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242.2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15: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琪雯
研究生(外文):Qi-Wen Huang
論文名稱:翻轉教室理念融入高年級數學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均一教育平台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the Idea of Flipped Classroom into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of Senior Classes—Take Junyi Academy Platform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何俊青、何美瑤
指導教授(外文):Ho,Chun-Ching、Ho,Mei-Yao
口試委員:程鈺雄
口試委員(外文):Cheng,Yu-Hsiung
口試日期:2015-08-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翻轉教室資訊融入教學數學態度數學成就
外文關鍵詞:flipped classroom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s into teachingmathematics attitude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17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探討翻轉教室理念融入高年級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均一教育平台為例之歷程及實施成效。為了改善學生數學態度以及提升學生數學成就,研究者以翻轉教室模式為教學模式。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分析教師觀察、學生訪談、文件等紀錄。選取國小六年級為行動參與者且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為學生自學數學的工具。
研究者鼓勵學生使用電子載具作為學生個人學習輔助工具,並且讓學生能在家裡先完成學習。學生在家使用電子載具預習課程內容找出問題解決過程的重點,在課堂上透過合作學習與老師及同學進行互相學習。課堂轉變成為可以提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互動機會的場所。研究者協助學生自學且透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此外,亦幫助學生養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研究者可以得知數學科學習現況:
(一)六年級上學期數學科整體的表現不佳
(二)六年級上學期數學科所遭遇的問題不少
(三)六年級上學期數學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透過翻轉教室課程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者可以發現:
(一)課程設計理念符合學生需求
(二)課程內容與實施時間恰當
(三)教學策略有助學生學習數學
(四)課程實施歷程讓學習有效率
(五)教師轉化角色
(六)教學評量多元化
三、翻轉教室課程改善學生數學態度與提升數學成就。
四、翻轉教室課程有助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以上結論,翻轉教室模式在數學學習上有正向的成效。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結論與發現,研究者對國小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implementing achievements of integrating the idea of flipped classroom into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of senior classes take Junyi Academy Platform as an example.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and their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the researcher take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s the teaching mode. This research takes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records of teachers’ observations, students interviews and files, The sixth graders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Junyi Academy as the tool for students attending self-study of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er encourages the students to use mobile devices to assist in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asks them to complete learning at home first. Students preview the contents and find out the key points in solving problems with their mobile devices and th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 Flipped classroom becomes the place where there are mo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among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researcher helps the students to conduct self-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assists the students in forming the habit of previewing and reviewing the cours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The researcher can learn the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1)The overall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course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ixth grade is not good.
(2)Mathematical course confronts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ixth grade.
(3)Good learning habit is absent in the mathematical course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ixth grade.
2.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course, the researcher finds out that:
(1)the course design concept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students.
(2)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implementing time are appropriate.
(3)teaching strategy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4)course implementing process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more efficiently.
(5)the role of the teachers is conversed.
(6)teaching evaluation is diversified.
