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2.128.17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8 17: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啟暉
研究生(外文):CHIANG, CHI-HUI
論文名稱:學業補習與國中生憂鬱傾向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adow Education and Depress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陳婉琪陳婉琪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WAN-CHI
口試委員:郭文般喬芷
口試委員(外文):KUO,WEN-BANCHIAO, CHI
口試日期:2014-07-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4
中文關鍵詞:補習憂鬱
外文關鍵詞:shadow educationdepres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5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補習教育,又被稱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體系,可分為才藝補習或學業補習。關於學業補習的相關研究,多數都是在探討學業補習對學生的成績是否有提升,卻很少提及補習與學生心理狀況所關聯的層面。

本研究使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第一波及第二波的國中生問卷調查,欲藉由資料庫的長期追蹤性質,以量化研究的方式尋找出學業補習對學生憂鬱傾向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 : (1)若學生適度的參與學業補習,會使學生的憂鬱傾向有減輕的效益;(2)然而,補習超過一定的時數之後,學生憂鬱傾向就會趨於嚴重,結果呈現一種非線性關係。(3)雖然補習會導致憂鬱傾向增加,但是當補習導致成績進步時,會減輕學生增加憂鬱傾向的程度。

Shadow education, mostly cram schools and tutoring, is prevelent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affects numerous adolescent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whether and how taking extra classes in cram schools other than formal schooling affects you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Using 7th-grader and 9th-grader survey data from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shadow education upon students' depression. The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If student attend shadow education moderately, that student’s depression will be decreased, otherwise, student attend shadow education excessively, that student’s depression will be increased. (2) How taking cram-school classes affect depression is not linear. It's conditional on the extent of the respondents' improvement. I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mproved by shadow education, that student’s depression will be decreased. (3) Although student attend shadow education would affect their depression, but student would decrease their depression whe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e improved by attending shadow education.
目錄

壹、緒論 ................................................................................................... 1

貳、文獻回顧 ................................................................................................ 3
一、學業補習、學業成績與心理狀況................................................................................. 3
二、學生心理狀況.............................................................................................. 6
三、學業補習與學生學業成績..................,................................................................... 8
四、學業補習與學生背景因素..................................................................................... 11
五、學業補習的變遷............................................................................................ 13

參、研究設計 ................................................................................................ 16
一、資料來源................................................................................................. 16
二、變項說明................................................................................................. 16
三、研究方法................................................................................................. 18
四、描述性統計 .............................................................................................. 19

肆、結果分析 ................................................................................................ 22

伍、討論與分析 .............................................................................................. 28
一、研究發現 ................................................................................................ 28
二、研究限制及建議 ........................................................................................... 30

參考文獻 .................................................................................................... 3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李欣瑩、姜逸群(2001)。 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衛生教育學報,第十五期,115-132。

李俊豪,2010,解釋學生基測成績差異之個人因素與地區因素,地理學報,60,67-101。

李敦義(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9-516。

何汝魚(2007),國三學生參與補習行為、學業成績。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所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

林忠正、黃璀娟(2009),補習文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4),587-643。

林淑惠、黃韞臻(2008)。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30(2),83-106。

林俊瑩、黃毅志 (2005),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因果關聯的方向性之探討:台東師院追蹤調查資料的貫時性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1),1-39。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吳友欽、李嵩義(2012),高雄市國中小補校高齡學習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1-28。

吳齊殷、李文傑(2003),青少年憂鬱症狀與偏差行為併發之關係機制,《台灣社會學》, 6,11-175。

柯正峰(1990),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2,327-346。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3),95-139。

范綱華(2012)。父母教育期望對青少年憂鬱症狀的影響:情感支持和負面互動關係的中介機制,發表於《2012年第五屆「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翁月仙(2010),國中學生個人、家庭及學校生活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統計所,碩士論文

卓璟薇、許懿卿(2013)。請把童年還給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2)。117-121

黃毅志 (1998),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台灣社會學刊,21,171-210。

黃毅志 ; 陳俊瑋(2009),學科補習、成績成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4(1),117-149。

黃銘福、黃毅志(2010),影響臺東縣國二學生心理幸福之因果機制:家庭社經地位與社會網絡何者重要。教育與社會研究。21,1-37。

黃曉惠(2011),應用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探討國中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因素。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班。

楊年瑛、張國賓(2012),國中生自我效能、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2,P83-109。

陳怡靖、黃毅志(2011)。學科補習、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高中多元入學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5(2),87-111。

陳俊瑋(2011),學生教育抱負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9(4), 127-172。

陳嘉良(2008)。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實施後家長對補習教育之態度調查研究:以屏東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班。

陳婉琪 、徐崇倫(2011),愛的教育,鐵的紀律?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關。

蕭佳純(2008),TEPS資料庫中學業成就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縱貫性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4:3。119-154。

蕭佳純、董旭英(2011)TEPS資料庫中國中生心理健康情形之縱貫性分析。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3。75-97。

陸洛(1997),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鄭鈺群(2011),高中職生參與補習、壓力知覺、負面文化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以TEPS資料庫分析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班。

魏琦芳、黃毅志(2011),學業成就與心理健康因果順序的貫時性分析:以TEPS資料做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4:1,97-130。

