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訪客IP:44.212.50.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怡秀
研究生(外文):I-Hsiu Chen
論文名稱:靈性與性靈:林語堂思想在生命教育上的蘊意
論文名稱(外文):Spirituality and personality:The significance of Lin Yu-Tang’s thought in life education
指導教授:鈕則誠鈕則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E-CHENG N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生命教育林語堂性靈靈性
外文關鍵詞:life educationLin Yu-Tangpersonalityspiritu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0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8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對於文本進行概念分析與意義詮釋,以探討林語堂的生命教育思想。全文脈絡之安排,共有六章:
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及研究方法與步驟,並為本研究範圍做一界定。
第二章,探討生命教育的中心思想,以教育部公布的《95年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及《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為基準,分成三小節,對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進行討論。
第三章,以林語堂的生平及著作為主,分為三節,依時間序列探討林語堂的時代背景與作品所內含的思想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對林語堂的思想進行深入的剖析,共分三節論述。
第五章,將林語堂思想中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概念分三個主題探討,並與當今的生命教育作歸納統整。
第六章,總結前五章之內容,歸納本研究之結論,提出林語堂思想對現今教育的啟示。
The study mainly adop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study which evaluate the text of concept analysi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to discuss the thought of Lin Yu-Tang’s life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First chapter: To define the study scope, explain the background, motive, goal, techniqu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Second chapter: To discuss the main thought of the life education. It is based 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claimed《95 year senior high school provisional curriculum guidelines》and《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s》and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philosophy and life, religion and life,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and spirituality developed.

Third chapter: To discuss Lin Yu-Tang’s life and writings.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ich discus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 Yu-Tang’s live background and his writings by time order.

Fourth chapter: To discuss deeply about Lin Yu-Tang’s thought.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fth chapter: To discuss three subjects of the life education of Lin Yu-Tang’s thoughts and to marshal a conclusion to collect life education at present.

Final chapter: To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all chapters, draw a conclusion to collect the study, and to bring up an idea of Lin Yu-Tang’s thought for the education at present.
目錄
頁次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授權書
誌謝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圖目錄 …………………………………………………………………………Ⅷ

第一章 導 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壹、 研究背景 …………………………………………………………1
貳、 研究動機 …………………………………………………………2
參、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壹、 研究方法 …………………………………………………………5
貳、 研究步驟 …………………………………………………………5
第二章 生命教育 …………………………………………………………8
第一節 哲學與人生 ………………………………………………………8
第二節 宗教與人生………………………………………………………11
第三節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14
第三章 林語堂其人其書…………………………………………………19
第一節 二○與三○年代…………………………………………………19
壹、 筆鋒銳利的《語絲》時期………………………………………19
貳、 幽默情懷的《論語》時期………………………………………23
參、 性靈閒適的《人間世》…………………………………………26
肆、 暢談人生的《宇宙風》…………………………………………27
第二節 抗戰時期…………………………………………………………28
壹、 第一本英文著作:《吾國與吾民》……………………………28
貳、 悠閒生活的寫照:《生活的藝術》……………………………28
一、林語堂著作

林語堂(1928)。翦拂集。上海市:北新。
林語堂(1934)。大荒集。上海市:生活。
林語堂(1966)。諷頌集。台北市:長榮。
林語堂(1972)。幽默諷頌集。台南市:綜合。
林語堂(1978a)。語堂文集(上)。台北市:臺灣開明。
林語堂(1978b)。語堂文集(下)。台北市:臺灣開明。
林語堂(1979a)。吾國吾民。台北市:德華。
林語堂(1979b)。我見我聞。台北市:新力。
林語堂(1980)。啼笑皆非。台北市:德華。
林語堂(1984)。一夕話。台北市:弘翁。
林語堂(1985a)。無所不談合集(上)。台北市:臺灣開明。
林語堂(1985b)。無所不談合集(下)。台北市:臺灣開明。
林語堂(1986)。風聲鶴唳。台北市:遠景。
林語堂(1988)。吾國與吾民。北京市:寶文堂。
林語堂(1991)。誰最會享受人生。台北市:新潮社。
林語堂(1995)。林語堂自傳。江蘇省:文藝。
林語堂(1999)。信仰之旅。台北市:道聲。
林語堂(2001)。林語堂評說中國文化(1)。北京市:中央黨校。
林語堂(2002)。幽默人生。陝西省:師範大學。
林語堂(2004)。生活的藝術。台北市:遠景。
林語堂(2006a)。京華煙雲(上)。台北市:遠景。
林語堂(2006b)。京華煙雲(下)。台北市:遠景。
林語堂(2007)。老子的智慧。北京市:天地圖書。
林語堂(2007)。林語堂自述。鄭州市:大象。
梅中泉編(1994a)。林語堂名著全集(3)。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b)。林語堂名著全集(10)。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c)。林語堂名著全集(13)。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d)。林語堂名著全集(14)。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e)。林語堂名著全集(15)。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f)。林語堂名著全集(16)。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g)。林語堂名著全集(17)。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h)。林語堂名著全集(18)。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i)。林語堂名著全集(20)。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j)。林語堂名著全集(23)。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梅中泉編(1994k)。林語堂名著全集(29)。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二、評論及研究林語堂之著作

