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王幼金、廖仙玉(1977),「高中高職軍訓護理課程家庭計劃單
元試題分析研 究」,台灣衛生月刊,第一四二期,頁31-34。
2. 內政部,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民國53~79年)。
3.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2003),人口政策資料彙集,內政部。
4. 朱鎮明(2004),「政策行銷過程中政府與媒體互動之道」,立
法院院聞,第三十二卷第十期,頁49-58。
5. 台灣婦幼衛生協會,薪火相傳─台灣婦幼衛生協會四十週年紀
念特刊 (1964-2004)(2004),台灣婦幼衛生協會。
6. ──臺灣地區婦幼衛生指標(2004),台灣婦幼衛生協會。
7. ──溫馨堅實的腳印─台灣婦幼衛生的故事(2004),台灣婦幼
衛生協會。
8.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9. 李美慧(1996),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志,台中:台灣省家庭
計畫研究所。
10. 李承諺(2004),公部門政策行銷理論於菸害防治法執行面之運
用,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吳定 (2004),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12. 吳定(1998),「政策行銷的時代意義」,公訓報導,第八十
期,頁5-13。
13. 吳定、林潔瑜(1998),「公共組織行銷的策略性規劃」,公訓
報導,第八十期,頁14-22。
14. 吳惠林(2002),「生兒育女政策難使力」,
http://test.ieatpe.org.tw/magzine/112d.htm
15. 林水波(1978),「政策問題之認定─台灣家庭計劃個案分
析」,思與言,第十六卷第四期,頁341-371。
16. 林博文(2002),「地方政府之行銷研究」,法政學報,第十五期,頁115-158
17. ──(2003),「地區行銷與社會資本──『宜蘭經驗』的省
思」,行政管理學報,第四期,頁57-74。
18. 邱惠玲、蔡惠華(2007),「人口結構變遷概況」,主計月刊,第六七一期,頁6-13。
19. 俞玟妏譯(2005),Kotler 等人著,社會行銷,台北:五南。
20. 國立編譯館主編(1985),人口教育,台北:黎明。
21. 張世賢 (2002),「電子化政府政策行銷」,擷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
059.htm。
22. ── (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23.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
24. 張明正(1997),「台灣地區轉型前後家庭計畫之推廣與調
適」,現代化研究,第十一期,頁23-36。
25. 張明正、李美慧(2001),「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
展望」,人口學刊, 第二十三期,頁93-112。
26. 許子秋(1981),「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工作之回顧及展望」,研
考月刊,第五卷第十一期,頁6-14。
27. 孫本初 (2005),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28. 孫得雄(1999),「從公共衛生觀點看我國人口政策」,厚生雜
誌,第七期,頁11-13。
29. ──(1990),「台灣省家庭計畫推行工作模式」,康寧雜誌,
第十一卷第九期,頁13-33
30. 孫得雄、陳肇男、李棟明(2001),「台灣家庭計畫之轉折與政
策經驗」,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三十二卷第一期,頁25-
73。
31. 徐新立(1998),「適齡結婚適量生育」,豐年半月刊,第四十八卷第二十一期,頁28-33。
32. 陳肇男、孫得雄、李棟明(2003),台灣的人口奇蹟:家庭計畫
政策成功探源,台北:聯經。
33. ──(2000)「從草創到推行盛期--民國53年到65年間臺灣家庭
計畫之回顧與檢討」,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三十一期第一
卷,頁31-75。
34. 翁興利 (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35. 黃俊英(2003),行銷學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36. 黃榮護(1998),公共管理,台北:商鼎。
37. 黃建銘(2000),「公部門行銷模式與策略之探討」,人力發
展,第七十五期,頁29-38。
38. 郭文華(1996),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台灣家庭計畫:醫療
政策與女性史面向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
39. ──(1998),「美援下的衛生政策:一九六○年代台灣家庭計
畫的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二期,頁41-82。
40. 郭思妤譯(2007),Kotler 等人著,柯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
台北:培生教育。
41. 陳姵樺(2006),「鼓勵生育,台灣還要再加油」,育兒生活雜誌,六月號。
43. 陳肇男(2003),「新的人口情勢需要新的生育政策」,經濟前
瞻,八十五期,頁10-15。
4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45. 楊靜利(2005),「台灣的人口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
台北:巨流。
46. 魯炳炎(2007),「政策行銷理論意涵之研究」,中國行政,第七十八期,頁31-53。
47. 劉龍一、陳寬政、楊靜利(2003),「鼓勵生育與所得稅免稅額
調整」,台灣社福利學報,第四期,頁53-80。
48. 薛承泰(1999),「挑戰新生代的婚育行為─自由自在輕鬆
生?」,厚生雜誌,第七期,頁8-10 。
49. 薛承泰、王嘉寧(2001),『臺灣「頂客族」的形成與特質』,
人口學刊,第二十二期,頁19-45。
50. 謝愛齡(2007),「嬰兒荒──少子女化面面觀」,主計月刊,第六七一期,頁22-56。
51. J. Mayone Stycos(1966),「開發中國家的人口及家庭計劃」,
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十七卷第二期,頁56-72。
5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www.cepd.gov.tw。
53. 內政部網站,
http://www.moi.gov.tw/outline2006/home.html。
54.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
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e_004.html。
55. 台灣婦幼衛生協會網站,http://www.ppat.org.tw/ppat.htm。
二、英文部分
1. Armstrong,Gary and Philip Kotler (2003), Marketing:An Introdution, 6th ed,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2. Altmen and Petkus (1994), “Toward a Stakeholder- based Policy Process: An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Marketing Perspective to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Policy Science, volume 27, Number 1, pp.37-51
3. Keith Snavely (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ume 21, Number 4, pp.311-324.
4. Peter Bennett (1995),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2nd ed. Hauppauge.
5. Philip Kotler(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i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6. ──(1975),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7. Philip Kotler & Gerald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ume 35, Number 3, pp.3-12.
8. Philip Kotler & Sidney J. Levy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volume 33, Number 3, pp.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