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07.23.85.17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19 14: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佳欣
研究生(外文):Chia-Hsin Tsai
論文名稱:男子羽球雙打比賽戰術分析-以2009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前八強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Tactics on the Men’s Doubles in Badminton ─ An Example for The Quarter Finalists of YONEX OPEN Chinese Taipei 2009
指導教授:紀世清紀世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yh-Ching Ch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技術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6
中文關鍵詞:羽球男子雙打戰術類型比賽分析公開賽國際羽球總會
外文關鍵詞:Badmintonmen’s doublestactical typegame analysisOpen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2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研究目的:分析男子羽球雙打比賽戰術。研究對象:2009年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雙打前八強。研究方法:採比賽全程錄影及主辦單位競賽組所提供比賽資料,做為分析的對象。結果:一、本研究建立的戰術分析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二、整體戰術類型的使用有顯著的不同 (p<.05)。三、各個選手使用的戰術類型也是顯著差異 (p<.05)。四、整體戰術類型和勝負顯著相關(p<.05)、Cramer’V係數 0.31。五、決賽、準決賽和複賽的戰術類型沒有差異,但戰術類型和勝負有顯著相關(p<.05)、Cramer’V係數分別為 0.36 、 0.27 和 0.35 。結論:本研究建立的八種戰術類型適用於羽球男子雙打戰術分析,並能探查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

關鍵詞:羽球、男子雙打、戰術類型、比賽分析、公開賽、國際羽球總會

Abstract

Purpose of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tactics on the men’s doubles in badminton games. Subjects of Research: The quarter finalists of YONEX Chinese Taipei Gold Grand Prix 2009. Method of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full video recording from the game and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event organizer. Results: (1) the tactical analysis char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2) the use of overall tactical type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lt;.05);(3)the tactical type adopted by each player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lt;.05); (4) the overall tactical type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game outcome (p&lt;.05), Cramer’V coefficient=0.31; (5) the tactical types used in the final, semi-final, and quarter-final games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tactical type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game outcome (p&lt;.05), Cramer’V coefficient=0.36, 0.27, and 0.35. Conclusions: The eight tactical types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is suitable for men’s doubles in badminton game, and can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game outcome.

Keywords: Badminton, men’s doubles, tactical type, game
analysis, Open,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ⅳ
目次 ⅴ
表次 ⅶ
圖次 ⅷ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羽球技術定義相關文獻探討 6
第二節 男子羽球雙打戰術文獻探討 19
第三節 羽球新賽制雙打戰術類型探討 22
第四節 文獻總結 23
第参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4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7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程序 28
第四節 資料處理 30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第一節 建立羽球男子雙打戰術分析表 31
第二節 羽球男子選手雙打戰術類型 33
第三節 羽球男雙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 37
第四節 賽制和戰術樞紐分析 46
第伍章 結論 50
參考文獻 52
中文部分 52
英文部分 55
附錄 56
附錄一 羽球男子雙打比賽戰術類型調查表 56
表 次
表2-1 羽球運動技術分類所包含的因素要項表 17
表3-1 研究對象比賽結果記錄表 25
表4-1 建立羽球男子雙打戰術邏輯效度摘要表 32
表4-2 羽球男子雙打戰術評分者資料表 33
表4-3 整體戰術類型使用次數分析 34
表4-4 選手的戰術類型次數分配表 35
表4-5 戰術類型和勝負分析表 37
表4-6 A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38
表4-7 B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39
表4-8 C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0
表4-9 D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1
表4-10 E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2
表4-11 F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3
表4-12 G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4
表4-13 H組選手戰術類型和勝負的關係表 45
表4-14 賽制和戰術類型樞紐分析表 46
表4-15 決賽的戰術類型和得失分卡方考驗 47
表4-16 準決賽的戰術類型和得失分卡方考驗 48
表4-17 複賽的戰術類型和得失分卡方考驗 49

圖 次
圖2-1 高、吊(切)、殺及抽(平)的飛行弧線圖 10
圖2-2 挑球、推球、放網前球及撲球的飛行弧線圖 10
圖2-3 羽球運動技術內容結構圖 18
圖3-1 2009年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雙打賽程表 26
圖3-2 研究流程圖 2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文教(1994)。羽毛球。載於李誠志主編,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文教(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球運動)。大陸: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文教、李永波、張家驛、蔣永誼(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球運動一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志全、張家昌(2008)。以SWOT分析探討羽球單打戰術。中華體育季刊,22(1),128-135。
王家宏(1996)。怎樣打羽毛球。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王瑞珍(1982)。指導圖解羽毛球技巧。台南:王家。
方有恆(1994)。羽球原理。台北市:異軍出版社。
李誠志(1994)。教練訓練指南。文史哲出版社。
李元華、鄧集鋼(2006)。羽球實施新規則後技術打法之研究。體育科技,27卷4期,39-41頁。
江明宏(1984)。羽毛球訓練技術。台南:大坤。
呂芳陽、盧正崇(2006)。2006年羽球落地計分變革解析。大專體育,83,19-23頁。
呂芳陽、呂子平(2009)。羽球新賽制對訓練實務的訓練。大專體育,102,76-81頁。
紀世清(1999)。羽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技術報告書。
紀世清(2001)。羽球運動技術內容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1)。
紀世清(2002)。羽球訓練指南。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
侯加昌(1991)。羽毛球快、狠、準、活與穩的關係。羽毛球網球雜誌,第五期2-3頁。
姚漢禱(2002)。體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
陳俊汕(2000)。羽球男子雙打最後一拍技術探討。中華體育,54,81-88頁。
陳俊汕(2000)。羽球雙打發球及接發球的理論與實際。大專體育,49,140-147頁。
國際羽球總會(2010)。(檢索日期2010年2月18日, http://bwf.tournamentsoftware.com)。
程嘉彥(198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台北:羽球月刊社。
程嘉彥(1984)。羽球比賽記錄分析與探討。台北市:中華羽球雜誌社。
彭俊秀(2009)。我國青少年羽球單打比賽戰術分析-以2008年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少男大組個人賽前八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曾凡輝、王路德、邢文準(1992)。運動員科學選才。大陸:人民體育出版社,565-569頁。
楊繼美、張家昌(2001)。2000年雪梨奧運會羽球單雙打比賽紀錄分析與探討。淡江體育,5,42-46頁。
樊正治(1974)。羽球指引。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廖焜福(2002)。羽球運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蔡 軍(1994)。羽毛球男雙接發球剖析。羽毛球、網球。第16期。30-31頁。
二、英文部分
Larish, D. D., & Stelmach, G. E. (1982). Preprogramming and reprogramming of aimed movements as a function of age.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14, 322-340.
Rosebaum, D. A. (1983). The movement preceding technique: Assumptions, applications, and extensions. In R.A. Magill(Eb.), Memory and control of action (pp. 231-274). Amster: North-Holland.
Safrit, M. J. (1989). Criterion-referenced measurement: Validity. In M. J. Safrit & T. M. Wood (Ed.), Measurement Concep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 (Chap 6, pp. 122-124).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