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教學研討會結論報告-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毛連塭(1988)。創造力研究的理論。國小特殊教育,8,1-7。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方炳林(1974)。普通教學法。臺北市:教學文物。
王國馨、唐一寧(譯)(2006)。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 (原作者:柳田邦男)。臺北市:遠流。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王淑娟(2003)。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王俐文(2008)。概念構圖教學對幼兒創造力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心筠(2010)。LASY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民100年6月29日)。
石美智(2012)。創意遊戲方案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朱源泉、柯倩華、曹俊彥(2002)。從小扎根-談繪本教育的重要性(20021206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座談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skoob/post/1268083028
任靜篁(2015)。童詩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李德高(1980)。創造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梅齡(2004)。年齡、氣質、情緒調節、創作性戲劇教學與幼兒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李梅齡、彭月茵、葉玉珠、葉玉環(2006)。以創作性戲劇教學啟發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創造力特刊),51,1-27。
李瑞娥(2007)。幼兒創造性學習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揚智文化。
李明芳(2009)。幼稚園混齡班級中的同儕鷹架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李維國(2014)。樂高動力機械鷹架教學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邱志鵬、謝友文(1985)。混齡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家政教育,9(6),58-65。邱淑雅(1995)。把「教室」變成家-幼兒混齡編組活動的教育意義。蒙特梭利,12,4-8。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杜宓容(2013)。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提升國小學童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汪育靜(2014)。中部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對混齡教學的教學態度與教學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真美等(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臺北市:遠流。
林真美(譯)(2005)。繪本之力(原作者: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臺北市:遠流。
林慈瑋(2008)。創造思考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艷君(2008)。混齡幼童參與同儕師徒制閱讀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臺北市:天下雜誌。
林書伶、蕭夏玉、萊素珠(2010)。混齡編班幼兒教師運作課程之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2(3),212-221。林逸卉、林曉君、高慧娟(2013)。幼兒園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安全教育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9,255-290。周文敏(2004)。「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周修如(2011)。創意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周美慧、翁福元、李瑞金、鐘芳玲(2013)。從教育公平檢視台灣幼托整合政策。幼兒教育年刊,24,49-65。段慧瑩、陳紀萍(1998)。幼兒混齡課程探討。慈濟護專學報,7,156-218。
洪銀杏(2001)。「教師即研究者」之行動研究:故事教學在低年級教室之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胡倩瑜(2011)。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圖形創作表現之研究-以兩所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姜敏琳(2011)。「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郝廣才(2006)。好繪本 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
教育部(民9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
教育部(民101)。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敖韻玲(1991)。幼稚園混齡編班的教學實施。國民教育,32(3.4),27-31。陳惠莉(譯)(1995)。智能開發,從手開始(原作者:一色八郎)。臺北市:臺灣英文雜誌社。
陳淑敏(2001)。幼稚園建構教學。臺北市:心理。
陳淑芳、黃譯瑩、簡楚瑛(2002)。幼兒教育創造力。學生輔導,79,18-31。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
陳龍安(1990)。「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素杏、黃漢青(2007)。導入繪本教學法輔助國小學童寫作發展之分析研究。出版與管理研究,3,75-104。陳虹伶(2008)。創作性戲劇教學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影響-以一個幼稚園的教學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嬿如(2008)。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浙雲主編 (2009)。閱讀教學資源手冊-創造力篇。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陳欣茹(2009)。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陳昱珊(2009)。自然步道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淑君(2011)。主題繪本教學對幼兒語文與圖形創造力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陳璦淇(2014)。創造性戲劇教學運用於混齡班幼兒可能性思考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連秀英(1991)。遊戲與兒童智能發展。國民教育,32(3.4),35-38。黃淑嫆、莊麗珠(2008)。幼兒教師對創意教學態度之研究。幼教研究彙刊,1(2),151-166。黃文樹(2010)。幼稚園繪本教學理念與實務。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黃麗惠(2014)。幼兒園繪本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許敏華(2004)。閱讀工作坊在國小一年級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許詒婷(2009)。遊戲化音樂教學對於幼兒創造力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許家菁(2009)。運用聲音光束輔助音樂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及肢體動作表現歷程之實徵性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許湘茹(2014)。偏鄉地區公立幼兒園混齡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郭靜緻(2006)。創造性藝術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郭美雲、盧美貴(2008)。幼兒生命「故事」的編織-幼稚園繪本教學策略的運用。臺灣教育,654,2-9。彭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北市:信誼。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
張秀玉(1986)。幼稚園創造性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秀娟(2004)。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張春興(200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慧芝(譯)(2006)。人類發展-兒童心理學(原作者:D. E. Papalia等)。臺北市:桂冠。
張世彗(修訂)(2006)。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原編者:E. Paul Torrance)。臺北市:心理。(原編製年:1981)。
張巧燕(2006)。團隊遊戲教案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張耀水、張裕幸(2007)。兒童繪本空間的閱讀氛圍設計。出版與管理研究,3,39-74。張蕙芬(2009)語文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與基本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張蕙芬、陳龍安(2010)。幼兒語文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31,85-112。張嘉勻(2012)。不同介入方式之遊戲對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研*究—以建構式教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吳孟桓(2011)。兒童故事屋活動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個案分析-以臺北奧圖生活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新北市幼兒教育資源網(2015)。公立幼兒園招收2足歲專班一覽表【網站】。取自http://kidedu.ntpc.edu.tw/ezfiles/0/1000/img/72/104_2ys.pdf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
楊懿純(2007)。繪本曼陀羅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楊淨涵(2010)。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楊茂秀(2011)。重要書在這裡!楊茂秀的繪本哲學。臺北市:遠流。
詹幼君(2009)。小靈魂的遊戲-創造性舞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鐘靜芬主編 (2008)。語文魔法書~繪本兒歌逗陣來。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鄭瑞菁(2005)。幼兒文學。臺北市:心理。
蔡宜穎(2007)。科學遊戲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蔡銘津(2010)。繪本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探討(研討會論文)。「幼稚園繪本教學」學術研討會,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鄭于甄(2013)。以美育奧福音樂律動教材促進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劉清彥(2007)。白雲麵包(後記)。維京國際,臺北市。
劉滌昭(譯)(2009)。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原作者:松居直)。臺北市:青林國際。
劉貞誼(2005)。推動搖籃的手-混齡班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劉怡君(2012)。戲劇教學運用於幼兒園混齡班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劉文珮(2014)。創造性音樂律動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劉曉晴(2015)。幼兒創造力和遊戲取向課程的敘事表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盧美貴、黃意舒(1993)。幼稚園混齡教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1-30。鍾聖校(1993)。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顏怡欣(2010)。運用繪本閱讀與興趣教學策略分享。教師之友,51(1),73-83。羅美慧(2005)。圖畫書創意教學策略對兒童藝術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蘇月霞(2008)。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二、英文部分
Connell, D.R. (1987). The First 30 Years were the Fairest: Notes from Kindergarten and Underage Primary(k-1-2). Young Children, 42(5), 30-39.
Feldhusen, J.F. & Treffinger, D.J. (1980).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gifted education. Texas: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Freeman, J. (1984).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My Combination Class. InStructor. v93(7), 48-49.
Guilford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eather Woodland, Sheila Bowes, Susan Roth. (2014, November 8). Lev Vygotsky :The Mozart of Psychology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blogs.ubc.ca/etec51264bvygotskyonlinelearningconference/vygotsky-theory/
Interbrand. (2015). Best Global Brands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interbrand.com/best-brands/best-global-brands/2015/ranking/
Nye, B. (1993).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Multiage Group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ERS) Spectrum, 11(3), 38-45.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