3.Flipped classroom course improves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and their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4.Flipped classroom is helpful for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he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is effective in mathematical learning.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nd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primary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v
附錄 vi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解釋名詞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翻轉教室 11
第二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26
第三節 數學教學相關研究 41
第四節 資訊融入數學教學實徵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9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4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6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80
第六節 研究的信實度 8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數學科學習現況 85
第二節 設計與實施翻轉教室課程之教學活動 89
第三節 翻轉教室課程影響學生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成效 115
第四節 翻轉教室課程行動後對研究者專業成長之影響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51
附錄 151
附錄一:均一教育平台教學資源授權同意書 168
附錄二:翰林版數學科六年級教學資源授權同意書 169
附錄三:均一個人筆記-第一單元 170
附錄四:均一個人筆記-第二單元 171
附錄五:均一個人筆記-第三單元 172
附錄六:均一個人筆記-第四單元 173
附錄七:課堂學習單 174
附錄八:前測卷-第一單元 175
附錄九:後測卷-第一單元 176
附錄十:前測卷-第二單元 177
附錄十一:後測卷-第二單元 178
附錄十二:前測卷-第三單元 179
附錄十三:後測卷-第三單元 180
附錄十四:前測卷-第四單元 181
附錄十五:後測卷-第四單元 182
附錄十六:翰林版六年級下學期分數的四則運算教學簡案 183
附錄十七:均一教育平台翰林版六年級下學期教學影片列表 185
附錄十八:翰林版六年級下學期能力指標 188
附錄十九:學生訪談題目及家長回饋題目 191

壹、中文部分
天下網路書店(2013)。關於佐藤學。檢索日期︰2015年3月8日,取自︰http://topic.cwbook.com.tw/reader/2012/learn/
王三幸(1993)。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子龍(2014)。結合概念構圖之翻轉教學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王永賢(2004)。結合資訊融入教學與合作學習策略於國中數學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秋燕(2005)。資訊融入教學以提昇國小學童天文學習效能之研究---以「星星」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淑湘(2001)。以電腦作為心智工具在國小「時間」學習上的應用與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曉玟(2013)。個人化學習時代來臨。天下雜誌,536,124-128
王曉璿(2002)。學校動態資料庫網站設計探究。中學教育學報,9,467-508 。
古鈞元、吳正己(2000)。利用資訊科技輔助地理科教學─以認識臺灣地理篇為例。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41-48。
江季翰(2003)。國內遠距教學的發展概況。全國教育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9-92。
江紹祥(1999)。資訊科技數學教育。數學教育,9,40。
何義清(1987)。國中學生對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171-217。
何榮桂(2001)。資訊教育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5,1-4。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7,22-48。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
何榮桂(2014)。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的崛起與發展。臺灣教育雙月刊,686,2-8。
何榮桂、郭靜姿(2014)。翻轉吧教學!。臺灣教育雙月刊,686,9-15。
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成就上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昆澤(2015)。探討成就動機、教學成效與再次參與意願的關係-以組織行為之翻轉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吳明峰(2006)。資訊融入音樂教學對直笛吹奏之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明隆(1996)。國民中小學學生社會心理變因與數學焦慮及數學信念關係之研究。高雄師大教育學刊,12,287-328。
吳明隆(1997)。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00)。行動研究-教育研究新趨勢:教育行動研究的內涵。臺南:南一。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臺北:五南。
吳明隆、蘇耕役(1995)。國民小學學生控制信念、重要他人態度知覺與數學態度及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81 -200。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Patton, M.Q.)。臺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90)
吳金滿(2015)。翻轉教學應用於國小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四年級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16-26。
吳宥葶(2013)。結合開放式課程之翻轉課堂對於學習者之自我調節與學習成效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清山(2014)。翻轉課堂。教育研究月刊,238,134-135
吳筱莉(2014)。翻轉教學對低成就學習者之英語自我導向學習與學習成效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吳鐵雄(2009)。我國資訊教育發展。臺北:心理。
呂玉瑞(2014)。翻轉教室結合問題導向學習對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研究—以製作電子書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均一教育平台(2015)。檢索日期︰2015年2月8日,取自︰http://www.junyiacademy.org/
均一教育平台資源中心(2015)。檢索日期︰2015年1月16日,取自︰https://junyi.wikispaces.com/
宋明忠(2005)。以昌爸數學網站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縣。
宋秋儀、張婷華(2015)。學校推動讀報教育「翻轉」學童閱讀能力。臺灣教育雙月刊,694,44-48。
李坤能(主編)(2015)。國民小學數學教師備課用書。臺南:翰林。
李坤能(主編)(2015)。國民小學數學習作教用版。臺南:翰林。
