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7/17 08:5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玉姬
研究生(外文):
Lee Yu Chi
論文名稱:
台灣兒童雜誌《東方少年》(1954~1961)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Study of Taiwan Children's Magazine - Eastern Youth (1954-1961)
指導教授:
戴寶村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文化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東方少年
、
兒童雜誌
、
東方出版社
、
游彌堅
、
台灣文化協進會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6
點閱:3555
評分:
下載:307
書目收藏:3
本篇論文是以歷史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為基礎研究方法,並配合口述訪談的進行,希冀透過上述研究方法,期待完整呈現《東方少年》兒童雜誌的時代意義與精神內涵。研究過程中,以文學、文化和歷史三個面向,深入剖析《東方少年》的創刊背景、刊物內容及意義和貢獻。並透過研究《東方少年》中著名的台籍作家和插畫家,深入了解台籍創作家在1950年代時局變化下,所面臨的創作空間挑戰和因應之道,再從其作品中解析其創作的時代意涵。最後,整理歸納雜誌中有關論及台灣的作品,分成台灣文學、台灣景物和台灣歷史與人物三類,肯定此一兒童雜誌內容認同台灣土地與文化的特色,也見證《東方少年》為台灣兒童雜誌注入台灣本土文化的可貴貢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11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3
第二章 《東方少年》的創刊與風格
第一節 1950年代文化界概況 15
第二節 《東方少年》的創刊與東方出版社、台灣文化協進會和台灣省教育會的關係 29
第三節 《東方少年》的創刊宗旨和風格 44
第三章 《東方少年》的內容特色與作家群
第一節 《東方少年》的內容探討 55
第二節 《東方少年》的作家身影 66
第三節 《東方少年》的畫家和插畫家 79
第四章 《東方少年》作品中的台灣
第一節 《東方少年》的台灣民間文學 104
第二節 《東方少年》的台灣景物 121
第三節 《東方少年》的台灣歷史與人物 129
第五章 結論 140
參考書目 147
附錄 154
圖次
圖2-1東方出版社首次董監事會紀念照 ……………………… 31
圖3-1 林玉山於《東方少年》中繪製的插圖…………………… 85
圖3-2 李應彬於《東方少年》中繪製的插圖…………………… 89
圖3-3林顯模繪製《東方少年》月刊封面………………………… 93
圖3-4 林顯模於《東方少年》中繪製的插圖…………………… 95
圖3-5 呂基正於《東方少年》中繪製的插畫…………………… 98
圖3-6陳進於《東方少年》中繪製的插畫 ……………………… 101
表次
表2-1東方出版社合夥人的文化及政經地位與台灣文化協進會職務關係表………………………………………………………………… 35
表2-2《東方少年》雜誌與《學友》雜誌專欄名稱比較一覽表…… 50
表3-1《東方少年》中黃得時作品分類表…………………… 72
表4-1 《東方少年》中台灣民間童話篇目比較表……………… 107
表4-2〈虎姑婆〉故事情節比較表 ………………………………… 108
表4-3 《東方少年》雜誌中作品涉及國家認同分析類目表……… 136
附錄
附錄一《東方少年》各期期數一覽表……………………………… 154
附錄二 一九五0年代台灣兒童期刊表列……………………… 155
附錄三 東方出版社歷任董事長、總經理、發行人和總編輯……… 159
附錄四《東方少年》月刊刊登台灣童話統計表………………… 160
附錄五 《東方少年》童話故事內容比較分析表……………… 161
附錄六《東方少年》月刊刊登民間故事統計表…………………… 166
附錄七《東方少年》月刊刊登台灣古今奇談統計表……………… 167
附錄八《東方少年》月刊中重要的撰稿者及其作品……………… 168
附錄九《東方少年》月刊中重要的插畫家及其作品……………… 173
參考書目
一、專書
《台灣文化》。台北:傳文文化,2007。
《兒童文學工作者名錄》。 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0。
《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第1輯。臺北:大呂,1987。
下村作次郎,《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前衛,1998。
片岡嚴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1981。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1997。
司琦,〈兒童讀物意義和重要〉,《兒童讀物研究》。 台北:小學生雜誌社,1965。
台灣文化協進會,《台灣文化》。台北:台灣文化協進會,1947-1950。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1998。
西川滿、池田敏雄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1999。
何政廣,《台灣美術家全集2陳進》。台北:藝術家,1992。
何政廣,《台灣美術家全集3林玉山》。台北:藝術家,1992。
李文、陳郁秀,《百歲流金: 陳慧坤100年人生行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6。
辛廣偉,《台灣出版史》。河北:河北教育,2001。
林文寶,《認識童話》。台北:天衛文化,1998。
林文寶,趙秀金,《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歷史與身影 》。台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004。
林春蘭,《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台南市:南市圖,2002。
林曼麗,〈日治時期的社會文化機制與台灣美術教育近代化過程之研究〉,《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林顯模,《林顯模油畫集》。台北:阿波羅畫廊,1996。
