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3.221.104)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9: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菀玲
論文名稱:劉墉書法研究
指導教授:施隆民施隆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中文關鍵詞:劉墉石菴書法書學涵養清代帖學碑帖融合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9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共分八章,略述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主要有四:一是劉墉作為清代帖學大家的代表性;二是其所處書風交替的時代關鍵性;三是其在民間故事的傳奇性;四是其書學理念帶給後世的啟發性。基於這些因素,本文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了解劉墉如何在清代帖學漸衰的時勢中開展書風,奠定帖學大家的地位,並釐清其對帖學和碑學二派的意義,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另外,以「書如其人」的觀點,透過書法一窺這位傳奇人物的真實面貌。研究範圍以劉墉書跡為主,題跋、詩作為輔,利用文獻分析、歷史研究和藝術心理學等方法,探討其人格、書法創作和書學涵養等重點。由於劉墉傳世書跡分散各地,且偽作繁多,造成研究上的一些限制。而目前有關劉墉書法的研究論著,雖不乏精闢的見解,但尚未能作系統、全面的研究,仍有待學者們共同開拓和努力。
  第二章劉墉的生平、治學和詩藝長才。劉墉生於山東諸城望族,家族多為官清廉、飽讀詩書之士。他為官歷乾隆、嘉慶二朝,以正直清廉為時人推崇,雖然處在薰蕕同器的政治環境中,仍能以滑稽自容,足見其幽默曠達的個性。他以經書為治學根柢,重視書中聖賢之道,對當時空談注疏的考據學提出批評;到了晚年究心佛學,也重視在佛法中體悟正道,其治學態度之嚴謹、對聖道之重視,由此可見。除了書法以外,詩作也是他公餘之暇述作不倦的,由於他時常在臨帖過程中,同時欣賞古人詩作之美,所以書法與作詩的功夫是並進的;不過當時因為他在書法上的名聲太過響亮,以致詩文方面的才華為人忽略。
  第三章劉墉的書學背景。劉墉學書過程經歷清代帖學由盛轉衰、碑學初興的階段,因此他以帖為根基,晚年兼涉碑版,學書歷程受時代環境影響深遠。本章針對清代書法的整體發展作一概括說明,並探討清代前期帖學所以興盛,主要受到前代尚帖遺緒、帝王宗董崇趙、刻帖風氣盛行、碑學尚未成熟和康雍乾盛世環境的因素所影響;清代後期帖學所以衰微,主要由於歷代相沿已久、館閣體的局限、法帖傳刻失真、碑學興起和社會環境動盪不安的因素所導致。這些存在於清代書壇的種種現象,皆或多或少影響了劉墉書法的發展。
  第四章劉墉的書學淵源。劉墉早年學書受家學與時尚的影響,由董其昌、趙孟頫入手,中年以後廣學諸家,奠立帖學根基,所取法者主要有宋.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唐.顏真卿、晉.王羲之和魏.鍾繇等人,大抵由近及遠,臨書對象十分廣泛;晚年正值碑學興起,他涉獵碑版,汲取其古樸厚拙的筆意以補帖之不足,使書風更添六朝古意。
  第五章劉墉書法技法探析。乃就筆法、墨法、結體和章法四個方面,探析劉墉書法技法的表現。筆法方面,劉墉喜用紫毫筆,以運指法作書,用筆時提按分明、筆速緩慢,且筆鋒多變,無論藏鋒、露鋒、中鋒、側鋒、搭鋒和折鋒,皆能巧妙運用,使點畫靈活生動、姿態萬千。墨法方面,使用毫毛勁健的紫毫筆、中鋒作字,使墨濃而不滯;寫在吸墨性弱的蠟箋紙上,使墨濃而亮;加上淡墨相間,作品呈現濃淡對比之趣。結體方面,楷書以橫扁寬舒、端莊有度為主要特色;行書則造意新奇、以圓曲取勝,且巧為布白,在結體經營上投注了不少心力。章法方面,作品常以字體大小、線條粗細和墨色濃淡的對比,營造參差錯落的美感;字與字間雖各自獨立,卻能以暗連之法保持行氣的連貫;此外,並善於運用重字、間距和形式的變化,使作品呈現多姿多彩的風貌。
  第六章劉墉的書風發展和書學涵養。將劉墉書風發展歷程分為早(五十歲以前)、中(五十一歲到七十歲)、晚(七十一歲到八十五歲)三個階段;早期為自覺意識的萌芽階段,部分作品雖已有擺脫館閣體和董、趙書風的傾向,大體仍以秀麗風格為主,尚未形成個人面目;中期為個人書風的建立階段,行書已形成肥厚、剛健、圓融的個人特色,小楷則有質樸挺拔之貌;晚期由點畫技巧提升到精神層次,歸依古樸平淡之風,無論行書或楷書,皆能達到「拙中含姿,淡中入妙」的境界。至於劉墉的書學涵養,主要表現在不求形似的書法創作理念、論書的道德文藝觀和鑑帖功夫上,同為其書法成就的表現。
  第七章劉墉書法的評價、定位和影響。援引各家評論,探討世人對劉墉書法的正、負面評價,並羅列各書法史專書對清代帖學書家的分類,以釐清劉墉在清代書壇的定位。劉墉書法開碑帖融合之先聲,無論對帖學派或碑學派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其影響力及於清代許多著名書家,如伊秉綬、何紹基、翁同龢、沈曾植等人,皆深受其影響。
  第八章結論。歸納本文研究結果,總結劉墉書法的形成因素、學習與發展歷程、書法特色、書學涵養,以及在書法史上的意義,並提出未來研究努力的方向。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和限制-------------------------------3
一、研究範圍-----------------------------------------3
二、研究方法-----------------------------------------4
三、研究限制-----------------------------------------5
第三節 文獻探討-------------------------------------------5
第二章 劉墉的生平、治學和詩藝長才---------------------------9
第一節 生平-----------------------------------------------9
一、家庭---------------------------------------------9
二、仕途---------------------------------------------11
(一)政治上的表現---------------------------------11
(二)文化上的功過---------------------------------13
三、個性---------------------------------------------14
(一)正直清廉-------------------------------------14
(二)亦莊亦諧-------------------------------------14
第二節 治學-----------------------------------------------15
一、以經學為根柢-------------------------------------16
二、指陳考據之弊-------------------------------------17
