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山藝術編輯部,1997/11,〈裸露太「危險」?〉,《山藝術》,93期,頁65。
中外文學編輯部,1993/2,〈法國女性主義專輯〉,《中外文學》,21卷9期,頁4-65。
───,1996/4,〈法國女性主義專輯II〉,《中外文學》,287期,頁6-89。
王岳川,1993,《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頁69-121。
王雅各,1998/4,〈身體:女性主義視覺藝術在再現上的終極矛盾〉,《婦女與兩性學刊》,9期,頁1-53。───,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
───主編,1999,《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台北:心理。
───主編,1999,《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
王雅倫,1995/6,〈以女人之名─談女體攝影與觀眾〉,《誠品閱讀》,22期,131-136。
王嘉驥,1995/10,〈視野與差異:從最近幾位藝術家的展覽談起〉,《藝術家》,245期,頁198-202。
───,2001,〈從反聖像到新聖像〉,收錄於林小雲、王品驊主編,《流變與幻形》,台北:木馬。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
王錦華,1999,《性別的美學/政治:九○年代台灣女性藝術展覽批評意識初探》,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4,〈從藝術界裡消失的女人—1999台灣/藝術教育體制男女性別比例數據評比〉,《新潮藝術》,7期,頁69。
王藍瑩,1997,《解析性別權力下的身體論述-以報紙婦女信箱為例》,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1996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II》,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8,《1998台北雙年展:慾望場域》,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8,《意象與美學─台灣女性藝術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 館。
───,2002,《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2,《無法無天:2000台北雙年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4,《出神入畫:華人攝影新視界》,台北:台北當代藝術館。
白宗晉,1995/2,〈三種人性觀測─看嚴明惠、布隆傑與蕭麗虹的三個個展〉,《雄獅美術》,288期,頁35-38。
石楠,1983,《畫魂-張玉良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石瑞仁,1995/1,〈生命本體與母性自然的對峙〉,《藝術家》,236期,頁278-282。
───,1995/11,〈只要翹翹板,不要斷頭台─「女性意識」被她們「裝置」出來了〉,《藝術家》,246期,頁242-247。
───,1995/4,〈正面看待與期盼「女性藝術」〉,《藝術家》,239期,266-267。
伊里,1994/10,〈妖言遍野─出版界刮女性情慾風〉,《誠品閱讀》,18期,頁73-76。
成大書局編輯部,1988,《幼學故事瓊林》,台南:成大書局。
朱天心,2000,《漫遊者》,台北:聯合文學。
朱天文,1992,《世紀末的華麗》,台北:遠流。
───,1994,《荒人手記》,台北:時報。
朱崇儀,1995/8,〈伊希迦赫的內視鏡〉,《當代》,112期,頁26-33。
───,1996/4,〈伊希迦黑與她的新文體:另一種(理論)書寫/實踐〉,《中外文學》,287期,頁40-45。
江文瑜,1995,《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1998,《男人的乳頭》,台北:元尊。
───,2001,《阿媽的料理》,台北:玉山社。
江足滿,1999/10,〈拼貼女性藝術史─衣、布、剪刀與針線情〉,《中外文學》,329期,頁60-77。───,2003,〈「陰性書寫」與「圖像」的互文閱讀〉,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頁131-153。
───,2004,《「陰性書寫/圖像」之比較文學論述:西蘇與台灣女性文學、藝術家的對話》,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牟群,2001/7,〈裸體的長城─何成瑤行動藝術的軀體語境與文化場景〉,《典藏今藝術》,106期,頁122-123。羊文漪,1999,〈台灣解嚴後當代藝術的眾聲喧嘩〉,《傾向:文學人文季刊》,12期,頁169-183。何春豬,1994/1,〈序文:女性公共論壇的建立─介紹本期「妖言」及其意義〉,《島嶼邊緣》,10期,頁81-83。
何春蕤,1994,《不同國女人:性/別、資本與文化》,台北:自立晚報。
───,1994,《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台北:皇冠。
───主編,1997,《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遠流。
───主編,1997,《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遠流。
───主編,2000,《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台北:麥田。