王兆勝(2002)。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台北市:文史哲。
王兆勝(2004)。林語堂的文化選擇。台北市:秀威。
王兆勝(2005)。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北京市:文津。
王兆勝(2006)。林語堂大傳。北京市:作家。
王兆勝(2007)。林語堂與中國文化。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王炳根(2003)。林語堂:生活要快樂。鄭州市:大象。
王明雨(2005)。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枚酸果──評林語堂的「幽默」人生哲學。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5(1):18-20。
王鎮華(2005)。回顧林語堂。閒情悠悠:53-77。台北市:遠景。
正中書局(1994)。回顧林語堂──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台北市:正中。
朱嘉雯(2005)。塵世是唯一的天堂。閒情悠悠:178-188。台北市:遠景。
朱艷麗(2005)。幽默大師林語堂。武漢市:湖北人民。
李勇(2002)。林語堂。台北市:國家。
李春燕(2005)。林語堂小品文創作中幽默、閒適、悲憤的情愫。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66-68。
沈謙(2005)。談林語堂《生活的藝術》。閒情悠悠:151-160。台北市:遠景。
林太乙(1990)。林語堂傳。台北市:聯經。
林太乙編(1994)。清算月亮──語堂幽默文選。台北市:聯經。
林明昌(2005)。焦慮的林語堂。閒情悠悠:78-92。台北市:遠景。
邱華苓(2003)。林語堂《論語》時期幽默文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未出版,嘉義縣。
林巧敏(2006)。林語堂的性靈文學觀。文學研究,8:65-66。
周玉山(2005)。幽默與幽默大師。閒情悠悠:105-109。台北市:遠景。
周芬伶(2005)。自然與超脫──《京華煙雲》中的愛與美。閒情悠悠:110-118。台北市:遠景。
胡馨丹(1993)。林語堂長篇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施建偉(1991)。林語堂在大陸。北京市:十月文藝。
施建偉(1994)。幽默大師──林語堂傳。台北市:業強。
施萍(2004)。論林語堂幽默思想的批判功能。文藝理論研究,6:32-38。
施萍(2006)。林語堂:文化轉型的人格符號。北京市:北京大學。
許銘全(2005)。談《蘇東坡傳》。閒情悠悠:161-186。台北市:遠景。
黃于真(2005)。林語堂閒適思想之研究──以《生活的藝術》為據。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高雄市。
黃怡靜(2006)。林語堂中文散文研究。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宜蘭縣。
陳湧(2003)。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我看林語堂。台北:雅書堂。
陳麗娟(2004)。林語堂《京華煙雲》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張和璧(2005)。夏目漱石與林語堂之對照研究──「諷刺幽默的文學」與「性靈幽默的文學」。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張藝(2006)。林語堂的基督情懷。集寧師專學報,28(1):11-14。
張貴賢(2007)。林語堂幽默觀形成的原因。藝術廣角,2:56-59。
楊劍龍(2001)。論語派小品文創作論。學術月刊,9:82-89。
趙孝萱(2005)。一座城市的人文風景。閒情悠悠:189-1195。台北市:遠景。
蔡詩萍(2005)。林語堂的幽默與悲憤。閒情悠悠:94-104。台北市:遠景。
蔡佳芳(2005)。一個故事說三年。閒情悠悠:196-202。台北市:遠景。
蔡元唯(2006)。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一九二三∼一九三六年)。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簡文志(2005)。林語堂品「味」,品味林語堂。閒情悠悠:133-138。台北市:遠景。
謝友祥(2001)。論林語堂的閒談散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4:61-74。
韓良露(2005)。癡與幽默──林語堂的生活藝術。閒情悠悠:110-118。台北市:遠景。
錢鎖橋(2005)。啟蒙與救國──胡適、魯迅和林語堂。閒情悠悠:119-132。台北市:遠景。
蕭南編(1995)。銜著煙斗的林語堂。成都市:四川文藝。
龔鵬程(2005)。林語堂的心靈世界。閒情悠悠:20-52。台北市:遠景。

三、生命教育著作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市:學富。
吳庶深、胥嘉芳(2003)。學生輔導,88,126-130。
吳庶深主編(2003)。生命的五個階段。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
林治平、潘正德、林繼偉、盧怡君、姜仁圭、林清義、蘇友瑞(2004)。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心理。
洪賢明(2004)。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及目標達成滿意度之初探—以新竹市國民中學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孫效智、陳福濱、黎建球、林思伶等(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寰宇。
孫效智(2001)生命智慧與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65-77。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防治青少年自殺與生命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許秀霞(2004)。生命教育對高職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以福智生命教育教材為主軸。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8)。學生輔導(54期)─死亡教育。
教育部(2001a)。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
教育部(2001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1c)。學生輔導(76期)─生命教育。
教育部(2004)。生命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
教育部(2006)。95年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7)。98年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1)。教育資料集刊,26。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1)。台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資料暨大會手冊。
郭靜晃等(2002)。生命教育。台北市:揚智。
陳俊輝(2004)。生命哲學VS.生命科學。台北市:揚智。
鈕則誠(2004a)。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台北市:揚智。
鈕則誠(2004b)。生命教育──倫理與科學。台北市:揚智。
鈕則誠(2004c)。生命教育概論──華人應用哲學取向。台北市:揚智。
詹棟樑(2004)。生命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輔仁大學教育學程中心(2000)。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劉桂光主編(2007)。活出精采的生命。台北市: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四、其他

王更生注譯(1985)。文心雕龍讀本。台北市:文史哲。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吳怡(1994)。新譯老子解義。台北市:三民。
巫凡哲(1992)。道教諸神說。台北市:益群。
黃錦鋐(1999)。新譯莊子讀本。台北市:三民。
飛雲居士編(1993)。細說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益群。
楊祖聿(1981)。詩品校注。台北市:文史哲。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仁厚(1999)。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市:學生。
蔡相輝(1990)。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市:臺原。
劉鵬輝譯(1991)。世界十大宗教。長春市:吉林。
劉玉玲(2005)。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台北市:揚智。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