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全興(2006)。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應用。臺灣教育,640,32-36。方嘉薇(2008)。國小綜合活動創意教學研究:以2005-2007全國創意教學獎得獎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王順美(2009)。綠色學校的綠色生活,環境教育輔導小組運作與綠色學校推廣
工作研習會手冊,88-91。
王鴻哲(2010)。偏遠地區原住民國小學童數理科學營創意教學對其學習表現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王怡婷(2011)。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2013)。取自http://fourh.org.tw/
司琦(1997)。課程導論。臺北市:五南。
甘漢銧、林宜君(2009)。談國小學童的生態觀念建立。教師天地,162,34-36。自然生態學習網(2011a)。生態學概說。2011 年 2 月 6 日,取自
http://web.tiec.tp.edu.tw/gccce2007/00gccce2007/article/nature.pdf
汪靜明(2003)。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則。環境教育季刊,43,18-34。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39。沈佳慧(2011)。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校園科技環境與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淑幸(2004)。利用自然體驗活動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欣賞自然之美的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致誠(2005)。國小中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李偉文(2008)。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臺北市:野人文化。
李樹芬(2008)。書法教學融入創意教學之研究-以花蓮縣忠孝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李容耕(2010)。大紀元 1月14日訊,2010 年11月24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5/n2787388.htm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課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06)。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師天地,142,9-15。吳亭儀(2009)。以Kolb經驗學習圈進行國民小學高關懷學生小團體輔導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粵東(2010)。自我民族誌的課程研究初探。中正教育研究,9,1-29。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碧芳(2004) 。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式之檢驗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周玉秀(2005) 。談體驗活動到體驗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45,2-6。林秀玟 (2004) 。創意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國小生活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秀珍 (2006)。杜威之《經驗與教育》導讀,中等教育,57,2-12。
林淑敏(2006)。體驗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小玲(2006)。數學創意遊戲教學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鈺晟(2007)。以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發展環境教育課程之探討-以台北縣深坑
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辰峰(2009)。校園自然體驗方案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知覺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宣均(2010)。水中蛟龍-「國小體育班學童游泳創意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出版社。
林瑾芳(2012)。體驗學習方案應用於國小學童關懷能力培養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勝聰(2015)。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計畫。臺北市,百日維新施政計畫。
馬以工(1999)。自然保育。臺北市:文建會。
胡安慶(2007)。教育農園的理念與規劃。嘉義大學農業推廣簡訊,62,64-73。徐久雅 (2008)。國小教師教學快樂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倪鳴香(2009)。「我這就是在工作,在工作中我蛻變」:以生命史觀詮釋一位教育
家。臺北市:心理。
梁世雄(1999)。台灣魚類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62-64。郭實渝 (1999)。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15-23。陳錦雪、王佩蓮(2003 )。生態園與教師成長,2003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40-744,
陳美芬 (2004)。農業資源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性。載於陳美芬、劉鎮寧(主 編),走訪鄉林:戶外農業體驗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設計,7-12。
陳建成(2005)。教育訓練新趨勢-體驗式學習法。教師天地,127,10-20。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
莊展榮(2007)。體驗學習應用在綜合活動領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莊子賢(2007)。創造思考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郭育君 (2008)。國小在地性文化藝術課程之創意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郭託有(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杏。
許民陽(2009)。生態教育-環保、有機、綠色校園運動。教師天地,162,4-12。陳順福(2009)。環境教育結合校園環境設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南陽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之華(2010)。成就每一個孩子 - 從芬蘭到臺北,陳之華的教育觀察筆記。臺
北市:天下文化。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12,
3-15。
陳慧英(2012)。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國民教育社群網(201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
康軒文教事業(2013)。國民小學自然、社會領域教師手冊。臺北市:康軒文教
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曾淵郁(2004)。國小校園蝴蝶生態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南投縣光復國小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黃惠君(2006)。國中教師人口變項、玩興、教學動機、快樂感受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曾惠蘭(2007)。淺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師說,196,22-25。傅瓊慧(2007)。國民小學促進班級人際關係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尊重、關懷
情體驗學習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書婷 (2008)。戶外教育-走出教室,讓學生”活”起來。台灣教育,649,49-52。
黃穎捷(2012)。四健推廣教育發展。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一○一年專題討論專集,
123-132。
黃瓊儀(2010)。 體驗式學習課程對服務學習團隊的訓練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鄔昆如(2005)。西洋百位哲學家 。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勛凱(2006)。班群實施環境教育本位課程隊協助維護經營國小校園生態空間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葉靜慧(2007)。融合形式美學與部落格於國小蝴蝶生態教育統整課程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麗貞(2013)。以體驗學習培養四年級學童同儕衝突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金春(2008)。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臺北市:五南。
維基百科(2011)。民族誌。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歐用生 (2007)。五感體驗課程賞析¬-課程美學的觀點。教師天地,151,30-37。歐用生 (2008)。讓「身體」回到「課程」¬¬-「體驗學習在概念化」。教育研究月刊,776,27-39。
歐采欣(2009)。二年級兒童情緒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九刷;2003初版一刷)。臺北市:
心理。
蔡居澤(2010)。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慧梅 (2004)。數位學習融入創新教學之設計與應用—以Hyperbook 系統與國小
數學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盧振乾(2006)。建構永續校園生態體驗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智謀(2003)。另類學習方式-體驗學習。教師天地,127,6-13。顏妙貴(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開創新世紀-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彙編,368。
顏建賢(2004)。從簡單立即的幸福到深層生命體驗。大自然雜誌,83 ,5-13。
顧曉雲 (2007)。杜威實驗學校之教育理念探究。初等教育學刊,28,3-19。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市:天下文化。
貳、英文部分
Darling-Hammond, L. (1997). Doing What Matters Most: Investing in Quality
Teaching. New York: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s Future.
Eco-Schools(2011) .The Eco-Schools programme.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11,
From http://www.keepbritaintidy.org/ecoschools/aboutecoschools/theprogramme.
Gass, M. A. (1993). Adventur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A: Kendall/Hunt.
Kolb,D.A.(1984).Experiential: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Lefever-Davis,S(2005)Classrooms are going green: How green classrooms are
reconnecting kids with nature. Instructor, 117 (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