───主編,2000,《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台北:麥田。:
何懷碩,1984(1973),《苦澀的美感》,台北:大地。
作者不詳,1965/1/29,〈為藝術犧牲 惹口舌是非〉,《民族晚報》,5版。
───,1992/1,〈妳不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嚴明惠和她的女性觀點〉,《雄獅美術》,251期,頁152-153。
吳瑪悧,1991/11,〈從女性集結到新美學的成立─讓美術再現為一種知識類型〉,《藝術家》,198期,頁288-294。───,1996/7/21,〈缺乏女性主題的雙年展〉,《中國時報》,37版。
───,1996/8/24,〈1996雙年展的幕後沒有女人味〉,中國時報,39版。
───,1997/11,〈洞裡玄機—從圖像、材料與身體看見女性作品〉,《藝術家》,269期,頁274-279。
───等,1995/4,〈女性與藝術專題〉,《藝術家》,239期,頁254-304。
吳錫德主編,2002,《情慾與禁忌》,台北:城邦。
李元貞,2000,《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台北:女書。
李宜玲,2000,《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昂,1989(1983),《殺夫》,台北:聯經。
───,1997,《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
───,1998,《迷園》,台北:麥田。
李昕,1994,《不明區域》,台北:林哲宏。
李美蓉,2001/11,〈重構欲望場域─虛擬情慾〉,《美育》,24期,頁43-48。
李素平,2002/11/15,〈中國原始母系社會的女神崇拜〉,http://www.confucius2000.com/poetry/zgysmxshdnscb.htm。(2005/1/2瀏覽)
李欽賢,1996,《台灣美術閱覽》,台北:玉山社。
李維菁,2002,《程式不當藝世代18》,台北:藝術家。
李銘盛,1992,《我的身體我的藝術》,台北:唐山。
李黎,1995(1992),《袋鼠男人》,台北:聯合文學。
林小雲,1995/2/23,〈以攝影建構女性主義場域 侯淑姿及其作品「不只是為了女人」〉,《立報》,11版。
林小雲、王品驊主編,2001,《流變與幻形─當代台灣藝術.穿越九○年代》,台北:木馬文化。
林芳玫,1995/2,〈女體的凝固與蒸發-市場、家庭與國家對待女體的方式〉,《聯合文學》,124期,頁94-98。
林珮淳,1993,《女性詮釋系列》,台北:桂仁藝術。
───,1993/5,〈展中展:評不只是為了女人─侯淑姿個展〉,《炎黃藝術》,67期,頁66。
───,1994/4,〈女性藝術大家一起來關心─從開闢「女性藝術專欄」構想談起〉,《藝術家》,227期,頁228-233。
───,1996/11,〈無聲的臺灣藝術,無聲的臺灣女性藝術〉,《藝術家》,258期,頁314-315。
───,1996/8,〈從文化差異探討台灣女性藝術深層、表層的發展問題〉,《現代美術》,67期,頁26-31。
───,1997/7,〈女性、藝術與社會—解構父權文化和女性藝術語彙〉,《藝術家》,266期,頁155-158。
───主編,1998,《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女書。
林絲緞,1995/5/13,〈心靈之舞 林絲緞〉,《聯合報》,12版。
林毓涵,2002/2,〈評析慾望新地圖─情慾主從關係之展現〉,《藝術家》,321期,頁432-434。金芬華,1992,《金芬華:蟄居的女人》,台北:第凡內畫廊。
───,2004,《金芬華個展:寂淨芬華》,台北:誠品畫廊。
侯宜人,1991/1,〈翻開藝術史的另一面︰女性藝術在台灣發展的意義和必要性〉,《雄獅美術》,239期,頁83-87。───,1994/12,〈隱藏的聲音被聽到了嗎?─和嚴明惠談藝術與人生〉,《現代美術》,57期,頁72-75。
───,1995,〈女性創作的力量、類治癒網路的傳奇〉,《女性創作的力量》,台北:探索文化,頁18-23。
───,1995,《女性創作的力量》,台北:探索。
───,1997/11,〈裸由何來?〉,《山藝術》,93期,頁62-66。
侯淑姿,1994/12/24,〈化瞬間為契機─「台灣色情文化顯影」觀後凝想〉,《中時晚報》,19版。
───,1995/1/3,〈與敵人同居 唐娜法若多的「馬拉松攝影精神」〉,《中時晚 報》,19版。
───,1995/2,〈女攝影家鏡頭下的女體〉,《誠品閱讀》,20期,頁16-21。
南方朔,1999,〈穿過一座憂鬱的符碼森林─從「複數元的視野」縱觀台灣1988-1999的文化面貌〉,收錄於山藝術文教基金會主編,《複數元的視野:台灣當代美術1988-1999》,高雄:山藝術文教基金會,頁18-21。
南方藝術編輯部,1995/3,〈女性藝術專題〉,《南方藝術》,頁42-54。
施凱倫(Karen Serago)著,1993/10,游本寬譯,〈女性主義及其在後現代主義中的地位〉,《現代美術》,50期,頁10-17。
洪秀旻,1999,《藝術史論述、展示子題與展出作品三者間的關係:「意象與美學─台灣女性藝術展」之詮釋分析》,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紀欣,2000,《女人與政治:九○年代婦女參政運動》,台北:女書。
紀駿傑,2003/11,〈生態女性主義:連結性別壓迫與物種壓迫的女性主義觀點〉,《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6期,頁295-321。胡永芬,2003,《慾望.禁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范銘如,2002,《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頁49-77。
