴媄(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輪調知覺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包志勇(2011)。組織特性與網絡結構對工作壓力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安雅莉(2011)。某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工作輪調之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朱筱雯(201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江明曄(1997)。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專業能力運用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江雪珍(200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何武恭(2003)。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何華國(1991)。啟智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及進修需求。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29-260。
吳正文(2006)。警勤區佐警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對職務輪調意向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吳宗達(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俊緯(1994)。企業員工內部流動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110
吳晨妤(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吳淑妙(2007)。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解釋「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吳靄書(1985)。企業人事管理。臺北市:大中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呂志銘(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臺北市。李正綱、張曉芸、康嘉琦(2002)。工作輪調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2(下),13-26。李俊湖(199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李逸如(2005)。醫師對輪調訓練知覺、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李榮妹(2004)。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杜欣容(2009)。會計師輪調與審計品質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沈儀芳(2003)。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周台傑(1996)。論我國特殊教育師資之規劃。特教新知通訊,2(4),1-2。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立曼(2001)。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忻慧(2008)。國中小學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林育賢(2007)。國小特教班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學報,9,205-238。
111
林邵穎(2011)。高屏地區國小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林寶貴(1997)。特教師資培育制度與課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 輯-師資培育專輯(207-234 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邱瓊平(2004)。供需失衡-教育部估計有3 萬人成為流浪教師【內政部戶政司】。
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4/10/11/327-1697730.htm
凃淑芬(2007)。國民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姚大偉(2010)。「水上救生員的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差異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2,57-68。紀明德(2009)。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輪調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范珮愉(2010)。台灣地區護理人員工作輪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徐淑琳(2002)。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輪調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3(2),68-79。特殊教育法(2009)。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80027
馬瑞雲(2008)。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國立教育資料館特殊教育(民101 年12 月)。特殊教育沿革與現況。取自
http://3d.nioerar.edu.tw/2d/special/outline/outline_0301.asp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民101 年12 月)。取自
http://www.set.edu.tw/setnet/reg/login.asp
張秀玲(2001)。高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張芳毓(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級任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哲瑜(2011)。教師工作輪調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縣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張瑞芬(198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臺北市。
張嘉茹(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問題與檢討。臺北:作者。
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民101 年12 月)。取自http://www.edu.tw/special/
莊佑康(1997)。我國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調查研究-以製造業與服務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郭怡慧、蕭佳純(2011)。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之關係探討-工作自主的調節效果。學校行政雙月刊,76,47-64。
郭秋勳、林炯鈺(1995)。師資培育法:有關問題答客問。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
郭香玲(2007)。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陳小芳(2012)。護理人員工作輪調、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相關性探討-以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忠豪(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職務編配品質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怡如(2010)。國民小學一年級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陳俐文(2005)。國稅稽徵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陳建文(2010)。工作輪調認知與工作滿足對組織承諾影響之探討-以輪調意願與組織公平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桃園縣。陳英惠(2005)。國立大學職員職務輪調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陳銀卿(2008)。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陳蕙茹(2009)。北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行政支援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傅秀媚、吳俊容(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9103,27-48。
馮莉雅(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覺知與學生覺知之比較。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113-145。黃先鋒、廖敏齡、周澤民(2005)。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性之實證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4),107-129。黃志雄(2005)。特殊教育教師的壓力調適與成長團體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3,121-148。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泰書局。
黃英忠(2002)。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三民。
黃英忠、吳復新、趙必孝(2001)。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國榮(1991)。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教學基本能力之研究。高雄:復文。
黃琡珺(1997)。以質化研究方式探討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利弊。長榮學報,1(1),29-44。黃鈴雅(2006)。國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楊淵清(201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輪調、公平認知與工作滿意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楊潔欣(2004)。壽險業內勤人員工作輪調、自我調控學習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葉玫秀(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情緒智慧、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詹雅帆(2011)。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詹雅雯(2007)。探討影響工作輪調效益之因素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廖釧如(2006)。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趙皇賓(2002)。工作輪調對員工生涯發展結果影響之探討-以台灣國產汽車前五大製造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鄞惠君(2002)。海陸輪調制度對海陸勤人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探討-以A 公司海陸勤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劉仰珮(2007)。員工需求動機、輪調知覺與輪調意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劉秀鈴(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劉玫玲(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蔡光仁(1996)。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教學關注與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蔡佳蓉、李玲玲、陳為賢(1994)。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工作輪調實施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通訊,13,21-32。蔡崇建(1985)。特殊教育教師異動調查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灣師大特教系特殊教育研究學刊,01,1-44。蔡鵬輝(2010)。關務人員對職務輪調認知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財政部高雄關稅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鄭育文(2008)。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北區大學女性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盧台華(2011)。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1-6。鍾佳雯(2012)。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貳、英文部分
Al-Mohannadi, A. & Capel, S. (2007). Str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Qatar assessments.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0(1), 55-75.