李岳霞(2015)。3王牌,讓孩子自主學習。親子天下雜誌,71,26-28。
李明豐(2008)。直接教學模式對高職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俊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領域虛擬實境教學之探究—以蚊子的一生與登革熱防治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惠雯(2015)。運用翻轉教室模式以提升國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李燕秋(2014)。基於翻轉學習概念之互動式教學平台架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默英(1983)。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沈中偉(2008)。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三版)。臺北:心理。
沈佳慧(2014)。翻轉的教室風景:數位英語閱讀寫作。國教新知,61(2),49-62。
沈慶珩(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概念、應用與活動設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42(1),139-155。
周婉玲(2014)。「翻轉教室」師生的八點檔。諮商與輔導,343,64-65。
周清壹(2004)。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1-75。
林佳蓉(2015)。探討數位學習下的翻轉教室迷思與新素養的良心品德翻轉案例。國民教育,55(1),78-89。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雙月刊,58,2-11。
林幸玉(2015)。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面積單元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於正(2004)。資訊融入地球化學教學之研究-以核飛跡定年法的3D虛擬實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彥佑(2014)。還給孩子自主學習權。師友月刊,564,41-44。
林星秀(2001)。高雄市國二函數課程GSP輔助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紀慧、許宛琪(2007)。網路學習融入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227-248。
林慶宗(2005)。小組合作學習和擬題在資訊融入數學學習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邱文傑(2015)。翻轉教室教學對於大學生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俊仁 (2003)。高雄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廣興(2002)。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8,3-9。
邵瑞珍、皮連生(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施皇羽(2002)。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我見。教師之友,43(5),33-40。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子傑(2015)。探討影響翻轉課堂學習成效之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洪宿珠(2011)。資訊融入自然科學習之概念改變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洪燕竹(2000)。電腦應用於教學探討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紀伯賢(2014)。翻轉課堂教學系統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胡進興(2015)。國中數學教學之翻轉教室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雲林縣。
倪鳳英(2015)。翻轉教室教學法結合數位教育平台之教學成效研究 ---以台中 市大忠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唐介華(2004)。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及電腦焦慮及其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徐素君(2008)。結合資訊融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自然科科學寫作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徐新逸、吳佩瑾(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徐新逸、林燕珍(2003)。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之知識庫建構與分享機制-「學習加油站」。資訊與教育雙月刊,95,80-96。
徐新逸、林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1),175-203。
秦采帆(2015)。知識結構學習系統於翻轉教室之學習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翁湘盈(2010)。引導式資訊融入教學運用於國小中年級學童數學謎題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高石城(1999)。數學新課程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高嘉蘭(2014)。課堂秩序與活絡教學。師友月刊,564,47-49。
張允柔(2015)。探討學習風格、線上討論行為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組織行為」翻轉教室之實徵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究_以南投縣 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奕華、吳權威、吳宗哲、王緒溢、許正妹(2012)。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超越:以智慧教室為例,網奕資訊電子報。
張奕華、許正妹、張奕財(2014)。資訊科技融入班級經營之策略:兼談TEAM Model智慧教室之創新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39,32-51。
張春興(2000)。 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教育雙月刊,72,2-9。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臺隆(2012)。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政策形成、執行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輝誠(2015)。學思達翻轉教學法-我的十五年教學生涯之後的全新改革。屏縣教育季刊,63,14-23。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4,1-2。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檢索日期︰2015年1月7日,取自︰http://chinese.ntue.edu.tw/book/100B.pdf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檢索日期︰2015年3月18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 /conference /total.shtml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九十六年度教育部統合視導地方事務報告(主題:資訊教育)。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MOOCS PROJECT 磨課師推動計畫。檢索日期︰2014年9月29日,取自︰http://amaaa.nsysu.edu.tw/ezfiles/258/1258/img/1547/149103737.
