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2001)。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滿意度調查分析之研究。
2.王秀雄等(1982)。西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
3.王俠軍(2009)。《美學時光,王俠軍的文創原型》,台北:大田出版。
4.伍蠡甫(1987)。《山水與美學》,頁 7,頁 82,頁 316。
5.朱光潛(2003)。《談美》,晨星。
6.朱光潛(2015)。《西方美學史》,晨星。
7.吳可久(2013)。公共圖書館建築之特色與發展。載於林光美(主編),圖書館建築,55-149。臺北市:五南。
8.李佳穎(2016)。他里霧繪本館遊客生活型態、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文創行銷碩士班論文,嘉義縣。9.李彥希(2006)。台灣地區景觀美感因素結構之研究-以台灣國家公園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10.沈守真(2008)。新世代公共圖書館 空間規劃與讀者之對話。
11.周孟香(2010)。活化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打造以讀者為本的閱讀環境。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39-48。
12.林芳志(2006)。兒童使用台北市立圖書館兒童版網站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2)。
13.林素卿(2009)。美感經驗對課程美學建構之啟示。東海教育評論,3,43-70 。
14.林逢祺(1998)。美感經驗與教育。教育研究集刊,7 (41),155-170。
15.林逢祺(譯)(2008)。美學概論(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原作者:Dabney Townsend)。臺北:學富。
16.邱子恆、李宜樺、陳倩冬(2001)。(室)之空間規劃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7(4),29-43。
17.高木森(2010)。美與藝。書畫藝術學刊,9,1-17。
18.高燦榮(2006)。《環境藝術—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台北:南天書局。
19.崔光宙(2000)。美學中人的概念及其教育內涵。載於崔光宙、林逢祺主編,教育美學(頁 179-224)。台北:五南。
20.教育部(2010)。「悅讀 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
21.教育部(2013)。美感教育中長成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臺北:教育部。
22.教育部(2013)。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102~105 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
23.教育部(2016)。「各級學校教育人員生活美感電子書發展計畫」。
24.陳怡君(2014)兒童博物館遊客的體驗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斗六官邸兒童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碩士班,雲林縣。25.陳瓊花(1997)。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26.陳瓊花(2013)。藝術概論(增訂三版)。臺北:三民。
27.陳瓊花(2014)。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現在與未來。「2014亞太地區美感教育論壇」,國教院,103,11/7-8。
28.陳瓊花(2015)。從「視覺形式」-開啟「美感之門」。2017 年 6 月 25 日取自:http://pulse.naer.edu.tw/content.aspx?type=A&sid=123
29.陳瓊花、林世華、丘永福、潘惠雯(2004)。臺灣民眾美感素養發展與藝術教育改進之研究期末報告。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計畫編號:930302)。
30.陳瓊花、張基義、丘永福(總編輯)(2015)。2013-2014計畫成果專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31.曾成德、吳光庭、嚴貞、梁桂嘉、丘永福、何欣怡、蔡紫德、陳育淳(2013)。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種子講師培訓工作坊手冊。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劃(計劃編號臺教師(一)字第 1020092971 號)。
32.曾淑賢(2003)。公共圖書館在終身學習社會中經營策略與服務效能。臺北市: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33.曾淑賢(2010)。國內外公共圖書館建築及空間改善之探討。台灣圖書館管理季
34.賀先蕙、劉佩修(2005)。「蔣勳美學開講」,商業週刊,903,74-78。
35.塗欣宜(2016)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空間規劃設計之研究。2016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論文集,1-29。新北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36.楊美華(1994)。「圖書館建築的基本理念」,在當代圖書館事業論集。臺北市:正中。
37.楊裕富(2000)。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21-27。
38.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台北:聯經。
39.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臺北:聯經。
40.漢寶德(2010)。如何培養美感。臺北:聯經。
41.漢寶德(2013)。推動生活美學的策略。載於漢寶德主編,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臺北:行政院文化部。
42.漢寶德(編)(2013)。文化部「生活美學理念推廣叢書2」-建築。臺北:文化部。
43.劉文譚 譯(W. Tatakiewicz著)(2001)。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聯經。
44.劉叔成(1991)。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45.劉昌元(2002)。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
46.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 113-136。
47.蔡儀(1985)。美學原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48.蔣勳(2005)。《美的沈思》。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49.鄧曉芒(2008)。Kant《判斷力批判》釋義。北京:新知三聯。
50.蕭明媛(2004)。消費者對原住民民俗服飾商品之美感喜好與消費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研究所,新北市。51.賴玉釵(2011)。「美感體驗」意涵及對傳播研究之啟發。新聞學研究,106,179-218。
52.戴孟宗(2013)。現代色彩學:色彩理論、感知與應用。新北:全華。
53.羅梅英(2016)。美感教育加值孩子的未來,未來Family雜誌,18。
54.Beardsley, M. C. (1979).In defense of aesthetic value.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52(6), August.
55.Blackburn, S. (1996).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6.Cornett, Claudia E.& Charles F. Cornett(1980). Bibliotherapy: the Right Book at the Right Time. Bloomington, IN.: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The Public Library: Democracy’s Resource-A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Public Libraries 21:3 (Fall 1982), p.92
57.Csikszentmihalyi, M., & Robinson, R. (1990). The art of seeing-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esthetic encounter. Malibu, California: The J. Paul Getty Trust.
58.Dewey, J (1958). Experience and nature (original print in 1929).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59.Dewey, J. (1934).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Capricorn Book.
60.Dewey, J. (1980).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Capricorn Book.
61.Maquet, J. (2003). Aesthetic Experience: 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the Visual Arts. New Haven: Siung-Shih Art Book.
62.Miller, J. (1990). Three-year-olds in their reading corner. Young children, 46(1), 51-54.
63.Oyarzun, G., Keller, J. R., & Imhoff, K. R. T. (2009). Environments in public libraries for young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75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council, Milam, Italy. Retrieved from http://conference.ifla.org/past-wlic/2009/103-oyarzun-en.pdf
64.Schmitt, B. H. & Simonson. A. (1997). Marketing aesthetics: The stratge management of brands, identity, and im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65.Wanger, J.(1999). Aesthetics Value: Beauty in Art and Fashion. In Morris B.Holbrook(Ed.) Consu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 pp. 126-146.