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王霆、陳勇、 袁淳,杜拉克談知識管理,臺北縣中和市, 水星文化,民92年。
[2] 巴頓(Dorothy Barton)著,知識創新之泉,王美音譯,台北市,遠流,民87年。
[3] 中廣務(Ikujiro Nonaka )著,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導讀,王美音、楊子江譯,台北,遠流,民86年。
[4] 安德森(Arthur Andersen)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劉京偉譯,台北市,商周,民89年。
[5] 伊斯特林(J. H Esterline)著,美國外交政策內幕,王世憲譯,台北市,幼獅文化公司,民67年。
[6] 林東清,知識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民96年。
[7] 炬見工作室,知識管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永續發展關鍵報告,台北縣,博碩,民94年。
[8] 張式琦著,國家情報,台北市,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民72年。
[9] 陳永隆、葉鳯如,解開KM成功密碼,台北縣汐止市,中國生產力,民96年。
[10] 郭吉安、李學靜,情報研究與創新,北京,科學出版社,民國95年。
[11] 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著,維基經濟學,王怡文譯,台北市,商智,民96年。
[12] 楊政學,知識管理 : 理論、實務與個案,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民93年。
[13] 愛德華(Elias M. Awad)著,知識管理,謝德鑫譯,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民95年。
[14] 漢尼克(Arthur S. Hulnick)著,情報與國土安全,蕭光霈譯,台北市,國防部部辦室,民95年。
[15] 霍尼卡特(Jerry Honeycutt)著,知識管理策略應用,周欣欣譯,台北市,華彩軟體,民國89年。
[16] 劉文卿、張孟元、張景堯著,知識管理與資訊科技,台北縣蘆洲市 : 空大, 民93。
[17] 戴文坡(Thomas H. Davenport)著,知識管理:企業組織如何有效運用知識,胡偉珊譯,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民國88年。
[18] 王志華、陳益君,「維基:基於網路環境下的一種新的信息交流方式」,現代情報,第5期,53~57頁,民國96 年5月。
[19] 王曉玟,「開放 最大的競爭力--維基經濟 借外力創新」,天下雜誌,第377期,164~166頁,民國96年8月。[20] 朱燁,「淺析WIKI在企業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現代情報,第26卷第9期,157~159頁,民國95 年9月。
[21] 安德森(Ron Anderson),徐祥智譯,「企業級Wiki登堂入室」,網路資訊雜誌,第174期,72~79頁,民國95年5月。
[22] 杜聖聰,「中共對臺情報作為初探」,師大政治論叢,35~64頁,民國96 年2月。[23] 李蓉、沈治宏,「Wiki信息交流模式及其對信息交流的影響與展望」,現代情報,第4期,60~62頁,民國96 年4月。
[24] 何宛芳,「維基之父吉米.威爾斯,新創Wikia學賺錢」,數位時代,第161期,56~61頁,民國96年10月。
[25] 坎寧安(Ward Cunningharn),「Wiki之父--坎寧安:使用電腦是一種互動與對話」,工業技術與資訊,第190期,16~20頁,民國96年8頁。
[26] 林日峰,「智識管理的未來發展」,統領雜誌,第180期,30~32頁,民國89 年9 月。[27] 林信成、陳瑩潔、游忠諺,「Wiki協作系統應用於數位典藏之內容加值與知識匯集」,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3卷第3期,285~307頁,民國95年3月。[28] 林信成、羅君玉、陳和琴,「虛擬社群的知識分享:比較中文維基百科與Yahoo!奇摩知識+」,傳播管理學刊,第7卷第3期,127~147頁,民國95年11月。[29] 周斯畏、汪素如,「知識創造:資料應用與管理、組織學習機制、與組織情境的整體性評估」,資訊管理學報,第12卷第3期,87~111,民國94年7月。[30] 施澤淵,「從第二次波灣戰爭檢視伊拉克情報、安全組織之陷落」,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2期,131~183頁,民國94年4月。[31] 威爾斯(Jimmy Wales),「打造企業的「維基」基因」,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第20期,28~29頁,民國97年4月。
[32] 粟四維,「維基經濟下的台灣危機」,數位時代,第159期,96~97頁,民國96年8月。[33] 粟四維,「Web 1.0和Web 2.0到底有什麼不同?--維基經濟發揮網路的最大效能」,數位時代,第153期,56~57頁,民國96年5月。[34] 梁定澎、 歐陽彥晶、許如欽,「影響臺灣企業採用知識管理之因素」,資訊管理學報,第12卷第3期,1~38頁,民國94年7月。[35] 陳永甡,「重新認識知識管理之重要性」,品質月刊,第43卷第8期,50~53頁,民國96年8月。[36] 張秉中,「誰來建構十倍數智價時代的核心經營優勢」,統領雜誌,第182期,66~69頁,民國89 年11 月。[37] 張玉琦,「5個關鍵字讓你搞懂維基」,數位時代,第160期,36~37頁,民國96年9月。[38] 張東淼,「Wiki當做數位資源共同整理平臺」,玄奘資訊傳播學報,第3期,99~107頁,民國95年6月。[39] 湯明哲,「知識建構優勢」,遠見雜誌,第156期,112~114頁,民國88 年6月。[40] 詹宏志,「維基經濟」,數位時代,第152期,14~15頁,民國96 年4月。[41] 廖述賢、王瑞源,「軍事地理情報支援國家安全決策之研究—以資訊管理為觀點」,資訊管理展望,第4卷第1期,157~159頁,91年3月。
[42] 劉多蘭,「情報學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現代情報,第25卷第10期,4~6頁,民國94 年10月。
[43] 劉鑒儀、陳正芳,「知識管理的推手─獎懲制度與績效考核」,品質月刊,第43卷第8期,46~49頁,民國96年8月。[44] 鄒景平,「從Blog到Wiki」,中國遠程教育,2006卷2期,31~32頁,民國95 年02月。
[45] 謝恬、阮明淑,「臺灣知識管理系統比較分析初探」,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3卷第4期,487~507頁,民國95 年6 月。[46] 謝玲芬、 王麗幸,「知識管理資訊系統評估模式之建構」,中華管理學報,23~33頁,民國94 年7月。[47] 李依峻,「企業知識管理系統之研製」,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民90年。[48] 李美玲,「組織內部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民91年。[49] 邱正瀚,「企業知識管理架構通用模式之初期探討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91年。[50] 林正明,「企業知識管理模式建構之探討」,私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民93年。[51] 林信成,「Wiki系統評估與社群經營之研究-以維基百科為例」,私立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94年。
[52] 俞省悟,「知識管理在軍事之個案研究-以研發單位為例」,私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民91年。