三、晚年究心佛學-------------------------------------18
第三節 詩藝長才--------------------------------------------19
第三章 劉墉的書學背景---------------------------------------25
第一節 清代書法發展概述-----------------------------------25
第二節 帖學發達的清代前期---------------------------------27
一、承前代尚帖之遺緒---------------------------------27
二、帝王宗董崇趙-------------------------------------28
三、刻帖風氣盛行-------------------------------------29
四、碑學尚未成熟-------------------------------------30
五、康雍乾的盛世環境---------------------------------34
第三節 帖衰碑盛的清代後期---------------------------------35
一、帖學相沿久而流於衰-------------------------------35
二、館閣體的局限-------------------------------------37
三、法帖傳刻失真-------------------------------------40
四、碑學興起-----------------------------------------42
五、社會環境動盪不安---------------------------------43
第四章 劉墉的書學淵源---------------------------------------45
第一節 家學與時尚-----------------------------------------45
一、家庭薰陶-----------------------------------------45
二、時風習染-----------------------------------------48
(一)學董其昌------------------------------------48
(二)學趙孟頫------------------------------------52
第二節 帖學為根基-----------------------------------------55
一、取法宋唐-----------------------------------------55
(一)學蘇東坡------------------------------------55
(二)學米芾、黃庭堅------------------------------60
(三)學顏真卿------------------------------------64
二、上追晉魏- ---------------------------------------69
(一)學王羲之------------------------------------69
(二)學鍾繇--------------------------------------71
第三節 碑版的涉獵-----------------------------------------74
第五章 劉墉書法技法探析-------------------------------------77
第一節 筆法-----------------------------------------------77
一、選筆---------------------------------------------77
二、執筆、運筆---------------------------------------79
三、用筆---------------------------------------------82
(一)筆鋒多變------------------------------------82
1.藏鋒為主,露鋒相諧-------------------------82
2.中鋒行筆,不廢側鋒-------------------------84
3.搭鋒養勢,折鋒取姿-------------------------86
(二)提按分明------------------------------------88
(三)澀筆慢行------------------------------------89
第二節 墨法-----------------------------------------------92
一、筆法的配合---------------------------------------92
二、紙性的配合---------------------------------------94
三、濃淡的變化---------------------------------------95
第三節 結體-----------------------------------------------98
一、楷書---------------------------------------------98
(一)橫扁寬舒------------------------------------98
(二)端莊有度-----------------------------------100
二、行書--------------------------------------------102
(一)造意新奇-----------------------------------102
1.上重下輕----------------------------------102
2.筆畫加粗----------------------------------103
(二)圓曲取勝-----------------------------------105
(三)巧為布白-----------------------------------106
1.點畫平正,布白規整------------------------108
2.打疊點畫,放寬一角------------------------108
第四節 章法----------------------------------------------111
一、參差錯落,對比成趣------------------------------111
1.字體大小對比------------------------------112
2.線條粗細對比------------------------------113
3.墨色濃枯對比------------------------------114
二、字字分離,行氣貫通-----------------------------115
三、妙於變化,饒富姿趣-----------------------------116
(一)重字的變化---------------------------------116
(二)間距的變化---------------------------------117
(三)形式的變化---------------------------------121
第五節 小結----------------------------------------------123