pdf
許文松(2009)。資訊融入教學輔以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高雄市。
許芳菊(2013)。趨勢,全球教育大革命。天下雜誌,536,104-112
許芳禎(2004)。資訊科技融入直笛教學對不同學習型態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珮君(2015)。翻轉教室於國中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添財(2014)。一個教室、兩個世界。臺灣教育雙月刊,687,42-43。
陳文吉(2007)。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國中數學領域之學習成效研究-以GSP輔助平面直角坐標系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永錚(2015)。翻轉教室的實踐:平板電腦之教學效果與學習意願、師生關係、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雲林縣。
陳玉貞(2006)。資訊融入國小英語補救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兆華(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向明 (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 臺北:洪葉文化。
陳年興、王敏煌(1997)。全球資訊網上教材製作輔助工具之研發。隔空教育論叢,9,77-104。
陳佳伶(2002)。幼教老師之電腦素養與電腦使用現況分析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園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玟樺(2015)。從心看見滑世代。教師天地,194,67-71。
陳冠宇(2012)。3D電腦圖形軟體於國小學童數學空間幾何補救教學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冠廷(2013)。翻轉教學趨勢-科技與教育的雲端交鋒。研習論壇月刊,155,20。
陳姿因(2011)。資訊融入防災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編颱風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香君(2004)。高雄市國中語文領域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採用層級及激勵、障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振榮(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淑芬(2014)。翻轉教室之我思。師友月刊,564,45-46。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意鈴(2014)。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銘俊(2008)。宜蘭縣國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覺知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錦鴻(2014)。翻轉教育成功的關鍵。臺灣教育雙月刊,688,45-46。
單文經(2013)。為「學教翻轉、以學定教」的理念探討:杜威教材心理化主張的緣起與要義」。教育研究月刊,236,115-127。
曾淑容(1911)。普通班和資優班學生性別、年級、數學歸因和數學態度的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報,6,373-430。
曾琬淑(1995)。三種不同補救教學方式對國小數學科低成就學生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383。
曾意鈞(2012)。探討GSP軟體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複合圖形面積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程柏豪(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體積與表面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程晏鈴(2015)。翻轉吧老師找回學生的好奇心。天下雜誌,580,160-162。
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妙珠(2007)。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秀華(2010)。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長度概念之教學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信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法:方法與實例。臺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五南。
黃英傑(2009)。資訊融入教學輔以認知師徒制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 「一元二次方程式」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黃珮玲(2007)。運用資訊融入與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博聖(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學習動機、知覺班級氣氛、數學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港友(2004)。綜合中學選修專門學程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琡懿(2007)。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面積診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琳雅(2015)。運用翻轉教室教學法於國小六年級健康課程以提升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楊小橙(2015)。翻轉教室模式融入國中學生英文文法學習與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楊貽文(2014)。翻轉的各種可能。師友月刊,563,25-29。
溫明正(2000)。教室電腦教學環境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7,8-14。
溫嘉榮、吳明隆(2002)。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運用。臺北:松崗。
葉丙成(2015)。如何確保翻轉教學的成功?BTS翻轉教學法。中等教育季刊,66(2),30-43。
葛品宏(2004)。談線上教材的建置趨勢。國教之友,55(5),71-75。
葛建志(2004)。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歸因信念、數學態度、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詹慧齡(2002)。以學習環為基礎將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賈馥茗(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文景。
賈馥茗、楊深坑(1988)。教育研究法的特性與應用。臺北市:師大學苑。
廖家賢(2015)。運用翻轉教室學習策略改善防災教育反思及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教育雙月刊,78, 60-66。
劉怡甫(2013)。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雙月刊,41,31-33。
劉晏如(2010)。資訊融入數學合作學習對國中二年級多項式與其加減及多項式乘除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勝鈺(2003)。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數學:以網路同儕互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劉樹源(2011)。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未來教育一瞥。檢索日期︰2015年2月3日,取自︰http://www.tedtochina.com/2011/11/22/khan_academy
_and_future_of_education/
劉懷桐(2003)。資訊科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樂雪琴(2015)。運用翻轉教室於國中社會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心理。
潘慧萍(2007)。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文正(2014)。翻轉教室的行思。師友月刊,561,67-71。
蔡文標(2002)。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及直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政道(2004)。臺灣、香港與新加坡資訊教育之比較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0(1),114-131。