[53] 侯望倫,「組織知識管理整合架構設計與探討---資訊軟體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民91年。[54] 徐福祥,「企業知識系統建置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民89年。[55] 許玉瑩,「顧客知識管理資訊系統之架構與分析設計方法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民95年。[56] 陳世彬,「知識管理之探究—我國政府研考部門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民90年。[57] 黃俊宇,「維基百科知識分享現象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95年。[58] 葉蔭淂, 「企業經營策略、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89年。[59] 朱春雷(民95年6月),國內Wiki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探析,上網日期:970225,網址:http://dev2dev.blog.techweb.com.cn/archives/2006/200662010
3120.shtml。
[60] 吳信輝、賴昆祺,Semantic Wiki概念與應用(上),上網日期:961125,網址:http://newsletter.ascc.sinica.edu.tw/index.php?1id=86#article_1238。
[61] 吳信輝、賴昆祺,Semantic Wiki概念與應用(下),上網日期:961125,網址:http://newsletter.ascc.sinica.edu.tw/index.php?lid=87#article_1239。
[62] 馬培治,Wiki成新形態協同文件管理工具,上網日期:970228,網址: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23802,00.htm。
[63] 陳順孝(民95年4月),用Wiki管理知識、協調工作,上網日期:970125,網址:http://blog.chinatimes.com/commercial/archive/2006/04/06/51128.html。
[64] 陳瓊,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上網日期:970305,網址: http://hk.zhongzi.net/news/zykx/2005121570.htm。
[65] 黃植懋,Wiki 維基百科(民96年6月),上網日期:970225,網址:http://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20070620_1006.htm。
[66] 謝良奇(民92年8月),協同內容管理工具—Wiki,http://www.openfoundry.org/component/option,com_content/id,682/lang,tw/task,view。
[67] 鐘裕堯,知識管理淺談,上網日期:961125,網址:http://www.iiiedu.org.tw/knowledge/knowledge20021130_3.htm。
[68] Wiki,上網日期:961113,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variant=zh-tw#_ref-.E9.99.88.E7.AB.8B.E5.8D.8E_0。
[69] Wiki不完全手冊(民94年1月),上網日期:970125,網址:http://km.tceb.
edu.tw/~wsx/Wiki/%BA%F4%B8%F4%B7s%BC%E9%A4%E5%A4%C6%A2w
Wiki%A4%A3%A7%B9%A5%FE%A4%E2%A5U.doc。
[70] 如何選擇知識管理戰略,Morten T. Hansen、Nitin Nohria、Thomas Tierney,上網日期:民96年11月25日。http://www.amteam.org/k/KM/2001-12/438516.html。
英文部分
[71] Badaracco J. (1991), 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2] Bo Leuf, Ward Cunningham,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Addison Wesley,Addison Wesley, 2001.
[73]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74] 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 Military Terms for Joint Usage, (1995), Washington, D. C.: Department of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p.53.
[75] Dunnigan, J. F., (1982), How to Make War,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Inc., p.296.
[76] Hedlund G. (1994), ”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5, pp.73-90.
[77] Jane Klobas (2006), “Wikis: Tools for Information Work and Collaboration”. Oxford: Chandos.
[78] Maula M. (2000), Three parallel knowledge processe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7(1), pp. 55-59.
[79] Morten T. Hansen & Nitin Nohria & Thomas Tierney(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7,No.2, March-April, pp. 106-116,
[80] Nonaka, I & Takeuchi, H.(1995).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1] Polanyi M. (1967), Personal knwo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2] Purser, R. E., & Pasmore, W. A. (1992). Organization for Learn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London: JAI, 37-114.
[83] Puzzangher, P. (1999). The bigger picture. Intelligent Enterprise. 2(5), pp. 37-52.
[84] Quinn, J B.;Anderson, P.& Finkelstein, S. (1996). Leveraging Intell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11,No. 4 , pp.7-27.
[85] Spek, R. V. D. & Spijkervet, A.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Dealing Intelligency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York: CRC.
[86] Woodward, B., (1991), The Commanders, New York, N. Y.:Simon & Schuster, pp. 205-222.
[87] Zack M.H. (1999).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1(3). pp. 125-145.
[88] The Wiki phenomenon,上網日期:970205,網址:http://www.schwall.de/dl/20030828_the_Wiki_way.pdf。
[89] WIKISOWT,上網日期:970205,網址:http://www.communityWiki.org/en/WikiSW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