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一、圖書:
1、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2、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3、李明濱(1999),實用精神醫學-情感疾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4、林欽榮(2002),組織行為,揚智文化事業出版。
5、林隆儀 (2010),論文寫作要領,五南圖書出版。
6、胡榮、王小章譯,米德著(1995),心靈、自我與社會,桂冠圖書出版。
7、莊耀嘉、王重鳴譯,史密斯 麥基著(2001),社會心理學,藝軒圖書出版
/桂冠發行。
8、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9、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10、陳柏蒼譯,瑪莉安.艾利特著(1995),請不要太完美,希代心理生活叢書。
11、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揚智文化出版社。
12、黃政昌等譯,M.M. Atony等著(2008),永遠不夠完美-如何改變你的完美主義,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3、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0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書局。
14、熊源偉(2002),公共關係學,揚智文化出版社。
15、蔡宏進(2007),台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唐山出版社。
16、儲呈平、張德倫(1997),自我的認識與超越,新雨出版社。
二、期刊:
1、王季春,莊子理想人格的超個人心理學分析 「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第43卷,第2期(民國98年):25-45
2、王俊明(1999),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測驗與評價(139-158 頁).
3、吳麗芬,杜敏世(2010),靈性與全人照護,靈性護理2010年3月No.186
4、李宗派(2003),「志願工作之概念與內涵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頁387-198。5、李睿,完美主義心理的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專訪2009年11月05日
6、林至善(2004),志願服務的意涵與發展趨勢,NPO志工管理研習班
7、林淑芬、吳淑女(2006),女性保健志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神馳經驗關係之探討—以彰化縣市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二卷第一期8、柯俊銘,擺脫完美主義人生會更美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6-16
9、洪福源、胡秀媛,完美主義的意義、測量與教育輔導上的應用,輔導季刊卷期:41:4 民94.12頁次:頁50-6210、翁毓秀(2009),身心障礙者生活滿意度與其影響因素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三卷,第二期頁31-72
11、張同廟(2009),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動機對社團凝聚力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12、張英陣(2010),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林務局國家森林志願服務學習研討會。13、張英陣(2011),慈善與變遷:我國志願服務發展的特色,社區發展季刊133期100年3月
14、陳定銘(1999),「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頁128-141。15、陳定銘(2005),非營利組織志工發展之析探,T&;D 飛訊第36期
16、陳金貴(1995),「公共部門建立公共志工組織的探討」,人事月刊,第20卷,第5期,頁13-23。17、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之探討」,人事月刊,第34卷,第4期,頁42-47。18、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19、黃庭鍾(2009),“非營利組織成員之參與動機、組織氣候與承諾對組織效能之影響—以我國義勇消防隊為例,” 明新學報,第35卷第2期,61-77頁。20、黃淑貞、林春鳳(2010),銀髮族休閒活動參與對生活滿意度相關文獻之探討,第三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1、劉怡苓(2009),不同社區型態與高齡志工社區參與動機之探討-以高雄縣兩社區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七卷第二期22、劉德勝(2008),認識「志願服務」與個人參與應注意的事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義務服務人員之認知與角色》新進義工職前講習手冊23、蔡怡靜、陳怡、呂旻芬、董龍生、鐘惠如、胡怡芬、葉一晃、黃文河,社區血壓站保健志工認知、參與意願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台灣家醫誌2008; 18: 233-41三、碩博士論文:
1、王順民(2005),志願服務論述之解構、新構與重構-有關志願服務的另類考察,財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政研究報告。
2、江 愚(2007),社教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國立台東社教館所屬社教站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3、何美珍(2008),非營利組織女性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現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李政恩(2000),「宗教性志願侍奉與非營利組織研究 : 以臺灣慈濟功德會與韓國純福音教會為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周佑民(1997),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7、林禹廷(2003),公部門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 以台北市區公所志工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林秀英(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9、林佩萱(2009),老人居住安排與生活滿意度關係城鄉差距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施麗娟(1985),「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12、徐宏奇(2009),志工管理對志工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西港鄉關懷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3、徐淑靜(2006),「慈濟基金會社區志工管理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14、張譯心(2005),與鄰人相遇-安寧病房志工之宗教實踐初探,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雅蘭(2007),志工參與動機之Q 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18、陳儀珊(1988),「婦女志願工作者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19、陳麗昭(2011),北臺灣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對其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黃志弘(2004),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其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1、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2、黃瓊慧(2010),成人完美主義、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3、楊美華(2005),完美主義性格與主觀壓力困擾、因應傾向及身心適應的關係,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4、廖采蓉(2011),志工參與社福型非營利組織之研究:動機、承諾與績效,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5、廖紫婷(2009),大學生的完美主義與休閒因應型式對休閒效益的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26、黃偉誌(2007),慢速壘球參與者的目標取向和完美主義對休閒參與動機的影響,國立雲林技大學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7、劉明菁(2007),探討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學習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8、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9、蔣政剛(2007),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30、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1、蕭惇元(2006),影響中老年人參與志工的因素,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32、賴玫凰(2002),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3、謝依璇(2010),得勝者志工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討,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4、鍾孟玲(2005),完美主義,成就目標取向,與自覺能力對舞者舞蹈表演焦慮預測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5、簡美娜(2011),老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影響因素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36、嚴幸文(1993),醫院志願服務人員人格特質和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Brudney, J. L. (1993). Volunteers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Public Productivity &; Management Review, 3, 255-268.
