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專書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石之瑜。《後現代的政治知識》。臺北︰元照出版,2002。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 Lawrence Neuman 原著)。臺北:揚智,2002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1997。
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1995。
李政賢、廖志桓、林靜如譯。《質性研究導論》。臺北:五南,2008。
胡幼慧。《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臺北:巨流圖書,1996。
郭瑞華。《中共對臺工作組織體系概論》。臺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
耿曙。《「連綴社群」:WTO背景下兩岸民間互動的分析概念》。臺北:政大國關中心,2003。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五南,1998。
畢恆達。《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臺北:巨流,1996。
歐用生。《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1995。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2003。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開發,2003。
蔡勇美、廖培珊、林南。《社會學研究方法》。臺北:唐山出版,2011。
劉仲冬。《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6。
鄧小平。《鄧小平論統一戰線》。北京:中央文獻出版,1991。
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臺北:培生集團,200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共對臺文教交流策略文件彙編》。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
二、中文期刊
于小英。<論新形勢下我黨對臺政策的重大發展>。《統戰理論與實踐》總第52期(2月,2008)。
朱冰冰。<中共十七大報告對臺方針政策解讀>。《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1期(2010)。
林麗娜。<拓展文化統戰領域打造對臺工作品牌>。《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總第70期(1月,2009)。
郭瑞華。<中共十七大之後的對臺政策>。《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2期,2007)。耿曙。<經貿交流的政治影響>。《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第71 期(11月號,2005)。
耿曙。<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臺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3期,2009)。莫衛紅。<略論新時期經濟統戰的基本原則>。《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4期(2000)。
張弘遠。<讓利說之意涵與其對ECFA 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4期,2010)。張貽奏、周俊琪。<海峽兩岸自由貿易區建設與稅收協調—基於閩對臺先行先試的思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期(2010)。
張廷慎。<「大三通」時代對臺統戰工作策略的新思考>。《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4期(4月號,2010)。
張緒雄。<新中國統戰任務歷史演進述略>。《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3期(2010年)。
康育萍。<拉攏臺生 大陸接待規格越墊越高>,《商業周刊》第1235期(7月,2011)。
童振源,<中共「十六大」後的對臺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 46卷(第 2期,2003)。葉一舵、張欣。<新形勢下基於臺灣民眾心態的對臺心理統戰策略>。《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總75期(11月,2009)。
楊開煌。<中共統戰會議之分析—兼論兩岸學界對統戰之研究>。《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4月號,2001)。楊瑯玲。<文化統戰—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新思路>。《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22卷(第2期,2010)。
趙成儀。<階段中共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之分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0期,2005)。
歐錫富。<從文攻武嚇到統戰分化>。《國防政策評論》第2卷第3期(春季刊,2002)。鄭毅。<聯繫與統一—淺析文化統戰與經濟統戰、和諧統戰的關係>。《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0卷(第l期,200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共對臺文教交流策略文件彙編>,199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年兩岸關係國內各界民意調查綜合分析>,2010。
三、英文部分
Anthony D. Smith, National Identity (Nevada,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1991)
Eric,Lin,”Sketches of Dreams amid Generational Change”,Sinorama,Vol.29,No.1(Jan.2004)
Johnson,L.C.(1994).Social work practice.USA:Allyn and Bacon
L. Cohen, L. Manion & K. Morrison 2006.
Lin, Yueh-Hsiu; Hemmington, Nigel. Progres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vol. 3 issue 1 March 1997
Ross Poole, National and Ident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Shelly Rigger,”strawberry Jam:National Identity,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aiwan’s Youth”, presented for the 35th Taiwan-American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a (Taiw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Aug 28th~29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