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圖書館首頁
論文上傳
Submit Your ETD Form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22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姜雅玲
研究生(外文):
Ya-Ling Chiang
論文名稱:
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U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the Fif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指導教授:
施明發
指導教授(外文):
Ming-Fa Shi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
、
數學教學
、
國小
、
合作學習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
mathematics teaching
、
elementary school
、
cooperative learning
相關次數:
被引用:
7
點閱:1000
評分:
下載:1
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法,探究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之可行
性及實施成效。研究者以任教班級之二十五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民國100學年進行上下學期各五週的二階段行動循環;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為主要教學策略,讓學生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學習數學。藉由觀察、訪談、學生的反思日誌及回饋、教師的省思札記等方式收集資料;並經反覆閱讀、編碼、分析、歸納之過程,探討發現與結論。
歸納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壹、合作學習對學生產生的效應
一、合作學習可增進同儕互動及學習的參與度及專注力
二、合作學習使學生產生積極互賴的關係,增進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在合作認知、情意、技能方面的增長
四、合作學習的討論內容可提供學生深度思考的機會
五、合作學習的討論過程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六、合作學習促進班級人際網絡的連結
貳、合作學習對教師產生的效應
一、合作學習突破教學模式,增加教師課程統整的能力
二、合作學習使學生互動增加,從而提升教師的觀察力及省思能力
三、合作學習帶動協同教學,促進教師同儕專業的對話
最後,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相關人士,從事合作學習教學之參考。
This action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fifth-grade mathematics teaching. Guided by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Student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two stages and two action cycling process to the 25 students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11-2012.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interview,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reflection journals,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induce the finding and conclusio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student.
(1)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enhances
their participation and attention.
(2) Cooperative learning facilitates the student to produce positive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and enhance mathematics learning pleasure.
(3)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es the student’s ability on cooperative cognition,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domain.
(4) The discussing cont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vide the student with the opportunities
of depth thinking.
(5)The discussing proc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motes the student active thinking.
(6)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motes the link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class.
2.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teacher.
(1) Cooperative learning breaks through in teaching mode and increases the
teacher’ competence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2)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rea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Furthermore,
promotes the teacher’ capability of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3) Cooperative learning drives the adaption of team teaching method and promotes
professional dialogues between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誌謝……………………………………………………………………………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合作學習意涵之分析………………………………………… 9
第二節 小學數學教學相關問題的分析……………………………… 21
第三節 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資料………………………………………………… 45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 49
第五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52
第六節 研究的信效度與研究倫理…………………………………… 54
第七節 研究的實施…………………………………………………… 58
第四章 研究的進行與討論………………………………………………… 61
第一節 行動研究的啟程……………………………………………… 62
第二節 初探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應………………………………… 72
第三節 形塑小組合作學習的樣貌…………………………………… 116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啟發…………………………………………………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與啟發…………………………………………………… 14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47
英文部分………………………………………………………………… 150
附錄
附錄一 數學教學教案…………………………………………………… 151
附錄二 數學教學報告單………………………………………………… 154
附錄三 家長期初問卷…………………………………………………… 155
附錄四 學生期初問卷…………………………………………………… 156
附錄五 合作學習狀況問卷……………………………………………… 157
附錄六 學生反思日誌…………………………………………………… 159
附錄七 數學課小組討論觀察表(學生用)……………………………… 160
附錄八 合作學習小組觀察表表(教師用)……………………………… 161
中文部分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王千倖(1997)。合作學習。師友,10,34-38。
王玉品(2007)。建構數學教學模式:一位國小教師面對自己教學抗拒的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王玉品、徐偉民(2009)。一個國小老師面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抗拒與改變。科學教育學刊,17(3),233-253。
李名揚(2004)。國二數學科學 女生越來越優 國科會調查 四年來 厭惡這兩學科的學生大幅增加 。聯合報,2004年10月9日。2011年6月15日,取自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Learn/idea/EduReform/TaiwanEducation93A/TaiwanEducation014.htm
周立勳(1995)。小組獎勵對國小兒童分組學習表現的影響。嘉義師院學報,21,177-222。
周惠玲(2002)。國二數學科因式分解單元實踐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林怡君(2009)。實習教師在國小課室現場之實習歷程與學習重點-以數學教學與班級經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林宜臻(2006)。國小數學領域課程實施狀況調查。台灣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林宜臻、林沂昇(2007)。數學教育改革之檢討、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載於陳清溪(主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頁241-273)。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范聖佳(2002)。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張芳全(1997)。教學法的新典範─合作學習法。國教月刊,44,7-16。
