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擎天編著(2014)。易經。典藏閣出版社。台北市。
Tom Hardy(2001)。IBM 首席設計師。
王博(2004)。易傳通論。大版出版社。新北市。
鄭同編著(2015)。周易本義。海鷗文化出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360。
老子。道德經全書。華志文化。
曾仕強(2010)。易經的奧秘。台北市:現代易學院,12。
傅佩榮(2014)。中國歷代經典寶庫27。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7。
裴文(2014)。讀易經學管理。新北市。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金景芳、呂紹綱著(1999)。周易全解。台北市。韜略出版有限公司。
朱熹〔宋〕(1982)。易本義。台北市。世界書局。
許慎著〔漢〕,段玉裁注〔清〕(1991)。說文解字注。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慎(漢)。說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辭海。台灣中華書局。
周敦頤。古代文獻。太極圖說。
尚書序。古代文獻。
道德經。老子。
曾仕強、劉君政(2009)。易經的中道思維。現代易學院,24。
曾仕強(2010)。易經的奧祕。現代易學院,13。
楊力(2009)。易經的養生秘密。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74。
鬱乃堯(2008)。認字歸宗。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3。
鬱乃堯(2008)。認字歸宗。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8。
林西莉著,李之義譯(2006)。漢字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48。
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唐山出版社,133。
Roland Barthes 著,董學文、王葵 譯(1992),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文化,35。
Roland Barthes 著,許薔薔、許綺玲譯(2002)。神話學。台北。桂冠圖書,173。
官政能(1995)。產品路徑:設計創意之生成發展與應用。藝術家出版社。
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Aruthur Asa Berger著,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臺北市:遠流圖書公司,31。
陳美蓉(2002)。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義意建構與解讀之特質。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77。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出版社,25。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第一卷第七期,26-32。廖世璋(2013)。文化創意產業。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50。
廖世璋(2013)。文化創意產業。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39。
徐啟賢、林榮泰(2011)。文化產品設計程序。設計學報,16(4),1-18。
竹下(2008)。易經。台北市,驛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光雄、簡茂發(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文化,130。
Benjamin Crabtree and William L. Miller著;黃惠雯譯,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市。韋伯文化,97。
杉浦康平(2008)。造型與誕生。台北市。雄獅美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葉劉天增(1992)。中國裝飾紋樣研究。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高豐(2006)。中國設計史。台北市。積木出版社。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杉浦康平著,李建華,楊晶譯(2000)。造型與誕生。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32。
曾仕強、劉君政(2009)。走進乾坤的門戶。現代易學院,16。
鄭同(2015)。周易入門。台北市。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62。
杉浦康平著,李建華,楊晶譯(2000)。造型與誕生。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38。
杉浦康平著,莊伯和譯(2011)。文字的力與美。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63。
吳淑生,田自秉(1987)。中國染織史。台北。南天書局。20。
但武敏(1992)。織繡。台北。幼獅文化。5。
索予明,余城(1972)。中國文物-織繡。台北。光復書局。150。
黃能馥主編(1985)。中國美術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
粘碧華(2013)。刺繡針法百種。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