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大藏經論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馬鳴菩薩造 後秦 鳩摩羅什譯,《大莊嚴經論》《大正藏》第4冊。
姚秦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冊。
唐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冊。
北涼 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12冊。
後秦 鳩摩羅什譯《首楞嚴三昧經》《大正藏》第15冊。
東晉 佛陀跋陀羅譯,《大方等如來藏經》《大正藏》第16冊。
龍樹菩薩造 後秦 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
大乘論師婆藪槃豆釋 後魏 菩提留支共曇林等譯,《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大正藏》第26冊。
龍樹造 後秦 鳩摩羅什譯《十住毘婆沙論》《大正藏》第26冊。
彌勒菩薩說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30冊。
曇琳《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卍新纂續藏經》第63冊
隋 智顗說,《妙法蓮華經玄義》《大正藏》第33冊。
梁 法雲撰,《法華經義記》《大正藏》第33冊。
隋 智顗說,《妙法蓮華經文句》《大正藏》第34冊。
唐 湛然述,《法華文句記》《大正藏》第34冊。
隋 吉藏撰,《法華玄論》《大正藏》第34冊。
隋 吉藏撰,《中觀論疏》《大正藏》第42冊。
唐 圓暉述,《俱舍論頌疏》《大正藏》第41冊。
隋 慧遠撰,《大乘義章》《大正藏》第44冊。
唐 宗密註,《註華嚴法界觀門》《大正藏》第45冊。
東晉 慧遠問 羅什答,《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大正藏》第45冊。
陳 慧思說,《法華經安樂行義》《大正藏》第46冊。
陳 慧思撰,《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大正藏》第46冊。
陳 慧思說,《大乘止觀法門》《大正藏》第46冊。
陳 慧思說,《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大正藏》第46冊。
陳 慧思說,《隨自意三昧》《續藏》第55冊。
隋 智顗說,《摩訶止觀》《大正藏》第46冊。
隋 智顗說,《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大正藏》第46冊。
宋 志磐撰,《佛祖統紀》《大正藏》第49冊。
隋 灌頂撰,《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第50冊。
梁 慧皎撰,《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唐 道宣撰,《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神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唐 惠詳撰,《弘贊法華傳》《大正藏》第51冊。
宋 士衡編,《天台九祖傳》《大正藏》第51冊。
唐 僧詳撰,《法華傳記》《大正藏》第51冊。
唐 智昇撰,《開元釋教錄》《大正藏》第55冊。
竺道生撰,《妙法蓮華經疏》《卍續藏》第150冊,台北:新文豐,民國66年。
宗喀巴著 法尊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台中:方廣出版,民國89年5月。
二、今人著作
木村泰賢 著.演培法師 譯,《大乘佛教思想論》,台北:慧日講堂,1978年11月重版。
木村泰賢 著,〈龍樹、世親系的大乘佛教〉,《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98冊˙大乘佛教之發展》,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5月初版,頁307。
溤芝生等 著,《天台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1979年。
印順導師 著,《如來藏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80年12月出版。
郭朋 著,《中國佛教史》,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中村元 等著.余萬居 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84年5月出版。
藤田恭俊、鹽入良道 著.余萬居 譯,《中國佛教史》,《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44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大村西崖 著,〈密教發達志〉《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72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橫超慧日編著,《法華思想》,京都:平樂寺書店,1986年6月1日第四刷。
高崎直道 著.李世傑譯,〈如來藏思想的歷史與文獻〉《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六十八冊˙如來藏思想》,台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
呂澂 著,《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1987年7月出版。
宇井伯壽等著 釋印海譯,《中印佛教思想史》,台北:華宇出版社,1987。
曉雲法師 著,《天台宗論集》,台北:原泉出版社,民國76。
田村芳朗著 釋慧嶽譯〈天台思想--天台法華哲學〉《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六十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初版。
鐮田茂雄 著,《天台思想入門》,佛光出版社,高雄,1991年。
呂澂 著,《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1991年5月初版四刷。
方東美 著,《中國大乘佛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8月四版。
李志夫 著,〈如來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臺北:法光,1991年。
陳士強 撰,《佛典精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楊惠南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東大出版社,1993年。
任繼愈 主編,《中國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3月2刷。
狄更斯著.齊霞飛譯,《雙城記》,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11月再版。
印順導師 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7月7版。
印順導師 著,《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修定三版。
印順導師 著,《無諍之辯》,台北:正聞出版社。
釋慧岳 編著,《天臺教學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5年11月增訂六版。
杜繼文、任繼愈 編著,《佛教史》,台北:曉園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吳汝鈞著,《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水野弘元 著 . 劉欣如 譯,《佛典成立史》,台北:東大出版社,1996年。
釋曉雲 著,《佛教與時代》,台北:原泉出版社,1997年。
王文顏 著,《佛典疑偽經研究與考錄》,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中村元 著.江支地 譯,《慈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初版。
釋恆清 著,《佛性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2月初版。
釋曉雲 著,《佛教文化與時代》,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年。
平川彰 等著,林保堯 譯,《法華思想》,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2月初版。
湯用彤 撰,《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8年7月台二版第二次印刷。
安藤俊雄 著,蘇榮焜 譯,《天台學根本思想及其開展》,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許里和 著.李四龍 等人譯,《佛教征服中國》,台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巫白慧,《印度哲學——吠陀經探義和奧義書解析》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平川彰 著.莊崑木 譯,《印度佛教史》,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2年10月初版。
羅素 著,《羅素》,台北:瑞典學院編篡「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第28冊,環華百科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陳英善著,〈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一期》,1998年7月出版。陳英善著,〈慧思的禪觀思想與首楞嚴三昧〉《佛教研究中心學報第三期》,1998年。
杜正民著,〈當代如來藏學的開展與問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998年7月出版。王雷泉著《從修止觀到說止觀-天台智者大師創建止觀學說的過程》,1999年10月,慈光禪學學報創刊號。陳英善《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三期》,2000年7月出版。《智者大師教觀思想之研究》,林志欽,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釋慧開著,《智顗覺意三昧之研究》圓光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曉玫著,《慧思教觀思想研究》輔仁大學89年碩士論文。蔡朝枝著,《天台安樂行之研究》華梵大學89年碩士論文。楊麗莉著,《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之研究》南華大學90年碩士論文。簡秀娥著,《《法華經》禪思想之研究》東海大學91年博士論文。釋大寂著,《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華梵大學92年碩士論文。
四、日文著作
左藤哲英著,《天台大師の研究》,京都:百華苑,昭和36年3月30日。
稻荷日宣著,《法華經一乘思想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5年。
坂本幸男編,《法華經の思想と文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1年8月1日第五刷。
新田雅章著,《天台實相論の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56年11月20日發行。
左藤哲英著,《續‧天台大師の研究》,京都:百華苑,昭和56年11月20日。
大野榮人 著,《天台止觀成立史の研究》,法藏館,京都,1995年。
關口真大 著,《天台教學の的研究》,大東出版社,東京,1978年。
關口真大 著,《天台止觀の的研究》,岩波書店,東京,1985年。
五、工具書
望月信亨主編,《望月佛教大辭典》,地平線出版社,1979。
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
吳汝鈞編,《佛教思想大辭典》,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
明釋一如編,《三藏法數》,慈雲山莊三慧學處,1995年。
釋慧岳《天台教學辭典》,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攝,1997年。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Feb. 2006」,台北:中華電子佛典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