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3: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珠琦
研究生(外文):Lee,Chu-Chi
論文名稱:臺灣婚姻循環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 over the marriage cycle in Taiwan
指導教授:吳朝欽吳朝欽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梁景洋林昆立
口試日期:2016-07-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財稅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2
中文關鍵詞:政府移轉收支所得重分配婚姻循環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採用行政院主計總處1996至2014年之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將家庭區分為已婚、未婚、離婚、寡居等四種婚姻狀況,探究不同婚姻狀況家庭,所得重分配的效果分析,其中更著重在政府移轉收支對各婚姻狀況的所得重分配的影響變化,除了以重分配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外,更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檢定「所得重分配」與「不同婚姻狀況」是否有顯著關係,並利用全面性重分配效果指標,求出各婚姻狀況下,「從政府移轉收入」及「對政府移轉支出」二項對所得重分配的貢獻程度為何。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婚姻狀況政府移轉收支所得重分配效果以寡居狀況為最高,其次依序為離婚、未婚,所得重分配效果最低的是已婚。另在任何婚姻狀況下,所得重分配效果主要貢獻及影響來源為「從政府移轉收入」。
In this study, we use data which named ” Report on the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in 1996 to 2014 from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The marital status is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 which are married, single, divorced, and remained. This research analysis the effect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on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of famil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g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s on income redistributon changes in each marital status. In addition to use redistributive indicator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but also us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est and scheffe test to mesure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re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 marriage status. Last we use the comprehensive reallocation effect indexto calculate how the" government transfer income and government transfer expenditure affect redistribution in each marital statu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the group of widowed is the highest. Then the sort is divorced, single and married. In addition,, the major effect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government transfer incom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影響所得重分配的因素 11
第二節 婚姻狀況與所得重分配 18
第三節 本文與先前研究之比較 20
第三章 重分配效果的衡量與拆解 22
第一節 所得重分配與租稅累進性 22
第二節 衡量指標 23
第四章 資料的說明 28
第一節 資料來源 28
第二節 資料定義及分析工具 31
第三節 敘述統計 34
第四節 不同婚姻狀況之所得重分配之變化趨勢 39
第五章 實證結果 44
第一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4
第二節 重分配效果之拆解 4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2
參考文獻 56

參考文獻
王德睦、呂朝賢與何華欽(2003),「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建立:FCSU的應用」。《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8:1-46。
王愛婷(2005),「我國失業保險對不同教育程度勞工所得分配改善之研究」。碩士論文,財政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石曜合(2010),「台灣農家與非農家所得不均度之比較與分析-考量所得來源與家庭人口規模之影響」。碩士論文,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 ,《10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臺北市。
余仲強(2011),「臺灣個人所得不均度對家庭所得不均度影響」。碩士論文,農業經濟學系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
朱雲鵬(1991),「家戶大小和所得分配:1980與1989年台灣實證研究」,中華經濟學會《年會論文》, 287-308。
朱雲鵬、林金源(2002),「台灣所得分配之政策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托瑪 皮凱提((2014),「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衛城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格斯 迪頓(2015),「財富大逃亡」,臺北市,聯經出版。
安東尼 阿特金森(2015),「扭轉貧富不均」,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芷蘅(2012),「影響所得分配不均之實證分析」。碩士論文,應用經濟學系所,國立中興大學。
李祚仁(1995),「台灣地區租稅負擔對所得分配之影響」。碩士論文,財政學系所,國立中興大學。
李駿謙(2004),「我國所得稅制度重分配效果之解析」。碩士論文,財政學系所,國立政治大學。
吳仁傑(2011),「臺灣家庭所得分配不均之研究-跨縣市縱橫資料分析」。碩士論文,應用經濟學系所,國立中興大學。
吳慧瑛(1998),「家戶人口規模與所得分配,1976-1995」。《經濟論文》,26(1):19-50
花起貴(2005),「公益彩券盈餘所得重分配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臺北大學。
林金源(1995),「家庭結構變化對台灣所得分配的影響」。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61-178。
林金源(1997),「家庭結構變化對台灣所得分配及經濟福利分配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4): 39-63。
林金源、朱雲鵬(2003),「移轉所得對台灣所得分配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5(3): 501-538。
洪明皇、鄭文輝(2009),「所得定義與均等值設定對經濟福利不均的測量影響」。《經濟研究》,45(1):11-63。
洪偉倫(2007),「婚姻地位對於財富不平等的影響與趨勢分析1988-2005」。碩士論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
唐正道、徐士勛、李紹瑋、胡克威(2013),「從家戶特性變化看中國沿海及內陸城市的所得分配與不均度」。 《中國大陸研究》,56(2):45–78。
徐偉初(2013),「臺灣租稅制度所得重分配效果之研究2001-2011之個體模擬分析」。 《財稅研究》,第43卷,第1期。
陳盈州(2004),「我國租稅制度之所得重分配效果」。碩士論文,經濟學系,國立臺北大學。
張文騰(2009),移轉收支對台灣各區域歷年所得分配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大學。
張雅為(2012),「台灣家戶所得不均成因之探討:1978-2008」。碩士論文,經營管理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張翔一、吳挺鋒、熊毅晰(2014),天下雜誌,549期,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705.
