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韻齡(2015)。行政主管荒,學校運作停擺。親子天下,70,104-113。
王文科(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臺北。王玉唐(2009)。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意願與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揚智。
阮介呈(2011)。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所考量之重要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余秋微(2014)。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臺南市。余婉禎(2015)新北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兼任主任的心理資本、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李宛玲(2008)。自我認同、角色認同、組織認同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李惠琪(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課稅後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李樹中(2001)。業務人員專業職能需求研究---以某辦公家具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吳百祿(2003)。發展學校願景的五個錯誤觀念與澄清。學校行政,23,117-123。吳明隆(2013)。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I。臺北市:五南。
吳武雄(1982)。國中教師學校認同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集刊,24,205-214。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清山(1994)。學校行政領導的新取向。教育研究月刊, 32,13-17。吳清山(2003)。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 教師天地, 128,30-44。吳清山(201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婉綺(2015)。臺中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與備課情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沈素珊 (2008)。 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沈義正(2010)。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意願及其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邱從益(2005)。組織氣氛與學校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36,71-86。彼得.杜拉克(2009)。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臺北市:遠流。
林水木 (2010)。 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瑞欽(1988)。師範生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 原理和應用。臺北市: 師大書苑。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欣玨(2013)。國民小學教師課稅後兼任行政職務影響因素與意願之研究--以基隆地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周明毅(2009)。台南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嘉義縣。周暐明(2015)。桃園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影響因素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韋克難 (2010)。歸因理論。管理心理學。(引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9%9F%A6%E7%BA%B3%E7%9A%84%E5%BD%92%E5%9B%A0%E7%90%86%E8%AE%BA)
范乃中 (1996) 。論教師的教育自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柯盛文 (2010) 。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倪明賢(2011)。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翁瑋杉(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秦夢群(2007)。學校行政的基本議題。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0)。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許文福(2014)。新竹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許明仁(2005)。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行政兼職意願之研究--以臺灣北區國立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陸洛(2005)。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會刊。人文社會科學,8(1),115-137。
新北市教育局(2015)。104學年度新北市三鶯區公立國民小學班級數及教師人數。(引自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5532/D.html)
陳岳男(2006)。內部行銷策略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歷程之研究---以臺南縣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陳庭獅(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陳卿如(2014)。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支持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新竹縣。陳瑞香(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陳碧雲(2007)。新竹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陳麗英(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18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教師授課節數訂定基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基本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國民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師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師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4)。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臺北市:教育部。
郭兆育(2007)。臺北市高職教師兼任行政主管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張明輝(2003)。三項管理新議題對學校領導人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 111 ,29-35。張明輝(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行政管理、領導與學校文化。教師天地,134,9-20。張德南(2010)。臺北縣完全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德銳(1986)。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黃英忠(1997)。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泰。
黃啟泰(1992)。高峰經驗與自我實現關聯屬性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游鯉毓(2007)。台北縣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推動與教師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楊慧雯(2015)。國小女性教師兼任行政意願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維基百科:CC BY-SA 3.0(2013)。MaslowsHierarchyOfNeeds.svg (引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media/File.)
廖巍庭(2009)。知識延續管理、個人工作能力與個人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大學,臺北市。鄭彩鳳(2008)。學校行政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鄭福來(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劉迦豪(2008)。學校願景空間性與地方感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蔡琍玲(2012)。新北市國民中學處室組織氣氛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蔡進雄(2009)。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文化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0,32-37。蔡福財(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主任法律素養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蔡仁政、翁福元(2014)。小校悲歌:教師兼行政人員的困境、因應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15-19。
盧彥廷(2009)。基層警察幹部組織承諾與自我實現之研究---以警大二技班與警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謝文全(2000)。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合著(2011)。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15)。教育行政學-教育行政的發展。臺北市:高等。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院,花蓮市。簡瑟芬(1994)。組織報酬與員工工作意願之研究-從個人屬性來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顏碧琦(2014)屏東縣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蘇奕娟(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二、英文部分
Caldwell, B. J. (2003).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nd its potential to enchance decentralization in education. Thir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 Reform. Bangkok: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Gunbayi, I. (2011). Principals’Perceptions on School Management:A Case Study with Metaphoric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os, 3(2), 541-561.
Guthyie, J. P. (2001). High-involvement work practices, turnover,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New Zeala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1), 180-190.
Herzberg, F.,Mausner, B., & Bloch, B. (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lnc.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Harper and Row.
Rebore, R. R. (1995).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education a management approach.(4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Richard, D. G. (2006). An empiric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employee competencies KSAOs from task-based job analysis. Military psychology, 18(2), 121-130.
Robbins, S. P. (1978). Personnel :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ces. Eng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Rogers, C. R. (1961). On being a pers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axe, R. W. (1980).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day-Anintroduc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rnimont, P. 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2), 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