第六章 劉墉的書風發展和書學涵養----------------------------125
第一節 劉墉的書風發展------------------------------------125
一、早期書風-自覺意識的萌芽-----------------------126
二、中期書風-個人風格的建立-----------------------131
三、晚期書風-古樸平淡的歸依-----------------------139
第二節 劉墉的書學涵養------------------------------------152
一、書法創作理念-----------------------------------152
二、論書的道德文藝觀-------------------------------154
三、鑑賞法帖的功夫---------------------------------158
第七章 劉墉書法的評價、定位和影響--------------------------163
第一節 世人對劉墉書法的評價------------------------------163
一、正面評價---------------------------------------163
二、負面評價---------------------------------------168
第二節 劉墉在清代書壇的定位------------------------------171
第三節 劉墉書法的影響------------------------------------177
一、伊秉綬-----------------------------------------177
二、英和-------------------------------------------179
三、何紹基-----------------------------------------181
四、翁同龢-----------------------------------------182
     五、沈曾植-----------------------------------------184
第八章 結論------------------------------------------------187
一、劉墉書法形成的因素--------------------------------187
二、劉墉書法學習與發展的歷程--------------------------188
三、劉墉書法的特色------------------------------------189
四、劉墉書學涵養的表現--------------------------------189
五、劉墉書法在書史上的意義----------------------------190
六、未來研究努力的方向--------------------------------191
主要參考文獻------------------------------------------------193
本論文所列主要參考文獻,凡分書跡、古籍史料和現代論著三大類,每類之下再依性質細分若干項目。著錄款目主要包含:書(篇)名、作(編)者、收錄報刊名或叢書名、出版者、卷期或出版日期、頁數。民國以前古籍,以著者時代為序;民國以後論著,依出版先後為序。資料出版或發表日期,若為中國大陸、日本出版者,以西元紀年;台灣出版者以民國紀年。
一、書跡
(一)專錄劉墉書跡
劉文清公手蹟彙刻 清.劉墉書,英和撰集 嘉慶二十年刻墨拓本
劉石庵手蹟石刻 清.劉墉書 清道光年間長安碑林墨拓本
劉石庵法書 清.劉墉書 咸豐三年刻墨拓本(石存陝西西安)
湖海閣藏帖第八卷 清.葉元封撰集,朱安山刻 清光緒六年刻墨拓本
壯陶閣帖第三十六卷 清.裴景福輯 墨拓本
劉石庵墨蹟 清.劉墉書 湘潭袁氏剛伐邑齋藏本
劉石菴扇集 清.劉墉書,譚瓶齋藏 上海 商務印書館 民國23年8月
劉石庵法書 清.劉墉書 東京 西東書房 1956年
劉石菴公家書真蹟 清.劉墉書,劉大同藏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2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60年
劉墉作品集 清.劉墉書,上田桑鳩解說 東京 二玄社 1985年3月 
書學大系.碑法帖篇第44卷 清.劉墉書,稻村雲洞、福本雅一解說 東京 同朋舍株式會社 1986年4月
劉墉書法藝術精品 清.劉墉書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影嘉慶十年劉鐶之奉旨摹勒,金匱錢泳鐫刻《清愛堂石刻》四卷《墨刻》二卷 1996 年7月
(二)兼錄各家書跡
清代名人手扎甲集 吳長瑛編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5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6年
中華歷代名家手扎墨跡大觀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編印 民國67年1月
蘭千山館書畫 林柏壽藏,二玄社編集 東京 二玄社 1978年1月
書道全集第二十一卷 下中彌三郎編 東京 平凡社 1978年
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第四卷 中田勇次郎、傅申編 東京 中央公論社 1982年3月 
書道藝術第九卷(劉墉、金農、王鐸) 中田勇次郎責任編輯 東京 中央公論社 1982年10月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法書篇八 吳哲夫總編輯,張光賓主編 台北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民國75年8月 
中國書蹟大觀.第五卷遼寧省博物館(下) 東京 講談社 1987年4月
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篇6.清代書法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 台北 錦繡出版社 民國78年8月 
中國歷代法書墨跡大觀十五 謝稚柳主編 上海 上海書店 1994年10月
二十世紀書法經典沈曾植卷 王鏞主編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
清代書法 單國強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年12月
諸城劉氏三世奏稿 清.劉墉等書 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第494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三)拍賣圖錄
朵雲軒’97秋季中國藝術品拍賣會.古代字畫 上海 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
甄藏’98中國書畫春季拍賣會 台北 甄藏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翰海1998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 北京 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
