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教(1994)。羽毛球。載於李誠志主編,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
哲出版社。
王文教、李永波、張家驛、蔣永誼(1995) 。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
教材(羽球運動一書)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
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 年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
與休憩研究,2(1),56-67。
李元華、劉集綱(2006)。羽毛球實行新規則後技術打法之研究。體育
科技,27(4),39-41。
李凱傑(2009)。世界級男子羽球單打選手林丹個人技術使用之分析(大
專體育學術專刊) 。
亞洲運動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芳陽、盧正崇(2005)。羽球單打戰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結合之分析。
大專體育,76,14-18。
呂芳陽、呂子平(2009)。羽球新賽制對訓練實務的影響。大專體育,
102,76-81。
邱憲祥(2006)。新修訂與球規則對羽球運動的影響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0(1),115-121。
邱憲祥(2007)。新修定羽球規則對羽球運動的影響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1(1),115-121。
邱憲祥、蕭博仁、廖焜福、盧正崇(2011)。探討世界級羽球男子單打
技、戰術運用作為訓練標竿。2011運動健康休閒產業國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212-218。
紀世清(2001):羽球運動技術內容結構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卷2期,159-173頁。
洪文藝(1998)。羽球單打各項技術得、失分之探討--以一九九六年臺
北羽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為例。臺灣省學校體育,8:2=44,37-42。
洪文藝、陳彥君(2002)。歐、亞羽球選手技術打法分析。遠東學報,
12(1),62-67。
涂國誠(2007)。羽球新規則的實施對單打競賽時間結構及技術使用率
的影響。體育學報,40(3),129-142。
高偉華,王得平;第30界奧運合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中場技戰術對比
分析。曲靖師範學院;科技信息 2013年10期
許維茜、溫桌謀、吳玲宛(2006)。不同計分制度對國內羽球女子單打
競賽表現之影響。成大體育,39(4),30-40。
許維茜、溫卓謀、吳玲宛(2006)。不同計分制度對國內羽球女子單打
競賽表現之影響。成大體育,39(4),30-40。
張榮峰(2008)。男子羽球單打選手發球與接發球之研究-以96年全
國運動會男子單打前八強為例。國立台南大學體育教育研究所論
文。
程勇民(2005)。“快、狠、準、活”技術風格對中國羽毛球運動的促
進與制約。體育學刊,12(2),99-101。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1984)。體育大辭典。臺北市:台灣商
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廖焜福(2002)。羽球運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蔡健(2013) 。2011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單決賽主動技戰術特點淺析。
福建體育科系第32卷,第一期。
劉丹,聶上偉,孔明敏。第30屆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林丹和李宗偉
技戰術統計分析。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一期。
劉彥博 ,鄭志剛。廣州亞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技戰術運用對比。綿陽
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8期。
戴金彪(2008)。“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術發展的影響。上海體
育學院學報,32(2),86-89。
蕭博仁(2004)。世界級女子羽球單打選手後場正拍擊球球路分析。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youtube李在福羽毛球教學視頻。
youtube放網前小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