Ann, S. L. & Anne, G. (2009). Changes in teacher stres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pre-referral intervention team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6(10), 1098–1112.
doi: 10.1002/pits.20455
Bennett, J. (2003). Evaluation methods in research. London: Continuum.
Burchfield, S. R. (1979). The stress response: A new perspectiv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4(8), 661-672.
Byars, L. L. & Rue, L. W.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Campion, M. A., Cheraskin, L. & Steven, M. J. (1994). Career-related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job rot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6),1518-1542.
Caplan, R. D. & Jones, K. E. (1975). Effects of work load, role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713-719.
Coladarci, T. & Breton, W. (1997). Teacher efficacy, supervision, and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room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0, 230-239.
Eradio, M. R. (2003). Tip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hyper.vcsun.org/HyperNews/djordan/get/itaeffective.html
Gibson, S., & Dembo, M.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Hackman, J. R. and Oldham, G. R. (1976). 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6, 250-279.
Jaime Ortega. (2001). Job rotation as a learning machine, Management Science, 47
(10), 1361-1370.
Kokkinos, C. M. (2007). Job stressors, personality and b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229-243.
Kyriacou, C. (1987).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search, 29(2), 146-152.
Kyriacou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tudies, 4,1-6.
Kuijer, P. P. F. M., Visser, B. and Kemper, H. C. G. (1999). Job rotation as a factor in reducing physical workload at a refuse collecting department, Ergonomics,(42) 9, 1167-1178.
Litt & Turk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Man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n
J. W. Jones(Ed.)The burnout syndrome. Park Rudge,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ria, C. Z. & Daniela Pes & Cary, L. C. (2007). Stress in teaching: a study of
occupantional stresss and its determinants among Italian schoolteachers. Stress and Health, 23, 231-241.
McCall, M. W., Lombardo, M. M. and Morrison, A. M. (1988). 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 How successful executive develop on the job, Lexington,MA: Lexington Books.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ERIC1992-9/6 Reports.
Moracco & Mcfadden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1, 549-552.
Needle, R. H., Griffin, T., Sevendsen, R., Berney, C. (1980). Teacher stres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Februry, 96-99.
Pithers, R. T. (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gr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4), 387-392.
Robbins, S. P. (199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pp.402- 847).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yan, D. 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13
Ministry of Education.
Parker & Decotiis (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te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Pearson & Moomaw (2005).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Educational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Pullis, M. (1992). An analysis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of the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Sources, effects, and strategies for cop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17(3), 191-201.
Ridley, L. L. & Buehler, R. M. (1991). Effective Teacher Behaviors: A survey of
inservice special educato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38598)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argent, D. S. (1953).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 using job rotation. Personnel Journal, 31(11), 405-410.
Steers, R. M. (198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Bost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Tellenback, Brenner & Lofgren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Westine, D. L., Koorland, M. A. & Rose, T. L. (1981).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ior and averag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Exceptional Children. 47(5), 357-363.
Whitten, T. M. & Westine, D. L. (1985). Competencies for teachers of the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handicapped.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8 (2),104-111.
Wright, N. (1989). Assessing radical edu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radical
movement in English schooling, 1960-1980.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Clearing House, 75(4), 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