Christie’s New York-FINE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Tuesday, 24 March 1998
朵雲軒’9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古代字畫 上海 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
德康’9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上海 德康拍賣公司
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99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 上海 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
上海黃浦’99秋季藝術精品拍賣會 上海 上海黃浦拍賣行
中國嘉徳2001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 北京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鴻信200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 北京 中鴻信拍賣有限公司
翰海2001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 北京 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
天津市文物公司2001秋季文物展銷會競買品圖錄 天津 天津市文物公司
天津文物公司2001秋季文物展銷會競買品圖錄.古代、近現代書畫 天津 天津文物公司
上海敬華2001年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 上海 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中貿聖佳2001春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 北京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徳2002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 北京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天津文物公司2002春季文物展銷會競買品圖錄.古代、近現代書畫 天津 天津文物公司
上海敬華200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 上海 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CHRISTIE’S HONG KONG Fine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SUNDAY 28/ MONDAY 29 APRIAL 2002
二、古籍史料
(一)記述劉墉生平
國朝先正事略 清.李元度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2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6年
湖南通志 清.李翰章等修 台北 京華出版社 影清光緒11年重修本 民國56年
諸城縣志 清.宮懋讓等修,李文藻等纂 台北 成文出版社 影清乾隆29年刊本 民國65年
諸城縣續志 清.劉光斗等修,朱學海纂 台北 成文出版社 影清道光14年刊本 民國65年
清代名人軼事 清.葛虛存編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四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74年
清史稿校註(第11冊)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 台北 國史館 民國75年 
清史列傳 王鍾翰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恩福堂筆記 清.英和 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78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清稗類鈔 清.徐珂編 錄於《傳世藏書.子庫.雜記類》 海口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1996年
(二)書法相關史料
筆論 漢.蔡邕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筆陣圖 晉.衛夫人 錄於明.王世貞編《王氏書苑》卷一 明萬曆18至19年王元貞金陵刊本
書論 晉.王羲之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論書表 南朝.虞龢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述書賦 唐.竇臮 錄於明.王世貞編《王氏書苑》卷二 明萬曆18至19年王元貞金陵刊本
文字論 唐.張懷瓘 錄於明.王世貞編《王氏書苑》卷二 明萬曆18至19年王元貞金陵刊本
書譜 唐.孫過庭 錄於明.王世貞編《王氏書苑補益》卷一 明萬曆18至19年王元貞金陵刊本
法書論 唐.蔡希綜 錄於陳思《書苑精華》卷十二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第814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
臨池訣 唐.盧擕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八訣 唐.歐陽詢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撥鐙序 唐.林蘊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續書譜 宋.姜夔 錄於明.王世貞編《王氏書苑補益》卷二 明萬曆18至19年王元貞金陵刊本
墨池編 宋.朱長文 台北 漢華文化 民國59年7月
論書 宋.蘇東坡 錄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海嶽名言 宋.米芾 錄於徐娟主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第4冊 北京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7年5月
書法雅言 明.項穆 明萬曆間檇李項氏刊本
