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21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王俊棠
研究生(外文):
WANG,CHUN-TANG
論文名稱:
青年原住民族的貧窮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Research of poverty about Taiwan indigenous youth
指導教授:
張清富
口試委員:
張清富
、
沈幼蓀
、
郭文般
口試日期:
2016-07-22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
社會學系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7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
、
青年
、
貧窮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764
評分:
下載:125
書目收藏:1
本研究為了解青年原住民族貧窮的成因,採中央研究院2007「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調查研究」資料庫,以18-29歲青年原住民背景資料、個人資本、家庭結構等為自變項,工作狀況及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項,及是否貧窮為依變項,透過邏輯迴歸分析各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研究發現,本研究發現,性別、年齡、工作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工作狀況。而年齡、子女數、工作狀況會直接影響家庭貧窮與否。而性別、年齡、工作滿意度會通過工作狀況間接影響家庭貧窮與否。本研究亦發現工作狀況對家庭貧窮有直接的影響。此外,本研究將父母族系作為背景因素的自變項之一,經過統計分析發現父母族別、家庭形態對於工作狀況或是否貧窮均無顯著影響,其政策意涵為,無論原住民青年出身是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對貧窮並無顯著的影響,對於原住民青年擬定就業輔助政策,宣導層面可以強調家庭形態對是否找到工作,是否貧窮沒有任何顯著的影響,更不用說是決定的影響。
Using the data of the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Survey (TIPS),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verty of indigenous youth. The research uses indigenous youths’ aged between 15 to 24 personal backgrounds, personal capital, and family structu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Working status and working satisfaction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and povert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Becaus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dichotomous scale, so logical regressions are employ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genous gender, age, working satisfaction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working status. Ag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working status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family poverty. The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working status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family poverty.
Besides, the research uses parents’ tribes a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it shows that neither parents’ trible nor family structures show the influence among poverty. It means that there’s no influence no matter the indigenous youths are born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or two-parent families. The policy that help the indigenous youth to find jobs can emphasize that the family structure and poverty have no influence in finding job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相關理論與研究 -------------------------------------- 3
第二節 人力資本理論 -------------------------------------- 4
第三節 結構因素論 -------------------------------------- 4
第四節 工作滿意度 -------------------------------------- 5
第五節 青年貧窮研究 -------------------------------------- 6
第六節 原住民貧窮研究 -------------------------------------- 7
第三章 資料與方法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0
第三節 變項的定義與測量分析- ------------------------------11
第四節 統計方法 --------------------------------------14
第四章 結果分析
第一節 樣本特性與分佈 --------------------------------------16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18
第三節 相關與邏輯迴歸分析-----------------------------------25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 結論與分析 --------------------------------------33
第二節 研究發現 --------------------------------------35
參考文獻 --------------------------------------36
附錄:問卷
王天佑,2001,〈臺灣原漢族群社會流動之差異與變遷〉。《社會文化學報》13: 39-70。
