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及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著者出版,民國77年9月初版。
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著者發行,民國91年9月初版。
3.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87年7月4版。
4. 吳庚,行政訴訟法爭論,著者出版,民國88年3月初版。
5. 李惠宗,憲法要義,敦煌書局,民國86年9月。
6.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民國86年9月初版。
7. 林山田,刑事訴訟法,著者出版,民國77年10月再版。
8. 林山田,刑法通論,著者出版,民國74年3月再版。
9. 林山田、林東茂,犯罪學,三民書局,民國79年9月。
10.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著者出版,民國79年9月53版。
11.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作者自印,民國87年9月。
12. 林明鏘、蔡茂寅、李建良、周志宏,行政程序法,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9年1月。
13. 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空中大學出版,民國88年11月再版。
14.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潮,著者出版,民國88年9月初版。
15. 吳麗琪譯,Roxin, Claus著,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民國87年。
16.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著者出版,民國89年12月初版。
17. 胡開誠,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民國69年11月3版。
18.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三民書局,民國81年4月。
19. 涂懷瑩,中華民國憲法與人權保障,作者自印,民國76年4月。
20. 張佛泉,自由與人權,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1月。
21. 劉江彬,資訊法論,台大法學叢書,民國75年10月。
22. 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大法學叢書,民國78年10月9版。
23.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社,民國83年6月。
24.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9年10月初版。
25.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著者出版,民國86年2版。
26.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三民書局,民國88年1月。
27.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著者出版,民國89年8月7版。
28.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著者出版,民國81年4月重訂6版。
29.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著者出版,民國78年4月5版。
30.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6年4月初版。
31. 彭心儀編,美國資訊通信法案件評析,文照出版公司,民國91年5月初版。
32.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公司,民國90年1月初版。
33.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8年5月。
34.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民國75年9月再版。
35.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著者出版,民國70年4月初版。
36. 廖義男,國家賠償法,作者自印,民國86年3月。
37.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漢林出版社,民國82年3月。
38.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0年2月4版。
39.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著,著者出版,民國80年9月初版。
40. 賴玉山譯,日本刑事訴訟法,法務部印行,民國71年5月。
41. 鄭健才,刑事總則,著者出版,民國71年10月再版。
42. 韓忠謀,刑法原理,著者出版,民國68年7月。
43. 蘇俊雄,刑法總論(I)(II)(III),著者出版,民國86年7月初版。
二、 期刊與報告(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的相關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3期,民國88年6月。2. 王茂松,通訊竊聽法律問題之研究,中興法學22期,民國75年3月。3. 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0月。4. 史慶璞,「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與美國刑事偵審制度,輔仁法學第14期,民國84年6月。5. 史慶璞,淺論「毒樹腐果理論」在我國之適用價值,司法周刊第915期,民國88年。6. 甘添貴,非法竊聽電話取得證據之效力,中興法學2卷2期,民國81年7月。
7. 甘添貴,公務員之操守與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民國85年11月。8. 田正恒,竊聽之合法性與證據能力,法令月刊38卷1期,民國76年1月。
9. 朱中和,通訊監察法律問題研究,法務通訊雜誌社印行,民國80年9月。
10. 朱朝亮等,考察日本「通訊監察、暴力防制業務」報告,法務部印行,民國81年8月。
11. 朱武獻,言論自由之憲法保障,中美言論自由法制比較研討會專刊,中國比較法學會刊行,民國75年10月。
12. 江舜明,竊聽在刑事程序法上之理論與實務,法學叢刊第168期,民國86年10月。13. 江舜明,監聽界限與證據排除,法學叢刊第172期,民國87年10月。14. 李惠宗,我國行政法之基本原理及其法源,行政法入門,民國86年1月。
15. 李建良,竊聽案—通訊自由的限制,基本人權與憲法裁判,民國81年11月。
16.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刊,第9卷第1期,民國88年3月。
17. 李雅萍,德國法上關於基本權之限制,憲政時代第22卷第1期,民國85年7月。18. 李鴻禧,男女平等法理之描述—自人性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民國84年3月。19. 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警察任務法論,登文書局,民國87年3月增訂4版。
20.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載於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3輯,民國81年11月。21. 法治斌,論違法搜索扣押證據之排除,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民國82年。
22. 林三欽,通訊監察與秘密通訊之自由,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民國86年10月。
23. 林紀東,福利國家與基本人權,憲政思潮第2期,民國57年4月。
24. 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期,民國88年1月。25. 林鈺雄,從基礎案例談證據禁止之理論與發展,刑事訴訟之運作,民國86年11月。
26. 林漢堂,論基本人權之保障與限制,警學叢刊第27卷5期,民國86年3月。
27. 林錫堯譯,Alfred katz著,基本權之限制,法學叢刊第120期,民國70年10月。
28. 柯耀程,「證據保全」立法之檢討—評刑事訴訟法新增修證據保全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7卷,民國92年6月。29.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強制處分部分條文修正擬議(甲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9期,民國90年2月。
30. 城仲模,行政法上國家責任之理論與立法之研究,行政法之基礎理論,三民書局,民國80年。
31. 洪禎雄,論證據排除法則,政大法學評論,第25期。
32. 黃東熊,日本刑事訴訟制度,刑事訴訟法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印行,民國84年。
33. 涂永欽,竊聽取證之適用法性及其證據能力之研究,刑事科學第32期,民國80年9月。34. 許宗力,行政命令授權明確性問題之研究,法與國家權力,民國81年4月。
35. 葉茂林,談美國如何保護隱私權之規定及案例,法律與你,第53期。
36. 張瑜鳳,刑事訴訟程序中有關「監聽」之研究,法律評論63卷1-3期合刊,民國86年3月。37. 張麗卿,論偵查方法及其取得證據之適法性,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期,民國78年11月。38. 張麗卿,論違法取得證據之排除,軍事專刊,第33卷第3期,民國76年3月。