寒山帚談 明.趙宦光 錄於《明人書學論著》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51年11月
春雨雜述 明.解縉 錄於《明人書學論著》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51年11月
藝苑巵言 明.王世貞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筆玄要旨 明.徐渭 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藝術類》第71冊 台南 莊嚴文化 民國84年9月
畫禪室隨筆 明.董其昌 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下冊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書學邇言 清.楊守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46年5月
國朝書人輯略 清.震鈞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0年5月
書學捷要 清.朱履貞 錄於《清人書學論著》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61年4月
書林藻鑑 清.馬宗霍 錄於《近人書學論著》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73年10月
書林紀事 清.馬宗霍 錄於《近人書學論著》下冊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73年10月
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吳德旋 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52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6年
書法約言 清.宋曹 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98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8年
皇清書史 清.李放 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99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8年
藝舟雙楫疏證 清.包世臣,祝嘉疏證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9年5月
廣藝舟雙楫疏證 清.康有為,祝嘉疏證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0年5月 
學書雜論 清.蔣和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1995年4月 
論書賸語 清.王澍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1995年4月
東洲草堂書論鈔 清.何紹基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書法真銓 清.張之屏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退菴隨筆 清.梁章鉅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求闕齋書論精華錄 清.曾國藩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集》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海日樓書論 清.沈曾植 錄於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集》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年4月
藝概 清.劉熙載 錄於《傳世藏書.集庫.文藝論評1》 海口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1996年
書畫鑑影 清.李佐賢 錄於徐娟主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第35-36冊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7年5月
夢園書畫錄 清.方濬頤 錄於徐娟主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第25冊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7年5月
臨池管見 清.周星蓮 錄於于玉安編《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第5冊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9月
臨池心解 清.朱和羮 錄於于玉安編《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第5冊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9月
書筏 清.笪重光 錄於于玉安編《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第5冊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9月
玉燕樓書法 清.張廷相、魯一貞 錄於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三集第九輯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12月
(三)其他
白氏長慶集 唐.白居易 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0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4年
顏魯公文集 唐.顏真卿 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123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8年
東坡詩集註 宋.蘇軾撰,宋.王十朋註 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9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
東坡題跋 宋.蘇軾 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51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4年