鄭雅心(2007),探討國三青少年個人、家庭、學校因素對憂鬱情緒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關秉寅、李敦義(2008),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臺灣社會學刊,41,97-148。

關秉寅、李敦義(2010),國中生數學補得愈久,數學成就愈好嗎?傾向分數配對法的分析。教育研究集刊。

郭至豪、郭靜晃(1997)。臺北市單親家庭青少年生活壓力、福利服務介入與其心理健康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2),243-269。

楊孟麗,2005,教育成就的價值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華心理衛生期刊,18(2),75-99。

蔡本元(2008),城鄉差異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 ,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蔡東鐘、林俊賢 (2006),補習行為與心理幸福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8(1),73-106。

蔡淑鈴,2004,〈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台灣社會學》,第7卷,頁47-88。

劉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

劉佳鎮(2010),推動教育永續發展:學校應有之作為。學校行政,68,116-126。

劉寶存(2002),美國肯定性行動計畫與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外國教育研究,13(2)。

劉國兆(2013),升學主義、學校生活與課後補習:一群七年級國中生的課程觀。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7(2)。73-98

譚康榮(2004),誰家小孩學習成就最高?哪群學生心理最不健康?—「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的最新發現,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通訊,13(1),86-91。

簡伶蓁(2009),日常生活壓力、家庭支持及因應方式與青少年憂鬱情緒之關係:從學生七至九年級之變化趨勢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琦芳、黃毅志 (2011),學業成就與心理健康因果順序的貫時性分析:以 TEPS 資料做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4(1),97-130。

蘇秀枝(2005),國小學童課後托育、補習才藝與學業成就、行為適應之關係-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3(1),173-223。

張笠雲 (2003),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貿料庫:第一波(2001)國中家長問卷「公共使用版電子檔」、國中學生表現評量問卷 「公共使用版電子檔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張笠雲 (2005),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貿料庫:第二波(2003)國中家長問卷「公共使用版電子檔」、國中學生表現評量問卷 「公共使用版電子檔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謝雨生、周孟嫻(2013)。臺灣青少年及青年補習有效嗎?反事實因果推論之檢驗。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第五次學術研討會


英文部分

Askerc, Katarina; Gasparic, Romina Plesec(2012).Confronting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What Government Policies for What Private Tutoring? Pari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CEPS Journal.2

Baker, David P., Motoko Akiba, Gerald K, Le Tendre and Alexander W. Wiseman(2001). Worldwide Shadow Education: Outside-School Learning, Institutional Quality of Schooling, and Cross-National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 23(1) , 1-17。

Byun, Soo-yong; Park, Hyunjoon.(2012)The Academic Success of East Asian American Youth: The Role of Shadow Education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5(1) , 40-60.

Coleman, J. S. (1988) .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 95-120.

Hong, Song Chang; Park, Yoon Soo.(2012)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study, private tutoring, and self-efficac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 KED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olicy 9(1) .

Laird, R. D., Pettit, G. S., Dodge, K. A., & Bates, J. E. (1998). The social ecology of
school-age child care.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3), 341-360.

Park,Hyunjoon: Byun,Soo-yong and Kim , Kyung-keun (2011), Private Tutor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Cognitive Outcomes in Korea : Focusing on Private Tutoring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84(1) , 3-21.

Pettit, G.. S., Laird, R. D., Bates, J. E., & Dodge, K. A. (1997). Patterns of after-school care in middle childhood: Risk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outcome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3(3) , 515-538.

Posner, J. K., & Vandell, D. L., (1994). Low-income children’s after-school care: Are
ther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Child Development, 65, 440-456.

Ross, C. E. &Wu, Chia-ling (1995).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healt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0, 719-745.

Stevenson, David Lee & Baker, David P. (1992) .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Japan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97(6) , 1639-1657 .

Teachman, J. D., Paasch, K., & Carver, K. (1997). Social capital interacts with human
capital. Social Forces, 75(4), 1343-1359.

Vandell, Deborah Lowe and Lee Shumow (1999) After-School Child Care Programs , The Future of Children , 9( 2) , 64-80 .

Yamamoto, Yoko; Brinton, Mary C., (2010) ,Cultural Capital in East Asian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Case of Japan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3(1) , 67-8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敦義(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9-516。
2. 李敦義(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9-516。
3.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
4.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
5. 林忠正、黃璀娟(2009),補習文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4),587-643。
6. 林忠正、黃璀娟(2009),補習文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4),587-643。
7.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8.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9. 吳友欽、李嵩義(2012),高雄市國中小補校高齡學習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1-28。
10. 吳友欽、李嵩義(2012),高雄市國中小補校高齡學習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1-28。
11. 黃毅志 ; 陳俊瑋(2009),學科補習、成績成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4(1),117-149。
12. 黃毅志 ; 陳俊瑋(2009),學科補習、成績成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4(1),117-149。
13. 黃銘福、黃毅志(2010),影響臺東縣國二學生心理幸福之因果機制:家庭社經地位與社會網絡何者重要。教育與社會研究。21,1-37。
14. 黃銘福、黃毅志(2010),影響臺東縣國二學生心理幸福之因果機制:家庭社經地位與社會網絡何者重要。教育與社會研究。21,1-37。
15. 陳怡靖、黃毅志(2011)。學科補習、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高中多元入學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5(2),8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