39. 羅文輝,隱私權,大眾傳播法手冊,民國86年6月。
40. 曹昌棋,監聽法制化之研究,警專學報第6期,民國82年6月。41. 陳仟萬,論監聽與錄音,法令月刊49卷3期,民國87年3月。42. 陳明堂,監聽在司法實務上之研究,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民國87年6月。
43. 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 (下),律師通訊,民國81年11月。44. 陳志龍,通訊竊聽合法性之商榷,中興法學,民國86年6月。45. 陳銘祥,外在表現自由(一),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8年9月。
46.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第119章—有線通訊及口頭對話之截取(一),法務通訊第1506期,民國80年1月24日,第3版。
47.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第119章—有線通訊及口頭對話之截取(二),法務通訊第1507期,民國80年1月31日,第3版。
48.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第119章—有線與通訊之截取,及截取口頭對話(一),法務通訊第1513期,第3版。
49.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第119章—有線與通訊之截取,及截取口頭對話(二),法務通訊第1514期,民國80年3月28日,第3版。
50.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第119章—有線與通訊之截取,及截取口頭對話(三),法務通訊第1515期,民國80年4月4日,第3版。
51.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外國情報監聽法(上),法務通訊1531,民國80年7月25日,第3版。
52.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外國情報監聽法(中),法務通訊1532,民國80年8月1日,第3版。
53. 陳祐治譯,美國國家法典—外國情報監聽法(下),法務通訊1533,民國80年8月8日,第3版。
54. 陳愛娥,通訊監察與秘密通訊之自由,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民國86年10月。
55. 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民國87年12月。
56. 楊世智、陳金圍,監聽制度之研究,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印行,民國82年6月。
57. 楊慧英,司法院關於男女平等之解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民國87年9月。
58. 盧仁發等,監聽制度之研究,台北地方法院研究報告,民國82年6月。
59. 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1月。60.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第45期,民國88年2月。61. 蔡宗珍,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民國88年3月。62. 蔡宗珍,人性尊嚴,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8年9月。
63. 蔡秋明,美國刑事程序中之證據排除法則簡介,律師雜誌第232期,民國88年1月。64. 蔡明誠,電視新聞採訪報導與隱私權問題,新聞評議第271期,民國86年7月。65.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民國81年7月。66. 蔡墩銘,監聽與強制處分,法令月刊第42卷第6期,民國80年6月。67. 蔡墩銘,通訊監聽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民國84年2月。68. 賴玉山,證據排除法則之研究,臺大法律論叢,第7卷第2期,民國67年6月。
69. 鄧湘全,通訊監聽之合憲性探討,月旦法學40期,民國87年9月。70. 通訊監察法草案研究制定資料彙編,法務部印行,民國81年10月。
三、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瀅雅,監聽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2.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3. 林富郎,通訊監察法制化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4. 洪勝賢,通訊監察的合憲性探討—從基本人權之保障出發,中正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5. 涂永欽,竊聽取證之適法性及證據能力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6. 張仁傑,從憲法保障人權觀點論警察監聽之執行,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 曾平彬,論違法監聽之法律效果,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8. 梁世興,違法證據排除之研究—以違法監聽取得證據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9. 郭德進,通訊監察制度之研究—從比較法上評析我國現行通訊監察之實務與通訊監察法草案,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10. 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侵害及其取得證據之適格性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11. 陳怡凱,基本權之衝突,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12. 趙相文,論國家情報活動之法治化—德國法之觀察,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13. 蔡新合,監聽在犯罪偵查之規範與運用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貳、 外文部分
1. Kelley K. Hwang, Cordless Telephone, 86 Columbia Law Review(1986).
2. Fred Jay Meye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Law Review(May 1988).
3. C.Dennis Southard IV, Individual Privacy and Government Efficiency, Computer/Law Journal, Vol.IX(1989).
4. John D. LaDue,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and Conversations in Plain View, 65
5. James E.Meason,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Time for Reappraisal, The International Lawyer, Vol.24 No. 4(1990).
6. Lyle D. Larson, Roving Surveillance, American Criminal Law Review, Vol. 28:143(1991).
7. Robert A. Fiatal, The Judicial Sealing Requirement in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58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1989).
8. Russell S. Burnside,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Privacy Act of 1986, Rutgers Computer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Vol. 13(1987).
9. Samuel D. Warren & Louis D. Brandeis,The Right to Privacy,4HARV.L.REV193,1890。
10. Burns, Peltason, and Cronin,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11. “State Security,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John D. Baxter Published 1990 by Harvester Wheatsheaf.
12. “The Interception of Communications in Great Britain”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Home Department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April (1980).
13. Roxin, Strafverfahrensrecht, 22.Verlag, C.H.Bevk, Muechen,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