邱各容,《回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迢》。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3。
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史》。台北:五南,2005。
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台北:五南,2007。
洪文瓊策劃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民國卅八~七十八年,西元1949~1989年)》。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9。
洪文瓊,《台灣兒童文學史》。台北:傳文文化事業,1994。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2004。
徐素霞,《視覺與心靈的合奏──徐素霞插畫創作理念》。新竹:妏晟,1994。
馬景賢等,《認識兒童期刊》。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9。
高以璇,《林玉山──師法自然》。台北 :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第四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
張炎憲、翁佳音合編,《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台北:稻鄉,2000。
張博宇,《臺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台北:台灣商務,1974。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台北:正中書局,1957。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
莊永明,《台北市文化人物略傳》。台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7。
許壽裳,《魯迅的思想與生活》。台北:台灣文化協進會,1947。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
游珮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台北:玉山社,2007。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1980。
黃美娥,《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台北:台北文獻會,2003。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 1945-1947》。台北:麥田,2007。
黃天橫,《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年。
愛亞,〈漫步與奔跑〉,收錄於《文學心靈的眞情告白》。桃園縣:中央大學,2005。
楊秀菁,《台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台北:南天,2005。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 新聞自由(一九四五~一九六O)》。台北:國史館,2002。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2003。
趙天儀,《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縣:富春文化,1998。
趙天儀主編,《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1屆》。台北縣:富春文化,2007。
趙天儀主編,《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9屆》。台北縣:富春文化,2005。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師圖書,1991。
劉鳳芯譯,Perry Nodelman 著,《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臺北:天衛,2000。
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台北:五南,1994。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北:新化,1994。
應鳳凰,〈「反共+現代」:右翼自由主義思潮文學版〉,收入《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
戴國瑜,《期刊管理及利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
鍾子岩譯,松村武雄著,《童話與兒童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
顏娟英,《台灣美術家全集21呂基正》。台北:藝術家,1992。
蘇尚耀,〈兒童刊物中的探春花──回溯萌芽期中兒童刊物〉,《認識兒童期刊》。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9。
竹內治,《臺灣むかし話》第一輯。台北:台灣藝術社,1942。
稻田尹,《臺灣むかし話》第二輯。台北:台灣藝術社,1943。
鶴田郁子,《臺灣むかし話》第三輯。台北:台灣藝術社,1943。
宇井英,《臺灣昔噺》。出版社不詳,1915。
二、期刊論文
〈民間文學座談會〉,《國文天地》,29期,1987年10月。
丁肇琴,〈洪炎秋先生年譜〉,《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第2期,1992年10月
上森大輔,〈兒童文庫的經營〉,《台灣教育》,第390號,1935年。
王泰升,〈「鬱卒」的第一代臺灣法律人:林呈祿〉,《月旦法學》,2001年11月。
江寶釵,〈試論民間故事的之定義與特色〉,《國文天地》,9卷2期,1993年7月。
何義麟,〈戰後初期台灣出版事業發展之傳承與移植(1945~1950)雜誌目錄初編後之考察〉,《台灣史料研究》,第10期,1995年2月。
余蕙靜,〈北京生活對洪炎秋一生的影響〉,《台北文獻》,2004年12月。
巫永福,〈黃得時先生與我〉,收錄於〈黃得時紀念特輯〉《文學台灣》,1999年7月。
