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天下遠見。
吳清山、林天祐(1994)。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3,1-28。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李怡倩(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林天祐(1998)。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2,19-22。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林東清(2010)。知識管理。臺北:智勝。
林春宏(2009)。國小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周紋如(2008)。台東縣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周錫欽(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施宇謙(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柯景煌(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高希均(2009)。贏在軟實力-華人企業領袖的二十堂課。臺北:天下文化。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徐文星(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 。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成虹飛(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五南圖書。
陳清溪(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策略。臺北縣三峽鎮 :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逸敬(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教育部(2008a)。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指標—現有各版本彙整表。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1日取自http://tpde.nhcue.edu.tw/
教育部(2008b)。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成長的關係。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1日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
教育部(2010)。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2)。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1日取自http://tpde.nhcue.edu.tw/
辜輝趁(2000)。企業電子化知識管理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黃乃熒(2000)。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臺北:商鼎文化。
黃琇屏(2004)。國小教師知覺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1(8),199-223。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新北市教育局(2012)。101學年度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2012年11月01日取自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5532/39347.html
劉宣良(2005)。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9。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1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9/49-40.htm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臺北:商周出版社。
蔡義德(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鐘鎮郎(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藍雅茹(2004)。知識獲取來源與人力資源專業職能發展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貳、英文部份
American Productive&Quality Center, APQC.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2, from http://www.apqc.org/
Badaracco, J. (1991). 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eckman,T.(1999).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J. Liebowltz(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1-1-1-22). New York: CRC Press.
Ikujiro Nonaka, Toshihiro Nishiguchi , & Von Krogh. (2000). Knowledge creation : a source of value.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Nonaka, I.,&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user, R. E.& Pasmore, W. A. (1992). Organizing for Learning. In Pasmore, W. A., & Woodman, R.W.(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37-114, London: JAI Press.
Wiig, K. M.(1994).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central management focus for intelligent-acting organigations. Arlington,TX: Schem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