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段彩華作品
段彩華:《幕後》(臺北:文藝創作出版社,1951 年)
段彩華:《山林的子孫》(臺北:幼獅書店,1969 年
段彩華:《雪地獵熊》(臺北:三民書局,1969 年)
段彩華:《花雕宴》(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 年)
段彩華:《屠門》(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 年)
段彩華:《段彩華幽默短篇小說選》(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6 年)
段彩華:《野棉花》(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 年)
段彩華:《龍袍劫》(臺北:名人出版社,1977 年)
段彩華:《流浪拳王》(臺北:臺灣新聞報社,1978 年)
段彩華:《段彩華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9 年)
段彩華:《賊網》(臺北:洪範書店,1980 年)
段彩華:《民國第一位法學家》(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2 年)
段彩華:《流浪的小丑》(臺北:駿馬出版社,1986 年)段彩華:《一千個跳蚤》(臺北:世茂出版社,1986 年)
段彩華:《百花王國》(臺北:世茂出版社,1988 年)
段彩華:《上將的女兒》(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 年)
段彩華:《奇石緣》(臺北:華欣文庫,1991 年)
段彩華:《花燭散》(臺北:九歌出版社,1991 年)
段彩華:《清明上河圖》(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 年)
段彩華:《王貫英先生傳》(臺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1999 年)
段彩華:《北歸南回》(臺北:聯合文學,2002 年)
段彩華:《我當幼年兵》(臺北:彩虹出版社,2003 年)
段彩華:《段彩華小說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圖書館,2006 年)
段彩華:《無限時空逍遙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 年)
(二) 臺灣文學專著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中國十九、二十世紀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年)
王德威:《從文學看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年)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年)
司徒衛:《五十年代文學評論》(臺北:成文出版社,1986 年)
呂正惠:《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 年)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 年)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苦悶與蛻變─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與社會》(臺中: 東海大學,2006 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臺中:東海大學,2005 年)。
林文寶等:《臺灣文學》(臺北:萬卷樓,2001 年)
陳芳明:《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年)。
須文蔚:《文學臺灣》(臺北:相印文化,2008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 年)葛賢寧:《論戰鬥的文學》(臺北:中華出版社,1978 年)
臺灣作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臺灣作家全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年)
劉登翰等著:《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年)
龔鵬程:《臺灣文學在臺灣》(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 年)
(三) 其他
白 步:《作家的成長》(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8 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新北市:鼎淵圖書公司,2003)
朱光潛:《談文學》(臺南:信宏出版社,1999)
何寄澎:《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選析》(臺北:長安出版社,1984 年)
封德屏:《文學好因緣》(臺北:文訊出版社,2008 年)
張 建:《文學的長廊》(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90 年)
黃武忠:《小說經驗─名家談小說技巧》(臺北:富春文化公司,1990 年)
楊昌年:《近代小說研究》(臺北:蘭臺書局,1976 年)
齊邦媛:《中國現代文學選集(小說)》(臺北:爾雅出版社,1983 年)
二、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秦慧珠:《臺灣反共小說研究(1949 至 1989)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莊文福:《大陸旅臺作家懷鄉小說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張瀛太:《朱西甯小說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陳碧月:《五四時期與新時期大陸女性婚戀小說之女性意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碩士論文:
