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慧娟(2009)。幼稚園教師合班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王薇蘋(2010)。幼稚園教師合班教學類型的課堂經驗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王淑麗、楊宜領(2015)。教學導師服務領導與夥伴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46(1),25-50。朱佳倫(2006)。幼稚園教師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幼兒保育學刊,4,79-92。
江麗莉(1995)。幼稚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以一個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江麗莉(1998)。幼稚園同班搭檔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科會專案報告編號:NSC87-2413-H-134-002)。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余文秀(2013)。幼兒園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李如蓁(2008)。幼稚園搭檔教師合作互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李園會(1999)。協同教學法。台中市:李園會。
何欣姿(2007)。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29-56。吳明隆(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Ⅰ。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Ⅱ。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陳火城(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自我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8,113-132。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璧如(2004a)。幼兒職前教師效能感之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6(2),65-184。吳璧如(2004b)。幼稚園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感與任教承諾之關係。教育學刊,23,207-229。吳麗君、鐘聖校、原瑞玲、周思伶、曹致鏹、高志芳、江雅琪(譯)(2003)。協同教學(原作者:Francis J. Buckley)。嘉義市:濤石文化。
谷瑞勉(1999)。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
杜美蓮(2014)。臺中市公立幼兒園教師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台中市。周國民(2013)。幼兒教師合作教學中情緒地理之敘說研究。教師專業研究期刊,6,1-29。洪雯瑜(2014)。中部地區公、私立教保服務人員合作教學現況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侯義福(2011)。台中市幼兒園園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陳英進、吳美姝、劉錫吾(2006)。幼兒保育系學生之教師效能研究。幼兒保育學刊,4,33-61。
陳英進(2008)。幼兒保育系學生之教師效能與個人背景因素之探討。幼兒保育學刊,6,47-62。陳雪芳(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徐進文(2007)。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徐鶴容(2013)。苗栗縣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與專業發展之現況普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教育部(2013)。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幼稚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張美紅(2012)。臺北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梁雅如(2010)。公立幼稚園教師協同教學中所面臨之衝突及解決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張媛甯、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覺知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82,70-89。
張瑋玲(2008)。主題課程中之協同教學探究—以台中縣太陽國小附幼圓圓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張碧紐(2013)。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實施情形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張德銳、邱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2)。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李俊達、王淑珍(2014)。認知教練對中小學教師教學省思及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方案之教師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報,45,61-80。黃文三、沈碩彬(2012)。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5(4),161-188。黃志雄(2006)。特教教師與普教教師的合作與協同教學。特教論壇,創刊號,34-43。黃雪偵(2007)。國小啟智班教師合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黃雅琦(2015)。臺中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黃儒傑(2006)。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其教學表現之研究:以幼稚園教師為例。教育學刊,27,123-144。黃儒傑(2010)。新手與資深幼稚園教師教學效能信念及其教學承諾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2)。1-36。彭翊榛、張美雲(2015)。新竹縣學前教師融合教育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4,41-64。
趙麗君、劉云艷(2009)。社會支持對幼兒園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研究。幼兒教育(教育學科),1(2),52-55。
楊淑娟(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楊錦章(2006)。國小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3,141-153。廖文榛(2014)。教保員知覺心理契約、主管支持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竹縣私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蒲逸悧(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臺灣運動教育學報,6(1),15-28。齊貴枝(2012)。公立幼稚園教師合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鄭博真(2002)。協同教學—基本概念、實務和研究。高雄市:高雄復文。
劉文琪(2009)。臺北縣公立幼稚園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劉文琪、張嘉育(2010)。臺北縣公立幼稚園協同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8,152-168。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蕭慧君、張美雲(2014a)。新竹縣學前教師融合教育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4,41-63。
蕭慧君、張美雲(2014b)。台中市學前教師融合教育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5,21-39。謝萱樺(201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知覺協同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顏士程(2011)。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76,205-219。
魏美惠、羅巧玲(2012)。淺談教師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特質對教學效能的影響─以幼兒教育為例。資優教育季刊,122,17-23。魏韶勤、張德銳(2006)。教學觀察與回饋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9(2),89-103。羅巧玲、魏美惠(2013)。中部地區幼兒教師創造力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蘇哲賢、林盛基(2002)。九年一貫課程之協同教學理念與實踐探討。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一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上),49-58。
蘇婷玉(2014)。幼兒園教保人員幸福感、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二、英文部分
Aliakbari, M., & Nejad, A. (2013).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m teaching in promoting learners’ grammatical proficiency.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6(3), 5-22.
AlSaaideh, M. (2011). A rationale to adopt team teaching in pre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orda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7(4), 269-285.
Anderson, R. H. (1996). Teaching in a World of Change. Harcourt, NY: Brace & World.
Baeten, M., & Simons, M. (2014). Student teachers’ team teaching: Models, effects, and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1, 92-110.
Hestenes, L., Laparo, K., Scott-Little, C., Chakravarthi, S., Lower, J., Cranor, A., Niemeyer, J. (2009). Team teaching in an early childhood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A decade of lessons learned.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30(2), 172–183.
Hsiao, H., & Lee, M. (2010). A study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17(7), 449-466.
Jain, A. (2014). Effect of students' feedback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n teacher effectiveness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Learning Commun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 Social Development, 5(1), 77-89.
Kim, H. (2015). Intercultural team teaching as a pedagogical model for intercultural collaboration in glob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12(1), 118-136.
Lee, S. (2013). An evaluation on a team teaching by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lecturers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4(5), 914-923.
Olson, R., & Williams, T. (2014). Reimagining the literature survey through team teaching. Pedagogy: Critica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Literature, Language, Composition, and Culture, 14(2), 199-223.
Yavuz, A. (2007). Unewrstanding student teachers’ effectiveness through journals at 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A turkish university case.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2 (2),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