王增勇,2002,〈從原鄉經驗看社會救助政策與原住民文化的相容性〉。《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4:131-166。
王雅雲,2007,〈我國非典型就業概況〉。《臺灣勞工季刊》27:100-111。
王永慈,2005,〈臺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臺大社工學刊》10:1-54。
李秀如、王德睦,2007,〈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談影響兒童英語學習機會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12:113-135。
李庚霈,2006,〈促進原住民就業相關措施之檢視與芻議〉。《就業安全》5(2):26-33。
沈姍姍,2006,〈貧窮與教育關係之探討-兼論我國相關之教育政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刋》:2,35-62。
巫銘昌,1998,〈都市原住民就業輔導措施之建議〉。《原住民教育季刊》9:59-70。
巫銘昌、黃燕萍,1998,〈企業界主管對於原住民就業問題態度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11:1-30。
呂朝賢,2007,〈貧窮動態及其成因-從生命週到生命歷程〉。《臺大社工學刋》14:167-210。
辛炳隆,2011,〈強化人力資本提升青年就業力〉。《就業安全半年刊》
林新發,2002,〈原住民就業能力與屬性之分析與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9:50-55。
林楨家、謝宗育,2000,〈工作可及性對都市原住民就業之影響:臺北縣之實證分析〉。《運輸計劃季刊》39:165-190。
林忠雄,2004,〈原住民的教育與就業問題之探討-以烏來泰雅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大為,2008,〈原住民部落經濟發展之探討-以阿里山鄉茶山村和山美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七屆碩士論文。
邱俊榮,2011,〈經濟變遷下青年就業力之重要性〉。
孫瑞霞,1992,〈都市山胞的社會流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右任,2005,〈台灣原住民與漢人社會階層全國性樣本之比較分析〉。《彰化師大教育學報》8:125-142。
陳心怡、龐寶宏,2005,〈台灣工作貧窮初探〉。《中大社會文化學報》20:103-128。
陳芬玲,2008,〈原住民經濟困境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可能—以桃竹苗地區為例〉。《國家與社會》4:1-41。
陳婉琪,(2005),〈族群、性別與階級:再探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學》
10:1-40。
陳明國,2013,〈臺灣國際志工服務動機、工作價值觀及滿意度之研究〉。
黃上豪,2015,〈青年工作貧窮之趨勢與決定因素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
作學系碩士論文。
黄世鑫、林志鴻、林昭吟,2003,〈新貧問題與社會福利政策-科學vs.價值&菁英vs.普羅〉。《國家政策季刋》2:83-124。
施正鋒編,2010,《原住民族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張清富,2009,〈從理論觀點談工作與貧窮〉。《社區發展季刋》124:58-71。
張清富,2009,〈從理論觀點談工作與貧窮〉。《社區發展季刋》124:58-71。
張清富,1992a,〈臺灣貧窮的結構因素〉。《法商學報》27:171-191。
張清富,1992b,〈貧窮類別差異的決定因素〉。《法商學報》26:147-164。
張清富,1992c,〈臺灣的貧窮現象與社會結構〉。《公共政策學報》14:71-97。
張清富,1992d,〈區域貧窮與家戶組成-臺灣省的個案研究〉。《社會學與社會
工作》9:6-25。
張清富,1992e,〈貧窮變遷與家庭結構〉。《婦女與兩性學刋》3:41-58。
張清富,1993,〈原住民的就業問題〉。《就業與訓練》7-8。
張國偉,2009,〈十年來台灣貧窮趨勢分析-以1991、2001、2004年低收入戶調查為例〉。《社區發展季刋》124:28-42。
張朝琴,2008,〈貧窮與健康--社經地位與原住民族健康問題探析〉。《嘉義大學通識學報》6:461-486。
彭琳,2010,〈原住民族就業促進政策之探討-以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就業狀況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璋,2008,〈臺灣的貧窮問題與分配政策的進步方向〉。《主計月刋》635:64-72。
劉宛儒,2010,〈如果我有選擇的話──分擔家計青少年生活經驗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鄭麗珍,1998,〈台灣低收入戶的形貎與個案管理〉。《社會福利》139:47-54。
鄭婷尹,2012,〈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俊巖、黃明玉,2000,〈原住民在都市謀生的艱辛歷程之研究:以三個受助個案例〉。《弘光學報》59:60-77。
郭俊巖、許佩茹,2010,〈失業者返回部落謀生的就業歷程之研究-以信義鄉為例〉。《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學刊》7:1-28。
詹宜璋,2003,〈原住民各類人口群潛在福利需求之探討-2000 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資料分析〉。《社會發展研究學刊》5,台灣省社會發展研究學會。
蔡婷婷,2013,〈從社會排除觀點探討非典型就業對台灣青年工作者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秋雲,2013,〈台灣青年工作貧窮現象〉。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論士論文。
謝高橋,1998,〈原住民技職教育〉。《高中職多元文化學習實錄》:1-33。
謝高橋、陳信木,1998,〈都市原住民生活輔導計畫評估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編印。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99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C5FBC20BD6C8A9B0&DID=0C3331F0EBD318C2808308C8D244806C.取用於:2015年7月1日。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2,《100年原住民就業狀況第4次基本調查》。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19F6DD25969C101D.取用於2015年7月1日。
行政院主計處,2012,〈工作與收入〉。《社會指標統計年報》:65-82。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http://www.tipp.org.tw/formosan/index.jspx
Arkoff, A.(1976).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New York : McGraw-Hill.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原住民的教育與就業問題之探討—以烏來泰雅族為例
2.
