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人本教育札記編輯部
2002 〈新校園與新教育-校園重建之旅I〉《人本教育札記》161:82-89。
尤魚老師
2002 〈和空間握個手吧!-一群小學教師與空間交會的經驗〉《人本教育札記》162:87-89。
加藤幸次
1989 《一所沒有牆壁的學校-開放教育之路》蘇南芬、林信甫譯(1996)台北:建築情報。
朱沛亭
1993 《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01a 《政府採購法令彙編》台北。
2001b 《最有利標作業手冊》台北。
呂欽文
2002 〈新校園運動推手-新校園如何可能?〉《人本教育札記》162:94-96。
2003 〈解讀「新校園」-校園品質與她的發生〉《新校園運動合作社簡訊》46:2-4。未出版。
范琳珮
1995 《從社區發展需求探討國民小學校園開放與規劃─以幸安/和安、日新/建成、清江/奇岩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吳易凌
2002 《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規劃與環境教學之研究─以台中縣土牛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吳繼熊
2001 〈公共工程最有利標決標方式之探討〉《營建管理》46:63-66。
洪明瑞、陳逸駿、張吉佐
2000 〈從「機關辦理工程委託專案管理廠商評選與計費辦法」研討專業營建管理制度〉《中興工程》69:47-76。
林盛豐
2001 〈迫切的危機-校園重建中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的角色〉《建築師》316:76-78。
林亭廷
2001 《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
林青藍
2002a 〈為下一個世代解決問題-建築師的台灣夢〉《人本教育札記》160:90-96。
2002b 〈校園空間的行動故事-記南投育英國小、新竹陽光國小空間教學會〉《人本教育札記》162:82-86。
林將財等
2003 〈監察院「政府採購工程違失專案調查研究」座談會議記錄〉《政府採購工程違失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監察院。
教育部
2001 《「地動綻開的花朵-新校園參與式設計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
2003 《突破與創新-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台北:百巨。
徐岩奇
2002 〈建築師給小朋友的一封信─告別撲克臉的學校〉《人本教育札記》151:86-87。
徐旭東
2003 〈「遠東建築獎」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創辦緣起〉《突破與創新-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台北:百巨。
姜樂靜
2002 《反芻與叨絮-潭南國小重建始末與設計解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張冠儀
2002 《透過遊戲教學再造國小校園戶外空間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張雯怡
2000 《論宜蘭建築的地域性(1981-1997)》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翁舒玫
2001 〈人的故事-沒有創意,活著要幹嘛?訪姜樂靜建築師〉《人本教育札記》145:66-69。
陳儀深主持
2001 《九二一震災口述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喻肇青
2002 〈讓身體融入空間環境-從「生活街道」學習人與空間的關係〉《人本教育札記》162:90-93。
曾光宗
2000 〈建立新校園的契機-尋找校園重建的各種可能性〉《建築師》307:64-67。
曾光宗、李其然
2000 〈新校園運動的理想與困境-921校園重建問卷調查結果〉《建築師》310:65-67。
曾旭正
2001 〈在新校園中照見獨特的台灣性-充滿活力也充滿矛盾的場域〉《建築師》317:132-133。
2002 〈新校園運動推手-未完成的新校園運動〉《人本教育札記》161:90-92。
曾旭正、李其然
2000 〈記新校園運動的起步故事〉《新故鄉》。
2001a 〈波瀾與岩石-新校園運動故事(二)〉《建築師》316:65-67。
2001b 〈災區校園重建,應重訂合理進度〉《中國時報》1月9日15版。
2001c 〈搭一座辯證的舞台-教育專業與建築專業的對話〉《人本教育札記》147:76-77。
曾漢珍主持
2000 《實施開放教育新設學校規劃設計及制度化過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新設學校與日本個案為例》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305-003。
傅子豪
2002 〈站在關鍵點上往前走-重建區老師看過去與未來〉《人本教育札記》160:80-85。
湯志民
1997 〈台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和方向〉《初等教育學刊》6:143-96。
湯志民、鄭同僚主持
2000 〈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的困難與問題」座談會紀要〉《教育研究》74:4-10。
黃文定
1999 《Michel Foucault 主體觀之教育蘊義》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世孟
2000 〈九二一地震給台灣學校建築之新機會-執行機制之設計比工程技術急迫與重要〉《建築師》304:98-102。黃世孟、薛方杰、林亭廷
2002a 〈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之用後評估(一)-多元學習空間與下課活動空間之評估與建議〉《建築學報》42:79-96。
2002b 〈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之用後評估(二)-生活服務空間環境與設備評估與建議〉《建築學報》42:97-113。
趙益祥
2002 《921地震後南投新建小學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劉柏宏
1997 《國小校園戶外空間參與式設計與教育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歐金定
2000 《都市型社區小學之社會與空間計畫書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鄭聲、陳雪
1994 《陳定南前傳》台北:商周文化。
盧玲穎
2002 〈孩子看校園重建-這是我的學校〉《人本教育札記》161:93-96。
薛方杰
2003 《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
蕭紫函
2002a 〈前進教育的烏托邦-范巽綠:相信對的事,走下去〉《人本教育札記》160:74-79。
2002b 〈圍牆裡的實驗-校長們的新校園實驗精神〉《人本教育札記》160:86-89。
Davey, Peter
2002 “Emerging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Review. Dec, 2002:36-37.
Foucault, M.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 by A. Sheridan. New York: Pantheon.
1992 《規訓與懲罰》(劉北城、楊遠嬰譯)。台北市: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