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忠祥,『S50C中碳鋼精銑削刀具壽命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8月。[2]謝忠明,『銑刀設計與加工特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2年12月。[3]趙威,何寧,李亮,李海斌,『應用不等距銑刀高速銑削TC4鈦合金的試驗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民國101年2月。
[4]鄧亞弟,劉光耀,稅妍,『硬質合金立銑刀螺旋角對切削性能影響』,東方氣輪機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5]宋小路,『特殊類型立銑刀參數化設計技術研究』,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2年5月。
[6]靳剛,『變齒距/變螺旋銑刀切削穩定性理論與實驗研究』,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論文,102年6月。
[7]李海斌,『不等距銑刀刀齒分布優化與試驗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3月。
[8]Ahmad R. Yusoff,Neil D. Sims, “Optimisation of variable helix tool geometry for regenerative chatter mitigation”,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51 (2011) 133-141.
[9]Sam Turner, Doruk Merdol, Yusuf Altintas, Keith Ridway, “Modelling of the stability of variable helix end mills”,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47 (2007) 1410-1416.
[10]姜義浪,1996,切削刀具學-切削刀具研磨技術,全華科技。
[11]鐘林樹,2006,碳化鎢端銑刀研磨製成規劃與分析,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李均澤,新版切削刀具學,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0年10月。
[13]林維新,紀松水,切削理論,全華科技,民國79年。
[14]Stabler, G. V., 1951, “The fundamental geometry of cutting tools”, Processing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 165, 14-26.
[15]許彥夫、楊純智,金屬切削原理與工具機,復文書局。
[16]劉偉均,1989,切削加工學,東華書局。
[17]科威科技(股)公司,刀具研磨簡易操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