張煥泉(2005)。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綱要之態度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張獻明(2002)。國一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1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數學課程綱要修訂)。2011年7月10日,取自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網站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莊淑琴(2002)。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3(上),201-232。
許桂英(2004)。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許馨月、鍾靜(2004)。國小教師面臨討論式數學教學問題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57-82。
郭惠茹(2002)。高職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淑均(2006)。合作學習結合學習檔案教學法對學生數學解題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陳淑娟(1999)。透過合作行動研究探究一個國小班級的數學討論活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陳淑娟(2001)。國小教師進行數學數學討論活動困難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25-146。
陳麗霜(2006)。合作學習應用於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游佳蕙(2009)。資源班教師提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學加減法文字題解題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曾綺(2010)。學會合作 青少年合作學習指南(第2版)。北京:中央。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 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黃政傑、林佩璇(2011)。合作學習(九刷)。台北:五南。
黃智瑛(2007)。台灣與大陸現行小學數學課程綱要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台北。
楊惠芳(2006)。數學教不完 九成國小超時上課。國語日報,2006年10月15日。
100年7月8日,取自於http://tw.myblog.yahoo.com/chuenjr/article?mid=9&prev=6&l=f&fid=9
葛建志(2005)。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歸因信念、數學態度、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趙譜林;吳建洪(2005)。合作學習中討論問題的設計。現代中小學教育,4,22-23。
蔡文榮(2007)。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二版)。台北:學富。
蔡佩紋(2001)。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國小三年級數學科之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蔡尚峯(2009)。運用合作學習實施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戴亮(2005)。數學問題解決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可行性。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1(2),85-88。
謝立人(2002)。結合問題解決與合作學習策略實施於國中數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謝君琳(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謝慧綺(2003)。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實施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鍾靜(2005)。數學課程近十年之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蘇素慧、詹勳國(2005)。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小教師數學教學念與行為之研究。師大學報,50(1),27-51。
英文部分
Bruner , J.S.(1986). Actual minds ,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D. W. et al. (1994). The New Cir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
om and School. ASCD.
Slavin, R. E.(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推文
推文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Google bookmarks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
2.
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
3.
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4.
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5.
結合問題解決與合作學習策略實施於國中數學之行動研究
6.
國一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7.
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歸因信念、數學態度、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
8.
高職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9.
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10.
國二數學科因式分解單元實踐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11.
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實施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
12.
合作學習應用於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一年級為例
13.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國小三年級數學科之差異研究
14.
合作學習結合學習檔案教學法對學生數學解題成就影響之研究
15.
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綱要之態度調查
1.
王千倖(1997)。合作學習。師友,10,34-38。
2.
王玉品、徐偉民(2009)。一個國小老師面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抗拒與改變。科學教育學刊,17(3),233-253。
3.
周立勳(1995)。小組獎勵對國小兒童分組學習表現的影響。嘉義師院學報,21,177-222。
4.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5.
林宜臻、林沂昇(2007)。數學教育改革之檢討、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載於陳清溪(主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頁241-273)。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6.
范聖佳(2002)。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7.
張芳全(1997)。教學法的新典範─合作學習法。國教月刊,44,7-16。
8.
莊淑琴(2002)。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3(上),201-232。
9.
許馨月、鍾靜(2004)。國小教師面臨討論式數學教學問題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57-82。
10.
陳淑娟(2001)。國小教師進行數學數學討論活動困難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25-146。
11.
謝立人(2002)。結合問題解決與合作學習策略實施於國中數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12.
鍾靜(2005)。數學課程近十年之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13.
蘇素慧、詹勳國(2005)。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小教師數學教學念與行為之研究。師大學報,50(1),27-51。
1.
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例
2.
新住民母親管教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越南籍母親為例
3.
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4.
親子共讀對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
5.
臺北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6.
新北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7.
行動合作學習及自我調整策略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影響
8.
基隆市國小教師知覺少子女化影響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9.
桃園縣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10.
桃園縣公立國小學校創新經營、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研究
11.
新北市三蘆區班級氣氛與英語課業求助行為對國中生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
12.
基隆市國中生英語焦慮、學習策略及英語學習成就關聯性之研究
13.
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
14.
國小教師班級經營風格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
15.
新北市板橋土城區幼稚園教師對基礎評鑑知覺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