曹添旺(1996),「臺灣家庭所得不均度的分解與變化試析,1980~199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2):181-219。
陳建良(2014),「臺灣家戶所得不均長期變化趨勢之分解」。《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4(2): 1-44。
陳欣珮(2000),「發行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游秉睿(2010),「近年我國家戶租稅負擔以及各租稅重分配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黃細清(1987),「我國租稅負擔與水平公平之研究」。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黃明鳳(2009),「台灣地區各縣市社會福利支出、人力資本對所得分配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財務金融學系,私立朝陽科技大學。
黃筱婷(2006),「遺產稅課徵之所得重分配效果」。碩士論文,經濟學系,私立銘傳大學。
楊育涵(2014),「家戶所得不均與女性戶長所得的關係:台灣資料分析」。碩士論文,經濟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楊媛棋(2006),「我國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效果於不同職業別之影響」。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葉金標(1995),「租稅負擔與所得分配:轉嫁與歸宿之分析」。碩士論文,財政學系,國立中興大學。
廖怡慈(2012),「貪腐與所得不均之探討: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碩士論文,財稅學系,私立逢甲大學。
熊俊(2003),「基尼係數四種估算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商業研究》, 283:123-125。
劉宇晴(2006),「低收入戶生活扶助對台灣各縣市所得分配的影響」。碩士論文,財政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鄭保志、李宜(2010),「台灣政府各項移轉收支的重分配效果比較:1976-2006支全面性與局部性分析」。《經濟論文叢刊》,38:2:233-288。
藍小晴(2015),「婚姻狀況與所得不均:以臺灣為例」。碩士論文,財稅學系,私立逢甲大學。
蔡玲玉(2008),「我國所得分配與租稅政策」。碩士論文,財稅學系,私立逢甲大學。
謝鴻彰(2012),「國民年金對所得重分配的影響」。碩士論文,財稅與會計資訊研究所,私立嶺東科技大學。
簡雅惠(2007),「臺灣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效果於不同城鄉間之影響」。碩士論文,財政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饒志堅等(1991),「個人所得分配差距變動原因之研究」。行政院主計總處第三局《統計專題報告》,80-12。

Aaberge R., A. Bjorklund, M. Jantti, M. Palme, P. Pedersen, N.Smith, and T. Wennemo (2002).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come Mobility in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48(4), 443-469.
Becker, G. S. (198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u, C. Y. C. and L. Jiang (1997). Demographic Transition, Family Structure, and Income Inequalit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9(4), 665-669.
Deaton ,A. and C. H. Paxson (1993).Inequality and Aging an East Asian Pwespective. Prepared for the Economic Modeling Bureau of Austrli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Cairns , Australia.
Duncan, G. and S. Hoffman (1985).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Demography, 22(3), 485-497.
Eric D. Gould and M. Daniele Paserman(2002). Waiting for Mr. Right: rising inequality and marriage rat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3, 257–281.
Kakwani, Nank C. (1977). “Measurement of tax progressivity: An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 ”,Economic Journal, 87,71-80.
Keister, L. A. (2000b). Wealth in America: trends in wealth inequality.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lly, S. (2001). Trends in Australian Wealth: New Estimates for the 1990s. 3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Economist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Kennickell, A. B. and M. Starr-McCluer (1997). Household saving and profoliochange: evidence from the 1983-89 SCF Panel. Review of Income andWealth, 43(4), 381-399.
Korczyk, S. (1998). How Americans Sav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siation for Retired Persons.
Lerman, R. I. and S. Yitzhaki (1985). 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 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67(1), 151.
Lerman Robert I. (1996). The Impact of Cahnging US Famly Structure onChild Pover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Economica, 63, 119-139.
Lin, C. Y. (1994). Changing Role of the Household as an Income Equalizer : an Empirical Study of Kuznets Hypothesis on the Case of Taiwan.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published).
Lopez-Feldman, Alejandro. (2006). Decomposing Inequality and Obtaining Marginal Effect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 1), 106-111.
Lupton, J. and J. Smith (2002). Marriage, Assets and Savings. Marriage and theEconomy: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S.Grossbard-Shechtman. New York 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9-152.
Piketty, T. (2014).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ynolds, Morgan and Smolensky, Eugene (1977), Public Expenditures, Tax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he United States, 1950, 1961, 197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Rogers, R. G. (1995). Marriage, sex, and mortal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7, 515-526.
Ross, C. E., Mirowsky, J., & Goldsteen, K. (1990). The impact of the family on health: The decade in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 1059-1078.
Schmidt, L. and P. Sevak (2006). Gender, Marriage, and Asset Accum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eminist Economics, 12(1-2), 139-166.
Suits, Daniel B. (1977), “Measurement of tax progress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4), 747-752.
Weitzman, L. (1985). The Divorce Revolution: The Unexpecte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Women and Children in America. New York, Free Press.
Wilmoth, J. and G. Koso (2002). Does Marital History Matter? Marital Status and Wealth Outcomes Among Preretirement Adult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4, 254-268.
Zagorsky, J. L. (2005). Marriage and Divorces Impact on Wealth. Journal of Sociology, 41(4), 406-42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