孫書文,2004/4/12,〈論文學張力〉,《文化研究網》,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2738。(2005/2/10瀏覽)
孫康宜,1998,《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
孫瑞穗,1995/6,〈我爽所以我看,但「我」不一/定在!〉,《誠品閱讀》,22期,頁129-131。
島子,1995/7,〈雌雄同體:一種新女權主義藝術觀〉,《藝術家》,242期,頁428-431。
徐文琴,1985/8,〈台灣繪畫中女性形象的關照〉,《現代美術》,50期,頁25-35。徐亞鈴,2004,《《慾望城市》與女性情慾的探索》,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論文。翁基峰,2002/1,〈藝術,分性別嗎?〉,《藝術家》,320期,頁496-497。高千惠,1993/4,〈帶疾的迷思─劉世芬在神聖與褻瀆之間的涉渡〉,《現代美術》,107期,頁54-59。───,1995/7,〈「偉代」的爭議─從流行的性意識展覽與兩性意識座談談起〉,《藝術家》,242期,頁272-277。
───,1996/10,〈拳頭與枕頭的藝術特區—回應九六年台北雙年展的屬性問題〉,《藝術家》,257期,頁418-421。
───,2004,〈台灣女性藝術的另類春秋〉,《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台北︰藝術家,頁174-187。
高名潞,1999,〈跨國經濟與全球文化中的現代性─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海外藝術的世紀末描述〉,《傾向:文學人文季刊》,12期,頁1-37。高宣揚,1996,《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
高榮禧,2001/6,〈凝視下的女性身體─從佛洛伊德到傅柯〉,《當代》,頁74-85。張小虹,1999,《情慾微物論》,台北︰大田。
───策劃,1995/2,〈女人身體〉,《聯合文學》,124期,頁80-139。
張元茜,1998,《盆邊主人-自在自為》,台北:新莊市公所。
───,1998/1,〈盆邊主人,自在自為〉,《藝術家》,272期,頁338-341。
張永玲,1995/5/9,〈窺出男女不平等根源─侯淑姿切頭斷腳保留性感 三點幽了男人一默〉,《第一手報導》,267期,頁116-118。
張貝雯,1999,《後現代的色情與猥褻:性與身體的擬象》,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張金玉,1999/4,〈水與鐵的對話—怕女人的男人與怕男人的女人〉,《新潮藝術》,7期,頁72。
張京媛主編,1992,《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輝潭,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懷介,1997/4,〈另類詮釋-看「黃金印象─奧塞美術館名作特展」中的一些女性形象〉,《歷史文物》,頁34-37。
梁妃儀,2000,《從女性主義觀點看清代仕女畫》,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連俊欽,1992,《席德進繪畫中的同性情慾》,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書瑄,2000/12,〈愛與死─孟克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異議分子》,頁45-51。
郭繼生編選,1995,《台灣視覺文化─藝術家二十年文集》。
陳小亭,1997/11,〈女性身體的迷思〉,《山藝術》,93期,頁71-75。
陳香君,1999,〈尋找陰柔的聲音︰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收錄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頁149-195。
───,2000/8,〈閱讀台灣當代藝術裡的女性主義向度〉,《藝術家》,303期,頁443-455。
───,2002/12,〈謝鴻均:自戀女人的解剖學〉,《典藏今藝術》,頁70-73。
───,2003,〈身份與文化認同的多叉路─分殊台灣當代「女性藝術」的主體性〉,收錄於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頁118-130。
───,2003/2,〈嚴明惠:觀世音與一個台灣女性藝術家之生/聲〉,《典藏今藝術》,125期,頁50-54。
───,2003/5,〈網指之間-生活在科技年代中的人文變遷〉,《典藏今藝術》,128期,頁96-99。
───,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台北:典藏。
陳曼華,2005/1,《藝術論壇》,〈從九○年代台灣藝評看女體再現的性別政治〉,3期,頁279-303。陳淑芬,1996/6,〈舒展舒展女人的身體〉,《雄獅美術》,304期,頁96-100。
陳淑娟,1999,《台灣當代繪畫情慾表現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凱筑,2003,《國小女性教師性別意識構成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鍬鈴,2000,《美體攝影下的女性身體論述》,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陸蓉之,1993/3,〈中國女性藝術的發展與啟蒙〉,《藝術家》,214期,頁267-276。───,1998,〈我們一路顛簸走來〉,收錄於林珮淳主編,《女藝論》,台北:女書店,頁1-3。
