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王詩琅著作(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卷一,《鴨母王》(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 年6月)。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卷二,《孝子尋母記》(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年6 月)。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卷十一,《喪服的遺臣》,(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年6月)。
王詩琅著、王灝圖《臺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王詩琅著、李欽賢圖《臺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2007年12月)。
三、 專書(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一) 古籍
鄭玄註、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8月)。
清‧焦循著:《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清‧劉寶楠著:《論語正義》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11月)。
清‧劉寶楠著:《論語正義》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11月)。
清‧王先謙著:《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93年9月)。
(二) 專著
錢穆著:《四書釋義》(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3年6月)。
《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臺北:中正書局,1957年11月)。
林守為著:《童話研究》,(臺南: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1977年4月) 。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卷十一,《文藝創作與批評-夜雨》,(高
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 年6月)。
羅盤著:《小說創作論》,(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2月)。
譚達先著:《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林文寶著:《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7年2月)。
林守為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3月)。
黃光國著:《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年10月)。
洪文瓊編:《兒童文學童話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1月)。
李獻璋編:《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出版公司,1989年2 月)。
王泉根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選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吳鼎著:《兒童文學研究》,(臺北:遠流事業出版公司,1989年8月) 。
祝士媛著:《兒童文學》,(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10月)。
蔡尚志著:《兒童故事原理》,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10月)。
杜淑貞著:《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0年3月)。
杜淑貞著:《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臺北:富春文化有限公司,1991年
3月)。
黃登山著:《老子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4月)。
蔡尚志著:《兒童故事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2 年 9 月)。
姜彬著:《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10月)。
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94年8月)。
蔡尚志著:《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6月)。
段寶林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學概要》,(澳門:澳門大學,1998年10月)。
傅林統著:《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富春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
12月)。
林文寶、蔡尚志等人合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年4月)。
林文寶編:《臺灣(1945~1998)兒童文學100》,(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2000年3月)。
翁佳音、張炎憲合編:《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臺北:稻香出版社,2000
年7月)。
張清榮著:《年少小說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黃永武著:《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7月)。
金榮華著:《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年3月)。
楊文虎編:《文學鑑賞新知》,(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年8月)。
管家琪著:《民間傳說-故事的寶庫》,(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3 年
10月)。
孫正聿著:《哲學修養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黃慶萱著:《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10月)。
邱燮友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6月) 0。
胡萬川著:《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10月)。
林文寶著:《兒童文學與閱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9月)。
林良著:《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2011年10月)。
三、學位論文(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葉瓊霞:《王詩琅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
彭衍綸:《臺灣民間故事〈白賊七的趣話〉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政治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
林淑芬:《林良的兒童文學作品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林敏宜《臺灣民間故事中正義的面貌》(臺東: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3年8月)。
徐淑雯:《王詩琅兒童文學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卓英燕:《王詩琅臺灣民間文學作品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8月)。
蔡詩欣:《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品格教育內涵之研究-1975-2006》(臺北: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陳冠宇:《王詩琅小說研究》(嘉義: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連婷如:《王詩琅小說研究》(桃園: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鄒易儒:《無政府主義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王詩琅之思想前景與文藝活
動關係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黃馨儀:《王詩琅小說中的儒學思維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郭旭棋:《臺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以賞善罰惡民間故事為例》(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許家逢:《臺灣朱一貴民間故事所反映的臺灣社會現象與影響》(臺中:東海
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白易弘:《臺灣民間故事類型歸屬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10月)。
四、期刊論文(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林士武:〈論兒童文學與兒童故事〉,《教師之友》第50期,1965年6月,頁4-10。
林良:〈尋找一個故事-談兒童文學裡的「故事」的誕生〉,《中國語文月刊》09期(1974年10月),頁37-42。
王麗華:〈史話與童話-訪王詩琅談文獻工作與兒童文學〉,《大高雄》革新 8
期(1979年 3 月),頁 116-117。
吳英長:〈中華兒童叢書內容的價值分析〉,《臺東師院學報》,第九期(1881
年4月),頁239-240。
吳密察:〈萬華陋巷中的老人,臺灣文化界的瑰寶—王詩琅先生〉,《臺灣文
藝》第91期(1984 年11月),頁4-8。
李南衡:〈王詩琅先生,我們實在感謝您!〉,《文季》第2卷第4期(1984
年12月),頁69-71。
吳英長:〈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臺東師專學報》14期(1986年4月),頁195-213。
鄭蕤:〈兒童故事欣賞教學研究〉,《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9年
5月),頁109-125。
蔡尚志:〈論「兒童故事」的特質》,《教師之友》,33期(1992年12月),頁42-46。
王泉根、徐迪南:〈困惑的現代與現代的困惑—當今臺灣童話創作現象管
窺〉,《臺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國立臺東
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1998年3月),頁197-227。
張碧如:〈說故事、看故事、討論故事~故事繪本的特色與應用〉,《兒童福利
期刊》,第五期(2003年8月),頁169-180。
廖卓成:〈論兒童故事的範圍〉,《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1期(2006年12月),頁27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