都市山胞的社會流動
3.
原住民部落經濟發展之探討:以阿里山鄉茶山村和山美村為例
4.
從社會排除觀點探討非典型就業對台灣青年工作者的影響
5.
如果我有選擇的話──分擔家計青少年生活經驗初探
6.
原住民族就業促進政策之探討-以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就業狀況為例
7.
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
8.
歧視,教育與原住民的貧窮-對烏來地區原住民低收入戶的實際觀察
9.
就業弱勢者回原鄉謀生的漫漫長路:以信義鄉布農族為例
10.
青年脫貧歷程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參與教育投資方案之青年為例
11.
資產累積方案對弱勢家庭青年脫貧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青年自立釣竿計畫為例
12.
原鄉部落就業促進之探討-以阿里山鄒族為例
13.
原住民就業議題與教育優惠政策之探討:原住民校長的角度
14.
資產累積方案參與經驗對家庭功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青蘋果發展帳戶專案為例
15.
臺灣原鄉產業發展與原住民在地就業的可能:部落菁英的角度
1.
王天佑,2001,〈臺灣原漢族群社會流動之差異與變遷〉。《社會文化學報》13: 39-70。
2.
王增勇,2002,〈從原鄉經驗看社會救助政策與原住民文化的相容性〉。《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4:131-166。
3.
王雅雲,2007,〈我國非典型就業概況〉。《臺灣勞工季刊》27:100-111。
4.
李秀如、王德睦,2007,〈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談影響兒童英語學習機會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12:113-135。
5.
李庚霈,2006,〈促進原住民就業相關措施之檢視與芻議〉。《就業安全》5(2):26-33。
6.
巫銘昌,1998,〈都市原住民就業輔導措施之建議〉。《原住民教育季刊》9:59-70。
7.
巫銘昌、黃燕萍,1998,〈企業界主管對於原住民就業問題態度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11:1-30。
8.
辛炳隆,2011,〈強化人力資本提升青年就業力〉。《就業安全半年刊》
9.
林新發,2002,〈原住民就業能力與屬性之分析與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9:50-55。
10.
林楨家、謝宗育,2000,〈工作可及性對都市原住民就業之影響:臺北縣之實證分析〉。《運輸計劃季刊》39:165-190。
11.
徐右任,2005,〈台灣原住民與漢人社會階層全國性樣本之比較分析〉。《彰化師大教育學報》8:125-142。
12.
陳心怡、龐寶宏,2005,〈台灣工作貧窮初探〉。《中大社會文化學報》20:103-128。
13.
張清富,1992a,〈臺灣貧窮的結構因素〉。《法商學報》27:171-191。
14.
張清富,1992b,〈貧窮類別差異的決定因素〉。《法商學報》26:147-164。
15.
張清富,1992c,〈臺灣的貧窮現象與社會結構〉。《公共政策學報》14:71-97。
1.
誰是工作貧窮者-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例
2.
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
3.
貧窮青少年之剝奪經驗、因應策略與社會關係
4.
經歷貧窮者脫貧經驗探究
5.
經濟扶助過程中的貧窮烙印:貧窮受助者的主觀詮釋
6.
經濟弱勢家戶子女成年後再度落入貧窮循環歷程之質性分析
7.
臺灣貧窮問題:育兒年輕戶長家戶之探討
8.
台灣青年工作貧窮現象
9.
台灣工作貧窮的趨勢分析:1980-2010
10.
青年工作貧窮之趨勢與決定因素分析
11.
原住民族部落的貧窮與自立之路 - 以望鄉部落為例
12.
高齡者貧窮三問-是否貧窮?何種貧窮?如何貧窮?
13.
探討台灣勞動市場中「全時」工作者的工作貧窮現象
14.
我國貧窮線設定何以無法涵蓋實際貧窮人口─一個執行面的研究
15.
社會工作者服務貧窮處境者的經驗探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