───,1998/3,〈戰後台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簡析〉,《藝術家》,274期,頁250-257。
───,1999/4,〈台灣當代藝術的女性版本〉,《新潮藝術》,7期,頁63-68。
───,2002,《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藝術家。
───主持,1993/3,〈女性藝術經紀人與文字工作者的對談〉,《藝術家》,214期,頁254-265。
傅大為,1992,〈科學的哲學發展史中的孔恩〉,《異時空裡的知識追逐--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論文集》,台北:東大,頁271-303。
傅嘉琿,1992/3,〈袋子與子宮.管子與陽具─談女性藝術與女性意象〉,《雄獅美術》,253期,頁103-110。───,1995/2,〈再審視女性化及女性藝術(上)─由葛西達・波洛克對女性藝術史、藝術理論及實踐的「修補術」談起〉,《藝術家》,237期,頁226-229。
───,1995/3,〈再審視女性化及女性藝術(下)─由葛西達・波洛克對女性藝術史、藝術理論及實踐的「修補術」談起〉,《藝術家》,238期,頁255-259。
───,1997/8,〈自我與身體的辨證過程─論侯淑姿女性主義之攝影作品〉,《山藝術》,90期,頁107-109。
───,1998/5,〈身體方位、亞洲方位─當代亞洲女性藝術家聯展〉,《藝術家》,276期,頁337-341。
───,1999,〈論女性主義的藝術與女性身體向度的再現─體相、面相、皮相、髮相〉,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複數元的視野:台灣當代美術1988-1999》,高雄:山藝術文教基金會,頁69-71。
彭小妍,1994/2,〈百無禁忌─解嚴後小說面面觀〉,《文訊》,100期,頁20-22。───,1997,〈女作家的情欲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收錄於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頁273-301。
曾長生,1997/8,〈黑人.女性主義・同性戀─多元文化認同與族群意識興起〉,《山藝術》,90期,頁110-113。
曾曬淑主編,2004,《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台北:南天。
游淑婷,2003,《裸體、藝術與社會:以人體模特兒林絲緞為研究線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游婷敬,2004,《凝視與對望-端倪九十年代台灣女性電影原貌》,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論文。湯皇珍,1997/11,〈現代的宿命─身體的撩撥〉,《山藝術》,93期,頁67-69。
馮慧瑛,1999/10,《自然與女性的辯證:生態女性主義與台灣文學/攝影》,《中外文學》,329期,頁78-103。黃于玲,2002/7,〈三美圖:台灣畫一百選裸女篇〉,《藝術家》,326期,頁518-519。黃文叡,2001/7,〈現代藝術中的「裸體」情結〉,《藝術家》,312期,頁170-179。
黃玲美,2003,《影像凝視之情色再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海鳴,1998,〈身體/空間意象之轉變及辯證〉,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意象與美學─台灣女性藝術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頁41-60。
───,1999,〈九○年代的台灣新潮美術〉,《傾向:文學人文季刊》,12期,頁107-161。
───,2002/1,〈女性「絕對身體」的閱讀〉,《藝術家》,320期,頁490-495。
黃莉貞,1997/4/22,〈談侯淑姿個展「窺」 你拿什麼眼光看人體?〉,《自立早報》,29版。
黃寶萍,1995/10,〈關於人的透視─要惠珠個展〉,《藝術家》,245期,頁202-204。
───,1997/6,〈有關香蕉的詩尚未寫出來─看侯淑姿的「窺」個展〉,《藝術家》,265期,頁300-302。
───,2003,《身體與行為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新朝藝術編輯部,1999/4,〈通往當代女藝術家的秘密花園〉,《新朝藝術》,7期,頁58-81。
楊尹瑄,1998,《貝絲.茉莉索繪畫中的「女性特質」觀點之研究》,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芳枝,2004,〈美麗壞女人:流行女性主義的歷史建構政治〉,謝臥龍主編,《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辨證》,台北:唐山,頁455-485。
楊澤主編,1999,《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
葉玉靜主編,1994,〈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 前九○年代「台灣美術」論戰選集〉,台北:雄獅美術。
路況,1996,《犬儒圖》,台北︰萬象。
廖炳惠,2003,《關鍵詞》,台北:麥田。
廖雯,2001,《不再有好女孩了》,台北:藝術家。
廖新田,1996,《藝術與色情—台灣社會現象解碼》,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熊宜靜,1997/4/20,〈影像震撼,顛覆視覺-侯淑姿的女性藝術觀〉,《經濟日報》,14版。
