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方江隆(2006)。人格特質、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王志翔(2009)。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園長團隊領導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臺北市。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江芳華(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婚姻滿意度-以台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江福興(2003)。以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國內製造業員工之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對其工作績效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江錦樺(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之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呂佳霖(2009)。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呂淑惠(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李小菁(2009)。高雄縣市文理補習班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李美枝(2010)。氣稟、人格特質與社會化。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4),121-127。
李國禎 (2001) 。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雯娣(2000)。國小兒童性格特質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5 ,105-139。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實用智能評量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復文。
李歆儀(2010)。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縣。李碧雯(2008)。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組織文化知覺與課程變革關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李麗雲(2008)。私立高職餐旅類科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沈煌寶(2002)。國小教師社會態度、人格特質與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周子敬(2006)。結構方程模式(SEM) -精通LISREL。臺北市:全華。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臺北市:智勝文化。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周麗華(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天印(2008)。國民中小學行政人員人格特質、資訊素養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世賢(2011)。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林志華(2008)。高雄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 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林佳伶(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 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林佳蓉(2011)。桃園縣國中生線上遊戲使用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林定蔚(2008)。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47。林勇輝(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林秋萍(2009)。人格特質、家庭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連江縣國中小已婚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林美惠(2005)。高職家事類科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林郁汶(2010)。護理臨床教師教學效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進材(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40,134-147。
林進材(1998)。對教師有效教學的建議。師友,378,27-30。
林進材(2002)。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順智(200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專業發展情形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榮俊(2009)。國小教師社會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鎂絜(2007)。創意人格特質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幼稚園園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鎮賢(2010)。高雄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 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邱皓政(2006)。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初版。台北市:雙葉。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曉音(2007)。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郁淑芳(2009)。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09-140。孫愛霓(2010)。國小級任教師內外控人格特質、教學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馬蕙慈(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高景志(2005)。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高樹呈(2006)。人力資源專業人員之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永杰(2006)。台中縣市高中職教職員之人格特質、主管領導行為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一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6)。心理學原理。臺北市:東華。
張毓如譯(2010)。Travis Bradberry著。人有十四種性格,你有哪種天生優勢?。臺北:大寫。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維倩(2004)。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張德銳(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133-002)。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莊琇文(2007)。幼兒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及其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莊耀嘉、李雯娣(2001)。兒童性格結構:五大模型的本土化檢驗。中華心理學刊,43 (1),65–82。
許曉芸(2008)。照顧服務員人格特質及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亞洲大學,臺中縣。郭芳辰(2005)。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郭書汎(2010)。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郭靜晃(1994)。心理學。新北市:揚智。
郭蘭(2002)。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美華、許銘珊(2010)。以五大人格理論探討學生喜愛之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 ,5(1), 13-28。
陳雪芳(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陳鴻錦(2011)。苗栗縣國中英語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陳麗琴(2010)。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人格特質對教學效能之影響-以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彭意維、葉怡矜(2006)。旅遊業領隊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2006 提昇觀光餐旅休憩人力及行銷競爭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銘傳大學。
曾慧敏、劉約蘭、盧麗鈴譯(2002)。Atkinson著。西爾格德心理學概論。臺北:桂冠。
游恆山、李素卿譯(2000)。P.G Zimbardo & R.J Gerrig著。心理學。臺北:五南。
湯豐澤(2009)。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馮益宏(2007)。學校創新策略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馮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友楊(2007)。幼兒園教師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黃秋柑 (2004)。彰化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郁婷(2006)。教師人格特質影響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黃偉菖(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黃雅琪(2010)。桃園縣國中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黃珮鈞(2004)。國民小學教師時間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敎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敎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宜蓁(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楊淑娟(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公立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溫昇勳(2007)。台東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縣。葉又慈(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葉青雅(200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和寬恕態度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國華(2002)。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銀行合併態度之研究--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路婉林(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劉宗明(2007)。國中教師人格特質、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劉芳萁(2009)。臺北市幼稚園教師的教學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劉福鎔(1996)。小學教師的A型人格特質、師生關係與學生生活適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鄭志隆(2007)。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鄭蕙芬(2009)。臺灣地區參與康樂輔導活動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2009年7月7日)。英國實施人格測驗篩除不適任中小學教師。國家教育研究院。2011.9.22引自http://data.nioerar.edu.tw/fp.aspfpage=cp&xItem=814499&ctNode=209&mp=1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2009年8月27日)。英格蘭師資培訓申請者教接受人格測驗。教育部電子報。2011.9.22引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4071
