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20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楊秋華
研究生(外文):
Yang, Chiu-Hua
論文名稱:
所失利益衡量模式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Lost Profit
指導教授:
鄭桂蕙
指導教授(外文):
Cheng, Kuei-Hui
口試委員:
許惠峰、林孝倫
口試委員(外文):
Hsu, Hui-Feng、Lin, Hsiao-Lun
口試日期:
2015-06-3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
會計學系
學門:
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
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所失利益
、
鑑識會計
、
訴訟支援
、
抽象計算
、
具體計算
、
同業利潤標準
外文關鍵詞:
lost profit
、
forensic accounting
、
litigation support
、
adequate causation
、
abstract calculation
、
the profit standard of the same trade concerned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514
評分:
下載:95
書目收藏:0
「有權利,必有救濟」、「有救濟,斯為權利」,訴訟上應有完善制度俾利人民主張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利;惟實務審理時可能只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因無一套客觀公平計算損害數額之標準,致因合約或其他侵權情況,衍生商業營運糾紛損害而有訴訟求償之需,面對損害賠償時其中所失利益請求計算爭議,本研究透過學說上對於利益相關發展概念及民法第216條,以所失利益常見的典型損害賠償案例,探討於損害求償時應如何思考衡量利益損失。
As the sayings have it “a right without remedy is not a right” and “a right will be a right only if accompanied by remedy”. The litigation system shall be equipped with appropriate procedure and mechanics for people to assert and protect their rights. However, given the absence of an objective and equitable standard for calculating amount of damages in the court trial, disputes arise as to the calculation of “lost profit” as part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either in contract or tort lawsuits. This research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measurability and proposes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lost profits based on the working of expert witness system of US and Japan and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the “profit” under Art. 216 of the Civil Code and also referencing to the relevant court cases.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範圍及限制 2
三、 研究方法 3
四、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一、 鑑識會計之專家機制 5
1.1 鑑識會計發展沿革 5
1.1.1美國鑑識會計 5
1.1.2我國鑑識會計 7
1.1.3小結 9
1.2專家機制探討 11
美國 11
1.2.1美國法「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 11
日本 15
1.2.2日本計算鑑定人 15
我國 21
1.2.3專家參審-「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21
1.2.4專家諮詢-「專家諮詢要點」 25
1.2.5技術審查官-「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 26
1.3小結 29
二、 損害賠償範圍及方法之初探 31
2.1損害賠償觀念與制度 31
2.1.1 損害賠償概說 31
2.1.2 損害賠償計算角度 32
2.2損害賠償範圍及計算 33
2.2.1 約定賠償範圍 33
2.2.1.1賠償額之預定 33
2.2.1.2 違約金 34
2.2.2 法定賠償範圍 35
2.2.2.1 所受損害 35
2.2.2.2 所失利益 36
2.2.2.3 特殊範圍-即法律另有規定 36
2.2.3損害賠償之計算 37
2.3 小結 39
三、 利益概念及如何量化減損計算 43
3.1利益概念 43
3.1.1期待利益理論-Fuller and W.R. Jr. Perdue 43
3.1.2利益說-Mommsen 45
3.2法律上之「所失利益」 47
3.2.1意義、特性 47
3.2.2 所失利益衡量 49
3.2.3客觀確定性之可期待利益 49
3.2.4 所失利益之求償情況與計算困難性 54
3.3量化損害計算 56
3.3.1 損失利潤與增額成本之決定 56
3.3.2 前後比較法(The Before and After Method) 57
3.3.3 標竿法(The Benchmark or Yardstick Method) 57
3.3.4 以同業利潤標準推估營業利益 58
3.3.5 時間價值-利息與折算現值 60
3.4小結 65
第三章 法院實務案例-所失利益相關之衡量模式 66
一、 具體計算所失利益 66
(1)勞工派遣服務契約任意終止是否有所失利益 66
(2)遲延交付股股可否以股票價格價差為利益損失請求 71
(3)零組件生產器具毀損,可否請求因購入零組件而減損之利益 75
(4)單純市價值浮動計算轉售利益損失 78
(5)任意終止營業之淨利損失,可否過去平均淨利推估 81
二、 抽象計算所失利益 85
(1)約定轉售價格與進貨價格之價差 85
(2)喪失轉售經銷貨物之收益如何計算 89
(3)預期利益計算可否採爭議期間訴外人營運情況 92
三、 小結 99
第四章 質性訪談 101
1. 面對損害賠償時之常見困難。 101
2. 損害資料如何界定採用。 101
3. 針對所失利益之規定看法。 101
4. 請求利益通常如何衡量。 101
5. 實務個案經驗。 101
小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及書目:(以下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專書
1.MARY-JO KRANSCHER;RYCHARD RILEY;JOSEPH T. WELLS著,2011年8月,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鑑識會計委員會譯,鑑識會計及舞弊查核。
2.王澤鑑,1991年,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四),三民書局。
3.孫森焱,2000年,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書局。
4.曾世雄原著,2005年10月,詹森林續著,損害賠償法原理,學林文化事業出版社。
5.曾隆興,2003年1月,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書局。
期刊