趙雅博,2001/10,〈藝術中的裸體─繪畫中的人像問題〉,《現代美術》,98期,頁28-32。趙榮南,2001,《日治時期台灣女性東洋畫家之女性特質論述》,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奇俊,1991/3,〈四百年來西方傑出的女畫家〉,〈藝術家〉,190期,頁220-229。劉昌漢,2001/6,〈女性情慾煉獄的牆裡牆外─由男性角度剖析女性藝術〉,《藝術家》,313期,頁440-445。劉美芳,1997,《日治時期台灣東洋畫家的女性題材畫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劉毓秀,1996/4,〈走出「唯一」,流向「非一」:從佛洛伊德到依蕊格萊〉,《中外文學》,287期,頁18-39。劉瑞琪,1999/3,〈女人眼中的狄嘉 狄嘉眼中的女人〉,《當代》,頁102-115。───,2000/6,〈女性主義藝術史研究方法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8期,頁195-235。
───,2004,〈Francesca Woodman的身體藝術〉,曾曬淑編,《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台北:南天書局,頁239-264。
蔡文輝、李紹嶸編撰,1998,《簡明英漢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
蔡海如,1996,《蔡海如個展:「我的身體」和「我」一起活著…》,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蔡蔭堂、何政廣,1992,《台灣美術全集-陳進》,台北:藝術家。
鄭乃銘,1997/4/21,〈誰窺誰?評侯淑姿個展〉,《自由時報》,35版。
蕭吉惠,1997/5,〈女人看男人看女人-侯淑姿挑戰男性視覺〉,《年代影視》,25期,頁24-27。
蕭嫣嫣,1996/4,〈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中外文學》,287期,頁56-68。蕭瓊瑞,1993/1,〈李仲生文集選刊之五─論裸體繪畫的現代表現〉,《炎黃藝術》,41期,頁32。
───,1997,《島嶼色彩─台灣美術史論》,台北:東大圖書。
───,1999,〈從激情批判到沉思積澱─台灣當代藝術世紀末風情〉,收錄於山藝術文教基金會主編,《複數元的視野:台灣當代美術1988-1999》,高雄:山藝術文教基金會,頁26-29。
賴幸琴,2003,《一九九○年代台灣女性藝術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明珠,1998,〈閨秀畫家筆下的圖像意涵〉,收錄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主編,《意象與美學─台灣女性藝術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頁30-36。
賴瑛瑛,1998,〈台灣女性藝術的歷史面向〉,收錄於林珮淳主編,《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女書,頁73-86。
───,2003,〈慾望身體・藝術政治〉,收錄於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頁106-117。
薛懷琦,2003,《1990年代吳天章作品中的女性寓意》,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里法,1998,《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謝佩霓,1998/3,〈安全感盒裝,美感封箱─從女性裝置手法探索台灣女性藝術共相〉,《典藏藝術》,66期,頁202-207。───,1998/3,〈背叛女人與男人的女人﹖西方女性主義的脈絡與女性主義藝術的危機〉,《典藏藝術》,66期,頁192-196。
謝東山,1996/5,〈性別與權力─藝術的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藝術〉《現代美術》,65期,頁23-28。───,1996/7,〈情慾與權力(摘要)〉,《1996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論文集)》,頁79-82。
───,1996/7,〈情慾與權力─當代藝術新類型〉,《雄獅美術》,305期,頁66-70。
───,1996/8,〈發現身體的世紀─情慾與權力展簡介〉,《雄獅美術》,306期,頁77-81。
───主編,2002,《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台北:藝術家。
謝鴻均,1999/2,〈為什麼我們要談女性的藝術〉,《國教世紀》,184期,頁28-35。───,2003,《陰性.酷語》,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魏可風整理,1996/6,〈如何測量情慾的彎度─談台灣的情慾書寫與分歧觀點〉,《聯合文學》,140期,頁10-22。
羅融,2000,《寫真集影像及其身體政治─媒體文本與閱聽人的性別建構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藝術家雜誌編輯部,1991/3,〈四世紀的女性美術史〉,《藝術家》,期190,頁208-229。
藝術貴族雜誌編輯部,1991/11,〈人體專號〉,《藝術貴族》,23期,頁42-70。
嚴明惠,1988/6,〈談女性藝術家的角色扮演〉,《雄獅美術》,208期,頁29-30。
───,1990,《嚴明惠1988-90作品集》,台北:輝煌時代。
───,1990/6,〈台灣藝術史,需要一個以「性別」為主導的藝術運動嗎?〉,《藝術貴族》,6期,頁73-75。
───,1990/7,〈另一種關愛的眼神─看愛麗絲Alice與雷諾爾Renoir性別差異下的藝術表現〉,《藝術貴族》,7期,頁34-37。
