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臺閩地區成人教育調查報告研究團隊(民98)。2008年臺閩地區成人教育調查報告網站。取自http://140.111.34.193/analysis.php
林奇伯(民99年10月)。2010年全民閱讀大調查。遠見雜誌,292。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6709.html
朱芳瑤(民101年12月12日)。台灣閱讀素養世界排名第9。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9%96%B1%E8%AE%80%E7%B4%A0%E9%A4%8A-%E4%B8%96%E7%95%8C%E6%8E%92%E5%90%8D%E7%AC%AC9-213000042.html
不為齋(民98年4月30日)。讀書會主持及導讀技巧【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www.wretch.cc/blog/vl0327/35267
方隆彰(民96)。讀書會錦囊。臺北市:洪建全基金會。方永泉(譯)(民96)。受壓迫者教育學(原作者:保羅.弗雷勒)。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王明心(譯)(民87)。從對話中學習—提升成人學習的有效互動與改變(原作者:簡維理)。臺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王立業(民95)。讀書會對話互動之探究:以「經典閱讀讀書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臺北市。何青蓉(民90)。讀書會功能指標之建構。高雄師大學報,12,23-50。何青蓉(民98)。參與讀書會對於高齡者的意涵:從讀書會本質論析。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3)。余秋雨(民87)。余秋雨臺灣演講。臺北市:爾雅。
李茂源(民92)。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讀書會對其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李麗玲、莊富源(民97)。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成效之研究總結報告(編號:NAER-97-07-E-2-01-00-3-01)。臺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谷瑞勉(譯)(民93)。鮮活的討論!培養專注的閱讀(Lively Discussions!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原作者:Linda B. Gambrell & Janice F. Almasi主編)。臺北市:心理。
林振春、詹明娟(民98)。悅讀讀書會。臺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邱天助(民85)。讀書會專業手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民95)。讀書會—公共領域的再建構。書之旅,7(1),25-26。邱天助(民92)。國內外讀書會的傳統與理念。北區大學院校「多元文化」讀書會種子培訓營。臺北市: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
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民91)。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原作者:吉姆.崔利斯)。臺北市:天衛文化。
曹衛東等(譯)(民91)。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原作者:哈伯瑪斯)。臺北市:聯經。(原著出版年:民51)。
柯華葳(民82)。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柯華葳(民84)。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洪文珍(民86)。兒童讀物的導讀模式。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主辦。臺東:臺東師院。
洪秀珍(民90)。媽媽來讀書---母職實踐與讀書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市。凌健(99年8月6日)。如何導讀一本書【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nporead.org.tw/ap/05_group_02_info.aspx?sn=C0E53983-0DE9-4871-A496-5BBB9BABEDC6
高慧君(民94)。英文讀書會對台灣成人學習者之研究--以中台灣主婦聯盟基金會英文讀書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所,高雄市。張秀瑩(民97)。國民小學校長讀書會團隊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民99)。我國參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09結果。取自http://pisa.nutn.edu.tw/link_rank_tw.htm
許素梅(民97)。校長參與讀書會對學校教育改革之—從生命系統角度思維。2008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
陳昭蓉(民95)譯。齋藤孝著。讀書力。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雅慧(民100)。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臺北市:親子天下。
陳向明(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曾湘雯(民96)。臺北市立圖書館成人英語讀書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黃尹歆(民92)。在國中導讀科幻小說-以《白色山脈》、《金鉛之城》、《火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市。黃富順(民84)。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楊玉鈴(民94)。國民小學教師團隊學習歷程之研究-讀書會方式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新竹市。楊建華(民90)。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新竹市。吳清涼(民92)。虛擬社群之知識分享與知識管理過程之研究-以網路讀書會為探討對象。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江芳枝(民93)。讀書會領導人帶領知能之研究--以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臺北市。
游淑靜(民90)。讀書會召集人領導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臺北市。楊照(民98年12月19日)。回歸閱讀的本質本意【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article?mid=2882
葉瀚中(民100)。老舊房子的民間經營模式與其在地性之研究。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嘉義市。劉智惠(民94)。台灣讀書會成員閱讀與圖書消費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市。鄭雅丰、鄭雅靜(民99)。教師在閱讀討論教學中的引導行為之探討。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6,165-180。
陳正治(民95)。怎樣指導兒童閱讀。現代教育論壇,6,596。梁玉娟、衷克定(民94)。從對話理論探悉國內遠端教育中的線上討論。現代教育技術,(15)3。
謝美寶(民91)。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Bruner, J.(1985). 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llon, J. T.(1985).Using questions to foil discussion. Teacher and Teacher Education, 1, 109-121.
Eeds, M., & Wells, D. (1989). Grand conversations: An exploration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literature study group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23 (10), 4-29.
Leal, D.J.(1992). The nature of talk about three types of text during peer group discussions. 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 24(3), 313-338.
Gambrell, L. B., & Almasi, J. F. (1996). Lively Discu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 .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Rogoff, B. (1991). 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J. B. (2007). When Adults Talk In Circles: Book Groups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 Practic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rbana-Champaign.Ph.D.
Tierney, R. J., & Readence, J. E. (2005). Read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A Compendium. Addison-Wesley.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