山谷集 宋.黄庭堅 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3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4年
蘇軾文集 宋.蘇軾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 
四書集註 宋.朱熹 台北 學海出版社 民國80年3月
居士集 宋.歐陽修 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台南 莊嚴文化 影北京圖書館藏紹興衢州刻本 民國86年6月
道園學古錄 元.虞集 錄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56冊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77年
學古緒言 明.婁堅 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5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4年
弇州山人續稿 明.王世貞 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4年
容台別集 明.董其昌 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71冊 台南 莊嚴文化 影明崇禎三年董庭刻本 民國86年
留春草堂詩鈔 清.伊秉綬 清嘉慶十九年廣州秋水園刊本
原詩 清.葉燮 錄於《昭代叢書》卷一 清道光十三年刊本
四部總錄.藝術編 清.丁福保編 上海 商務書局 民國46年
畫筌 清.笪重光 錄於《清人畫學論著》上冊 台北 世界書局 藝術叢編第一集 民國51年11月
嘯亭雜錄 清.昭槤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6年
虛舟題跋 清.王澍 台北 漢華文化 民國59年7月
養一齋文集 清.李兆洛 錄於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卷五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0年5月
兩般秋雨盦隨筆 清.梁晉竹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6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影上海埽葉山房石印本 民國64年
履園叢話 清.錢泳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813冊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70年
清朝野史大觀 清.無名氏 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33編 台北 新興書局 民國72年
前塵夢影錄 清.徐康 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50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4年
北江詩話 清.洪亮吉 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79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4年
雕菰集 清.焦循 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69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4年
昭代名人尺牘小傳 清.吳修編 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256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8年
傅山全集 清.傅山撰,劉貫文等主編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
劉文清公遺集 清.劉墉撰,劉喜海刊印 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433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影道光六年劉氏味經書屋刊本 1995年
明齋小識 清.諸聯 錄於《叢書集成》第76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85年
水窗春囈 清.歐陽兆熊、金安清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三、現代論著
(一)書法史
1.專書
書學史 祝嘉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0年8月
中國書法史 平山觀月 台北 黎明文化 民國71年7月 
中華書法史 張光賓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3年4月 
中國書法史論 陳雲君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7年11月
中國書畫 楊仁愷 台北 南天書局 民國81年5月 
中國古代書法史 朱仁夫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6月 
中國書法史 蔣文光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2年7月 
中國書法風格史 徐利明 鄭州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7年11月
中國書法史.清代卷 劉恒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
中國古代的書法 張志和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9年4月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沃興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
全彩中國書法藝術史 劉守安主編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2.單篇論文
近三百年的書學 沙孟海 東方雜誌 第27卷第2號 民國19年1月 頁1-17
清代書法述略 金受仲 東方雜誌 第38卷第10號 民國30年5月 頁30-34
清代書法的流派 西林昭一 藝術家 第19卷第6期 民國73年 頁228-233
明末清初的帖學風尚(上篇) 傅申 藝術家 第43卷第6期(總259期) 民國85年12月 頁336-351
明末清初的帖學風尚(下篇) 傅申 藝術家 第44卷第1期(總260期) 民國86年1月 頁346-361
