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2005),《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
王勇(2009),《中國對外石油戰略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王家誠、趙志林編(2002),《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
江澤民(2008),《中國能源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陳元主編(2007),《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黃進主編(2008),《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法律與政策分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黃運成、馬衛鋒、李暢編(2007),《中國石油金融體系構建及風險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強曉雲主譯(2005),《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編(2009),《中國海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大陸社會出版社
徐祥民主編(2008),《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海洋出版社。
蒲寧(2009),《地緣戰略與中國安全環境之塑造》,北京:時事出版社。
鞠海龍(2010),《中國海權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張文木(2010),《論中國海權》,北京:海洋出版社。
克萊格 著,葛雪蕾,洪漫,李莎 譯(2010),《中國的全球戰略-走向一個多極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
蘇文(2010),《全球戰略-中國油氣產業國際化研究》,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崔民選(2006),《2006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崔民選(2009),《2009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崔民選主編(2010),《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劭永靈(2010),《海洋戰國策-劭永靈論海洋大國崛起》,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何祚麻(2009),《中國能源戰略思考-大力發展可再生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2009),《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季國興(2009),《中國海洋安全與海域管轄》,上海:人民出版社。
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中心主編(2010),《2009中國國家安全概覽》,北京:時事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編(2009),《日本發展報告(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趙理海(1996),《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寧(2007),《勝算-中日地緣戰略與東亞重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石寶衍(1999),《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石油工業出版社。
韓立華(2008) ,《能源博奕大戰》,新世界出版社。
唐昀(2004),《大博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紀知識出版社。
孫伶伶(2009),《中日東海共同開發與國際化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幼文、黃仁傳著(2005),《2005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
于有慧(2005),《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呂建良(2006),《東海石油能源與中日衝突之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復興崗學報,第88期,。汪開宏(2006),《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6期。
林煥廷(2007),《中日關係的發展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8期。張蜀誠(2006),《從軍事觀點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蔡裕明(2005),《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研究,第39卷第10期。張勁(2006),《中共開展石油戰略突破「麻六甲困境」》,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研究,第40卷第9期。洪正(2005),《中共石油政治與戰略管理》,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7期。程超澤(2007),《中國崛起的石油安全(上)(下)》,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研究,第41卷第7期、8期。賓震國、董紹明(2010),《中國推動「走出去」全球找由能源戰略》,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研究,第44卷第2期。
羅勝雄(2008),《中俄能源合作現況與未來》,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研究,第42卷第11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2010),《中國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及下半年走勢》,中國能源,第32卷第8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課題組(2003),《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能源戰略》,宏觀經濟研究,第11期。
亞太經濟(200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石油政策及對我國的啟示》,第2期。
邱昭憲(2010),《中日能源外交競合:地緣政治經濟的觀點》,亞太研究通訊,第8期。
台灣東北亞研究季刊(2008),《東海油田爭議與中日的能源爭奪》,第三季。
吳建德、張蜀誠(2007),《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17期。《中共年報編纂委員會(2005) 》,中共年報2005。
徐明軍(2004),《構建中國海上能源安全通道的戰略思考》,珠江水運,第4期。
佩環(2007),《全球著名海軍基地掃瞄》,環球軍事,第5期。
馬南屏(2006),《從麻六甲海上通路之痛論中日能源爭奪戰的佈局與困境》,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0卷4期。劉江永(1996),《論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學刊,第6期。
修斌(2005),《日本海洋戰略研究的動向》,日本學刊,第2期。
李中邦(2004),《日本調查大陸棚及台灣政治情勢對釣魚台主權的影響(上)》,海峽評論,第158期。平可夫(2005),《中日軍備競賽由隱形轉向有形》,亞洲週刊,第19卷第22期。
中共研究(2011),《撞船事件衝擊中國與日本關係》,第44卷第10期。
孫斌(2007),《中日能源博奕中的競爭與合作》,商業現代化第28期。
張季風(2004),《中日兩國在能源領域的競爭與合作》,日本學刊第6期。
三、報章雜誌
高惠宇,《中國遠洋防衛能力 世界都在看》,《旺報》,2010年4月28日,A8版。
茅厚郁生,《迎來新階段的中國海洋戰略》,《世界日報》,2004年,第4版。
閻紀宇,《防中 日自衛隊進駐與那國島》,《中國時報》,2011年8月22日,A11版。
林翠儀,《中漁政船首闖領海 日召大使抗議》,《自由時報》,2011年8月25日,A12版。
陳慧萍,《日前防衛大臣政務官長島昭久:中國已成日美真正威脅》,《自由時報》,2011年9月8日,A5版。
范正祥,《強化美日同盟 有助亞太和平》,《自由時報》,2011年9月8日,A5版。
林翠儀,《又侵日領空 中軍機首度尾隨日偵察機》,《自由時報》,2011年9月8日,A12版。
