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編輯部,2008,日本的手感設計,麥浩斯。
丘永福,1990,造形原理,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吳奚真主編(1966),牛津高級英英漢雙辭辭典,東華書局,台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尾原史和,2014,設計的手感,自由之丘。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雄獅出版,台北。
何明泉、蔡子瑋, 1994 ,設計之文化意義初探,工業設計第84期。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官政能, 1994 ,企業產品的文化理念,產品設計與包裝第55期。金子也修,1996,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台北,遠博出版社。
柳宗悅,2013,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大鴻藝術。
洪栖川編輯(1999),三民全球英漢辭典,三民書局,台北。
洪偉肯、 陳玲鈴,2010,如何量測產品的矛盾語意,設計學報第15 卷第4 期 。國語週刊編(1996),國語週刊辭典,國語週刊雜誌社,台北。
康敏嵐,2000,紙容器之一項評估與視覺設計研究,以台灣果蔬汁之飲料包裝為例,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耀仁,2010,產品觸覺風格的探討-以握杯為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設計之文化意義初探
陳昭怡,2006,手感經濟,天下雜誌。
陳書惠,101,手感設計風格之創新設計探索與創作。
陳國祥(1997),造形風格之辨識與描述,設計學報,第 2 卷第 2 期,中華民國設計學會,頁123-134。
陳皎眉、李睿杰,2013,永遠幸福美滿-由正向心理學看幸福感,T&D飛訊第106期。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陳采青,2001,質感之象徵意象在視覺傳達設計創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設計研究所,pp.5-12。郭盈良,2008,視障者對於行動電話外觀造形與材質觸感之偏好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陸洛,1997,中國人之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曾淑雯,2009, 家飾類手感產品消費者購買決策要素研究。
游博文、何明泉,2004,台灣壺藝發展之設計策略,啜墨看茶。
馮永華,楊裕富,「設計風格」形成因素之研究,設計學報第11卷第3期 2006年09月楊慶豐(1991)。儒家與老莊的「仁」。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楊于璇,2007,「2007 年台灣錢景行業 TOP1 手作創意商品前景看俏」,創業搶鮮誌,61期(http://tuitionet.blogspot.com/2007/08/2007top1.html)。
黃智慧(1991)。般若菩提心。台北市:耀文。
黃安妮,2007,以蜜蜜甜心派動畫教學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之行動研究
黃安妮,2006,「創造愛不釋手的感動」,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台北:天下。
黃淑琴、賴志松,2008,手感產品之價值與利益評價力分析,2008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楊慶豐(1991)。儒家與老莊的「仁」。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賴建元,2005,手工製品的體驗與價值-消費與生產觀點的匯聚與分歧,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詹若涵,2004,產品意象與造形特徵之對應關係之探討。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市,天下雜誌。
鄧成連(1999),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亞太圖書,台北。
鄧成連,2003,市場形設計風格之塑造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蘇佩萱,臺灣時尚工藝「Yii」手感品牌產品象徵語意分析。
謝明華,2002,國小學童之父母參與、幸福感及學業成就之心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 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鍵和田務,1992,設計史,藝風堂,台北市。
Jesson, J., & Lacey, F.(2006).How to do (or not to do)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Pharmacy Education, 6(2), 139–148.
Lincoln, C.W.(1965). Total Brand Indentification Through Packaging.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1998).Designing Qua lit a tive Re s e a r ch,(3rd ed.). Sage Publications, Inc
NewDirections in Marketing,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Walker, J. A. (1990), Design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Design, Pluto Press, MA, USA.
Headey, B., & Wearing, A. (1992). Understanding happiness: A theor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Melbourne, Australia: Long man Cheshire Press. Headey, B., & Wearing, A. (1992). Understanding happiness: A theor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Melbourne, Australia: Long man Cheshire Press.
DeNeve, K. M., & Cooper, H. (1998).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 197-229.
http://www.olidshop.com/products-detail.php?i=317#.U7jqPZSSySo
http://www.taiwansoap.com.tw/index.php阿原肥皂官方網站
http://www.taiwansoap.com.tw/m_product/product_lt.php?eProductcy_sid=2399326227
http://commastudio.blogspot.tw/search/label/comma%E5%95%86%E5%93%81
http://www.taiwan-way.com.tw/item.php?id=222
http://ayu333.blogspot.tw/2009/09/kj.html
http://www.goldenpin.org.t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