清代書法淺論 戴逸 中國文化 第15-16期合刊號 1997年 頁159-169
另一種對清代書法時代分期的看法與整理 徐蓉蓉 明倫學報 第3期 民國88年3月 頁95-114
清初帖學派書法略論 莊桂森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2期 2001年 頁84-86
清代碑學興盛成因略論 王夕聞、董世斌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第18卷第6期 2002年 頁122-124
試論清初之前碑派於碑學書風中的歷史意義 陳宜均 錄於《2003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蕙風堂 民國92年 頁203-230
(二)劉墉研究論著
1.專書
中國書法全集第66卷(劉墉卷) 馬世曉,張其鳳主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2001年5月
2.單篇論文
劉墉-鋤奸懲貪述源 陳捷先 歷史月刊 第103期 民國85年8月 頁73-77
歷史上的劉墉 華唐 明道文藝 第246期 民國85年9月 頁24-33
學書唯好帖-「乾隆四家」且述且作 單國強 炎黃藝術 第81期 民國85年10月 頁104-105
略談歷史上的劉墉 全國華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第1期 1996年 頁15-17
略論大學士劉墉 趙秉忠,吳永興 清史研究 第4期 1997年 頁88-95
劉墉書法管窺 張其鳳 齊魯藝苑 第4期(總53期) 1997年 頁11-17
歷史上的劉墉(石庵) 朱振宏 中國文化月刊 第214期 民國87年1月頁88-102
劉墉家書考釋 張其鳳 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1期 1999年 頁63-69
濃墨宰相劉墉 黃繼林 檔案與建設 第8期 2000年 頁53-54
劉墉書法簡評 莊桂森 商丘師專學報 第16卷第1期 2000年2月 頁106-107
印泥鴻爪談陳跡 交情三世北平長—大書家劉墉一家三代與史學家、詩人趙翼交游考略 張其鳳 濰坊學院學報 第1卷第1期 2001年10月 頁114-118
略論劉墉-兼論清中期的政治人物 陳連營 史學月刊 第4期 2001年 頁54-60
劉墉書學談略 王競雄 故宮文物月刊 第20卷第2期(總230期) 民國91年5月 頁70-77
劉墉叢考 張其鳳 山東社會科學 第2期 2003年 頁83-85
劉墉家族與趙翼交游考 張其鳳 社會科學輯刊 第4期(總141期) 2003年 頁112-116
劉墉書學初探 張菀玲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28期 民國92年12月
帖學高峰 碑學先哲-試論劉墉書法藝術及其歷史地位 仇宏斌http://www.calligraphy-edu-china.org/by-talk/liuyong.htm
(三)相關論著
1.專書
書法叢談 王壯為 台北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民國54年6月
新世說 易宗夔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8輯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7年2月
清代學者象傳 番禹葉氏編 台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8年7月
清代科舉考試述略 商衍鎏 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22輯 台北文海出版社 民國64年
清代七百名人傳下冊 蔡冠洛 台北 廣文書局 民國67年7月
書法研究 王壯為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8年10月
中國書學輯要 潘維鑑 台北 幼獅文化 民國69年4月
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吳日含 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年
沈尹默論書叢稿 沈尹默,馬國權 香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1981年7月
中華藝術大觀-書法 于大成 台北 新夏出版社 民國71年2月 
書法新義 趙英山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12月
叢帖目 容庚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3年2月
顏魯公之書學 蔣星煜 錄於《近人書學論著》下冊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73年10月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 台北 雄獅圖書 民國74年7月
帖考 林志鈞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4年7月 
沙孟海論書叢稿 沙孟海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7年 
藝術社會學 阿諾德.豪澤爾撰,居延安編譯 台北 雅典出版社 民國77年9月
中國書法簡論 潘伯鷹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8年10月
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 上海博物館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10月
書法學綜論 陳振濂 杭州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1年4月 
宋四家書法析論 蔡崇名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1年10月 
書法藝術心理學 高尚仁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 民國82年1月
山東民間年畫 謝昌一編 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 1993年4月
清代碑學書法研究 廖新田 台北 台北市立美術館 民國82年6月
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 蔡崇名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2年10月 
中國清代政治史 徐凱、李尚英等 百卷本《中國全史》叢書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
書法學 陳振濂 台北 建宏出版社 民國83年4月
中國書法藝術 劉炳森主編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8月