───,1990/8,〈性意識、人體畫與女性藝術家〉,《藝術貴族》,8期,頁6870。
───,1990/9,〈抗爭?抗爭!現代女性藝術創作的抗爭意識〉,《藝術貴-族》,9期,頁82-85。
───,1991,〈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談女性知「自由」「尊嚴」「價值」及「新藝術」的可能性〉,《女性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女我展」畫集》,台北:帝門藝術中心。
───,1991/2/22,〈「美」的犧牲和戰爭〉,《自立早報》,20版。
───,1991/3/1,〈女性之命運〉,《自立早報》,20版。
───,1991/3/8,〈女體之「美」?!〉,《自立早報》,11版。
───,1991/3/15,〈藝術品呈現真理:女性關懷更多、男性卻重獨我〉,《自立早報》,20版。
───,1991/3/22,〈女人與男人〉,《自立早報》,20版。
───,1991/3/24,〈善與惡、柔弱與力量〉,《自立早報》,11版。
───,1991/4/19,〈力量、藝術與色情〉,《自立早報》,20版。
───,1991/5/3,〈築愛巢與征服慾〉,《自立早報》,12版。
───,1991/5/17,〈互毀與互愛〉,《自立早報》,12版。
───,1991/5/24,〈荒謬,是絕對的真實!〉,《自立早報》,20版。
───,1991/5/31,〈人!神?人神?!〉,《自立早報》,20版。
───,1991/6/14,〈女人啊,女人!〉,《自立早報》,20版。
───,1991/7/5,〈期待在歐基芙之後〉,《自立早報》,20版。
───,1991/8/23,〈老鼠、男人、調色盤與她的心臟〉,《自立早報》,20版。
───,1991/8/31,〈女性顛覆〉,《自立早報》,20版。
───,1991/9/27,〈自殘與利他〉,《自立早報》,20版。
───,1991/10/4,〈女人當如是也?!〉,《自立早報》,20版。
───,1991/10/11,〈定義「貞操」〉,《自立早報》,20版。
───,1991/10/25,〈女性新藝術的可能性〉,《自立早報》,20版。
───,1991/11,〈藝術、女性與女性肢體的形式〉,《藝術貴族》,23期,頁54-55。
───,1991/12/6,〈馬非馬〉,《自立早報》,20版。
───,1994/9,〈危機就是轉機─談女性藝術創作發展的隘口〉,《藝術家》,232期,頁350-353。
───,1994/12,〈水月夢影-談北美館個展「空花系列」緣起〉,《藝術家》,235期,頁393-395。
───,1995,《嚴明惠作品集》,台北:霍克國際,無頁碼。
───,2000/2,〈從羅蘭桑的作品試探台灣美術史中的女性形體〉,《現代美術》,88期,頁26。
蘇子中,1997,〈恐怖醜怪的另類─從摸妒殺面具談佛洛伊德、伊希葛黑和西施的性別理論〉,收錄於何春蕤主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遠流,頁15-42。
───,2000,〈從佛洛伊德的《個案》到西蘇(Cixous)的《畫像》─關於朵拉(Dora)的二、三事〉,收錄於何春蕤主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台北:麥田,頁67-84。
顧燕翎,1989,〈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收錄於中國論壇編委會編,《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
───,1996,〈生態女性主義〉,收錄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259-282。
───主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店。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店。
Bataille, George.著,劉暉譯2003(1976),《色情史》(L’Historie de L’Erotisme),北京:商務印書館。
Brooker, Peter.著,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1999),《文化理論詞彙》(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台北:巨流。
Chadwick, Whitney.著,李美蓉譯,1995(1990),《女性,藝術與社會》(Women, Art and Society),台北:遠流。
Chicago, Judy.著,陳宓娟譯,1997(1975),《穿越花朵》(Through the Flower),台北:遠流。
Clark, Kenneth.著,吳玫、寧延明譯,2002 (1956),《裸體藝術》,海口:海南出版社。
Connell, R.W.著,劉泗翰譯,2002( 2004), 《性/別》(Gender),台北︰書林。
De Beauvoir, Simone.著,陶鐵柱譯,2000 (1949),《第二性》(The Second Gender),台北:貓頭鷹。
Foucault, Michel.著,佘碧平譯,2002(1976),《性經驗史》(Historie de la Sexualité),上海:上海人民。
───著,莫偉民譯,2001(1966),《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著,劉北城、楊遠嬰譯,2003(1975),《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Surveilier et Punir),北京:三聯書店。
───著,劉絮愷譯,1994(1963),《臨床醫學的誕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台北:時報。