駐德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2009年9月7日)。德國擬對師範新生實施是否適合擔任教師的人格特質測驗。教育部電子報。2011.9.22引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4332
賴足免(2008)。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賴秋滿(2010)。彰化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信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縣。賴虹燕譯(2004)。酒井隆著(2004)。問卷設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實務入門。臺北:博誌。
賴奇俊(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賴靜儀(2009)。不同人格特質之國小教師在班級經營中使用增強物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戴于庭(2008)。專業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道德哲理與道德判斷之關連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薛雅勻、張瓊穗(2008)。幼稚園教師資訊素養與其教學效能關係之初探。2008 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美和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鍾榮進(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簡玉惠(2009)。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和休閒活動參與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羅巧玲(2011)。中部地區幼兒教師創造力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蘇淑麗(2005)。不同世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貳、外文部分: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2, 117-32.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andt, R. S. (1986). On the expert teacher: A conversation with David Berlin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 4-9.
Brophy , J. (1988). Research on teacher effects: U/es and abus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1), 3-22.
Burger, J. M. (1993). Personality (3r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Buskist, W. (2002). Effective teaching: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from division two’s 2 and 4 years awardees.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9, 188-194.
Caspi, A. (1987). Personality in the life cour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 1203-1213.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m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NEO-FFI) Inventory professionalmanual. Odessa, FL: PAR.
David, A. A. (2002). Comparison between school effec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igeria. Paper at the meeting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in Africa, Albany, GA.
Decker, C. A., & Decker, J. R. (2001). Planing and administrating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Digman, J. M., & Inouye, J. (1986). Further specification of the five robust factors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116-123.
Fiske, D.W. (1949). Consistency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rating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329-344.
Goldberg, L. R. (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8, 26-34.
Goldberg, L. R. (1990).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The Big 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1216- 1229.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Guskey, T. R. (1981). Measure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teachers assume foracademic successes and failure in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2(3), 44-51.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 Hall.
Hill, F. H. (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38565)
Lin, Q. (2001). An Evaluation of Charter School. Effectiveness Eductaion, 122(1), 166-176.
Marsh, H. W., & Bail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Geographic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310).
Medley, 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L. Peterson and H.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pp. 11-26). Berkeley: McCutchan..
Modaff, W. M.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audit teacher behaviors. Philadelphia, MO: University of Missouri.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51056)
Mount, M. K., Murray, R., Scullen, S. M, & Rounds, J. (2005). Higer-order dimension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big six vocational interest types. Personnel Psycology, 58, 447-478.
Norman, W.T (1963). 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574-583.
Pamela, C. (2003). Traditional vs. retrospective pretests for measuring science teaching efficacy beliefs in preservice teachers.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103(4), 177-185.
Pervin, L. A., Cervone, D., & John, O. P. (2005).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9th ed.). New York: Wiley.
Ryan, D. 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Ryan, K., & Phillips, D. H. (1982).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 H. E. Mitzel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869-1875). NY: Free
Saucier, G. (1994). Mini-markers: A brief version of Goldberg''s unipolar big-five mark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3(2), 506-516.
Schecdecher, D., & Freeman, W. (1998).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student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chmit, M. J., Kihm, J. A., & Chet R. (2000).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measure of personality. Personnel Psychology, 53(1): 153-193.
Strong, R. (2002). 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ornton, B., Peltier, G., & Hill, G. (2005). Do future teachers choose wilsely: A stud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onality preference profile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9(3), 489-496.
Tschannen-Moran, M., Hoy, A. W.,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 202-248.
Tupes, E. C., & Christal, R. E. (1961). Recurrent personality factors based on trait rating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225-251.
Wiggins, J. S., & Trapnell, D. P. (1996). A dyadic-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five factor. In J. S. Wiggins (Ed.),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 Clearing House, 75(4), 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