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楊錦釧,「洪氾區劃設準則及模式研究(一)」,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2000。
[2] 薛曙生,「洪水災害保險制度可行性研究」,經濟部水利司,1996。
[3] 薛曙生,「洪災保險制度(譚底洋地區)案例調查分析」,經濟部水資源局,1997。
[4] 許銘熙,「台北都會區淹水區域預測之研究---子計畫:抽水站與閘門操作對都會區淹水影響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88-2625-Z002-005,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1999。
[5] 楊錦釧,「洪氾區劃設準則及模式研究(二)」,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2002。
[6] 楊錦釧,「洪氾區劃設準則及模式研究(三)」,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2。
[7] 楊錦釧,「洪氾區劃設準則及模式研究(四)」,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3。
[8] 內政部消防署,「水災保險研習教材」,水災保險研習會,2002。
[9] Frank Y. Tsai, Ph.D.,"A National Policy For Flood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Flood Insurance",New Era Forum on Flood Management,Taipei,2002,pp.35-40。
[10] FEMA,” Guideline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Flood Hazard Mapping Partners”, April 2003, http://www.fema.gov/fhm/dl_cgs.shtm.。
[11] FEMA,”The 1993 Great Midwest Flood Voices 10 Years Later”, 2003。
[12] 王文祿,「洪氾區洪水高程確定制度法制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新竹,2002。[13] 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洪氾區劃設管理課題之研究」,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3。
[14] 曹以松、王如意、徐年盛,「區域排水規劃及應用之研究」,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報告AERC-78-RR-03,1978。
[15] Cunge, J. A, ”Unsteady Flow in Open Channel”, Water Resource Publishing Limited, London, pp.705-762,1980。
[16] 蔡長泰、顏沛華、彭文宗、林天源,「濁水溪沿岸堤淹水模式之研究(III)」,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9-06號,台北市,1990。
[17] 許銘熙、鄧慰先、李明旭、柳文成、林洙宏、徐培玠,「八掌溪流域地表淹水預報模式之研究(一)」,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3-08號,台北市,1994。
[18] 鄭俊澤,「排水系統洪水歷線水理分析」,83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第83頁~96頁,1994。
[19] 陳榮松,「河川及排水系統洪水模擬水理分析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84科技-2.12-林-13(5),農業綜合調整方案試驗研究報告,台北市,1995。
[20] 張哲豪、張寬勇、陳承昌,「水利設施之洪災調查標準程序研究」,經濟部水利處,2000。
[21] 張哲豪,「台灣沿海地區淹水潛勢之研究(1/2)」,經濟部水利署,2003。
[22] 楊錦釧,「輸砂模式敏感度與不確定性之評估」,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2。
[23] Yeh, K. -C., and Tung, Y. -K.,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it-Migration Model,” J.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 Vol. 119(2), 1993, pp. 262-283.
[24] 蔡家璁,「合成台灣河川之特性資料分析HEC-6模式之不確定性」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新竹,1997。
[25] 趙英傑,「Flash 4 網頁閃靈快手」,上奇科技出版事業處,台北,1999,第2頁-第4頁。
[26] Ronen, Y. ed. “ Uncertainty Analysos. CRC Press, Inc., Boca Raton, FL.,1988。
[27] 張哲豪、楊錦釧,「不確定性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應用之探討-以輸砂模式為例」,第十三屆測量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1994,第785-794頁。
[28] 郭振泰等,「水壩安全檢查最佳次序及週期之建立」,經濟部水資源局委託計畫,2002。
[29] 台灣省水利處,「東港溪整治綱要計畫規劃(河川治理專題報告)」,民國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