Harding, Jennifer.著,林秀麗譯,2000(1998),《性與身體的解構》(Sex Acts: Practice of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台北:韋伯文化。
Incorporat, Grolier.編,光復書局譯,1994(1990),《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台北︰光復書局。
Jary, David. and Julia Jary.著,周業謙、周光淦譯,2000(1995),《社會學辭典》(Happer Collins Dictionary of Sociology),台北︰貓頭鷹。
Krisreva, Julia.著,彭仁郁譯,2003(1982),《恐怖的力量》(Powers of Horror: An Essay On Abjection),台北:桂冠。
Lipton, Eunice.著,陳品秀譯,1997 (1992),《化名奧林匹亞》(Alias Olympia : A Woman's Search for Manet's Notorious Model and HerOown Desire),台北:遠流。
Millett, Kate.著,張慧芝譯,2003(1970),《性政治》(Sexual Politics),台北:桂冠。
Rush, Michael.著,2000/8,〈身體印象〉,林貞吟譯,《藝術家》,303期,頁434-441。
Turner, Bryan S.著,馬海良、趙國新譯,2000(1996),《身體與社會》(The Body and Socie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瀋陽:春風文藝。
Woolf, Virginia.著,張秀亞譯,1999(1929),《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台北︰天培文化。
Yalom, Marilyn.著,何穎怡譯,2000(1997),《乳房的歷史》(A History of the Breast),台北:先覺。
外文
Ashcroft, Bill., Gareth Griffiths and Hehen Tiffin, 1998, 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Berger, John.,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Penguin.
Broude, Norma. & Mary D. Garrard, eds., 1992, The Expending Discourse: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 New York: Happer Collins.
───, eds., 1994, The Power of Feminist Art: The American Movement of the 1970s,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Bryson, Norman., 1990, “Still Life and Feminine Space”, Looking at the Overlook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136-178.
Butler, Judith.,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Cixous, Hélène., 1981(1976), “The Laugh of the Medusa”, in Marks, Elain. and Isabelle de Courtivron eds., New French Feminisms: An Antholog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pp.245-264.
───, 1981/autumn, “Castration or Decapitation?”,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 7:1, pp.41-55.
───, 1994(1985), “ The Newly Born Woman”, in Seller, Susan. eds., The Hélène Cixou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pp.37-45.
───, 1997(1975), “Sorties”, in Kemp, Sandra. and Judith Squires eds., Feminis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31-235.
DuBois, Page., 1995(1988), Sappho Is Burning,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ncyclopæedia Britannica, 1994, The New Encyclopæedia Britannica, UK: Encyclopæedia Britannica Inc.
Frueh, Joanna., 1994, “The Body Through Women’s Eyes”, in Broad, Norman. and Mary. D.Garrard eds., The Power of Feminist Art: The American Movement of the 1970s, History and Imapct,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pp.190-207.