巫維珍,〈六十年來的堅持──本地最久的東方出版社〉,《文訊》,第238期,2005年8月。
李長俊,〈記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 李應彬〉,《藝術家》,第257期,1996年10月。
林文寶,〈論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關係──兒童文學特性之一〉,《東師語文學刊》第8期,1995年6月。
林武憲,〈民間故事的文化透視〉,《精湛》,第19期,1993年7月。
邱各容,〈東方出版社──台島文化的縮影,兒童文化的先驅〉,《出版界》,第86期,2009年4月。
洪文瓊,〈近四十年國內兒童期刊發展綜合分析〉,《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第6卷 2期,1980年4月。
洪文瓊,〈從編輯的觀點談理想的兒童讀物插畫〉,《兒童圖書與教育雜誌》,第2卷第4期,1982。
洪文瓊,〈國內兒童文學史料整理小檢視〉,《文訊》,1995年6月。
洪文瓊,〈當前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狀況〉,《文訊》,第239期,2005年9月。
高以璇,〈師法自然--林玉山的畫格與人格〉,《歷史文物》,2004年12月。
莊惠惇,〈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台灣風物》,第49卷1期,1999年3月。
彭衍綸,〈日治時期(1895 ~ 1945)日文臺灣民間故事集重要性試論——以漢族為主〉,《台灣文學學報》,第12期,2008年6月。
黃金文,〈游彌堅(一八九七 ~ 一九七一〉,《中外雜誌》,第60期第3卷,1996。
鄭雪玫,〈中美兒童雜誌介說〉,《台大圖書館學刊》,第 6卷,1989。
謝世英,〈林玉山的多文化經驗與其畫作中的臺灣〉,《歷史文物》,第160期,2006年11月。
藍祥雲,〈兒童雜誌與兒童文學〉,《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第3卷5期,1987年10月。
蘇振明,〈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第 91 期,1998年2月。
三、學位論文
王振勳,《三十年來台灣地區兒童讀物出版發展史》,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李美玲,《台灣兒童讀物插畫近五十年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李泰德,《文化變遷下的台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卓英燕,《王詩琅臺灣民間文學作品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林哲璋,《國語日報的歷史書寫》,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林晉如,《戰後「台展三少年」畫風發展比較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邱各容,《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胡怡君,《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張清榮,《中國民間童話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6月。
曹榮科,《民間故事采錄研究──以彰化縣為探討中心》,國立中興大學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莊惠雅,《台灣兒童戲劇發展之研究1945-2000》,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陳月芳,《台灣出版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之研究(1986-200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陳美貞,《1945來台灣兒童讀物出版業之演變──東方出版社的個案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黃才郎,《文化政策影響下的藝術贊助──臺灣一九五○年代文化政策、藝術贊助與畫壇的互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黃瓊玟,《「中華兒童叢書」與國家認同形塑(1968-200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葉憲峻,《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台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1992年6月。
蔡鎮任,《臺灣閩南語故事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謝孟珈,《多元與一體的辯證:台灣環島活動之文化意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四、報紙
台灣文化協進會,〈台灣文化協進會啟事〉,《民報》,1946年6月12~16日,啟事1版。
阿圖,〈東方故事․兒童故事〉,《台灣時報․兒童節特刊》,1987年4月3日~4日。
陳進,〈美術文化與時代〉,(美術節特刊),《全民日報》,1950年3月25日5版。
游彌堅,〈台灣文化協進會創立的宗旨〉,《新生報》,1945年11月20日。
黃得時,〈編寫兒童讀物注意點〉,《台灣新生報》,1967年12月22日,兒童讀物專版。
五、網路資料
行政院農委會虱目魚館網站。http:// kminter.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90199
&ctNode=2400&mp=155&kpi=0 2009/01/06
六、其他
東方出版社編輯部,〈在「東方」的土地上種希望〉,《東方出版圖書目錄》。台北: 台灣東方,2003年。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推文
推文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Google bookmarks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兒童戲劇發展之研究(1945-2000)
2.