四、網路資料
人民網,2007年12月1日,資料來源:www.people.com.cn。
《展望十五》,中國網,資料來源:www.big5.china.com.cn。
《五年計劃》,中國新聞網,資料來源:www.chinanews.com.cn。
《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國網,2004年11月25日,資料來源:<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PI-c/713341.htm>。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 審議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新聞網,2006年3月6日,資料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7/content_6212003.htm>。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 審議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華網,2007年6月7日,資料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7/content_6212003.htm>。
《「十二五」能源規劃劍指結構調整》,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7月21日,資料來
源: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economy.southcn.com/e/2010-07/21/content_139
82893.htm>。
《節能中長期規劃》,中國網,2004年11月26日,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cn/c/2004-11-26/00345035294.shtml>。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新華網,2007年6月7日,資料來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8/59942/59953/5836103/.html>。
《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草案),新華網,2007年7月1日,資料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7/01content_1559228.htm>。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發展改革委網站,2007年12月16日,資料來源:<http://www.gov.cn/zwgk/2007-12/26/content_844159.htm>。
《日本採取措施確保能源安全》,國際在線,2006年6月1日,資料來源:<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8606/ 2006/06/01 /1965@1070027.htm> 。
《東海石油儲量,難解中日之渴》,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9月17日,資料來源:
。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建設提速將成中國能源走廊》,東亞風雲網,2006年9月5日,資料來源:<http://www.mychinaview.net/eastorm/viewtopic.php?t=3581>。
《情勢發展評估報告》,呂建良,2008年1月1日,資料來源:<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317>。
《歐陽五:中國以強硬立場對待撞船事件》,明報新聞網,2010年9月14日,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hk/news/8/1/1/1853384/1.html>。
《林泉忠:日本民主黨對華政策改弦易轍?》,明報新聞網,2010年9月25日,資料來源:<http://life.mingpao.com/cfm/basicref3b.cfm?File=20100925/braa03a/faa1.txt>。
《朱力:中日東海油氣田談判舉步維艱 警惕"中間線"陷阱》,中國經濟網,2007年4月15日,資料來源:<http://www.ce.cn/cysc/ny/gjny/200704/15/t20070415_11041109.shtml>。
《中國東海資源開發問題》,日本經濟產業資源能源廳,2005年,資料來源:<http://www.enecho.meti.go.jp/topics/hakusho/2005/html/170g0060.html>。
僑報網,2008年6月22日,資料來源:<http:www.usqiaobao.com:81/qiaobaooweek/html/2008-6/22/content_56428.htm>。
《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對21世紀人們智慧的考驗》,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6年7月25日,資料來源:<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18.asp>。
曹姮,《大陸試航母 日憂海洋霸權成真》,2011年8月11日,資料來源: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1/5/2wp7e.html>。
胡立宗,《中航母海試 美盼勿傷區域和平》,2011年8月11日,資料來源: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1/5/2wnp6.html>。
法新社北京,《中國軍報:航母應處理領土爭議》,2011年8月11日,資料來源: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1/19/2wox6.html>。
曹郁芬,《中國封鎖能力 2020將穩定增進》,2011年8月26日,資料來源: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6/78/2xjy2.html>。
符芳碩,《中國首艘航母試航 挑戰美國支配亞洲海權》,2011年8月10日,資料來源: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0/135/2wn7h.html>。
張沛元,《南海情勢急 越南盼國際勢力介入》,2011年6月12日,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2/today-fo2.htm>。
李信寬,《共軍劍指南海 中越緊繃》,2011年6月6日,資料來源: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cna/international/201106/201106060751016.html>。
《中國海上石油倉庫在哪裡?》,2003年5月14日,華夏經緯網,資料來源:
<http://big5.huaxia.com/200373/00035210.html>。
《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可達400億噸以上油量》,中國石化報,2004年2月27日,資料來源:<http://www.soubaoad.com>。
五、學術論文
大澤順子,《日本能源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孔嵩峰,《東海大陸架問題與中日關係探析》,山東: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3月。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郭正平,《中國能源安全政策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胡慶亮,《印度的東向政策及對中國的影響》,廣州: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李強,《論中日能源競爭與合作及我國對策》,吉林: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4月。
李兵,《國際戰略通道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5年5月。
遲遠達(2010),《中日東海共識淺析及東海共同開發建議》,山東: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英文部分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nfense,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lic of China 2007《Wsa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nfense,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