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5)。推動自造教育策略聯盟簽約與自造者基地揭牌啟用儀式。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3月27日。網址:https://goo.gl/PvBCyY。
[2]國立虎尾科技大學(2016)。推動創新自造教育 本校中部自造基地盛大開幕。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3月28日。網址:https://goo.gl/YDsDzw。
[3]翁翠霞(2014)。翻轉觀念,翻轉產業~《Maker自造世代》放映座談會後報導。成大產學合作電子報,第74期,9月30日。網址:https://goo.gl/mNaL2U。
[4]嚴堯瀚(2017)。虛擬實境結合數位遊戲式學習提升學習動機之創作與研究-以化學元素週期表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5]洪炎明(2012)。電子書、2D互動媒體、3D虛擬實境對於生態學習影響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6]吳麗玲(2000)。博物館導覽與觀眾涉入程度之研究─以達文西特展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7]侯璟林(2005)。虛擬實境整合多媒體應用於觀光產業導覽設計之研究-以川瀨野天湯泉會館為例。銘傳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8]Lai, W. & Danaher, M. (1999). An approach to graph layout to assist in web navigation. Proceedings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t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New Delhi, India.
[9]王淮真(2001)。旅客對導覽解說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10]陳鳳儀(2005)。導覽解說技巧。故宮文物月刊,268,94-101。
[11]黃國豪、陳碧茵、賴世偉&林春合(2009)。博物館學習導覽系統之建置、應用與成效分析。數位學習科技期刊,307-325。
[12]Grinder A. L. & McCoy, E. S. (1985)。The Good Guide. Scottsdale, Ariz.: Ironwood Press.
[13]黃英哲(2012)。虛擬實境應用於導覽系統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14]賴怡臻(2017)。運用沉浸式虛擬實境呈現華語文數位學習遊戲之創作與研究-以VR呈現 《Chinese I Spy》遊戲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15]賴秋梅(2002)。運動場館線上虛擬導覽系統之開發研究--以國立體育學院為例。國立體育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市。[16]Jones, B., Webb, I. (1997).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through Applied Virtual Reality in 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London, England.
[17]Krueger, K. (1991). Artificial Reality II. Addiosn-Wesley Press.
[18]張洲誠(2011)。多媒體互動技術應用之研究-校園導覽系統開發為例。南榮技術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19]Carl, L .E. & Anderson, T. (1994). The Virtual Reality Casebook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0]賴崇閔(2007)。3D虛擬人體結構系統應用於教學之接受度評估。國立臺中技術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21]沈宛儒(2006)。應用虛擬實境建構虛擬藝術館互動導覽介面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22]趙雅玲(2011)。擴增實境技術於虛擬校園導覽系統之應用。第十屆離島資訊技術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綠島。
[23]李霖(2017)。幾何式虛擬實境在中華科大導覽之應用。中華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24]譚發銘(2014)。虛擬校園導覽系統設計與實作- 以亞洲大學為例。亞洲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25]吳明吉(2013)。簡易互動智慧校園導覽系統建置之研究。南榮技術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26]Shaw, L. A., Wünsche, B. C., Lutteroth, C., Marks, S., & Callies, R. (2015). Challenges in Virtual Reality Exergame Desig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ustralasian User Interface Conference, 162, 61-68. 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 Inc.
[27]羅盛嘉(2016)。虛擬實境於多感官體驗之創作研究-以Gogoro電動機車虛擬試乘為例。臺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28]袁薏樺(200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29]楊景嵐(2013)。智慧型手機網頁瀏覽器程式(app)之選單位置與互動體驗設計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30]游淑娟(2006)。顧客間互動、體驗模組與顧客價值之關聯性研究—休閒產業之驗證。朝陽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31]程之碩(2005)。從體驗經濟之觀點探討線上氛圍與互動性設計對體驗元素與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線上學習為例。輔仁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32]Schmitt, B. H. (1999).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1), 53-67.
[33]王璟崴(2008)。數位典藏互動介面與體驗差異分析—以故宮3D虛擬展示與空中英語教室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34]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35]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95).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 AEE Horizon, 15(1), 21.
[36]Schmitt, B. H.著,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37]Pine II, J. B. & Gilmore, J. H.著,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市:經濟新潮社。
[38]Vanhamme, J. & Lindgreen, A. (2001). Gotcha! Findings from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he dangers of using deceptive practices in the mail‐order business. Psychology & Marketing, Hoboken, 18(7), 785.
[39]Holbrook, M. B. & Hirschman, E.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40]陳簾伃(2004)。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輔仁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
[41]簡瑋彤(2015)。李宗賢佛寺彩繪APP設計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42]易斌(2003)。虛擬設計博物館之互動導覽設計。國立成功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43]Nielsen, J. (1993). Usability Engineering. Boston, MA:Academic Press.
[44]彭灝文(2015)。運用聲音藝術裝置於視障者手勢互動體感之愉悅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45]程雅伶(2007)。燈飾造形愉悅性之研究。大同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46]Jordan, P. W. (1998). Human factors for pleasure in product use. Applied Ergonomics, 29(1), 25-33.
[47]侯權恩(2017)。虛擬社群網路使用者滿意度、知識分享及再使用行為之研究-以Facebook使用者為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48]Doll, W. J. & Torkzadeh G. (1988). 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MIS Quarterly, 12(2), 259-274.
[49]吳明隆、凃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