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3年5月31日)。2012年各縣市離婚對數。內政部統計年報。2013年7月23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以仁(2007) 。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心理。
王玟琳(1998)。現代青少年衝突面面觀。學生輔導,57, 66-73。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振宇(2012)。運動參與、情緒智力與霸凌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淑俐(1990)。國中階段青少年情緒發展與問題及指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三民。
王煥琛(2001)。情緒與生命教育問題之研討。臺灣教育,608,10-19王淑娟(1994)。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王宇(2010)。孩子必備的63個好習慣。新北市:大智。
方怡靜(2006)。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師生衝突、學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江雅芳(2012)。高雄市國中生依附風格、情緒智能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明芬(2001)。國小學童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與其人際關係﹑攻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李乙明、李淑貞(譯)(2008)。多元智能(原作者:H. Gardner)。臺北市: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1995)
李瑞玲、黃慧真、張美惠(譯)(1999)。EQⅡ:工作EQ(原作者:Daniel 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李香穎(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正向情緒與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 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孟儒(2001)。台南縣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自殺傾向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金蓮(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情緒智力與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相
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淑芬(2010)。會計人員人際溝通能力、情緒智力、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連
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李慶生(2010)。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衝突管理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應觀(2003)。雲林地區有無犯罪少年之隔代教養與衝突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宗祐、鄭伯壎(2002)由情緒智力到情緒才能----一個整合性的模式。台灣科
技大學管理新思維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市。
吳明隆(2011)。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
吳麗秋(2012)。國小中高年級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康寧大學,臺南市。
呂弘毅(201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煌寶(2000)。國民小學教師社會態度、人格特質與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沈淑鈴(2008)。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親子依附、同儕衝突因應策略對受霸凌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余郁雯(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衝突因應策略、負向情緒經驗與幸福
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振春(1993)。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社會教育學刊,22,73-106。林玫君(2007)。嘉義市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人際衝突解決策略迷思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慧秋(2012)。親子關係與兒童行為表現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林梅琪(2008)。台北市國小學童同儕衝突及其處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美娟(1998)。兒童知覺的雙親婚姻衝突對其生活適應影響之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佳蓁(2012)。基隆市國中學生面對衝突情境的因應策略與寬恕態度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靜茹(1994)。國民中小學校長人際衝突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妍佑(2005)。婚姻衝突、親子衝突與手足衝突間之相關性研究-以台中縣國
小兒童家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中市。
林浥雰(2010)。青少年情緒智能、復原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季宜(2006)。國小學童自我概念、人際衝突、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紹一(2003)。情緒智力與技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05,82-93。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臺北市:五南。
邱麗卿(2008)。國小學生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美志(2009)。國中生情緒智力、領導才能與創造力的差異與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帥韻儀(2002)。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衝突問題解決模式建立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施玉鵬(2002)。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
與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孫藝萍(2008)。解決低年級同儕衝突的行動研究—以生命教育課程為取向(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唐永豐、錢永鎮 (2002)。同儕衝突。輔導資訊,57,45-48。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清芳(2013年6月6日)。青年十大死因 愛滋首次進榜。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ckfoundation/27621374
陳玉玲 (1996)。談父母與青少年的人際衝突與解決策略。輔導通訊,47,11-13。陳竹英(2003)。國小教師處理學童人際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志昇(2007)。衝突情境案例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處理人際衝突事件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李綢(2008)。中學生情緒智慧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61-81。
陳彤羚(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人際衝突與情緒能力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秀娟(2008)。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對同儕關係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中市。陳皎眉(1997)。人際關係。臺北市:空大。
陳梓喬(2010)。體適能與學業成績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立福和國
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碧瑩(2009)。國小學生同儕衝突與教師處理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儀庭(2012)。國民小學教師對師生衝突之觀點及其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靜宜(1997)。國小五年級學童性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相關之研究。傳習,15,1-20。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幸福感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莊玲珠(1999)。國中生親子衝突來源及其處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文凌(2008)。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曹佳琪(2009)。國小教師面對學童間同儕衝突處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章淑婷(1992)。兒童情緒發展之探討。幼兒教育學報,1,35-56。莊千慧(1994)。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美惠(譯)(1996)。EQ: Emotional Intelligenc(原作者:Daniel 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5)