蔡香玲(2015)。翻轉課堂教學與數學學習成效的探究 ~以列式與等量公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蔡清田(1997)。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瑞君(2014)。數位時代「翻轉教室」的意義與批判性議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0(2),115-138。
鄭文輝(2004)。國中數學能力卡測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鄭皓元(2006)。資訊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探究以國小六年級面積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蕭阿全(1984)。國小兒童智慧、學習成就、學習態度、人際關係諸因素之研究。輔導月刊,20(2),26-28。
蕭宥騰(2014)。用於整合磨課師資源之雲端歷程學習系統設計及應用於翻轉學習(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賴麗桂(2007)。資訊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分數診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錢思媚(2015)。運用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數學課程應用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戴寶蓮(1991)。讓數學教育的根更紮實--談國小低年級數學科教學。教與學,23,20-24。
姜禮能(2002)。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薛毅白(2015)。結合翻轉教室與合作學習應用於九年級地理之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
鍾昌宏、王國華(2015)別被影片綁架了-逆向的翻轉教室課程設計。中等教育季刊,66(2),69-81。
鍾慧凡(2008)。資訊融入教學與直接教學對資源班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錦雀(2007)。資訊融入資源班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因數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32-39。
魏欣怡(2015)。行動學習與翻轉教室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志仲(2014)。翻轉教室翻轉學習。師友月刊,563,20-24。
羅淑香(2011)。國小學童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頭份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臺北師院學報,5,619- 688。
嚴天龍(2015)。翻轉教學對高中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 — 以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顧雪林(2013)。一個人的網絡教學震動了世界。檢索日期︰2015年4月18日
,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q.xinhuanet.com/2013-02/
26/c_114804014.htm
貳、英文部分
Aiken, L. R. (1976). Update on attitudes and other affective variabl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239-311.
Bergmann, J & Sams, A. (2012). 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 Oct 29, 2015 Retrieved from: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2/06/12/fp_bergma nn_sams.html?tkn=WPCC1Rxu4%2FbCFsj3iEU3%2Bqk97aMS3xc0jkgq&cmp=clp-sb-edtech
Brown, C. A. & Borko, H. (1992). Becoming a mathematics teacher. In D.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 (pp. 209–242). NY: Macmillan.
Budin, H. (1999). The computer enters the classroom - Essay Review.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0 (3), 656-669.
Creswell, J. W. (2012).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4th ed.). NJ: Pearson Education.
Cuban, L. (2001). Oversold and underuse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McGraw-Hill.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3), 10-13.
Driver, R.T. (1993).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attitudes of fifth, eighth, and tenth grad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with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practices (fifth-grade, eighth-grade, tenth-grade, mathematics attitudes). Dissera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54 (5), 1712A.
EDUCAUSE (2012).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flipped classrooms. Oct 19, 2014 Retrieved from:http://www.educause.edu/library/resources/7-things-you- should-know-about-flipped-classrooms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Bucking 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Feldman, R. S. (1998).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 Hall.
Fennema, E., & Sherman, J. (1997).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affective factor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4 (1), 51-71.
Fleischner, J. E. (1994).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G. R. Lyon (Ed.). Frames of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pp. 441-458). Baltimore, Marylan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Goetz, J. P., & LeCompte, M. D. (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ackett, G., & Betz, N. E. (1989).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correspond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3), 261-273.
Hiltunen, L. (2010). Enhancing Web Course Design Using Action Research,65. Finnish: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Johnson, D. A. (1972). Attitude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72(9), 794-800.
Karakas, R. (1995). Teachers and technology: The need for training and support. Orbit, 26(2), 40-41.
Layon, R. J., & Schwartz, M. M. (1966). Psychological Learning Theory: Application to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17(1), 12-18.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CA: Sage.