2、Brown, E. &; College. P. (1993), “Assessing The Value of Volunteer Activity, ”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8(1), 3-17.
3、Brudney, J. L. (1993) “The availability of volunteers:Implications for local government”.Administration &; Society,21(4), 413-424.
4、Clary, E. G., Snyder, M., &; Ridge, R. D. (1992). A functional strategy for the recruitment,placement and retention of volunteer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2, 333–350.
5、Edwards, J. and Klemmack, D. (1973).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 reexamin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8: 497-502.
6、Elliot, E.S. &; Harackiewicz, J.M.(1993).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 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 904- 915.
7、Fischer,L.R.,&; Schaffer, K. B.(1993).Why Volunteer?Older volunteer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bury Park,CA:Sage.
8、Fischer , L.R. , Schaffer , K.B. (1993) , “Older Volunteers :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bury : Sage.
9、Fischer, L. R. &; K. B. Schaffer(1993).Why Volunteer? ,Older Volunteer—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Sage.
10、Ilsley, P. J. (1990). Enhancing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San Franciso : Jossey-Bass.
11、Jerry D. Marx, J. D. (1999), “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Volunteer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23(1), 51-56.
12、Kalleberg,A.L(1977).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Americans Sociological Review,42(1),124-143 Kelleher L, Johnson M: An evaluation of a volunteer-support program for families at risk. Public
Health Nurs 2004; 21: 297-305.
13、Lawler, E. E,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305-312.
14、Markwood,J.,&S.Reinsel(1994).Volunteers in Local Government:Partners in Service,Public Management,76(4),6-9.
15、Smith , D.H.(1982) , Altruism, Volunteers , and volunteerism . In J.D.
Harmann(ed.),Volunteerism in the eighties.Lanham , 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3-44
16、Schram,Vicki R.,in Moore.Larry F.(ed)(1985).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s of Unpaidwork Can Meet People Needs 13-29. Vancouver Volunteer Publication.
17、Smith, D. H.(1989), “Altruism, Volunteers, and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Voluntary Action Research,10(1),21-23.
18、Shichman,S.,&; Cooper.E.(1984).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x role concept. Sex Role,11(3), 227
19、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 Y.:Simon &; Shuster.
20、Ronaldson, S. (2000). Spirituality: The heart of nursing.Melbourne, Australia: Ausmed.
網路資料部份
1、生活滿意度 臨床心理中心 2012.4.8 摘自
http://www.ntuh.gov.tw/CPC/Lists/test2/AllItems.aspx
2、因素負荷量 (factor loadings) 與特徵值 (eigenvalues),2012.4.28 摘自
http://newgenerationresearcher.blogspot.com/2010/11/factor-loadings-eigenva lues.html
3、有私奉獻,志願精神的原動力! 2012.3.26 摘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8/07/content_4925891.htm
4、志工參與關鍵報告(下)志工服務動機篇 2011.11.23 摘自
http://www.flow.org.tw/news/somethingNewsShow/228
5、志工參與關鍵報告(上)志工市場輪廓篇 2012.3.20 摘自
http://www.cv101.org.tw/db/tips_download/.doc
6、志願服務的內涵 2012.2.25 摘自
http://volunteer2.nchc.org.tw/Program/Learn/spring-1/adobe_acrobat.pdf
7、志願服務的內涵與趨勢 2012.2.25 摘自
http://www.ntc.edu.tw/bureau7/new/.doc
8、志願服務對社區照顧衝擊之初探 2012.2.27 摘自
http://www3.nccu.edu.tw/~g9254012/new_page_25.htm
9、和完美主義者共事 2012.3.26 摘自
http://www.hbrtaiwan.com/managementtip_content_20120116.html
10、放下完美,人生更美-透視完美主義的心理機制 心靈園地專欄
2012.4.6 摘自
http://www.psychpark.org/discuss/board1/show.asp?repno=3480
11、非營利組織志工管理之研究–以佛教團體福智基金會為例
2012.2.28 摘自
http://thuir.thu.edu.tw/retrieve/2947/097THU00636038-001.pdf
12、信度效度分析,2012.4.19 摘自
http://www.mis.ncyu.edu.tw/course/download/jyeh.ppt
13、問卷設計與信效度分析,2012.4.8 摘自
http://cc.ntsu.edu.tw/ezcatfiles/b001/img/img/186/cc980005.pdf
14、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2012.4.6 摘自
http://physical.ntsu.edu.tw/ezcatfiles/b012/img/img/451/004.pdf
15、統計資料,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2012.3.23 摘自
http://vol.moi.gov.tw/vol/index.jsp
16、善行與動機 2012.3.28 摘自
http://www.julia4christ.org/Faith/JFgoodwork_motivation.htm
17、鳳凰志工參與動機、使命感與工作投入相關之研究 2011.10.23 摘自
http://eshare.stut.edu.tw/View/28368
18、蔡承家(2010),社區老人的志願服務 2012.3.28 摘自
http://ir.meiho.edu.tw/ir/bitstream/.pdf
19、變異數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2012.4.21 摘自
http://www.acad.takming.edu.tw/creativity/ANOVA.pdf
20、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
http://www.heart.net.tw/mind/Maslow.shtml
21、抑鬱的深入分析抑鬱與完美主義
http://read.psybook.com/modules/article/showvolume.php?aid=1458&;vid=
5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