張嘉倫(2009)。母親對手足衝突的處理策略、手足關係與幼兒同儕互動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東華,臺北市
張春興、楊國樞(1969)。心理學。臺北市:三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時報。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德銳(1994)。校園衝突事件處理與對策。教育資料與研究,14,53-57。張麗瓶(2011)。新北市蘆洲區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張馨文(2007)。臺北市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張素媚(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梁靜珊(1997)。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教育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曾玉芷(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曾韻任(2013)。國小學生被霸凌情形與人格特質、人際問題解決策略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文志(2008)。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衝突處理型態與工作滿意之相關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臺中市。
馮朝霖(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臺北市:元照。
黃信璋(2006)。苗栗縣國中學生偏差行為與師生衝突間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莉雅(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手足關係與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佳儀(2003)。隔代教養家庭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區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彭昱融(2009)。情緒管理 青少年大課題。天下雜誌,435,取自http://issue.cw.com.tw/issue/2009edu/emotion01.jsp
賈馥茗 (1973)。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 : 臺灣書店。
楊少強、黃惠娟(2004)。隔代教養教出什麼問題。商業週刊,862,138-140。
楊清源(2009)。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楊月棋(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依附關係與情緒智力關係之研
究-以台中縣市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靜宜(2010)。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劉小薇(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關係攻擊經驗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方(2000)。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麗真(譯)(1993)。衝突管理-如何面對不同的聲音(原作者:H.S.Kindler)。臺北市:麥田。(原著出版年:1984)。
廖春文(1997)。您是EQ高手嗎?如何培養情緒智慧。國教輔導,36(4),41-48。
廖宴雪(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同儕衝突、因應策略及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彰
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明若 (1994)。國小學童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蔡壹亘(2006)。國小學童不同同儕關係與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玄藏等合譯(2007)。諮商與心理治療(原作者:Corey, G.)。臺北市:雙葉。(原著出版年:2001)。
鄭美芳(1998)。人際衝突的發展過程與管理。學生輔導雙月刊,57,74-83。謝怡珮(2000)。國小一年級同儕衝突歷程研究: 一種敘說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怡君(2002)。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發展與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戴美雲(2004)。情緒智力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戴鴻英(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情緒調整與人際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簡筠真(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自我概念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闕瑋儀(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羅東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高雄市。
羅品欣(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瑞玲(2002)。國小學童情緒調整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二、外文部分
Arnold, M. B. (1960).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enham, S. A., Blair, K. A., DeMulder, E., Levitas, J., Sawyer, K., & Auerbach-Major, S. (2003). Preschool emotional competence: Pathway to social competence? Child Development, 74, 238-256.
De Beauport, E., & Diaz, A. S. (1996). The three faces of mind: Developing your mental,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intelligences. Wheaton, Illinois: Quest.
Erwin, P. (1998). Friendship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London: Routledge.
Grotberg, E. H. (1997). The iternational reilience project: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polic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23955).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 Basic Books.
Hatfield, E., Cacioppoc, J. T., & Rapson, R. L. (1994). Emotional Contagion. New
York:Cambridge.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 Woodman, R. W. (198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Keridler, W. J. (1984). Cre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Illinois: Good Year Books.
King, C., & Kirschenbaum, D. S. (1992). Helping young children develop social skills : the social growth program. Pacific Grove, Calif : Brooks/Cole.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J.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p.3-31). NewYork: Basic.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Shantz, C.U. (1987). Conflicts betwee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58, 283-305.
Thomas, K. W.(1976).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ment. In M. Dunnette(Ed.),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Rand-McNally.
Thompson, R. A., & Calkins, S. D. (1996). The double-edged sword: Emotional regulation for children at risk.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8, 16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