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王佩蓮(2001)。在自然科和環境議題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務。教育資料集刊,26,185-214。王從恕(2001a)。生命中心倫理學說概要。科學教育月刊,241,14-20。
王從恕(2001b)。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學教育月刊,241,26-34。王從恕(2005)。生命中心倫理在環境價值教育上的應用。南華通識教育研究,2(2),43-58。王勝正(2011)。WebQuest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2007年3月15日)。宗旨任務【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apatw.org/News_show.asp?id=18
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2010年3月6日)。緣由及理念【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tuapa.org.tw/board_read.asp?board_id=14
丘愛鈴(2006)。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設計。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97-130頁)。臺北市:心理。
立法院公報(199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王副處長說明。立法院公報,80(40),71。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09)。關於我們【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east.org.tw/about.php?about_id=17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2004)。關於我們【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savedogs.org/index.html
台灣認養地圖協會(2011)。關於台灣認養地圖協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meetpets.org.tw/about-us
台灣樂活動物協會(2008年6月1日)。協會簡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laa.org.tw/mai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49&Itemid=360
自由電子報(2008年12月13日)。CNN鯊魚翅報導 漁業署澄清【南部新聞】。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3/today-south7-2.htm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環境教育法【環保法規】。取自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年6月5日)。總統、行政院長的第一堂環境教育課程【新聞發佈】。取自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0060511285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年11月11日)。法規檢索【法規】。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060027
吳月霞(2006)。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四年級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吳永裕(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基礎概念。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9-37頁)。臺北市:心理。
呂亞琪(2010)。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臺北市:心理。
吳武雄(2003)。推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建中學報,9,1-9。吳清山、林天祐(2000)。生命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7,98。
吳庶深、胥嘉芳(2003)。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中港台兩岸三地初探。學生輔導,88,126-131。李茂生(2002)。動物權的概念與我國動物保護法的文化意義。月旦法學雜誌,94,155-180。李 萍(2002)。生命教育的本體及其三個維度。載於林治平(主編),生命教育集思:2001年海峽兩岸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32頁)。臺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何福田(2006)。誰能不與草木同腐?──倡導生命教育,教育人員要有信心、定力與風骨。研習資訊,23(4),1-4。吳榮鎮(2006)。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9-21頁)。台北:心理。李瑞全(2001)。儒家論動物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19-21。
林育如(2011)。這是我們的校外教學?!。台灣動物之聲,54,3-5。
兩岸農業商務網(2006年5月10日)。台灣鯊魚保育與管理國家行動計畫【台灣新聞】。取自http://www.aptcm.com/apagri/Realtime.nsf/83628ccca6b7c6fc48256974001e1009/64604434b7c874a14825716a000e3bad?OpenDocument&Highlight=0,%E9%AF%8A%E9%AD%9A
林思伶(2000)。生命教育單元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51-170頁)。臺北市:寰宇。
孟祥森、錢永祥(譯)(1996)。動物解放(原作者:P. Singer)。臺北市:關懷生命協會。(原著出版年:1975)
周淑卿(2003)。課程。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頁235-258)。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慧珍(2001)。從談死亡看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65-274頁)。臺北市:心理。
紀潔芳、劉可德(2006)。視聽媒體在生死教育教學運用之探討。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143-170頁)。臺北市:心理。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2頁)。臺北市:寰宇。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283-301。孫效智(2008)。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19,3-5。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2009年9月18日)。協會介紹【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yacad.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2&Itemid=522
許予薰(2007)。國小四年級科任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張光甫(1995)。談生命教育。輔導通訊,44,3-4。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臺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21-46。張忠宏(譯)(1997)。為動物辯護(原作者:T. Regan)。臺北市︰桂冠圖書。(原著出版年:1985)。
莊明真、丘愛鈴(2003)。國小教師學習評量信念與實踐之個案探究。國立台北師院學報,16(1),163-200。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臺北市:寰宇。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陳迺臣(1992)。教育哲學。臺北市,心理。
陳浙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教育資料集刊,26,237-263。
張淑美(2007)。臺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62,70-78。陳翠珍(2005)。不同教學模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和直接教導教學模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陳鳳卿(2007)。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陳德和(2001)。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22。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王永進(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輝道(2002)。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張輝道(2003)。生命教育體驗活動融入班級經營之具體方案。學生輔導,89,112-121。陳麗玉(2009)。國小四年級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士哲(2008)。動物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兼論動物虐待防制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曾文宗(1995)。從全人發展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輔導通訊,44,12-16。
曾志朗(2001)。生命教育──教改不會遺漏的一環。生死學通訊,4,1。
黃妙娟(2005)。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國語文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家庭倫理觀與人群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宗慧(2011年5月13日)。觀念平台──落實生命教育從禁虐動物做起【中國時報】。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51300443.html
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臺北市:揚智。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54-272頁)。臺北市:寰宇。湯維玲(2003)。教學。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259-27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頁)。臺北市:寰宇。
葉重新(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鄭石岩(2003年9月16日a)。一起來重視生命教育──探討e世紀的生命觀【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智慧寶庫】。取自http://140.123.107.250/homepage/091/subpage_5_main.php?area_no=51&area_no_2=1&PHPSESSID=75b607eee76a0ac7334efc97e6da1df9
鄭石岩(2003b)。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公訓報導,106,14-19。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37-47頁)。臺北市:寰宇。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鄧運林(2000)。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1-23頁)。臺北市:心理。
蔡銘津(2005)。生命教育的實施與省思。國教之友,56(4),52-58。
蕭振邦(2001)。動物權︰一個佛教向度的解讀與解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29。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容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7-149頁)。臺北市:寰宇。
錢永鎮(2001)。生命教育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集刊,26,317-353。諶悠文(2011年1月28日)。保育鯊魚失敗,台灣名列4大殺手。中國時報,A12。
賴清標(1996)。教師角色。載於歐陽教(主編),教育概論(169-20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謝德熾(2001)。動物權──人類沒有宰制其它生命的權利。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15-18。關懷生命協會(2001)。從動物福利與生命教育的觀點看校犬認養【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lca.org.tw/focus/p30.htm
關懷生命協會(2010)。關於本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lca.org.tw./about/about-LCA
釋昭慧(2001)。動物權與護生。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26。貳、英文部分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England: Routledge.
Grad, G.. J. & Gullo, S. V. (1987). Education in thanatology. In A. H. Kutscher., A. C. Carr., &L. G.. Kutscher (Eds.), Principles of thanatology (pp.67-79).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alish, R. A. (1989). Death education. In R. Kastenbaum & B. Kastenbaum (Eds.), Encyclopedia of death (pp.75-79). Phoenix, AZ: Oryx Press.
Pine, V. R. (1986). The age of maturity for death education: A socia-historical portrait of the era 1976-1985. Death Studies, 10, 209-231.
Walters, J. D. (1994). The new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alters, J. D. (1997). Education for life: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Nevada City, CA: Crystal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