江衍宜:《「細述」衷情─朱西甯小說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余昱瑩:《段彩華小說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邢鼎賢:《朱西甯小說之生命觀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邱若琪:《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野、狼煙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8)翁柏川:《「鄉愁」主題在臺灣文學史的變遷─以解嚴後(1987 年到 2001 年)返鄉書寫為主》(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傅建國:《司馬中原懷鄉長篇小說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黃瓊緻:《司馬中原鄉野傳奇初探》(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楊政源:《家,太遠─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蔡志遠:《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9)三、期刊雜誌
方 瑜:〈邊緣人的世界─評段彩華的野棉花〉,《聯合文學》第 31 期(1987 年 5 月),頁 215-216
司馬中原:〈淺析段彩華《駱家南墻〉,《中華文藝》第 108 期,頁(1980 年 2 月),頁 46-48
何 欣:〈三十年來的小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 10 卷第 9 期(1977 年 9 月),頁 30
宋雅芝:〈段彩華:著手進行自傳些寫作〉,《文訊雜誌》第 276 期(2008 年10 月),頁 63
李寶玉:〈《花雕宴》讀後〉,《中華文藝》第 8 卷第 4 期(1974 年 12 月),頁99-100
林麗如:〈為時代發聲─專訪段彩華〉,《幼獅文藝》第 604 期(2004 年 4 月), 頁 22-23
邱秀芷:〈段彩華的〈陽春白雪〉〉,《書評書目》第 36 期(1976 年 4 月),頁74-83
姜 穆:〈段彩華的營構〉,《文藝月刊》第 112 期(1978 年 10 月), 13-23。
段彩華:〈在成長的歲月中〉,《聯合文學》第 112 期(1994 年 2 月),頁 177-17
段彩華:〈長篇小說的新境界〉,《文訊雜誌》第 246 期(2006 年 4 月),頁 50-53段彩華:〈筆墨風霜三十年〉,《文訊雜誌》 第 16 期(1985 年 2 月),頁 247-252段彩華:〈雞頭抱著雞尾〉,《文訊雜誌》第 237 期(2005 年 7 月),頁 66
桑品載:〈一立方公分的段彩華〉,《純文學》第 41 期(1970 年 5 月),頁 64
張 健:〈評段彩華的〈押解〉〉,《幼獅文藝》第 167 卷第 6 期(1967 年 11 月),頁 176-179
陳一山:〈段彩華〈三馬入峪〉的剖析〉,《新文藝》第 134 期(1967 年 5 月), 頁 101-106
陳克環:〈段彩華的插秧片子〉,《書評書目》第 20 期(1974 年 12 月), 頁18
鄒桂苑:〈段彩華研究資料彙編〉,《文訊雜誌》第 112 期(1995 年 2 月),106-108謝峻溪:〈《評《幕後》〉,《文藝創作》第 7 期(1951 年 11 月),頁 115-116。
鍾淑貞:〈大力培植青年作家的段彩華〉,《幼獅文藝》第 604 期(2004 年 4 月),頁 42-43四、報紙
李榮慶:〈才高識卓兩堪誇─請看朱夜、段彩華〉,《中國時報》1966 年 3 月27 日第 9 版
陳 戈:〈氣氛與佈局評《文藝月刊》第一期段彩華的小說〈怪廟〉〉,《青年戰 士報》1969 年 8 月 25-27 日第 7 版
上官予:〈讀段彩華〈風雨港議〉,《中國時報》1970 年 3 月 7 日第 10 版。
馮季眉:〈文學性的俠義情懷─訪段彩華談《清明上河圖》〉,《中華日報》1971 年 11 月 7 日第 10 版
原上草:〈評段彩華〈沙河對岸〉〉,《臺灣日報》1972 年 3 月 9-13 日第 9 版
周漢文:〈〈琢璞記〉中的刑責問題〉,《中央日報》1974 年 6 月 29 日第 10 版
上官予:〈評段彩華〈貨郎挑子〉〉,《中華日報》1975 年 8 月 20 日第 12 版
微知:〈評《段彩華自選集》〉,《中華日報》1975 年 12 月 27-29 日第 9,11 版
茅以儉:〈性格老生〉,《中華日報》1977 年 2 月 8 日第 11 版
嶽 峰:〈段彩華《鷺鷥之鄉》〉,《青年戰士報》1977 年 3 月 9 日第 12 版
沈萌華:〈微雲淡月迷千樹──七月份國內短篇小說佳作選評〈對臺戲〉〉,《臺 灣時報》1981 年 9 月 7-8 日第 12 版
沈萌華:〈綠樹蔭濃一院春──九月份國內短篇小說佳作選評〈鉅款〉〉,《臺灣時報》1981 年 10 月 28-29 日第 12 版
萬胥亭:〈印象、表現、蒙太奇─試論段彩華的小說〉,《工商日報》1990 年 9 月 8 日第 12 版
段彩華:〈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華日報》1998 年 1 月 25 日 18 版
保 真:〈東南西北人─名畫血債〉,《中華日報》1998 年 12 月 8 日第 14 版
林少雯:〈評段彩華《幕後》〉,《中央日報》1999 年 6 月 28 日第 22 版
林秀玲:〈鄉歸何處〉,《聯合報》2002 年 8 月 18 日第 23 版
丁文玲:〈段彩華─歸回之間再譜歷史悲歌〉,《中國時報》2002 年 9 月 8 日 第 21 版
范銘如:〈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中國時報》2002 年 9 月 8 日第 22 版
張行知:〈段彩華與他的《我當幼年兵》〉,《青年日報》2004 年 11 月 29 日第10 版
五、網路資訊
聯合新聞網閱讀藝文專欄: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
2007 臺灣作家作品名錄:http://www3.nmtl.gov.tw/
新京報:〈溫世仁武俠小說大賽頒獎 武俠定義成爭議熱點〉,華夏經緯網,2011 年 12月8 日, 網址:http://big5.huaxia.com/zhwh/whxx/2011/12/268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