中國民間童話研究
3.
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
4.
三十年來台灣地區兒童讀物出版發展史
5.
文化政策影響下的藝術贊助--臺灣一九五○年代文化政策、藝術贊助與畫壇的互動
6.
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
7.
臺灣兒童讀物插畫近五十年發展研究
8.
王詩琅臺灣民間文學作品之研究
9.
多元與一體的辯證:臺灣環島活動之文化意涵
10.
「中華兒童叢書」與國家認同形塑(1965-2002)
11.
臺灣閩南語故事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
12.
民間故事采錄研究─以彰化縣為探討中心
13.
「國語日報」的歷史書寫
14.
臺灣出版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之研究(1986-2003)
15.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1.
丁肇琴,〈洪炎秋先生年譜〉,《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第2期,1992年10月
2.
丁肇琴,〈洪炎秋先生年譜〉,《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第2期,1992年10月
3.
江寶釵,〈試論民間故事的之定義與特色〉,《國文天地》,9卷2期,1993年7月。
4.
江寶釵,〈試論民間故事的之定義與特色〉,《國文天地》,9卷2期,1993年7月。
5.
巫維珍,〈六十年來的堅持──本地最久的東方出版社〉,《文訊》,第238期,2005年8月。
6.
巫維珍,〈六十年來的堅持──本地最久的東方出版社〉,《文訊》,第238期,2005年8月。
7.
李長俊,〈記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 李應彬〉,《藝術家》,第257期,1996年10月。
8.
李長俊,〈記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 李應彬〉,《藝術家》,第257期,1996年10月。
9.
林文寶,〈論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關係──兒童文學特性之一〉,《東師語文學刊》第8期,1995年6月。
10.
林文寶,〈論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關係──兒童文學特性之一〉,《東師語文學刊》第8期,1995年6月。
11.
林武憲,〈民間故事的文化透視〉,《精湛》,第19期,1993年7月。
12.
林武憲,〈民間故事的文化透視〉,《精湛》,第19期,1993年7月。
13.
洪文瓊,〈近四十年國內兒童期刊發展綜合分析〉,《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第6卷 2期,1980年4月。
14.
洪文瓊,〈近四十年國內兒童期刊發展綜合分析〉,《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第6卷 2期,1980年4月。
15.
洪文瓊,〈國內兒童文學史料整理小檢視〉,《文訊》,1995年6月。
1.
由《東方少年》月刊論五○年代台灣的兒童文化
2.
三十年來台灣地區兒童讀物出版發展史
3.
臺灣兒童雜誌發展史論
4.
日治時期台灣兒童閱讀文化之考察-在台灣發行的兒童雜誌為例
5.
一九四五年來台灣兒童讀物出版業之演變-東方出版社的個案
6.
「中華兒童叢書」與國家認同形塑(1965-2002)
7.
「國語日報」的歷史書寫
8.
臺灣兒童讀物插畫近五十年發展研究
9.
臺灣兒童期刊中的創作童話研究―以《兒童的》雜誌為例
10.
1950年代台灣兒童讀物研究
11.
臺灣國小兒童雜誌封面視覺設計之研究
12.
國小低年級學童家長訂購兒童雜誌考量因素之研究
13.
《兒童的》雜誌與「臺灣書寫」(1986-2002)
14.
臺灣童書出版發展史研究(1945~2016)
15.
兒童雜誌評選指標因子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