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Locke,E.A.(1968).Toward a theory of task motivation and incen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 157-189.
Mintzberg, H. (1985). The strategy concept I: Five ps for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0(1), 11-24.
McKay, A. (2005). The Future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 women, work and a citizens’
basic income, London: Routledge.
Patton, Michael Quinn.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Robbins, S. P. & Coulter,M. (2012). Management. 11th ed., Pearson Prentice-Hall.
Rys, V. (2010) .Reinventing Social Security Worldwide: back to essentials,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王儷玲,2013,〈勞工退休金制度開放自選投資平台〉。《臺灣勞工季刊》,33: 53-61。成之約、辛炳隆等,2012,《勞動政策》。台北:空中大學。
余雪明,2001,《比較退休基金法》。台北:元照。
江亮演,1986,《社會安全制度》。台北:五南。
吳全成、馬翠華,2013,《勞工行政與勞工立法》。台北:一品文化。
吳復新、劉見祥等,1997,《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大。
辛炳隆,2006,〈推動勞退新制的回顧與展望〉。《總統府公報》6696: 11-31。
李章順, 2005 《透視勞工退休金制度》。台北:靈活。
邱羽凡、陳文育,2010,《勞動法權益新解》。台北:勞動視野工作室。
邱義城,1997,《策略聖經》。台北:商業周刊。
林怡君,2004,《新經濟體系下台灣女性勞動者經濟安全保障之研究~以退休金制度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2015,〈勞工低薪化的困境〉。《愛心世界季刊》,33。
柯木興,2007,《社會保險》。台北:三民。
柯木興、林建成,2006,《漫談社會保險與個人帳戶制》。台北:三民。
洪燦楠、洪鴻銘等,2002,《年金保險》。台北: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昱名、顧長永,2009,〈台灣、香港、新加坡公積金制年金發展之簡單民主模式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 93-140。陳龍潭、廖勇凱,2011,《企業策略管理》。台北:智勝。
陳忠良,2004,〈推動勞工退休金新制之回顧與展望〉。《臺灣勞工季刊》,2: 79-86。符寶玲,2005,《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台北:華泰。
曾妙慧,2002,《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台北:華泰。
畢恆逹,2014,《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黃越欽,2002,《勞動法新論》。台北:翰廬。
黃于玲、苗坤齡等,2008,〈勞退新制對勞動供需影響之研究〉。行政院主計總處。
楊子霆、駱明慶,2009,〈誰付了退休金?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的影響〉。《經濟論文》37(3): 339-368。楊通軒,2013,《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文上,2005,《論勞工退休金條例兼探討中高齡勞工認知與選擇》。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葉孟峰,2008,〈從世界銀行三柱理論檢視我國勞工退休保障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123: 117-129。劉恆逸,2011,《現代策略管理》。台北:華泰。
鄭津津,2010,〈勞動基準法之演變〉。《臺灣勞工季刊》24: 66-73。
盧政春,1998,〈論勞動基準法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東吳社會學報》7: 313-359。1999,〈「認識社會保障」(一)(二)(三)〉。《內政部國民年金訊息快遞》,第 32,33,34期。
2005,〈台灣社會安全體系之問題與對策〉。《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畫研擬專題研究系列》III:1-53。
鍾憲瑞,2011,《策略管理》。台北:前程。
鍾秉正,2012,《社會保險法論》。台北:元照。
繆震宇,2007,〈勞退新制的最低資產配置、所得替代率與保證成本〉。《台大管理論叢》17(2): 69-90。
羅俊瑋,2006,〈勞工退休金條例之檢討〉。《臺灣勞工季刊》4: 53-65。傅從喜,2012,〈我國勞工退休保障制度的發展與挑戰〉。《臺灣勞工季刊》32: 22-29。2012,〈我國老人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之檢視與未來展望〉。臺灣因應高齡社會來臨的政策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網路資訊
吳忠吉,2005,勞工退休金機制與政府責任。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1995。台灣新舊勞工退休制度的退休金之比較,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詹火生、林建成,2012,談「三層年金制度」改革。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勞動部。網址:http://statdb.mol.gov.tw/html/svy02/0221menu.htm。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4月2日。
勞工保險局。網址:http://www.bli.gov.tw 。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4月2日。
勞動基金運用局。網址:http://www.blf.gov.tw。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4月2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4月2日。
內攻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上網檢索日期:2016年2月5日。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http://mycpf.cpf.gov.sg/Members/home.htm。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1月26日。
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畫管理局。http://www.mpfa.org.hk/tch/main/index.jsp。上網檢索日期: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