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尤力弘(2010)。台北縣國小高年級新住民學童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石淑慧(2001)。資本主義式經濟與數位差距。2014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9/19-13.htm
台灣科技資訊網(2001)。IBM小小探險家計畫。CNET新聞專區報導。2014年10
月20日,取自:http://taiwan.cnet.com/services/aboutus/
台灣IBM(2006)。關懷癌症病童台灣IBM與兒癌基金會共攜手。
2014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ibm.com/tw/
行政院研考會(2001)。資訊科技發展對社會網路全球化及社會差距的衝擊。2014
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digitaldivide.nat.gov.tw/thesis_more.asp?id=10
行政院經建會(2001)。推動電子化不忘消弭數位落差。2014 年10月21日,取
自:http://www.cepd.gov.tw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資訊科技發展對社會網路全球化及社會差
距的衝擊。臺北市:行政院,取自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頁
http://www.rdec.gov.tw/home/a_home.htm。
行政院研考會(2002)。九十一年度台灣地區數位落差問題之研究。2014 年10
月21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mp.asp
行政院經建會(2002)。中華民國國家建設計畫:93至96年總體經濟展望。
行政院研考會(2003)。行政院『台閩地區九十二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
10月21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mp.asp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台閩地區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digitaldivide.nat.gov.tw/
行政院研考會(2004)。行政院『93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10
月2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74471.pdf
行政院研考會(2004)。台閩地區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digital divide.nat.gov.tw。
行政院研考會(2005)。行政院『94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10
月2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54371.pdf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NICI)(2005)。關於數位台灣計畫。2014 年
10月21日,取自:
http://www.nici.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nici/faq/
guest-cntbrowse.php?cnt_id=139
行政院研討會(2006)。縮短城鄉數位差距建立數位生活。2014 年10月21日,
取自:http://www.digital divide.nat.gov.tw。
行政院研考會(2006a)。行政院『95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
10月2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35171.pdf
行政院研考會(2006b)。95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調查報告。
2014 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5671.pdf
行政院研考會(2007)。行政院『96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4 年10
月2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81714551671.pdf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9)。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2007-2011 年)修訂核定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100 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2012)。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
(101-105 年)修訂核定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14 年
10月21日,取自: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70&ex=1&ic=0000015。
何榮桂(1998)。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願景。
資訊與教育,68,2-13。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教師素質、數位差距。教育資料與研究,36,
52-53。
巫有鎰(2002)。資訊化社會中教育機會均等的轉機與挑戰-從偏遠地區的資訊教
育談起。教育研究月刊,99,28-33。
李孟壕(2003)。 數位落差再定義與衡量指標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李京珍(2004)。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書豪(2005)。宜蘭縣國中小學校數位落差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
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周芳宜、張芸韶(2007)。「從van Dijk 的四種近用看國小學童的數位落差:以
花蓮縣市為例」。2014年10月19日,取自中華傳播學會,網址:
http://ccs.nccu.edu.tw/history_paper_content.php?P_ID=698&;
P_YEAR=2007。
吳俊陽(2008)。高中職學生數位落差與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東華大學教育研
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花蓮縣。
李雅雯(2010)。雲嘉地區國小學童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李宗駿(2011)。從資訊技能的差異看國小學童的數位落差–台北與苗栗的比
較。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縣。
林曉妮(1996)。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探討--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林麗貞(2001)。建設知識社會、縮小數位差距。自由中國之工業,91,69-98。孟祥傑(2003)。首屆數位小英雄成果發表,改善原住民小朋友數位落差。東森
電子報。 2014年10月19日,取自
http://www.ettoday.com.tw/2003/03/25/10167-1430177.htm
林宇玲(2004)。從性別角度探討社會弱勢者的電腦學習: 以台北市職訓中心第
九期 [電腦基礎班] 為例。女學學誌,17,201-241。
周苡靖(2004)。國民小學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以雲林縣北港鎮各國小為例。
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奕汝(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
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義縣。
英特爾(2006) 。英特爾e 教師計畫。2014年10月19日,取自:
http://itf.ice.ntnu.edu.tw/plan.php
林世懿(200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縮減數位落差入口網站。2014年10
月19日,取自http://www.digitaldivide.nat.gov.tw。
林佳蓉(2014) 。嘉義縣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之研究~以新港鄉為例。南華大
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唐文儀(1994)。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教室行為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國
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涂泰源(2001)。商職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關係之研