Lofland, V. T. (1993). Mathematics and gender An analysis of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 Campu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5), 1346.
Ma, X., & Willms, J. D. (1999). Dropping out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How much do students and schools contribute to the problem?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1(4), 365-383.
Mager, R. F. (1968). Developing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Belmont, CA: Fearon.
McCoy, L. P. (2005). Effect of demographic and personal variables onachievement in eighth-grade algebra.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8(3), 131-135.
McNIff, J. (1988). 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sourcebook of new methods (2nd ed.). CA: Sage.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Loti):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2.
Patton, M. Q. (1987). How to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Rathbone, A.S. (1989).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 between Low-Achievement and High-Achievement fifth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 ED303482)
Rech, J. F., & Stevene, D. J. (1996). Variabl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mong black students. The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89(6), 346-350.
Renga, S., & Dalla, L. (1993). Affect: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n R. J. Jensen (Ed.), Research ideas for the classroom: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pp. 22-39). NY: Macmillan.
Reyes, L. H. (1984).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5), 558-581.
Schon, D. 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Y: Basic Books.
Sriampai, P. (1992).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related to gender and academic program. Michigan: UMI.
Steffe, L., Glasersfeld, E. V., Richards, J., & Cobb, P. (1983). Children’s counting types: philoso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NY: Praeger Scientific.
Tocci, C. M., & Engelhard, G. (1991). Achievement, parental suppor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4(5), 280-286.
Wallace, P. M., & Goldstein, J. H.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4th ed.). Dubuque, Chicago: Brown & Benchmark.
Winter, R. (1989).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Press.
Zuber-Skerritt, O. (1991). Action reserch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ldershot: Gower Avebur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2. 王曉璿(2002)。學校動態資料庫網站設計探究。中學教育學報,9,467-508 。
3. 何義清(1987)。國中學生對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171-217。
4.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7,22-48。
5.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
6. 何榮桂(2014)。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的崛起與發展。臺灣教育雙月刊,686,2-8。
7. 何榮桂、郭靜姿(2014)。翻轉吧教學!。臺灣教育雙月刊,686,9-15。
8. 吳明隆(1996)。國民中小學學生社會心理變因與數學焦慮及數學信念關係之研究。高雄師大教育學刊,12,287-328。
9. 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16-26。
10. 宋秋儀、張婷華(2015)。學校推動讀報教育「翻轉」學童閱讀能力。臺灣教育雙月刊,694,44-48。
11. 沈佳慧(2014)。翻轉的教室風景:數位英語閱讀寫作。國教新知,61(2),49-62。
12. 沈慶珩(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概念、應用與活動設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42(1),139-155。
13.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1-75。
14. 林佳蓉(2015)。探討數位學習下的翻轉教室迷思與新素養的良心品德翻轉案例。國民教育,55(1),78-89。
15.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雙月刊,58,2-11。
 
1. 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面積單元教學
2. 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教學
3. 磨課師(MOOCS)課程:均一教育平台於數學科補救教學之運用:以國中「科學記號」單元為例
4. 均一教育平台使用於國小六年級補救教學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體積單元為例
5. 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輔助教學之成效:以時間單元教學為例
6. 使用雲端服務均一教育平台於國小數學課程之學習興趣與成效研究
7. 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四年級數學輔助教學之成效:以概數單元教學為例
8. 國小學童使用MOOCs平台學習意向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童使用均一教育平台學習為例
9. 從「均一」到「學思達」 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之研究
10. 數位學習平台融入國中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興趣及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均一教育平台為例
11. 均一國民中小學運用均一教育平台於數學領域之個案研究
12. 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心流理論探討均一教育平台網路學習行為之研究
13. 翻轉教室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數學之補救教學研究-以「梯形面積和應用」單元為例
14. 運用均一教育平台於國小分數補救教學 之行動研究
15. 翻轉教室對於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