Griffin, Susan., 1978, Woman and Nature: The Roaring Inside Her, New York: Happer Colophon.
Grosz, Elizabeth., 1997(1979), “Inscriptions and body maps—Representation and the Corporeal”, in McDowell, Linda. and Joanne P. Sharp eds., Space, Gender, Knowledge: Feminist Readings, New York: Arnold, pp.236-247.
Helicon Publishing , 1994, Dictionary of The Arts, UK: Helicon Publishing.
Irigaray, Luce., 1980/autumn, “When Our Lips Speak Together”,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6:1, pp.69-79.
───, 1981(1977), “The Sex Which is Not One”, in Marks, Elaine. and Isabelle de Courtivron eds., New French Feminisms, s: An Antholog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pp.99-106.
Jones, Amelia., 2000, “Survey”, in Jones, Amelia. and Tracey Warr eds., The Artist’s Body, London: Phaidon Press, pp.16-47.
Kelly, Mary., 1998, Imaging Desir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Kristeva, Julia., 1986(1979), “Women’s Time”, in Toril Moi ed., The Kristeva Rea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187-213.
Lippard, Lucy., 1983, Overlay: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Art of Prehistory, New York: The New Press.
───, 1995(1970), “Sexual Politics: Art Style”, The Pink Galss Swan: Selected Essays on Feminist Art, New York: The New Press, , pp. 42-49.
───, 1995(1980), “Sweeping exchanges: the contribution of feminism to the art of the seventies”, The Pink Galss Swan: Selected Essays on Feminist Art, New York: The New Press, , pp. 171-181.
Lynes, Barbara B., 1992, “Georgia O’keeffe and Feminism: A Problem of Position”, in Broude, Norma. and Mary D.Garrard eds., The Expending Discourse: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 New York: Happer Collins, pp.437-449.
Marks, Elain. and Isabelle de Courtivron eds., 1981, New French Feminisms: An Antholog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Moi, Toril., 1985, Sexual/Textual Politic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New York: Methuen.
Mulvey, Laura., 1992(1975),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in Screen ed., The Sexual Subject: A Screen Reader in Sexual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22-34.
Muthesius, Angelika. and Gilles Néret eds. 1993, Erotic Art, Benedikt: Taschen.
Nead, Lynda., 1992, The Female Nude: Art, Obscenity and Sexuality, New York: Routledge.
Nochlin, Linda., 1989(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Women Artists?”,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pp.145-178.
───, 1989(1972), “Eroticism and Female Imagery in Nineteenth-Century Art”,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pp.136-144.
───, 1989,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Ortner, Sherry B., 1974, “Is Female to Male as Nature to Culture?”, in Rosaldo, Michelle Z. and Louise Lamphere eds., Woman, Culture, and Societ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67-88.
Panofsky, Erwin., 1955,“Iconography and Iconology of Renaissance Art”,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Chicago: University if Chicago Press,pp.26-54.
Phelan, Peggy., 2001, “Survey”, in Phelan, Peggy. and Helena Peckitt eds., Art and Feminism, London: Phaidon Press, pp.14-49.
Pollock Griselda., 1988, Vision and Difference: Femininity, Feminism and Histories of Art, New York: Routledge.
───, 1992(1988), “Modernity and the Spaces of Femininity”, in Broude, Norma. and Mary D. Garrard eds., The Expanding Discourse: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pp.244-267.
Robinson, Hilary., 1995, “Border Crossings: Womanliness, Body, Representation”, in Deepwell, Katy. ed., New Feminist Art Criticism: Critical Strategie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pp. 16-146.
Scambler, Annette. and Graham Scambler, 1993, Menstrual Disorders, New York: Routledge.
Selden, Raman. ed., 1988,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Spivak, Gayatri C., 1990, The Post-colonial Critic: Interviews, Strategies, Dialogues, New York: Routledge.
───, 1994(1988),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in Williams, Patrick .and Laura Chrisman eds.,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UK: Bodmin, Cornwall, pp.66-111.
Tickner, Lisa., 1978/June, “The Body Politic: Female Sexuality and Women Artists since 1970”, Art History, Vol.1 No.2, pp.236-251.
Wilde, Oscar., 1980(1893), “Salome” , in AMS Press ed., The Works of Oscar Wilde v.7, New York : AMS Press, pp.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