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分
于吉蘭(2004)。國小學童英語補習對英語學習之影響-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于若蓉、羅淇(2003)。補習與升學機率:台灣的實證分析。張俊仁,醫療與教育品質。台灣經濟學會年會,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
王文科(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五南。
王依慈(2005)。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基隆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王震武( 2002 )。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個歷史觀察。本土心理學研究,17,3-65。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40: 1804289383:f: NO% 3DB01723*%20AND%20NO%3DA2%24%246$$$PD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H0080002
江芳盛(2006)。國中學生課業補習效果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1),131-148。
江芳盛、張玉茹(2006)。國中三年級學生的課業補習時數多寡和學習表現-直線還是曲線關係?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A-072。
江素女(2007)。國中生數學的學習態度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何姿嫻(2008)。影響國小學童家長送子女參加課後補習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90
余芷芸(2009)。國中生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學業成就之交互效果模式及性別在兩者之潛在平均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泓泰(2006)。國中生學習風格,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吳政峰、陳姿伶(2002)。影響兒童才藝費用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地區為例。國教輔導,41(6),16-22。吳登坤(2008)。嘉義縣市九年級學生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學習態度、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高雄市。吳麗芬(1993)。國小學生補習狀況問卷分析。人本教育札記,43,12-18。宋明忠(2005)。以昌爸數學網站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李美慧(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桃園縣。杜震華(2007年12月6日)。台灣數學第一又怎樣。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 兒童福利聯盟(2009)。「小學生」上『大夜班』?2009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概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 兒童福利聯盟(2012)。2012年台灣國小學童課後照顧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
卓思廷(2008)。國三學生學習態度、家庭支持、數學學習環境與其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文松(2006)。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家長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林大森、陳憶芬(2006)。台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52 (4),35-70。91
林生傳(1978) 從教育社會學觀點論惡性補習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策略。人與社會,6(1),56-63。林宜慧(2007)。台南地區國一學生參加校外數學補習對其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俊賢、蔡東鍾(2007)。台東縣國中學生補習教育與心理幸福關聯性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8(1),73-106。
林慧敏(2008)。台灣學生補習動機之探討。台灣教育,650,57-60。 林慧敏(2008)。原漢族群、補習教育與學業成績關連之研究-以台東地區國中二年級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市。邱俊仁(2003)。高雄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柯乃文(2006)。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柯巨航(2008)。補習教育與國中學生數學成就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柯正峰(1990)。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2,327-346。
柯曉玲(2009)。國中生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紀淑玲(2011)。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教育改革滿意度及其子女補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胡舒惠(2010)。國中生數學的課後補習情況與學習態度、學習成就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某公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孫旻儀、蔡明學(2007)。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後設分析。國教學報,19,199-221。孫清山、黃毅志(1996) 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96-139。
張春桂(2005)。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狀況與家長決策行為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92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國清、吳寶桂(2005)。七年級數學標準化成就測驗之編製與其相關之研究:以IRT模式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4),109-141。
張景琪(2001)。國小學童數學科學習信念、目標取向、學習策略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張雅婷(2004)。實踐的軌跡:安親班教學的脈絡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教育部(1978)。加強輔導中小學正常教學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委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3)。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2013 年 5 月 5 日引自:http://bsb.edu.tw/
教育廳(1989)。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社會教育篇。臺中市,省立臺中圖書館
曹博盛(2005)。TIMSS 2003 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3。梁家輔(2009)。補習教育對於城鄉學生數學焦慮及成就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章英華、伊慶春(2001)。家庭、學校與補習。青少年生命歷程與生活調適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 (2001 年 6 月 28-29 日),台北市。
章英華、薛承泰、黃毅志(1996)。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兼論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政策意涵。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 AB09。
許綺婷(2002)。探討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數學科之表現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和:精華。 郭鴻耀 (2006)。國中學生認知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93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建州、劉正(2004) 論多元入學方案之教育機會均等性。教育研究集刊,50(4),115-146。陳素鉁(2008)。新竹市北門國小學童家長選擇孩童課後安親才藝班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陳國泰(2007)。知名數學補習班名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2,43-67。
陳淑美(1996)。後南陽街時代來臨補習文化再探。台灣光華雜誌,10月號,24-29。陳淑美(1996)。當繁華落盡-補習班名師列傳。台灣光華雜誌,10月號,34-38。陳義汶(2007)。國中生數學焦慮及態度與數學課後補習之研究。臺南科大學報人文管理,26,43-64。
陳嘉良(2008)。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實施後家長對補習教育之態度調查研究:以屏東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曾安如(2004)。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寫作活動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曾桂琪(2007)。國中學生數學學習環境及其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黃光明(1993)。談補習。現代教育,30,145-151。黃怡瑛(2008)。家長背景與居住地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黃怡瑾(2000)。台南市國小學齡學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台南師院學報,33,233-261。
黃雪萍(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校外數學補習之背後因素與對數學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黃毅志、陳怡靖(2005)。台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 (1),77-118。
楊文彥(2004)。英語補習與國小學生英語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縣。94
楊伯軒(2007)。探討影響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以 TIMSS 2003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楊思偉(2000)。九年一貫課程評鑑相關問題探討。高強華,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 178-18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國樞、葉啟政(1984)。升學主義下的教育問題。台北:巨流。
楊華玲(2010)。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對數學態度與數學就之影響-以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楊慧美(2002)。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自然科之表現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葉麗珠(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詹卓穎(2000)。韓國教育問題之探討。國科會東亞區域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集,51-69,中央研究院。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2)。 臺北文獻。 臺北市, 作者。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6)。 臺北市升學補習教育回顧座談會紀錄。 臺北市, 作者。
劉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劉奕權(2007)。當前補習教育現況及其對國家考試之影響。國家菁英季刊,3(1),49-54。劉勝鈺(2003)。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數學:以網路同儕互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台北。樊繼雄(2009)。國中學生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蔡文標(2002)。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的相關因素及直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薛岳(2011)。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科學業自我概念、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95
謝明耀(2011)。北部地區高級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謝敏青(2007)。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羅淇(2003)。補習與教育成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關秉寅、李敦義(2008)。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臺灣社會學刊,41,97-148。蘇秀枝(2005)。國小學童課後托育、補習才藝與學業成就、行為適應之關係—以臺中縣大里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3(1),173-223。貳、 外文部分
Ding, C. S., Song, K., & Richardson, L. I. (2007). Do mathematical gender differences continu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 and excellence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in the U.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765730)
Drysdale, M. T. B., & Milne, S. (2004).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 and verbal self-concept and the impa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90612)
Ercikan, K., McCreith, T., & Lapointe, V. (2005).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s: An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5(1), 5-14.
Isiksal, M., & Cakiroglu, E.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regard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The case of Turkis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8(3), 113.
Stevenson, D. L., & Baker, D. P. (1991). State control of the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4,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