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高凱聲(2004)。台灣寬頻網路發展政策。通訊雜誌2004 年3 月號, 34-49。徐松郁(2005)。苗栗縣國小學童數位學習機會與表現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敬如(2000)。臺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數位鴻溝差距狀況初探。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教育部(2001a)。九年一貫資訊教育。200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2.htm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教育部(2002)。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陳香吟(2002)。數位落差-資訊教育行政與實務問題。教育研究月刊,99,15-24。陳怡君(2004) 。家庭背景、數位落差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屏東市
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曉藍(2004)。縮小城鄉落差台灣微軟助13原住民部落「e」起來。東森電子
報。 200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ww.ettoday.com/2004/10/05/339-1695162.htm
教育部(2006)。九十五學年度縣市別各級學校校數統計。2014年10月10日,
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
data/serial/location.xls
教育部(2006)。數位台灣168e化鄉零距離,數位機會專刊,2-6。
陳慧倫(2007) 。國民小學原住民高年級學生資訊能力表現之研究-以埔里鎮為
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陳相文(2008)。臺東縣原住民國小學童數位落差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學科
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
張維仁(2008)。彰化縣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
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縣。
教育部(2009)。創造偏鄉數位機會。201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itaiwan.moe.gov.tw/index.aspx 。
黃孟元(1998)。國小學生學習全球資訊網之成效與電腦態度之研究。台中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
曾淑芬與吳齊殷(2001)。先進各國對消弭數位落差之政策分析,資訊社會與數
位落差研討會。
黃瓊儀(2001。權力--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黃天助(2002)。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
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曾淑芬(2002)。數位落差,資訊社會研究,2,頁234-237。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翔祺(2003)。韓國電子化政策。資策會FIND焦點短評。2014年10月10日,
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trend/0105_trend_disp.asp?
trend_id=1235&SearchString=韓國
黃玉玲(2004)。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探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洲松(2003)。E 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台北:高等教育。
楊榮宗(2004)。校園數位落差因應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
技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雅斐(2006)。高雄縣市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南大學教育經
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資策會web(2006)。95年二手電腦回收轉贈作業。2014年10月10日,取
自:http://www.istec.iii.org.tw/index.htm
趙憶菁、洪瑞敏(1999)。國小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現狀及其態度之調查研究。《台
南師院學生學刊》20:67-100
熊慧婷(2004) 。嘉義縣國民小學學童數位落差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蔣姿儀(1997)。國民中小學學生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論文,台北市。
劉文文(2000)。數位隔離:網際網路行為模式的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經濟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慶仁(2001)。數位化時代的挑戰與因應措施。發表於現代教育論壇-數位差距
與數位機會研討會。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臺東縣國中生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
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芳梅(2002)。2001年全球家庭寬頻普及率排名。資策會FIND網路脈動。2014
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news/
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225
數位落差(2003)。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資料庫EC研究報告,2003,
3,1-13。
鄭欽文(2003)。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劉燕青(2003) 。揭開網路開放、自主的假象-從數位落差到數位霸權。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滕英文(2005)。數位落差下的國小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析。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
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劉碧雲(2007) 。苗栗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數位落差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蕭佑梅(2003)。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承慶(2006)。國小學童個人背景變項、數位落差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化
縣九十五年度中小學行動研究徵選比賽特優暨優等作品專輯,彰化縣。
謝忠憲(2010)。屏東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童數位落差之調查研究。屏東教
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顏淑芬(1998)。從資訊差距因素探討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之任務與角色。國
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顏慶祥(2006)。改善數位落差屏東縣政府與教育大學策略聯盟。蕃薯藤中央社新
聞網。2014年10月10日,取自::http://news.yam.com/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裡特質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龔小文(2004)。無線上網向大學生撒網。聯合新聞網。2014年10月10日,取
自: http://www.udn.com/2004/9/2/NEWS/INFOTECH/INF3/2216250.shtml
二、英文部分
Divide Digital Network. (2007). What is the Digital divide? Digital divide
basics.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digitaldivide.net/news/view.php?HeadlineID=1212
Jedlicka,D., & Jennings, G. (2001).Marital therapy 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Counseling, 2, 1-5.
Mason, C. Y. ,& Dodds, R. (2005).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for educationalequity.Education Digest, 9(70), 25-27.
NTIA .(1999).Falling through the net: 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 digitaldivide/
OECD. (2001)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from http://www.oecd.org/document/51/0,2340,en_2649_33757_1814131_1_1_1_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