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發展歷程常在由盛而衰之局面不斷發展,其內涵正是吸收舊有文學精神而予以創新,如唐詩、宋詞、元曲等,便是吸取前文體之精而 創新的結果。 易重廉先生於《中國楚辭史》一書中,認為金、元時期是楚辭史之過渡期,其原因是金、元兩朝承接宋代之《楚辭》盛世,宋人為《楚辭》注書繁夥,如洪興祖《楚辭補註》、朱熹《楚辭集注》,而元代面對宋朝文明盛世,欲變辭章,實是困窘,故興文直追秦漢,詩直仿盛唐,欲別宋代文風,因倡擬古、仿古之風,以致影響明代復古文風,元代為復古主義之先驅,元代追求古風,故能賦予《楚辭》不同於秦漢時之新面貌。 本論文共分為十章,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為論文研究前導式說明,述其研究動機、目的、範圍及文獻探討。 第二章論及元代與《楚辭》相關之刊本。 第三章探討與元代與《楚辭》相關之注疏書目,了解元代注疏之概況。 第四章至第九章分章呈現各類文體中屈原之形象及其作品《楚辭》一書使用或仿作概況。 第十章結論,討論元代社會對文士影響,使得文士們因各自遭遇對屈原一生呈現各自之看法,同時得以探知《楚辭》於元代之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