中國書法全集第70卷(何紹基卷) 梅墨生主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4年11月
書法藝術與鑑賞 邱振中 台北 亞太圖書 民國84年1月
唐人書法與文化 王元軍 台北 東大圖書 民國84年3月 
中國書法全集第54卷(董其昌卷) 黃惇主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5年6月
中國書法全集第25卷(顏真卿卷一) 朱關田主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5年6月
中國書法全集第33卷(蘇軾卷一) 劉正成主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5年6月
中國歷代書法精品100幅賞析 周志高主編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年10月
歷代書法論文選 華正人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86年4月 
藝術社會學描述 滕守堯 台北 生智文化 民國86年4月
論書絕句 啟功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8年4月 
啟功叢稿.題跋卷 啟功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年7月
唐寅書藝研究 譚錦家 台北 漢光文化 民國88年8月
書道技法講座.行書蘇東坡 (日)栗原蘆水編 東京 二玄社 1999年8月
中國書法理論體系 熊秉明 台北 雄獅圖書 民國89年1月
書法與中國文化 歐陽中石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中國古代書畫目錄 邱東聯、王建宇編 海口 南方出版社 2000年4月
書法漫談 王靜芝 台北 台灣書店 民國89年5 月
乾隆、和坤與劉墉 李景屏、康國昌 台北 知書房出版社 民國89年11月
名家談書法 馬國權編選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1年7月
劉羅鍋應對人生的九九個方略 何宇宏 台南 笙易文化 民國91年9月
書藝學圖解 周燕謀主編 台北 翰珍書局 出版年不詳
2.單篇論文
建業文房 于大成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3卷第4期 民國59年4月 頁32-38
凜冽萬古的大書家顏真卿 王壯為 中央月刊 第6卷第10期 民國63年8月 頁167-170
碑與帖 于大成 孔孟月刊 第15卷第12期 民國66年8月 頁44-45
二王法書管窺 沈尹默 錄於《沈尹默論書叢稿》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71年4月 頁65-80
書藝略論 胡小石 錄於華正人編《現代書法論文選》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73年12月 頁33-53
顏書影響與分期 傅申 錄於《紀念顏真卿逝世一千二百年中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國76年 頁84-102
何紹基書藝的形成及特點 王啟初 中國書法 第27期 1991年 頁17-19
董其昌的書法世界 黃惇 錄於《中國書法全集》第54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5年6月 頁1-18
顏真卿書法藝術及其影響 朱關田 錄於《中國書法全集》第25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5年6月 頁17-27
從「非自覺書法」質疑說到書法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叢文俊 書法研究 第6期(總74期) 1996年 頁19
淺論碑帖結合現象 劉志宏 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1卷第3期 2000年8月 頁150-152
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 宗白華 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年12月 頁13-36
書法藝術美感試說 韓天衡 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年12月 頁109-121
空白論 蔣天耕 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年12月 頁308-327
執筆論 翁闓運 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年12月 頁138-157
筆與書法的關係 石士 錄於馬國權選編《名家談書法》(一)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1年7月 頁191-196
書法中的「疾澀」 祝嘉 錄於馬國權編選《名家談書法》(一)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1年7月 頁171-174
「書貴瘦硬方通神」辨 祝嘉 錄於馬國權編選《名家談書法》(一)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1年7月 頁175-179
佛道經典書帖考 龔鵬程 普門學報 第10期 民國91年7月 頁143-176
清代學術與書法藝術 林榮森 中國文化月刊 第271期 民國91年10月 頁24-47
清代隸書的復興及其文化基礎 張同印 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9卷第1期 2003年 頁31-34
(四)學位論文
伊秉綬書法之研究 李淑卿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3年
蘇東坡的書法藝術 盧廷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6年
梁同書書法研究 林永裕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4年
何紹基及其書法之研究 何孟侯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美術史組碩士論文 民國87年
徐渭書法藝術之研究 林榮森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民國91年
金農書法研究 蔡麗芬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2年
沈曾植書法藝術研究 陳秀雋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民國92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