1.王梅英,2000年,專家在法庭上的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
2.王澤鑑,2005年8月,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
3.池泰毅,2007年7月,「同業利潤標準」與工程索賠,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
4.吳巡龍,2010年,鑑定與專家證人,台灣法學雜誌第153期。
5.林元堯,2008年8月,利潤損失之衡量,證券櫃檯。
6.林更盛,2012年11月,民法第216條第2項所失利益的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2期。
7.林怡芳律師,2009年7月,智慧財產法院關於民事專利訴訟案件之運作現況評析,環瀛法律專論。
8.邱琦,2010年,醫療專庭與專家參審,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
9.胡天賜,2004年1月,買賣不破租賃制度之法律經濟分析,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1期。
10.胡峰賓,2014年08月號,鑑識會計於訴訟實務上之運用,全國律師月刊。
11.馬維麟,1996年4月,我國最高法院歷年判決之檢討與分析(一)損害賠償之範圍(上),萬國法律雙月刊第86期。
12.張永健,2014年5月,侵權行為的算數題--扶養費與薪資損失的計算,月旦法學第228期。
13.許士宦,2005年,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
14.許士宦,2005年,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
15.許順雄,2014年08月號,鑑識會計簡介--法律人如何運用鑑識會計服務,全國律師月刊。
16.陳祐治,2009年,專家證言與鑑定,檢察新論第6期。
17.賴芳玉,2000年10月,談專家證人,律師雜誌第253期。
18.顧立雄,2000年,專家參審之由來,律師雜誌第253期。
學位論文
1.李孟聰,2006年,專利法之損害賠償-以日本平成修法沿革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周漢威,2005年,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範圍及計算-專利權人所失利益之界定,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林福來,1996年損害賠償所失利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莊涵雯,2008年,違約救濟與契約利益分類之經濟分析-以美國法之學說與實務運作為基礎,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郭宏杉,2006年,專利爭端中之鑑定與專家使用之研究,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6.詹惟堯,2005年,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份
外文文獻
1.Blair, Roger D.; Esquibel, Amanda Kay. 1994. Yardstick Damages in Lost Profit Cases: An Econometric Approach. 72 Denv. U.L. Rev. 113
2.Fulle and Perdue. 1936. The Reliance Interest in Contract Damages (I) , the Yale Law Journal 52.
3.John Y. Gotanda. 2004. Recovering Lost Profits in International Disputes. Georgetow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36
4.PRACTICE AID 06-4-Calculating Lost Profits, Business Valuation and Forensic & Litigation Services Section
5.Weil, Roman L. (EDT)/ Lentz, Daniel G. (EDT). 2014. Litigation Services Handbook, Cumulative Supplement: 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Expert
6.計算鑑定人マニュアル-日本公認会計士協会,平成16年1月14日(http://www.hp.jicpa.or.jp/specialized_field/pdf/00195-000320.pdf)
(三)網路資源及其他
1.CPR 壓胸救人?或殺人? 法院二審逆轉判,2008年4月17日,法源編輯室
2.王文玲,2006年3月14日專家參審制 司院喊卡,聯合報
3.林宜隆、楊期荔,2014年,電腦稽核、鑑識會計、數位鑑識與舞弊偵查及預防,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網站。
4.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推文
推文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Google bookmarks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範圍及計算-專利權人所失利益之界定
2.
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
3.
專利法之損害賠償-以日本平成修法沿革為中心-
4.
損害賠償所失利益之研究
5.
違約救濟與契約利益分類之經濟分析--以美國法之學說與實務運作為基礎
6.
專利爭端中之鑑定與專家使用之研究
7.
從鑑識會計觀點探討企業防制貪瀆舞弊策略
8.
鑑識會計之探討
9.
從鑑識會計探究舞弊行為的偵調
10.
財報不實之實證研究─論鑑識會計在財經犯罪案件之訴訟支援
11.
鑑識會計對訴訟支援之研究-以大陸民事訴訟為例
12.
論違約損害賠償之計算
13.
公司治理機制導入鑑識會計之可行性探討
14.
鑑識會計訴訟支援效率分析- 以民事案件為例
15.
我國鑑識會計回顧與展望
1.
1.王梅英,2000年,專家在法庭上的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
2.
2.王澤鑑,2005年8月,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
3.
5.林元堯,2008年8月,利潤損失之衡量,證券櫃檯。
4.
10.胡峰賓,2014年08月號,鑑識會計於訴訟實務上之運用,全國律師月刊。
5.
11.馬維麟,1996年4月,我國最高法院歷年判決之檢討與分析(一)損害賠償之範圍(上),萬國法律雙月刊第86期。
6.
12.張永健,2014年5月,侵權行為的算數題--扶養費與薪資損失的計算,月旦法學第228期。
7.
16.陳祐治,2009年,專家證言與鑑定,檢察新論第6期。
8.
17.賴芳玉,2000年10月,談專家證人,律師雜誌第253期。
9.
18.顧立雄,2000年,專家參審之由來,律師雜誌第253期。
1.
損害賠償所失利益之研究
2.
從鑑識會計觀點探討企業防制貪瀆舞弊策略
3.
訴訟代理人專業背景對贈與稅行政訴訟案件之影響
4.
鑑識會計在不法利得估算模式之運用
5.
以鑑識會計調查角度探討政府內部控制缺失-對出納管理之研究
6.
產品保固資訊與公司績效
7.
產品保證之資訊內涵與價值攸關性
8.
會計主管異動之資訊內涵及與財務報表重編之關聯
9.
採用客戶合約收入認列準則之影響與因應
10.
論違約損害賠償之計算
11.
損害賠償所失利益之研究
12.
鑑識會計訴訟支援效率分析- 以民事案件為例
13.
地方行政機關總務單位角色功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例
14.
會計人員在零售業營運流程再造中的角色及重要性-以A公司為例
15.
內部控制缺失與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政府機關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